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鸵鸟每晚平均深眠时间只有9分钟,这可能与它们常遭狮子等敌害袭击有关。7在白天,总有一只鸵鸟交替张眼守卫,其他鸵鸟闭眼瞌睡。 
  美洲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它们的活动能力特别强,每秒钟的飞行速度可达到50米,还能长距离飞行。可是蜂鸟的夜间昏睡犹如冬眠。一个多世纪以前,英国博物学家约翰·古尔德发现一只蜂鸟停息在栖木上,头部伸入肩膀的羽毛内,嘴巴放在胸前。他随手抓住它带回家里,放在桌子上,它睡得好像死去一样,仍未醒来。这种昏睡消耗能量极微,对蜂鸟恢复白天旺盛精力大有好处。 
  多数集群性鸟(如鹬类),在睡眠时把嘴巴或头插藏在翅膀之下,缩起一条腿,只用一条腿支撑着身体,看上去颇有点功夫。天鹅有时浮在水面,一只脚翻在背部,漂荡在水中睡觉,这是最惬意的一种睡眠方法,又可以安全防御野兽侵袭。猫头鹰爱在树杈中或树洞内睡觉,睡时下眼皮升起,或者只闭上第三瞬膜,甚至一眼开一眼闭。树栖鸟类睡眠时全身放松,它们的足有天生的锁扣机关,当蹲下时就自动使足握成拳形,不会跌落地面。但是它们的眼睛还是很少休息,常采用“眨眼”睡眠法,即合上眼睑几秒钟,又睁开眨两下,观察一下周围动静,保持一定的警觉。在鸟类睡眠中,有时也会出现类似人的“伸懒腰”动作,展翅伸腿拉拉韧带。  
  兽的睡眠 
  长颈鹿的睡眠非常滑稽,分浅睡与深睡两种:在浅睡时,虽然躯体横卧,但是通常都会将长脖子高高竖起,一部分脑仍在兴奋地警戒着,使人有“没有睡觉”之感;只有在深睡时,长颈鹿才会将头和颈也放在尾部躺着,不过时间极短,不会超过20分钟。这是由于狮子是长颈鹿的天敌,它们常常会突然袭击长颈鹿,所以长颈鹿才用“伸颈浅睡”与“短促深睡”相结合的绝招来提防狮子,达到既安全又能适当休息的目的。美国动物行为学家在非洲东南部考察长颈鹿时还发现:一只被跟踪的长颈鹿全身卧倒,在“呼呼”深睡。 
  出乎意料的是,它突然高高站起,乱叫乱跳,显出一副极为惊恐的模样。这时周围的一切都很平静,它并没有受到惊动。后来经过反复分析,才想到这只长颈鹿白天曾受到过狮子的袭击,不过总算死里逃生,因而推测它在夜间做起了这一场恶梦。据文献记载,在动物世界里鸟类和较高等的兽类也会做梦,其余动物都不会做梦。 
  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支持沉重的躯体很费力,在夜间要两次躺下睡觉,午夜前一觉约3个小时,午夜后一觉约2小时,睡时采取侧卧,四肢伸直,打着沉重的鼾声。母象产仔后,虽然身体虚弱,但为了保护小象,差不多有半年不躺下睡觉,倦了用鼻子支着地或靠着树打一会儿盹。有时它快进入深睡时,其部分神经一放松,肌肉颤动一下,会突然惊醒过来,这和人乘车坐着打瞌睡很相似。 
  河马虽属陆地兽,但它却生活在沼泽地区,过水陆两栖生活。它们在阴天睡得很少,天晴时就显得懒洋洋,喜欢把头搁在浅滩上,半身淹在水中,半身曝晒在阳光下,一睡就是大半天,直晒得背脊通红开裂。这时,人可以坐在它的背上,甚至用鞭子抽它几下它也不醒,照样打出响亮的鼾声。 
