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近获得专利的一种人造皮肤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研究出来的,它已经在受伤和烧伤病人身上正式使用。它是一种无菌的人造皮肤,能防止细菌感染,而且还有加快伤口愈合的作用,能减少伤疤,保持美容。它是一种用角质——头发和指甲中的主要合成物及蟹壳和昆虫骨骼中含有的浆状物质制成。用这种人造皮肤不需要缝合手术,只要把这种人造皮肤贴在伤口上,体内液体会迅速将人造皮肤软化,牢牢贴在伤口上。当伤口愈合时,人造皮肤会逐渐干燥,自行脱落。 
  印度孟买杰贾拜·瓦迪亚医院的医生用马铃薯皮代替人的皮肤覆盖烧伤的创面,防止感染,这在医学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方法是在无菌的条件下,把煮过的大马铃薯皮剥下来,包在浸有盐水的纱布里,然后在4℃之下把它放在密封的玻璃瓶里,可以保持无菌达9个月之久。用马铃薯皮代替皮肤植皮的局限性是必须每天更换,因为它不能长久粘在烧伤的皮肤上,所以它只能作为一种临时的代用品。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外皮的生长素。这种生长素是一种人体产生刺激细胞组织再生的物质。它可以缩短伤口或烧伤部位一半愈合时间。临床证明,采用这种疗法,没有发现它有任何副作用。 
  最近,美国科学家又提出一种全新的采用“基因治疗”的新设想。这种疗法得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改造皮肤细胞,使其产生患者所需要的治疗药物成分,它具有比其他疗法更优越的疗效。




你知道“人造血”吗 
  血液,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里面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它又能把养份供给人体各组织,调节器官活动,防治疾玻血液还是人体的运输大队长,它把氧气输送到人的全身,把二氧化碳送出体外。。总之,血液是生命的保障之一。我们知道,一些重危病人在抢救中常常需要输血,血液的来源是什么呢?目前主要还是靠别人的血液来供应。所以,全世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义务献血,医生们把血液保存在血库里以备急用。可是,单靠人的义务输血,其数量远远不够需要,医学家和化学家们都在研究人造血液。 
  人造血液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美国辛辛那提医学院的克拉克教授在1979年首先宣布研究人造血液成功。克拉克教授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得到启发的。1966年,克拉克教授在自己的实验室工作,发现一只实验用的老鼠从笼子里溜了出来,慌慌张张地又掉进一个很大的容器里。这个容器中盛的是氟碳化合物溶液,当时老鼠一下子跌进了这个容器的底部。克拉克教授认为,这只老鼠一定是活不成了。可是,过了很长时间,克拉克发现在容器底部的老鼠不仅没有死,反而活得十分自在。这是什么缘故呢?克拉克教授十分奇怪,便开始研究、分析这个容器中氟碳化合物溶液的性质,发现这种溶液溶解氧气的能力比普通的水大20倍。老鼠可以尽情地呼吸氟碳化合物溶液中的氧气,所以不仅没有溺死,反而活得很好。于是,克拉克教授想到,这种化合物有可能成为人的血液的代替品。他立即着手研究,把氟碳化合物和甘油、氯化钠、葡萄糖等各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经过多次试验,终于配制出了人造血液。 
  这种人造血液的特点是:加入乳化剂后和水形成乳状液,有很强的溶解氧气的能力,比人血输送氧气的本领还要大得多,而且,它也能把二氧化碳带走。人造血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保存期长达1~3年,并且可以随时取随时用。人造血没有血型之分,可以和各种血型的血混合而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但是,这种人造血也有很大的缺点:它没有白血球,因此抵抗疾病的能力很差。人造血中也不含有血小板,没有使血凝固的功能,一旦出现伤口,要止血非常困难。所以,这种人造血液还不能完全适应人类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人体的应急机制有何效用 
