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议的事!为什么这两条鲨鱼会救人呢?难道它们对人类有着某种特殊的感情?或许是它们把罗莎琳当作了自己的同类?这一离奇事件给海洋生物学界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
乌龟端午探亲之谜
1980年9月的一天,湖北省监利县尺八镇中洲乡王墩村的徐先平,与内弟在屋后小河里捉到一只大乌龟。他用小刀在龟背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又打孔穿上4只铜环,第二天,便将乌龟送入洞庭湖。
1981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晚上,这只乌龟竟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主人留它住了一段时间,又送入洞庭湖。
1982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乌龟又回来“探亲”了。
1984年农历五月初二,乌龟回来后找错了地方,钻到徐先平邻居家床下。
到1987年农历五月初一,这只乌龟第八次到徐家“探亲”。这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这头乌龟,体重近2公斤,并不校从洞庭湖到徐家有几十里路,并不近。乌龟不但能爬回来,并且避免了途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这是怎么回事?
乌龟不是偶而回到徐家,而是年年“探亲”,这是怎么回事?
乌龟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回“家”的,每次都在端午节之前,这又是怎么回事?
谁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呢?
家犬归返之谜
1943年夏,住在美国俄勒冈州希尔巴顿市的布莱德夫妇,带着喜爱的一条狗波比,驾车到东部旅行。他们在3300公里外的印第安纳州不见了波比。
当时,为了保护主人,波比与当地的几条狗交战后,便不见了踪影。
半年以后,波比神奇地横穿美国大陆,回到布莱德夫妇身边,成了一大新闻。消息发出后,许多看过这条狗的人纷纷写信介绍情况,大致情况是:波比可能迷了路,也许受到了野狗的追逐,走错了方向,并且往返了几次,大约走了460O公里的路程才回到希尔巴顿。
人们知道,狗的嗅觉很灵,并且能追踪两天以前自己留下的路迹。问题是波比的旅行一直是坐在汽车里的,它是依靠什么“特异功能”回到主人身边的呢?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也是难以解开的谜。
白蚁之谜
白蚁俗称白蚂蚁,在动物分类上属昆虫纲、等翅目、半变态昆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大约已有7000万年的历史了。白蚁通常被人们误以为与黑蚂蚁等普通蚂蚁同属一类,而实际上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昆虫。白蚁的身体粗壮而柔软,呈乳白色,白蚁的工蚁和兵蚁怕光。
白蚁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因而能在千万年的地质、气候的变迁中顽强地生存下来。据记载,原始的蚁王、蚁后至少可以活80年,有的甚至超过100年。一些有关白蚁的奥秘至今也没有被揭开,比如白蚁为什么从来不生病?是什么神秘物质在白蚁体内起作用?还有,白蚁巢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5%~6。5%,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10~200倍,在这种环境里许多生物都无法生存,而白蚁却安然无恙,并且健康地生长和繁殖,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白蚁的这些不解之谜吸引着世界上各国科学家对白蚁展开研究。科学家们通过光谱测定,发现白蚁体内的元素主要有钴、铜、氦、碲、铬等。另外,白蚁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这在我国古代的《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今天的科研人员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方法对各种白蚁的营养滋补和治疗疾病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科学家们发现,白蚁的营养价值大大超过了冬虫夏草等名贵补品,同时对癌症和肝炎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动物自疗之谜
1988年1~2月份,在甲型肝炎大肆侵虐上海的时候,一群飞鸟竟鬼使神差地把上海植物园草药园的中草药——大青叶一啄而尽,而平时这些鸟儿对略含苦味的大青叶从不问津。这是不是鸟儿治疗“甲肝”的行为呢?
有人曾看见这样一件趣事:一条蝮蛇的头部被另一条蛇咬伤。起初出了一点血,不一会头部就肿了起来,连嘴都肿得合不拢。于是,它就拼命喝水,2小时后,头部的肿胀就渐渐地消失了。人们在抢救毒蛇咬伤的病人时,不是也常常这样给患者大量输液,以便加快排出毒液吗?