  丝食蚁兽体毛柔软,金黄色。它在树枝上睡眠时蜷体如球,远望过去活像一个大金团子。大多数猴子都以树为家,找一个可靠处安然睡觉。猴子睡觉时也保持警惕,一旦有敌害来犯,它们就打呵欠或眨眼,不知情者常常误认为这是一种瞌睡的表现,其实它们是在威胁来犯者。 
  生活在亚南极的象海豹,不仅是最大的海豹,也是整个鳍脚类动物中首屈一指的巨兽。它们在海中主要是捕食,但有时也会花上十几分钟时间在水里打一个瞌睡。它们正式睡眠是在海岸边的泥泞洼地处,分小群挤在一堆,头部竖起而彼此靠拢睡觉,形似一个活的金字塔。韦德尔海豹生活在南极海岸周围,冬天的南极海域被厚厚的冰块覆盖,它们只好睡在冰下。为了呼吸,它们以冰裂缝或以牙齿凿洞作为呼吸洞,身体垂直悬在水中,鼻尖露出冰面进行呼吸,同时也睡着了。




动物间的友谊 
  甜蜜的友谊 
  非洲蜜獾喜欢在白天活动,以昆虫、小型啮齿类及幼羚羊等为食,尤其喜食蜂蜜。蜜獾本是一种孤独的动物,但它却和一种褐色的小鸟响蜜䴕结下了“甜蜜的友谊”。一个打蜜,另一个挖蜜,然后共同享受。 
  非洲有很多蜜蜂在地上营巢。响蜜䴕发现蜂巢以后,就会向蜜獾的洞飞去,发出一系列特殊的叫声。蜜獾一听到这种呼叫信号,就立即钻出洞来。 
  于是响蜜䴕就带领它向蜂巢跑去。蜜獾的毛又密又厚,所以不怕蜂螫,可以放心大胆地把蜂巢挖开,将蜜和蜜蜂的幼虫吃掉,然后只把空蜂房留给响蜜䴕,而响蜜䴕想要的正是空蜂房—蜂蜡。原来,这种奇特的小鸟能吃蜂蜡。 
  这种习性使动物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经过研究发现,原来在响蜜䴕的嗉囊里有许多共生菌和酵母菌,这些菌类能分解蜂蜡,把它变成脂肪,从而使响蜜䴕的机体能够吸收。 
  当地黑人很了解这种动物的习性。他们早已发现,响蜜䴕能将蜜獾引到有蜜蜂巢的地方。于是人们便也跟随叫唤的小鸟去找蜂巢,弄到蜂蜜。有趣的是,响蜜䴕也情愿给人作向导,也可以和人建立“甜蜜的友谊”。因为这对响蜜䴕来讲,人或动物都无所谓,反正它的伙伴要蜂蜜,而它自己要蜂蜡,这真是皆大欢喜。 
  然而,并不总是仅仅为了“嘴馋”的共同利益才使动物们联合起来,有时是安全的需要,把一些不同的动物连到一起。 
  在中美洲有一种文鸟,这种灵巧的小鸟会编织很复杂的巢,巢的样子就像一个罐子吊在树枝上。在热带,想找鸟蛋吃的动物很多,有猴类、野猫、蜥蜴、蛇、浣熊、负鼠等。它们都善于爬树,所以鸟类想要保全自己的后代不受侵害非常困难。不过,那些凶恶的动物并不敢冒险爬进文鸟的“罐子”里,因为聪明的文鸟常常把巢安置在黄蜂巢的旁边,正是黄蜂巢—这个可怕的大球在保护着小鸟。有趣的是,黄蜂从不得罪自己的小鸟邻居,而对侵犯小鸟的各种敌人却毫不留情。




海参的耐性 
  大自然赋予海参的武器尽管很特殊,但效力极校它们向来犯者“射击”出去的竟是自己的内脏!当凶猛的对手吞吃海参的内脏时,海参就趁机逃之夭夭。 
  有一种小鱼可以接近海参,海参对这种小鱼很有耐性,它竟然允许这种小鱼钻到自己的身体里去。这种小鱼很像鳗鱼,名叫隐鱼。有时三四条隐鱼同时住在一只海参的“肚子”里。隐鱼白天睡觉,夜里爬出来觅食,去捕捉小虾。捕食之后,又向活“房子”——海参游去。海参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耐性呢?学者们目前还不能回答。 
