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动点、分岔和突变等复杂的变化。因此,人们往往容易认识各种灾害的现象和结果,却不易认清灾害形成的过程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例如,地震这种灾害现象除了人们通常理解的板块运动引起地震去说明其成因外,还有更多的诱发因素。
灾害系统的各组成分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以及天、地、人之间不可分割的统一,使得灾害现象复杂多样。一种灾害可以受多种因素的诱发,如地震;一种诱发因素也可以导致多种灾害发生,如太阳活动的增强可以诱发地震、洪水、干旱、流行性疾病等;一种灾害还可以诱发另一种灾害,形成“灾害链”,如地震诱发洪涝、瘟疫、海啸等。灾害可以相互诱发,同时也可以相互制约。本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意大利举世闻名的“水城”威尼斯地面持续缓慢下沉,以至于联合国向全球科学家发出了“救救威尼斯”的紧急呼吁,请大家提供锦囊妙计,但这一难题迟迟未能解决。1976年,该市附近的里亚斯特市发生了强烈地震,震后的威尼斯竟奇迹般地停止了下沉,并且地面开始回弹,5年中共回升了2厘米。尽管威尼斯的回升原因目前还是个谜,可是这显然和地震有关。
现代灾害系统的庞大和复杂,不仅是由于其自身的自然原因,而且还和现代社会人类活动的影响休戚相关。本来已经十分复杂的自然灾害系统,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就变得更加复杂了。所以,认识灾害,就必须从这个庞大、复杂的灾害系统中去把握,才更为科学。
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灾种多、分布广、成灾比例高。除火山喷发外,地球上所有的自然灾害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全球危害最大的水、旱、震、风等“四大天灾”我国都很严重。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本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54起特大自然灾害中,我国有8起,占15%;我国因灾死亡人数约占同期全球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44%。近些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因经济的飞速增长而有所恶化,自然灾害频频肆虐,人为灾害愈演愈烈,两者相互叠加渗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为此,我国于1989年4月21日相应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其宗旨是:响应联合国倡议,积极开展减灾活动,增强全民族、全社会的防灾意识,提高我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的水平,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我国多种多样的自然灾害按其成因归类,可分为四大类,即地质灾害、气候灾害、海洋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通俗地讲就是踩在我们脚下的坚实的大地。地质是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基础,是由岩石、土壤、地球内部物质构成的一个实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当一种或多种自然力和人力施加在大地内外并超过某一阈值,就会导致地质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旦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便称之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个灾害大家族。因能量释放方式的不同,地质灾害可以具体表现为地震、火山喷发、山体崩塌、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现象。这种能量的释放可以是自然因素,也可以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就像地震,既有单纯的构造地震,也有人工诱发的地震。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一条带状区域内,大致从我国西南边陲的中缅边境向东北一直延伸到黑龙江下游,跨越边界进入俄罗斯境内。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一条地质灾害多发地带,我国至少有13个省会城市和京津两市都分布在此带上,所以危害很大。
俗话说,地震是群害之首。这一说法丝毫也不过分,因为地震的发生往往隐蔽性强、爆发突然,毁坏程度巨大。一般而言,全世界平均每年共约发生1500万次大小地震,其中约10万次是人们能够感觉到的、震级大于或等于里氏3级的“有感地震”;约1000次是会给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破坏的、震级大于或等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约18次为7级以上的“大地震”。作为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破坏性地震尤其是大地震的发生频率虽然不高,但其破坏力却极强。它不仅会造成大面积的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和交通阻断,而且还时常伴生山崩地陷,诱发火山、海啸、滑坡、泥石流,以及城市火灾、煤气外泄等一系列次生灾害,从而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抵御的冲击,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地震特别是大地震的发生实为人类面临的第一大天灾。
滑坡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系指山体斜坡上不稳定的大量松散土体和岩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一种地质现象,并常与地震、崩塌、泥石流等相伴而生。当滑坡这种地质活动造成了公路、铁路、航道的堵塞,或者引起各类工程项目、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伤亡时,就形成了灾害。