有些被打伤的猫、狗,爱用舌头舔抚自己的伤口,时隔数天,本来血肉模糊的伤口,经它们不断地舔抚,竟会不药而愈。
动物学家还发现:生长在热带丛林中的猿猴,如果感到自己有点不舒服,周身打冷战,就会去咀嚼金鸡纳树的树皮,病很快就痊愈了。獾发现自己的孩子得了皮肤病后,就带它们到温泉中去洗澡。猩猩的牙齿发炎疼痛不止时,就会用爪挖一些烂泥糊在脸颊上,然后再用两爪紧紧按祝有一种野鸡叫做吐绶鸡,当小鸡被雨淋湿而感冒时,母鸡就强迫小鸟去吃安息香的树叶,吃了这种树叶之后,小鸡的病就渐渐地好转。春天,美洲的黑熊从冬眠中刚醒过来,身体总是不舒服,精神萎靡不振。这时它便去寻找一些具有轻微致泻的果实吃,很快就会恢复健康。
至今,对动物“自疗”现象,还没有一种恰当的解释。
海豚义救抹香鲸之谜
鲸类集体自杀是个谜,但这个谜还未解开,另一个谜又等着人类去探寻了。
1983年9月的一天,在新西兰北岛的托克芬海滩,80条大大小小的抹香鲸随着潮水冲上海岸。
正当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群海豚,这些海豚显然是到海边来寻找食物的。它们发现了困在浅水中的抹香鲸,好像领悟到抹香鲸的处境,就迅速地向抹香鲸游去。只见几十头海豚游到抹香鲸中间,在它们的身边穿行着,用身子轻轻地触碰抹香鲸,好像在安慰它们,经过这样一番活动后,海豚们便领着抹香鲸,朝深海方向游去。令人惊奇的是,抹香鲸竟十分顺从地跟随海豚,慢慢地消失在茫茫大海中。这些巨大的海洋动物终于得救了!岸上的人们目睹这动人的情景,不住地欢呼起来。
海豚和抹香鲸同属鲸目,一种鲸目动物在大海中救助另一种鲸目动物,这在动物世界是罕见的事例。
海豚为什么要救抹香鲸?它们是怎么知道抹香鲸处境困难需要帮助的?
海豚为什么要给巨鲸领航?它们又是怎么知道巨鲸在通过浅海区时会搁浅?
再就是为什么抹香鲸等体躯巨大的鲸类会在海滩上或浅水区迷失方向,而海豚就不会迷失方向呢?这一系列的谜,还无人能作出确切的解释。
动物食仔之谜
“虎毒不食子”这句民间流传的俗语,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虎再厉害,也不会吃自己的小仔。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在野外,虽然没有发现虎食仔的记载,然而在人工饲养下,虎吃小仔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吃掉小仔的并非雄虎,因为母虎分娩之前早就把雄虎分出“单过”了。母虎吃掉自己的亲生骨肉使人费解。
70年代,北京动物园里的一只漂亮的母虎产下两只小仔。珍贵动物产仔可算大喜事了,饲养员对此倍加保护。但是谁也想不到两只小仔一夜之间成了母虎的腹中食,饲养员空欢喜一常除发现虎吃掉自己的小仔外,还有别的食肉动物也存在食仔现象。1978年春,一只艾虎(小型食肉兽)生下5只小仔。有一天早晨,饲养员为它们打扫笼箱时,发现5只小艾虎有4只掉在地上,饲养员忙用粪铲铲起放回笼箱。但是又是一夜之间,艾虎把自己的“孩子”全吃掉了。类似这样的事例在一些动物园也出现过。研究人员认真地分析研究了这种情况,有人认为它们所以吃掉自己的亲骨肉是因为受了惊忧,无处藏身,母兽不得以把小仔吃进肚子里。也有的说这是受了某种气味的影响才发生的。有人认为该兽可能发现自己的小仔不健康,也会发生食仔现象。
但事实上,有的食肉兽的小仔出生后不久,出现这样或那样病症,母兽并没有把小仔吃掉。还有人认为母兽缺乏某种维生素,才把小仔吃掉。但是,在人工饲养下,同种动物,同样的待遇,另外一些动物并未出现食仔现象。
总之,食肉动物吃掉自己的小仔出于什么原因,还有待于专家的进一步研究,才能解开这个迷。
蝉听人指挥之谜
1981年7月17日上午,天气格外炎热。河南省夏邑县孙庄村青年农民孙民侠,当着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和河南电视台摄影记者们的面,做了一次奇特的叫蝉听话的表演。
只见他向村边一棵柳树走去,眼睛朝树上看了一会儿,发现一只蝉正趴在一根光秃秃的枝头上叫,便向蝉打了个手势,说了一句谁也听不懂的话,那正起劲鸣叫着的蝉便嘎然停止了叫声。接着,按照他的指挥,那只蝉迅速地从枝头上沿着树干退了下来。退着退着,只见蝉的尾部往外翘了几下。孙民侠告诉大家,这只蝉说它爬累了。于是他叫它停下来休息一下,这只蝉乖乖地停下不动。过了一会儿,孙民侠又命令它继续下退。这时候,由于观众的走动和说话声,对蝉造成了干扰,这只蝉从左向右绕爬到树干的另一侧去了。大家看不到蝉,十分着急。只见孙民侠将自己的身子移到树下,这只蝉便很快爬回原来下退的树干一侧,继续往下退。当蝉退到齐胸高的树干上时,孙民侠左手拇指微屈,将其他四指合成半月形,虎口朝上,贴住树身,说了句什么话,这蝉就顺顺从从地退到了他的手心里,任由他摸弄。