  我们都知道,人在危难关头,常常能表现出超乎常规的应变能力。这种情况,在古今中外的史料中可说是屡见不鲜。有人认为这是心理作用,也有人认为这是生理现象,到底答案如何,暂且不论,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具体实例吧: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一天,他出去打猎,忽然看见路旁草丛中伏着一头猛虎。李广大惊,急忙用足力气一箭射去,正射中虎身,奇怪的是,老虎却照样伏在那里一动不动。走近一看,竟是一块酷似虎形的大石,一支箭还深深地钉在上面。李广十分惊讶,重新再射几次,可是箭再也射不进石头中去了。 
  这段故事见于《史记·李将军列传》。现在看来,司马迁的描述并非故弄玄虚,而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机体中存在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应急机制。 
  当人突然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自动地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大脑随即命令肾上腺大量分泌肾上腺素进入血液。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所产生的重要激素,能使心率加速、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糖增加、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松驰、瞳孔扩大、肌肉快速收缩,从而聚集起机体全部力量,迅速作出抵御或逃避危险的反应。 
  例如人们遇到火灾时,往往会一下子力大无比,能搬起平时根本搬不起来的东西,这也是应急机制作用的结果。李广所以能将箭射进石头,道理与此相同,一旦危险意识消失,“警报”解除,应急机制不再发挥作用,超常的力气自然不复存在了。 
  对于人类来说,应急机制是保护自己生存的必要手段,因此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如果受到的惊吓太大,肾上腺素分泌太过,大量的血液如洪水一般涌入心脏,超过了心脏所能承受的能力,那时也会造成心肌纤维撕裂,心脏出血,导致心脏骤停而最终猝死。 
  《三国演义》第42回中,刘备兵败当阳,赵子龙救起阿斗冲出重围,曹操率军追到长坂桥。桥上张飞立马横矛,大喝:“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决一死战!”不料三声喝毕,只见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俱裂,倒撞于马下,竟吓死了。 
  其实,夏侯杰的肝胆并没有破裂,也不可能破裂,倒是上面说的因惊吓过头而导致心脏骤停,才是他真正的死因。这就是应急机制给人带来的有害的一面。 
  医学专家认为,应急机制中既有心理因素,也有生理因素。相比较而言,生理因素所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人的身上怎么会带电 
  有些人的身体仿佛是个电源体,别人一接触他,便会感到一阵轻微的电麻。如果用一支灵敏度高的电笔去接触他的身体,电笔居然会亮起来。这是怎么回事?人的身上居然会带电! 
  从事电生理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动物的细胞膜虽是绝缘的,但却具有电解质特性。实测表明,人体也具有电解质性质,且各人躯体的电解质特性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随着新陈代谢活动的变化,在不同的时日,其躯体的电解质特性也不相同。人体好比是一个电阻器,有的人阻值很大(大到近乎绝缘);有的人阻值很小(小到只有几十欧姆)。 
  现在,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充满静电和感生电势的空间里。大量的测量证实:离地面越高,静电电势就越大。那么,为什么人们不会被达上百伏特的静电击伤呢?这是由于人体这个“电阻器”在通常情况下具有较小的阻值,电荷难以积累,因此人体与大地近似于等电位,也就不会产生大的电流。不过,当人体电阻很大时,静电电荷就会在身上积聚起来。静电电荷的来源除了空间静电之外,还来自身上化纤衣物的摩擦、塑料鞋底的摩擦以及干燥皮肤同毛发或其他绝缘物的摩擦。如在气候干燥的黑夜里,脱去毛衣时,有噼啪放电声并出现放电闪光,这正是衣服上产生的电荷在起作用。 
  当我们穿着橡胶或塑胶底的鞋走路时,会不停地产生电荷,就像滚动的汽车胎产生电荷一样。汽车,尤其是油罐车,为了消除积累的静电,不得不在车尾拖下一根铁链让积累的电荷泄放到大地。若环境湿度较低,又碰巧人的身体电阻阻值很大,积聚了很多电荷,并且身体又长时间地未同任何通向大地的物体接触,这时人体就会明显带电。 