  如果隐鱼附近没有海参,它就在某些海星的身上打主意,找一个栖身的地方,或者在软体动物的贝壳里藏身。




海洋大力士的城堡 
  蟹的种类很多,有很多种蟹是在各种软体动物的贝壳中度过自己的大半生。它们与房屋的主人友好相处。有些蟹类的甲壳很软,这些没有盔甲的海洋大力士好像藏在城堡里一样,躲在各种软体动物的石灰质墙壁的小屋中,如牡蛎、壳菜、江珧等。 
  看来,甲壳类动物也有住在别人房屋中的习惯。有些小虾甚至藏在大型寄居蟹的鳃里。很多虾还栖息在海绵的身体里。有一次,研究人员从一个很大的海绵动物里弄出18000只俪虾。 
  某些俪虾栖息在幼小的海绵里,长大以后就再也没法出来了,因为它们钻入海绵体内时还小,待长大后海绵的洞已太小了。然而,尽管这些俪虾失去了自由,但它们似乎并不感到忧愁。海绵的机体组织不能吃掉俪虾,反而可以保护这些“囚徒”免遭不测,而且“监狱”里的食物也很充足。海绵自己经常换水,水流带来的微生物,可以供俪虾捕食。“房客”给海绵又带来什么好处呢?俪虾在海绵体内爬来爬去,可以清除组织里的污垢,同时搅动海水,使海水通过海绵的毛细孔时流得更畅快些,因而也就带入更多的食物和氧。




绝妙的共生 
  寄居蟹和海葵的友谊称得上是典型的共生样板。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注意到了这些奇怪的寄居蟹。 
  从昏黑的深海,到激流的岸边,到处都有寄居蟹。也有陆生寄居蟹,它们栖息在南美距大海很远的潮湿的密林中。到了繁殖季节,这些寄居蟹便成群结队地向海岸爬去,它们在海里产子。等小寄居蟹长大后,就又迁徙到密林中去。 
  寄居蟹可以栖息在任何腹足类的贝壳里。如果没有空贝壳,寄居蟹就会发起进攻,把主人一块块地从房子里撕扯出来,自己搬进去,然后它就用一只螯堵住贝壳的入口。可是海洋中有些凶猛的动物并不害怕寄居蟹的大螯。 
  比如章鱼就不怕。章鱼用有力的腕手很容易破门而入,把寄居蟹从贝壳中拉将出来。为了防范强盗的进攻,寄居蟹备有一种特殊的武器,那就是寻找海底的“毒花”——海葵,并和海葵在一起生活。 
  海葵的毒性接近箭毒,一点儿海葵毒汁,就可以毒死一只美洲虎。海洋里的动物对海葵都尽量远远地避开,它们都害怕这些“毒花”,这对寄居蟹可大有益处,因为海葵可以成为它们的义务卫士。寄居蟹和海葵在一起真是绝妙的共生。 
  科学界已知有400多种寄居蟹,但它们与海葵的关系并不相同。真寄居蟹和疣海葵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依为命,如果把它们分开,疣海葵两三个月就会死掉,而真寄居蟹因为得不到疣海葵毒汁的保护,过不了几天就会被贪婪的螃蟹或章鱼吃掉。 
  真寄居蟹不像其他寄居蟹那样,把海葵安置在自己家的屋顶,而是把它放在“门坎”上——在接近贝壳入口的下面。疣海葵的毛孔就好像是堡垒的枪眼一样,从那里可以飞射出毒“箭”,去射伤那些侵犯真寄居蟹的敌人。 
  疣海葵的嘴正好在真寄居蟹嘴的后面,当蟹吃东西时,疣海葵也就随着一起进餐——它用触手去抢被真寄居蟹扯碎的食物。 