孙民侠不但能指挥一只蝉,而且能同时指挥几只蝉;不仅可以指挥几只蝉同时行动,而且还可以指挥它们分别做各种不同的动作。
总之,不管孙民侠怎样指挥,蝉儿们都会老老实实地照着办。
至于蝉为什么会听孙民侠的话,至今还是个谜。
兽类与人类
我们生活的自然界,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物。据统计,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动物园。而兽类又称哺乳动物就是这个天然动物园中躯体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最复杂、最高等的一个动物类群。兽类的种类虽然仅有4000种左右,但它们的分布极为广泛,从水中到陆地、从平地到高山、从地下到空中、从赤道到南北两极,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兽类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不少兽类动物能够给人类带来欢乐和福音,简直是我们生活中须臾不离的伙伴。
人类对兽类的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毛皮
毛是兽类特有的结构,绝大多数体型稍大的兽类,其毛皮都可用于制裘、制革或纺毛。毛皮的利用是对兽类利用的最重要方面之一,经济价值也比较可观。我国毛皮兽有150种以上,其中近100种的价值较高。
医药中的用途
我国传统中医对兽类的药用价值历来十分重视,据我国古医书记载,我国可供药用的兽类至少有69种。不少用兽类制作的药物驰誉海外。
药用动物中最名贵的是雄麝的麝香腺所分泌产生的麝香,有芳香开窍、活血化瘀、止痛、催产等作用。现有的中成药中含有麝香的多达200多种,麝香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药材之一。60年代以前,我国年产麝香1780公斤,相当于捕杀40~50万头麝。由于捕捉过度,麝香有逐年下降趋势。目前我国已在研究并发展人工养麝或人工合成麝香。
食肉
肉用兽作为野味除提供给人们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肉类外,还能提供一定数量的乳和脂肪,因而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目前人们食用的大多是食草兽,因此“向草原要肉”,是当代发展经济动物的重要方向。
我国牧草资源非常丰富,全国不仅有35亿亩可利用的草原,而且农区还有草山、草坡10亿亩以上。这些草原是潜力巨大的宝库,是天然的畜牧常进一步开发利用牧草资源,大力放养野生牛、羊、兔等食草动物,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畜,积极发展畜牧业,我们就能向大自然索取更多的肉类资源,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工业用途
在香料工业中,灵猫香是一种很好的天然香剂和添加剂。凡香水、香精等化妆品中,只要加入灵猫香,就能使香味纯正而持久。
鲸类除了鲸皮可制革外,鲸脂可制特种润滑油、肥皂、矿烛等。鲸须可以纺丝,织出名贵绸缎,也可制作工艺品。
象牙质地细密坚硬、色泽高雅,曾是贵重的雕刻原料,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一些兽毛,如黄鼬的尾毛可制作优质毛笔,称为狼毫。
从兽骨中可提取明胶,明胶在照相工业、食品、化工、纺织等数十个行业和部门中都有广泛的用途。骨粉的下脚还是重要的动物铒料和有机肥料。
兽力的利用
大象经驯化后可供人骑坐或役用,在林区用于伐木或运输木材足可抵几十个劳力。大象也可用于狩猎,历史上还曾驯化成战象,用于打仗。