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是滑坡灾害的多发区,仅四川省近十年来就已发生过上万次这类灾害,死亡人数达25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1981年,宝成铁路因滑坡而中断运行达2个月之久,修复费用达数亿元之多。1982年,长江鸡扒子滑坡造成航道壅堵,耗用工程费8000多元才得以疏通。1983年3月7日下午5时40分,位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洒勒山北麓发生了一次不多见的大滑坡:轰隆一声巨响,仅一分多钟的时间,只见一座宽达1。7公里的巨大山体带着刺耳的呼啸声迅速向山下滑去,6000多万立方米的滑塌土石顷刻之间就掩埋了面积达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3座村庄、200公顷水田和1座水库,270多人被土石掩埋。当时正在山上干活的一名农民眼见山摇地动,赶忙就近抱住一颗大柳树,结果转瞬间连人带树滑出了1000多米而幸免于难。另外,类似于滑坡的地质灾害还有泥石流、山崩地裂等。我国东部平原地带和沿海地区以及一些矿业城市,地面沉降和塌陷现象也较为广泛。
气候灾害
我国独特的季风气候是一种利弊兼存的气候类型。有利的方面是:它可带来丰沛的水分,为农业的发展和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气条件。从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由于没有季风,与我国同纬度的不少亚热带大陆地区,诸如中亚、西亚地区和北非的撒哈拉地区,都为广袤的荒漠与不毛之地。然而,由于季风带来的水量很不平衡,年内和年际间的降雨分配不均,旱涝灾害随时可能发生。从地形上看,中国是个多山之国,平均海拔1525米,2/3的国土是山地、高原和丘陵地带,且西高东低,呈明显的三大阶梯,导致水力的侵蚀与冲刷非常严重,从而更易引发洪涝与干旱灾害。
我国是一个饱尝旱涝之苦的国家。由于地域辽阔,加之季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及年际变化,我国各地降水的动态变化较大。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经常会出现同一个地区先涝后旱或旱了又涝的情况,或在同一时期一地区多雨成涝,而另一地区少雨干旱的情况,即所谓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雨季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推进,而大江大河则自西向东奔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旱涝时空分布格局。总的来说,北方多旱,并多发生在春季;南方多涝,并多发生在秋季。旱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及黄土高原;涝区则主要分布在淮河、长江、珠江的中下游地区。
东北地区常是东涝西旱;四川盆地则常常东旱西涝。
海洋灾害
我国东濒太平洋,有18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和16000公里长的海岛岸线。
我国沿海的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精粹之地,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
海洋灾害包括热带风暴(台风)、风暴潮、海浪、海冰、海雾、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赤潮等,其中尤以热带风暴、台风和风暴潮的危害最大,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台风的风力强度大时可超过12级,它从海面上带来的大量水气造成暴雨,一旦登陆,所到之处房倒树拔、暴雨成灾。我国受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是两广、台湾、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盛市、自治区,但有时也会深入内陆腹地。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影响我国的台风近20个,其中登陆的7~8个,约相当于美国的4倍、日本的2倍和前苏联的30多倍。1922年8月2日的一场强台风,曾使广东汕头一带死亡4~6万人。1975年7503号台风深入内陆,冲毁了京广线部分路段,成为建国以来仅次于唐山大地震的第二大灾难。
环境灾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各种废物也明显增多,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的一大灾害,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
伦敦烟雾事件
伦敦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大城市,地处泰晤士河流域开阔的河谷地区。1952年12月5~8日,正值隆冬季节,伦敦受反气旋气候影响,浓雾覆盖,温度骤降。空气静止、浓雾不散、黑云压城,整个伦敦市淹没在浓重的烟雾之中。与此同时,工厂和住家成千上万个烟囱照样向天空排放着大量的黑烟。它们在天空中集聚,无法扩散,使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烟尘浓度最高达到每立方米4。46毫克,为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最高浓度达到百万分之一点三四,为平时的6倍。伦敦市大街小巷都充满了煤烟、硫磺的气味,交通警察不得不戴上了防毒面具,来往行人则边走边用手帕捂鼻子、擦眼泪。悲剧终于发生了。一群准备在交易会上展出的得奖牛,它们呼吸困难、舌头吐露,其中一头当场死去,12头奄奄待毙,160头相继倒地抽搐,急需治疗。接踵而至的是,市民也难逃厄运,几千人感觉胸口闷得发慌,并伴有咳嗽、咽喉疼痛和呕吐。随之,老人、婴幼儿、病人的死亡数增加,到第三四天情况更趋严重,发病率、死亡率急剧上升,4天中共死亡4千人。
据统计,45岁以上者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一岁以下的死亡者,约为平时的2倍。另据统计,发生事件的一周中,因支气管发炎死亡的为704人,是前周的9。3倍;冠心病患者死亡281人,是前周的2。4倍;心脏衰竭者死亡244人,是前周的2。8倍;肺结核患者死亡77人,是前周的5。5倍;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吸道患者的死亡率也都是成倍地增长。就是在事件过后的两个月内,还陆续死亡8千人。这就是震惊一时的伦敦烟雾事件。直到12月10日,一股轻快的西风吹来了北大西洋的新鲜空气,才驱散了弥漫在伦敦上空的毒雾,使人们重见天日,解除痛苦。
