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恐龙化石“告诉”我们,恐龙从家道中落到彻底垮台,大约经历了3千万年的漫长历史。




恐龙绝灭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吗 
  在恐龙绝灭问题的探讨中,不少学者强调的是单一的因素;然而相反的观点却认为,恐龙的绝灭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地质及化石提供的线索表明,白垩纪的地球上,发生了许多对恐龙来说十分不利的变化。 
  白垩纪中晚期大陆加速分裂漂移,海洋环流变得比先前复杂了;白垩纪后期地壳运动及火山活动加剧;往昔温暖的浅海向后退去,陆地的面积扩大,地势不如以前平坦了;非洲大陆与欧洲相撞;太平洋周围升起了许多大山脉。 
  这一切(可能还有天文方面的因素)使地球的气候转冷了。 
  植物界的变化更大,白垩纪早期和晚期迥然不同。早期是裸子植物为主;而到晚期时,有花的被子植物则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变化对恐龙来说是灾难性的。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互相关联着的,气候与环境的变化深深地影响着恐龙。侏罗纪时盛极一时的蜥脚类恐龙,到了白垩纪却成了“少数民族”,而且种类已更新。我们熟悉的马门溪龙、梁龙、雷龙等均已退出历史舞台,新演化出来的蜥脚类也如日落西山,生命指日可数。 
  白垩纪前期出现了禽龙,但到后期鸭嘴龙就把它们的禽龙老前辈给淘汰了。鸭嘴龙成了当时数量最多的植食恐龙,因为它们能适应那时的环境。 
  似鸟龙、甲龙、角龙、霸王龙等在白垩纪后期也纷纷出台亮相。但它们哪里知道,以恐龙为主角的这幕演了1亿多年的史剧,已到了快终场的时候。 
  化石“档案”告诉我们,白垩纪晚期是恐龙有生以来过得最艰难的时期。 
  由于植物的更替,往日合胃口的食物(蕨类、裸子植物)大大减少。许多恐龙也许曾试图改变食性,无奈被子植物常含有毒素,吃了胃感觉不舒服不说,可能还会引起胀泻或便秘,弄不好还会中毒丧命。 
  因缺乏可食的植物,饥荒在恐龙群体中蔓延,引起大批恐龙的死亡。饥饿使恐龙的身体素质下降,疾病和传染病乘虚而入,肆虐流行。在加拿大阿尔伯达恐龙公园中,曾发现有300多只刺甲龙集体死在一处变成了化石,死因不明,是不是某种可怕的瘟疫,杀死了刺甲龙? 
  除饥饿外,恐龙还承受着其他痛苦的折磨。 
  许多人认为,白垩纪末期大量恐龙蛋化石的出现,意味着当时由于环境的恶化使雌恐龙的内分泌出了毛病,结果生下的蛋多数未能受精,不能孵化。 
  哺乳动物的不断崛起,也曾对恐龙的下台起过一些作用;但有人说这种作用不是在竞争上,而是在食物的供应上。在白垩纪末的环境巨变中,哺乳动物(还有昆虫及其他小动物)也是受害者之一,它们的大量死亡,使靠吃小动物为生的那些恐龙也跟着遭了殃。 
  也许,6500万年前曾有一颗小天体撞击过地球;但它带来的灾难不过是给已濒临灭亡的恐龙来了一个雪上加霜而已。 
  总之,这种种的不幸因素合在一起,使恐龙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在白垩纪后期的3000多万年间,它们的数量不断减少,最后终于灭绝。 
  恐龙绝灭的多因素观点,虽非无懈可击,但与其他种种推测相比,其合理的成分应当说是最多的。




恐龙是被哺乳动物赶下台的吗 
  在众多的恐龙绝灭假说中,有一种有趣的观点认为恐龙是被哺乳动物赶下台的。这就是生存竞争说。 
  的确,地球生命史上有不少动物的绝灭是与生存竞争有关的。优胜劣汰,这是一条无情的自然法则。用达尔文的话说:最适者得生存。 
  但哺乳动物究竟是怎样把恐龙给打败的呢? 