  有些寄居蟹把海葵直接放在自己的背上;也有的寄居蟹把找到的海葵夹在它用来封门的大螯中。这样,章鱼就不敢冒险走进它的家门了。 
  栖息在印度洋珊瑚礁中的海蟹,每只螯都夹着海葵,把它当作一种优良的武器。当海里凶猛的动物张开大嘴要吃海蟹时,海蟹就会献上这束“大海之花”,使敌人口中疼如火烧,赶快逃之夭夭。




甘愿牺牲
  一些蜘蛛交配后雌蜘蛛就会把雄蜘蛛吃掉。但过去人们一直不清楚蜘蛛“新郎”是否自愿作出牺牲。日本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至少有一种蜘蛛,即圆网蜘蛛,是心甘情愿地让雌蜘蛛吃掉的。这种蜘蛛的雌性蜘蛛比雄性蜘蛛大得多,通常需要交配两次,其中第二次交配受精的可能性最大。当它们第一次交配后,“新娘”就想吃掉“新郎”,但很难成功,因为“新郎”尽力地躲避这一厄运。而第二次交配后,当“新娘”再次尝试吃掉“新郎”时,“新郎”并不逃脱,有时还贴在“新娘”身上让其吃掉。科学家解释说,雄蜘蛛甘愿做此“壮举”,是为了保证生育后代的营养。 
  雄蜘蛛甘愿让雌蜘蛛吃掉的行为,在生物学中称为利他行为。所谓利他行为,是指对其他动物有利,对个体本身不利、甚至有害的行为。利他行为又可分双亲行为、质粒行为和社会性昆虫的利他行为。像上述蜘蛛的行为便是双亲行为,这是最突出的一种利他行为。




动物葬礼 
  动物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有“悼念之情”,在动物世界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丧礼。 
  秃鹰——天葬南美洲的秃鹰,将同类的尸体撕成碎片,尔后用爪将其送至大树梢或高山的岩洞中,任其腐烂,但绝不会把肉吃掉。 
  文鸟——花葬在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体态娇小的文鸟,当同类死亡后,好多文鸟便叼来绿叶、彩色浆果或五颜六色的花瓣,覆盖在尸体上。 
  蚂蚁——土葬生活在非洲北部的沙蚁,常发生蚁战。战斗结束就有同伴阵亡。于是它们排成一长串“送葬”队伍,抬着阵亡者的蚁体,送往“墓地”,用沙土把尸体掩埋起来。有趣的是,有的沙蚁还带来小草,栽在“墓地”周围,以示永久纪念。 
  蜜蜂——草葬一旦发现有蜜蜂在蜂房外死去,工蜂就把它的尸体搬到200米以外的地方,用青苔和草掩埋起来。有趣的是,掩埋死者这件事,要在发现死蜂后正好7分钟时完成,并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其他蜜蜂。 
  鸟鸦和獾类——水葬乌鸦发现同伴死亡后,“首领”会呱呱直叫,而后由乌鸦把死者衔起送到附近池塘里,最后众乌鸦集体飞向池塘上空,哀鸣着盘旋几圈向“遗体”告别后,才各自散去。 
  如果有只獾发现了同类的尸体,它就召来同伴一起将尸体拖入河水之中。随之,伤心的獾群站在河边,一边望着汹涌的河水,一边哀鸣不止。 
  鹤——鸣葬生活在北美沼泽地的灰鹤,见到死亡的同类,便久久地在尸体上空盘旋徘徊。接着,“头领”带着大伙飞下地来,绕着尸体转圈“瞻仰遗容”。而西伯利亚的灰鹤,却站立在同类尸体跟前哀叫。突然“头领”一声长鸣,顿时大伙儿默不作声,一个个垂下头来表示“悼念”。 