骆驼是沙漠地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素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牦牛经驯化,成为家牦牛,是高原山区最重要的畜力。
马、牛、驴、骡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役用畜。
欧亚北方的驯鹿,经人类驯化,也有千余年的历史。它是爱斯基摩人及其他寒带民族最重要的役用兽。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狗也是拉雪撬的好手,是当地人们重要的家畜。
医学研究
医学研究的基础工作是动物试验,一些小型兽类如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都是重要的实验动物,需要量非常大,可以说没有这些实验动物作出的巨大牺牲,就不可能有现代医学。
由于灵长类动物在生理上与人类非常接近,所以在医学科学实验中,灵长类实验动物具有其他动物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灵长类动物试验所得出的结果,对于解决人类在医学科学中存在的难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例如,猕猴对人类学、医学、生物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因此它是灵长类中最主要的实验动物。黑猩猩的脑和面部表情肌高度发达,是人类的近亲。它有喜、怒、哀、乐的表情,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因此它对人类医学和人类起源的研究有极高的价值。
蛇岛
辽东半岛南端两侧,距旅顺港20多公里,有一个驰名中外的蛇岛。在那个长1。5公里、宽0。8公里的小岛上,盘踞着成千上万条蝮蛇。不论在树干上或草地中,不论在岩洞里或石缝内,处处有蛇。有的四处爬动,觅寻食物;有的张口吐舌,露出凶相;有的倒挂树枝,诱捕食物。这种蛇又名“草上飞”,动作出奇的快,遇上合胃口的蛙、鸟之类小动物,冲将过去,比箭还快,那真是百发百中。前一分钟还是活蹦乱跳的蛙、展翅飞翔的鸟,忽地就被吞进蝮蛇肚里去了,连垂死挣扎的时间也没有。这是一种毒蛇,可长达94厘米,头呈三角形,头顶脊背呈灰褐色,有黑白斑点,颈细腹粗,猎食和自卫能力都很强。它们很会伪装,倒挂在树干上像枯枝,趴在岩石上像裂缝,躺在丛中像草绳,蜷伏溪旁路边像一堆牛粪。
在这个小岛上,人们粗略的估计至少有14000多条蝮蛇,并且每年增殖1000条左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蝮蛇集中在一个小岛上?原因是多方面的。
蛇岛位于暖温带海洋中,气候温和湿润,每年无霜期达180多天。蝮蛇在这里生活不愁吃、不愁穿。特别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常在这里歇脚或投宿,那些送上门的佳肴美味,让蝮蛇吃得乐滋滋的。
其次,岛上土壤深厚、疏松,便于蝮蛇打洞穴居。在地洞居住,冬暖夏凉,蝮蛇生性畏寒,寒天找到这种洞穴冬眠,那真是神仙坐禅似的。
这就是蛇岛,蛇统治着一切,除少数科学工作者去那里考察、探险,再没有别的人去了。蝮蛇在那里生息,既无内忧,又无外患,怡然自得,快活逍遥。
动物纪念碑
纪念碑都是为名人、英雄建立的。然而,世界上却有不少为动物建造的纪念碑,以表彰它们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鹤纪念碑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市,矗立着一座鹤的纪念碑,用以警告人们,保护珍贵的鹤,保护大自然珍稀的物种!
鹿纪念碑在希腊的罗得岛上,人们为鹿树立了纪念碑。据说,这里原来毒蛇泛滥成灾,严重地危害着居民的生命。后来,鹿用锐利的蹄子踩死了许多毒蛇,才消除了蛇灾。人们为了表彰鹿的功绩,就在当地建立了一座鹿的纪念碑。
鸽纪念碑法国巴黎有一座鸽子纪念碑,这是人们为感谢鸽子救命之恩而建的。1942年,法国一艘商船在海上遇难,对外联络通讯设备全部中断,船上的人生命危在旦夕。幸好一名船员养了一只鸽子,他放出鸽子,把遇难信息传出去,船上的人才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