  有人猜测,哺乳动物大量偷吃恐龙的蛋,使恐龙无法育出后代,最后断子绝孙。但是,这种说法不能自圆其说。因为鳄鱼、蜥蜴和龟的蛋也不可避免地曾被哺乳动物偷食,但它们却一直活得好好的。 
  又有人推测,哺乳动物身躯细小,行动敏捷,很有“心计”。 
  它们白天躲在洞穴里养精蓄税,夜幕降临后,成群结队地悄悄溜出来四处活动觅食。如发现有昏睡的恐龙,则群起而攻之,而后吃掉它。 
  据认为,冷血的恐龙在气温较低的夜间,体内代谢速度大大减慢,周身变得呆滞麻木,当受到哺乳动物的围攻时,既无还手之力,也无招架之功。 
  尤其是那些老、幼、并残的恐龙,更是哺乳动物们集体享用的美餐。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恐龙数量越来越少,直至消声匿迹。 
  哺乳动物靠夜袭的战术干掉某些恐龙,这样的事不能说没有发生过。但要消灭那么多的庞然大物,令人难以置信。何况这种说法也不能解释,白垩纪末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类恐龙为什么也绝灭了。 
  许多古生物学家认为,恐龙与哺乳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是有的,但按当时哺乳动物的实力,根本不是恐龙的对手。在整个中生代,恐龙牢牢地占据着陆地环境,只给哺乳动物留下了很小的生活天地。 
  在恐龙眼中,像哺乳动物这样的竞争对手,无足轻重。它们身上那点肉,还不够大恐龙塞牙缝的;只有那些小恐龙才会捕捉哺乳动物充饥。 
  恐龙绝灭时,哺乳动物并不强大。在恐龙绝灭后,又过了100~200万年,哺乳动物才获得空前的发展。因此,大多数古生物学家认为,恐龙不是被哺乳动物赶下台的。




恐龙到底是什么时候绝灭的 
  人们都说,恐龙是在6500万年前绝灭的。可是,恐龙的绝灭究竟花了多长的时间,是几百年、几千年还是几百万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时间的最小单位是百万年。因此要想得到一个确切的时间,难度是非常大的。 
  以前所发现的恐龙化石,全部保存在富含稀有元素铱的薄层粘土下面的地层中,而这层粘土是公认的白垩纪结束的标志。粘土层之下是中生代最后一个纪——白垩纪;粘土层之上是新生代第一个纪——第三纪。 
  按灾变论的观点,富铱粘土层是小行星与地球碰撞的产物;当然也有人认为是火山喷发或超新星爆炸的产物。看来当时地球上的确发生过某种突发的灾变事件。但美国贝克莱大学的地质学教授克利门斯在蒙大拿州白垩纪末地层中发现的富铱层比最后出现恐龙化石的层位高出3米。教授认为,这个事实说明,在富铱粘土形成之前,恐龙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如此看来,恐龙的绝灭发生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大灾难之前。 
  小行星碰撞理论的创立者阿尔瓦雷斯反驳道:蒙大拿白垩纪末最后那3米厚的沉积物中,真的没有恐龙化石了吗?也许只是尚未找到而已。 
  最令人惊异的是,由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对美国西北部蒙大拿州白垩纪与第三纪沉积层的研究中发现有七种恐龙的牙齿化石保存在第三纪早期的地层里,而且与当时的哺乳动物和植物化石共存。研究小组由此提出,恐龙并未在6500万年前全部绝灭。 
  但是,这种推论一发表,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发现于第三纪初的恐龙牙齿化石或许是风化再沉积的产物。也就是说,它们原先是中生代地层中的化石,后经地质运动搬运被混入第三纪的沉积物中。因此,仅凭牙齿还不能说明恐龙一直活到了第三纪。 
  然而,中科院的恐龙专家在中国南方也找到了第二套含有恐龙化石的第三纪地层,化石有恐龙蛋、足迹和牙齿化石。据研究,这些恐龙生活的年代比蒙大拿发现的恐龙时间上还要略晚一些。依此推测,有人认为世界上最后一批恐龙,有可能是在中国南方消失的。 
  恐龙到底是什么时候绝灭的,还是一个谜。




恐龙“公墓”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四川省自贡市附近的大山铺,埋藏有大量的侏罗纪中期的恐龙化石,已发掘面积达2800平方米。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个被誉为“世界奇观”的恐龙群窟里,已发掘出大小恐龙个体近200具,其中有不少是完整或比较完整的标本。 
  恐龙的化石以蜥脚类最多,其次为鸟脚类、剑龙类和肉食类。此外还有大量鱼类、龟鳖类、蛇颈龙类、翼龙类、鳄类和两栖类等。 