  象——墓葬1970年12月,动物学家在非洲密林深处亲眼见到大象丧礼的全过程。在密林深处的一个草原上,几十头象围着死象,一头雄象用象牙掘松泥土,用鼻子卷土朝死象投去,接着众象都纷纷用鼻子把泥土、石块、树枝卷成团投在死象身上。把它掩埋后,众象就踩土堆,不多时修好了“象墓”。尔后众象绕着土堆慢走,就像人们在举行向“遗体”告别仪式。这样一直走到夕阳西下才离开土堆。




动物也爱喝酒 
  酒这东西,大概对各种生物都有诱惑力。 
  动物中喝酒的“瘾君子”就大有“人”在。苏格兰一家酒店老板饲养的一只猫,平时以酒做为主要饮料。这只猫喝完酒后,既不耍酒疯,也不去睡觉,而是精神抖擞地捉老鼠。据酒店老板说,它已捉鼠2。1万多只,可能创下了世界纪录。 
  蚂蚁中有一种褐蚂蚁,嗜酒如命。它们把隐翅虫养在蚁穴里,并待如上宾。因为隐翅虫肚子两侧的第一节上,有一种黄色的绒毛,绒毛下有皮脂腺和脂肪体。褐蚂蚁只要拨一下它那绒毛,隐翅虫便会分泌出一种化学成分与乙醇很相似的芳香液体。褐蚂蚁喝到这种专供“酒”,会感到麻醉、舒服。 
  如果褐蚂蚁遭遇到劫巢之灾,它必定首先保护隐翅虫的幼虫,却不顾自己的子孙。 
  有位名叫艾伦·约翰逊的人,把4公斤半劣酒和酒糟倒在草地上,竟吸引了数百只鸟来。它们把酒糟里的麦、土豆及葡萄吞吃了许多,而且醉得昏昏欲睡,满地乱躺,甚至挂在晾衣绳上。主人为防野猫来抓吃,把醉鸟集中关在笼内,等它们醒后再放走。 
  蝴蝶中也有“酒鬼”。当成熟的果子落到地面上,它会慢慢发酵产生酒味。那些好酒的蝴蝶便远道寻味而来。因此,捕蝶人就带了浸过酒的布条,将它们挂在树枝上,引得树林里的蝴蝶翩翩飞来,聚集在酒布上过瘾,捕蝶人就有了一个大丰收。 
  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亚齐地区和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春耕之前,农民们都要给即将下水田的水牛喝酒,因为喝了酒的水牛耕作起来劲头十足,而且特别听从使唤。 
  凡是到过约旦河西岸约旦山谷的旅游者,都会对爱喝啤酒的骆驼“迈克尔”留下深刻印象。“迈克尔”5岁,据主人介绍,它从2岁开始喝上了啤酒,整天喝得嘴边堆满了白色的啤酒泡沫。此外,它还有个坏习惯,即只喝外国名牌啤酒。 
  大象也爱喝酒,时常到居民家偷酒喝。靠近孟加拉地区一个印度军队的储酒库被一群野象发现了,好几桶酒被喝得精光,野象醉了便大发酒疯,狂跳胡闹了一阵儿,临走还把一个装有12瓶甜酒的箱子带进密林里。有一年圣诞节的晚上,大约有20头野象闻到啤酒的香味,突然闯进印度亚萨姆邦的一个村子,大肆抢喝啤酒,结果演出了一场人象啤酒争夺战,后来村民们采用火攻,才将这些“酒徒”赶走。 
  人们还发现,山羊、绵羊、猴子、鹦鹉、蜜蜂、老鼠等动物也都有嗜酒的习性,它们非常喜欢吃一些发酵的果子或吃一些具有麻醉性的草。 
  动物怎样取暖 
  寒冷的冬天,自然界里的动物都有自己取暖的办法。 
  偎依取暖猴子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