  带有高静电的人,在其皮肤直接触及铜床、钢窗、铁门之类通地良导物体时,会感到电麻。当触及另一位身体电阻很小且与大地接触良好的人时,那个人就成了放电通路,也会感到触电似的不适。除了静电之外,人体还会带有感生电势。若用示波器来测量人体体表,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的体表上有50赫兹的交流电波形。这是因为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有着交流电源线,电源线上的交流电通过空间分布电容,在人体上引起了感应电势。人体电阻大时,感应电势高;人体电阻小时,感应电势也弱。这种感应电势对人体是无妨的。 
  哪怕这种电势很高,因其源内阻很大,故而产生不了危及生命的大电流。总之,人人身体都带电,只是多寡不同而已。 
  懂得了这些道理后,你就会知道,人身上带电是很正常的,完全不用感到奇怪和害怕。




人体能源能失而复得吗 
  一提到能源,人们就会想到石油、煤、天然气。。但地球上的这些非再生能源正在被大量消耗掉,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这些能源在使用时还会产生污染问题。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目光转向那些没有污染、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等,其中还包括人体能。 
  也许有人要问,人体哪来的能源?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些能源又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人体能,即人体散发的能量,主要表现为热能和机械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体重压路面等等。这些能量至少有将近一半被白白浪费掉。据专家测算:一个人一昼夜浪费掉的人体能,如全部转化为热能,可以把相当于他体重的水由0℃加热到50℃,而全世界50多亿人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加起来,相当于10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前几年,国外有人利用行走时身体的自然摆动来带动计数装置,设计制造出一种计步器,装在腰上便能随时显示走了多少步。别看计步器虽小,但它大概是有意识地利用被浪费的人体能的首例。这种计步器可以用于对竞走运动员的测量。还有位外国科学家为鞭策迷上了电视的女儿坚持体育锻炼,防止因长期呆在荧光屏前引起“电视脖,便专门设计了一辆固定的“自行车”。他女儿必须骑在车上不停地蹬踏板以驱动发电机,才能保证电视机的供电,想偷懒就看不成电视。如果按这位科学家的发明将发电机安装在健身房、身体训练中心的运动器械上,让健身者和运动员在举、压、推、拉、蹬、踢、打、弹跳等训练时带动发电机,则产生的电力就不知道能供多少电视机使用了。广而言之,人们盖被子、穿衣服都是在利用人体能保持体温,但这仅仅是无意识的。即使穿上了衣服,体温仍透过衣服在不断消失。如果能将这失落的能源开发利用起来,它将能为人类作出极大的贡献。 
  美国一家电信电话公司新近设计建造了一座新颖的办公大楼,它的房间内壁能有效地吸收全楼3000多名职工散发的热量,再转换成电能,储入蓄电池,用以供照明、电脑打字、调节楼内室温在18℃~29℃之间。美国一家超级市场的经理更是别出心裁,为工作人员在入口处的转门下方的地下室里,专门安装了一套能量收集、转化装置。顾客进进出出,推动转动门的能量统统被收集起来,转化为电力供应该商场的照明、电梯、电扇等用电。 
  科学家们认为,人体能同太阳能、风能一样是廉价的,且不受气候变化影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没有污染,收集转换也并不很复杂,既能自收自用,也能“零存整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许多城市人口密集,众多的交通要道、出口入口、台阶天桥等处都便于大量收集人体能。 
  看来,人体能源还有着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呢。




人对暑热严寒的耐力有多大 
  人的正常体温是在35℃~37。7℃之间,平均为36。8℃。 
  我国大部分地区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常可达35℃以上,有时高达40℃以上,大大超过了人的体温。据测定,当气温在35~39。9℃时,人就感到奇热;当气温高于40℃时,人们就觉得“赤日炎炎似火烧”。 
  人对暑热的耐力究竟有多大呢?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相当干燥的空气中,健康人能在50℃的高温中呆上3个小时;在70℃的高温中呆上15分钟;在100℃的高温中呆上3分钟;在150℃的高温中呆上1分钟,而不受任何损害。 