  1。6亿年前,自贡地区广布着湖泊与河流,湖滨、河岸上到处生长着繁茂的蕨类、苏铁、银杏、松柏及其他裸子植物。当时的湖滨平原上,栖息有庞大的恐龙动物群。 
  据研究,大山铺恐龙多数属异地埋藏(即动物在甲地死亡,后被流水搬到乙地埋藏),但搬运距离不远。也有少数是原地埋藏。 
  专家们认为,这些恐龙的死亡大多是不正常的。 
  科学家对岩石性质作了分析,发现当时那里曾出现过一段干燥炎热的天气过程,陆地上的植物大面积缩小,水源几近枯竭,致使大量恐龙饥渴而死。 
  真是祸不单行。久旱之后又发生了大洪水,许多恐龙来不及逃避,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最后洪水将恐龙的尸骨连同砾石、泥沙等一起冲到大山铺这个地方沉积下来。 
  大山铺恐龙“公墓”就是这样形成的。 
  不过,能有幸埋进这块坟地的恐龙毕竟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恐龙遗骨已不复存在,有的也许被埋在别的什么地方,有朝一日会被我们发现。 
  现在,大山铺恐龙遗址上,已建起了我国第一座恐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大山铺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恐龙有哪些活着的亲戚 
  包括恐龙在内的爬行动物,绝大多数都未能逃过6500万年前的那场大劫难,而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 
  但也有少数的成员,它们的“命大”,从中生代一直繁衍至今。这些成员仅有四类:龟鳖类、鳄类、有鳞类(蜥蜴类和蛇类)以及喙头蜥类。 
  这些爬行动物没有同恐龙一起绝灭而一直活到今天,究其原因,可能与它们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关。 
  蜥蜴类和蛇类在今天地球上的爬行动物中非常繁荣。它们生活的范围比较广阔,从热带到温带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蜥蜴在地球上的出现比恐龙晚得多,大约在侏罗纪的后期才演化出来。到白垩纪初,有的蜥蜴为了适应特定的生活环境,逐渐失去了四肢而演变为蛇。 
  龟鳖类爬行动物(特别是龟)也是一类活得不错的恐龙的亲戚。它们的资格相当老,自三叠纪中晚期出现后,至今常盛不衰,而且秉性十分保守,近2亿年来,身体的基本结构变化不大,始终穿着厚厚的铠甲。它们作为一个物种,如此长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这身坚固的外壳的缘故。 
  龟的外壳很笨重,背着挺沉的,而且行动很不便;但在保命方面,堪称世界一流的防御工事。 
  在现生爬行类中,只有鳄类与恐龙的亲缘关系最近。鳄类大约与恐龙同时出现,在中生代虽属“二等公民”,但却是一类唯一能与恐龙匹敌的动物。 
  它们冷眼看着恐龙及其他亲戚们一个个的灭种,自己却奇迹般的活到今天。 
  鳄鱼皮很有经济价值,它们正惨遭人类的滥捕滥杀,前途岌岌可危。 
  恐龙在世的亲戚,除了这三类外,最后一类为喙头蜥。喙头蜥在地球上的数量很少,被称为“活化石”,苟延残喘地生活在新西兰南部荒僻的半岛上,目前正处在人类的严密保护之下。 
  喙头蜥是蜥蜴的近亲,体长60厘米,模样有点像蜥蜴。它是现存爬行动物中资格最老的一类。三叠纪早期它们的祖先就已活跃在地球上了,2亿年来,样子基本上没多大变化。在喙头蜥面前,恐龙、鳄类、蜥蜴类及龟鳖类,都只能算是小字辈。




世界各大洲都有恐龙的足迹吗 
  恐龙的化石,遍布欧洲、亚洲、非洲及南北美洲。出人意料,近十几年来,在一向缺乏动物化石的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也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样一来,可以说,恐龙光临过地球上的每一个洲。 
  由此可见,恐龙像是一些不知疲倦的征服者,它们在世的时候,南征北伐,不遗余力,到处扩张自己的地盘,凡是它们能去的地方,它们就要去占领。在长达1。5亿年的时间里,它们先后征服了世界各个大陆。我们说,中生代时恐龙在地球上称霸,实在是一点也不过分。 
  但是,人们不禁要问,中生代时,恐龙是怎样往来于各大洲的?因为今天的地球表面,除欧、亚、非三大洲山水相依、陆地相连外,其余各洲均远隔重洋,相距遥远。 
  莫非恐龙都是游泳健将,有飘洋过海的本领? 
  莫非恐龙是同时在各大陆独立产生和演化的? 