伦敦的烟雾事件由来已久。1873、1880和1891年就相继发生过三次由于燃煤而造成的毒雾事件,死亡人数共计约1800名。以后还发生过多次。当局对此不闻不问,以致问题越来越严重。1952年的事件再次发生后,英国社会哗然,纷纷要求政府当局对受害情况进行调查。但是,未能查清原因,也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导致后来又相继发生几起烟雾事件。如1962年的一起,气候变化与1952年相似,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比1952年还高,只是烟尘浓度仅及1952年的一半,才使死亡率比1952年低80%。英国当局再次在人民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深入研究,终于找到了伦敦烟雾事件的原因是:煤中含有三氧化二铁,它能促进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液末,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核上,进入人的呼吸系统,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太平洋沿岸的滨海城市,常年阳光明媚、气候温和、风景优美,是人们的游览胜地。著名的电影中心好莱坞在它的西北郊。随着该地区石油工业的开发,飞机制造等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激增,洛杉矶已成为美国西部地区工商业重镇和著名海港。它从此也就失去了往昔的优美和宁静。目前有人口700多万,汽车数百万辆,每天耗费汽油600多万加仑,是世界上交通最繁忙的地方之一。
1943年以来,美国洛杉矶首次出现光化学烟雾。这是一种浅蓝色的刺激性烟雾,滞留在市内几天不散,大气可见度大为下降,许多居民眼红、鼻痛、喉头发炎,还伴有咳嗽和不同程度的头痛和胸痛、呼吸衰弱,不少老人经受不住折磨而死亡;同时,家畜患并植物遭殃、橡胶制品老化、材料与建筑物受损。
对洛杉矶型烟雾的来源、形成的调查,可说是颇费周折,前后经过七八年时间。起初认为是二氧化硫造成的,因此当局采取措施,控制各有关工业部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但是烟雾并未减少。后来发现石油挥发物(碳氢化合物)同二氧化氮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一起,在太阳光作用下,产生一种浅蓝色的烟雾,它不同于一般煤尘的烟雾,是光化学烟雾。当局为此禁止石油精炼厂储油罐挥发物排入大气,结果仍未使烟雾减少。最后从汽车排放物中找到了构成光化学烟雾的原因。当时洛杉矶有汽车250万辆,每天耗费汽油1600万升,因汽车汽化器的汽化效率低下,每天有一千多吨碳氢化合物排入大气中,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形成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型烟雾所以能形成,还有与其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有关。洛杉矶市区面临大洋,三面环山,形成一个直径约50公里的盆地。由于东南北三面山脉的阻碍,只有西面刮来海风,一年约有300天从西海岸到夏威夷群岛的北太平洋上空出现逆温层,如同盖子压在洛杉矶的上空,烟雾难以扩散。当逆温层高度为450米时,大气可见度下降,当逆温层高度为180米时,光化学烟雾就带到地面,扩散不开,形成污染。为此,每年5~10月期间,阳光强烈,烟雾就比较严重。汽车尾气多、盆地式地形、无风天气多,这就使洛杉矶很容易发生光化学烟雾。因它每年有60天烟雾尤为严重,故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
对于光化学烟雾污染,美国目前还无法防治,洛杉矶的居民仍深受其害。
再加上美国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各地的汽车有增无减,因此,几乎每座城市或轻或重地都受到洛杉矶型光化学烟雾的困扰。
日本四日市气喘病事件
日本的大气污染由来已久。战前,随着日本工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向城市集中。在城市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因而单位时间内排入大气的煤烟量相应地增多,城市常年笼罩在烟雾之中,大气被严重污染。战后,大量廉价石油的应用,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更为突出。大气污染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人们长年累月吸入大气中的有毒成分,容易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它使幼儿体弱、老人命短,危害极大。据1972年3月统计,日本城市居民中因大气污染生病接受政府救济者高达6376人,其中主要受害者是儿童和老人。据1971年统计,患者中4岁以下的占1/3,9岁以下的占1/2;因病死亡者中60岁以上老人占80%。
为此,前首相田中角荣在他的《日本列岛改造论》一书中也惊呼“再过几年东京的樱花也许看不到了”,“呼吸道疾病已是不可避免,不久还将导致死亡率上升的恶果”。
日本大气污染的一个著名事件就是四日市气喘病事件。四日市是日本东部海岸伊势湾一个小城市,原有人口仅25万,主要从事纺织业和陶瓷业,曾因每隔4天有一次集市而得名为四日市。日本是个缺少资源、能源的岛国,为发展经济,执行的是贸易立国方针。而四日市临河近海,交通相当方便,又是京滨工业区的门户,被日本垄断财阀看成是发展石油工业的好地方。四日市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之发展。当它成为占日本石油工业1/4的“石油联合企业城”之时,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害严重城市:噪声震耳欲聋,臭水横流四溢,一片乌烟瘴气。其中最突出的是大气污染。四日市工厂每年排出的粉尘、二氧化硫总量达到13万吨,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人体允许限度的五六倍,使整座城市终年烟雾弥漫。在500米厚的烟雾中飘浮着各种各样有毒的气体和重金属粉尘。一次从四日市盐滨小学房顶上采取的烟灰中,经分析有几十种化合物和金属微粒。这些物质演变成硫酸烟雾的混合体进入人体血液,可能导致癌症;进入人体肺部,对呼吸器官伤害很大,使肺部排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