  不过,人体的热感还与空气湿度有关。当气温高于28℃、绝对湿度(水汽压)大于30百帕时,人就会感到又闷又热。据实验,如果在45℃饱和湿空气中呆上1小时,就会发生中暑昏迷。因此,气象上规定我国高温灾害性天气的标准为:长城以南最高气温≥38℃,或者最高气温达35℃同时绝对湿度≥34百帕;长城以北最高气温≥36℃,或者最高气温达33℃同时绝对湿度≥32百帕。 
  人与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一是通过与周围空气及环境表面之间的辐射交换和对流传导方式进行;二是体热通过汗水和肺部呼出的水分蒸发而散失。当气温较低时,人体的放热主要通过辐射和传导;而在气温较高时,则以蒸发散热为主。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界限时,人体的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就要增加,以致超过人的忍耐极限,造成死亡事故。科学家测定和计算人在裸体下的致死的高温指标为:气温(℃)45505561湿度(%)100522113寒冷,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威胁和挑战。然而,人却能适应一切。 
  地球上有很多人生活在相当寒冷的地区。北方的爱斯基摩人和拉普人以及火地岛的印地安人等,他们可以赤身裸体地在0℃左右的温度下安然入睡。在西伯利亚雅库茨克城,最低气温可达零下62℃。 
  那么,在意外寒冷袭击下,使人致死的体温界限是多少呢?19世纪有人估计为25℃。实际上有许多体温在18℃以下的人仍能逢凶化吉。美国有一位名叫玛丽·苔维的女孩,由于她所居住的卧室内的气温低达零下31℃,以致这名女孩完全失去了知觉。当时,她的体温竟已下降到16℃,但经抢救治疗后,体温竟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甚至人工降温使体温降低达6℃仍能起死回生。因此,尽管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是有限度的,却很难断然划出一个致死的体温界限。




人可以感觉到目光 
  人可以感觉到向他投射过来的目光。这一点已经找到了实验证据。一家美国心理学实验室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一个单独隔开的房间里坐着一名作试验的志愿者,一架摄象机对着他。而在隔壁房间坐着另一名参与试验者,他全神贯注地看着监视器中的图像,有时候转过脸去不看。为了客观公正地评判受试者能否感觉到目光,在有人注视他时,同时要测量他的皮肤电流反应——皮肤电阻。 
  实验结果表明,在有目光注视他时,有65%的几率能测量到他的皮肤电阻。这说明,别人的目光能在被观察者的神经系统中引起某种过程,尽管他自己并没能意识到这一点。最令心理学家感到惊奇的是,如果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异性时,产生皮肤电阻的几率会更高。




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碰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体验。例如,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确认是以前从未见过的,但有时又会觉得曾经在何处见过;或者来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又觉得这个地方好像曾经来过。当然这里所提到的情况从客观上讲确认是没有体验过的情景。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体验就是想象再认和第六感再认。 
  无论何人的大脑都有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组的功能,这就是所谓的想象力。人的意识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是人自己不能觉察到的,想象力在潜意识中仍然存在,但不能为我们的意志控制,其结果就可能通过显意识表现出来。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是复杂多样的,潜意识对这些信息表象进行加工改组,形成一种新的信息表象体。当大脑受到外界刺激物信息的诱导时,这种新的信息表象就被我们从大脑再认出来。这一点和梦很相似。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第六感再认。人脑的潜力是无穷的,只是没有开发而已。第六感也常在人身上得到体现,至于是否为人清晰意识到,则是人类自身的认识程度问题。我们的一切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