  都不是。首先,虽不能认为恐龙都是“旱鸭子”,但也决非游泳高手,它们肯定没有飘洋过海的本领。 
  其次,有许多恐龙的分布像人类一样是全球性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恐龙,在本质的特征上都有共同性。 
  例如,侏罗纪时在南、北美洲、亚洲及非洲都生活有蜥脚类恐龙(美国的雷龙、梁龙,我国的马门溪龙,东非的腕龙等);侏罗纪的肉食龙中,欧洲的巨齿龙、北美的跃龙,中国的永川龙、四川龙,都有很近的血缘关系。 
  另外,白垩纪时在北美和东亚都有鸭嘴龙、角龙、甲龙和霸王龙分布。 
  甲龙的化石甚至在南极洲也有发现。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恐龙不是在各地独立产生和演化的,各类恐龙都有共同的祖先。那么,各地恐龙是怎么交往的呢?这个谜让地质学家解开了。 
  在地球科学研究中,有一个理论叫大陆漂移说。它认为现在分散各处的大陆块在三叠纪时曾聚在一起,那时的地球表面实际上只有一块很大的陆地,叫做联合古陆,三叠纪之后这块大陆开始逐渐分离漂移。但在恐龙时代的大部分时间,各大陆并未完全分开,这就为恐龙远征新领地,建立霸业创造了条件。 
  白垩纪时,北美与欧亚大陆已经分离开来,中间隔着大西洋,北美与亚洲之间隔着太平洋,但是,由于现在的白令海峡那时是陆地,所以太平洋两边的恐龙们互相“走亲戚”也就不奇怪了。 
  恐龙留下了哪些珍贵的“历史档案” 
  恐龙虽已从地球上消失,但却在地层里留下了大量的化石。这些化石是珍贵的“历史档案”,是我们探索恐龙之国奥秘的最重要的资料。 
  恐龙化石的种类很多,有骨骼化石、牙齿化石、皮肤化石、木乃伊化石、脚印化石、蛋化石、粪化石、胃石、窝巢的遗迹、尾巴在地上的拖迹、胃里残余食物的化石等。 
  骨骼化石出土数量最多,但大部分不完整或比较破碎零乱,保存完好的骨架较少。我国的合川马门溪龙、青岛龙、华阳龙;美国的雷龙、梁龙等,化石骨架均比较完整,装架起来,可以再现这些中生代统治者的雄姿。美国曾找到过好几个不太完整的霸王龙骨架化石,科学家把这些骨骼凑在一起,组成了一副完整的霸王龙的骨架。 
  恐龙的牙齿化石比较常见,而且也很重要。牙齿很难风化,容易保存成化石。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恐龙化石就是牙齿化石。 
  恐龙的皮肤化石和木乃伊化石偶有发现,十分难得,因为它们极难形成。 
  除上述化石外,发现得最多的是恐龙的遗迹化石。最主要的遗迹化石是恐龙蛋化石和恐龙脚印化石。我国和美国都发现了大量脚印化石。恐龙蛋化石绝大多数是在我国找到的。




能使已灭绝的恐龙复活吗 
  让已绝灭的恐龙复活,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人的愿望。 
  恐龙蛋的化石已发现了不少,可惜已经石化,不可能用它孵化出恐龙来。 
  传闻说,前苏联人在西伯利亚北部一处冰层中发现了一颗冰冻的恐龙蛋,并被运到莫斯科去进行人工孵化,恐蛋先被慢慢解冻,然后放进一个孵化器内。 
  几天之后,专家们发现蛋内竟有微弱的心跳动。经过扫描检验,发现蛋内有鳄鱼形状的胚胎,据专家鉴别,可能是剑龙的胚胎。。其实,这是有人利用人们喜爱恐龙的心理,编造的耸人听闻的故事。动动脑子想一想就会知道,怎么会有冰冻的恐龙蛋呢?恐龙时代,西伯利亚是很温暖的,地球两极不结冰,西伯利亚是慢慢变冷的。而恐龙绝灭的时候,尽管气候已变得比较恶劣,但与现在比,还是相当温暖的。地球气候真正变得寒冷是从第四纪冰期开始的,时间约在250万年前。 
  除非恐龙是寒带的动物,下蛋时遇到天气的突然变化,蛋被冰冻起来留存到现在。可见制造这一荒诞故事的人,缺乏基本的恐龙常识。 
  80年代中期,美国生物学家波纳尔提出了一个再现史前恐龙的奇妙主意。他认为,只要能找到恐龙的基本——DNA分子(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然后把它移植到雌性鳄的受精卵细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