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五千年-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关宁军之中,祖大寿和袁崇焕等人收到这个消息后也是面面相觑完全不知道如何是好,皇帝怎么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来?

    最后商议半天,祖大寿以没有圣旨不能轻离驻地为由果断的决定作壁上观了,反正在他看来大明死一个皇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说不定因此还会加深天下对建奴的忌惮,从而在增加一些辽饷,可以让他们的日子更好过一些,反正在祖大寿看来建奴也没有攻入京城,扫平大明的本事,皇帝要是没了大不了换一个就是。

    朝中的那些文官也是这么想的,崇祯皇帝已经渐渐消露出脱离他们控制的迹象,这可不是什么好事,那么就让建奴帮忙除掉他好了,到时候他们完全可以重新拥立一个皇帝,也省的自己动手。

    想想看吧,武宗皇帝落水而死、熹宗皇帝落水而死,这些难道真的都是巧合么?反正大明的文官也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了,这次又不用他们亲自动手,危险性还要小上不少。

    至于如果崇祯被皇太极抓住了怎么办?不要紧,当初土木之变后的历史已经教会了他们应对的策略,就仿照于谦于阁老那样扶立新的皇帝,拒不承认旧皇帝就好;当然,福王是肯定不能立的,当初因为册立太子一事,朝中的文臣已经深深地得罪了福王,他们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最好是找一个年纪小的皇帝,这样也好控制一些。

    一时间,各方势力都在分析着自己能从此事中获取什么好处,当然也有一二忠直之臣屡屡劝阻李悠御驾亲征的打算,可是李悠主意已定,这些人也无话可说。

    就连宫中的天启皇帝遗孀张皇后、崇祯的正宫周皇后也是连连劝谏,不过都被李悠态度坚决的无视了。

    时间缓缓流逝,终于到了李悠率军正式出征的时候了。

第850章 出京

    “朕御驾亲征后,你二人留在京中都给朕盯好了,看看谁和建奴有勾结,谁又起了不该有的心思,都详详细细的记下来,等朕回来再和他们算账。”身穿金黄铠甲的李悠对着下首跪着的骆养性和曹化淳说道。

    骆养性和曹化淳现在早已是汗流浃背,他们曾经多次向皇上进言,言明京营绝不可用,奈何皇上一意孤行,这次出京还回得来么?很有可能闹得和当年土木堡之变一模一样啊,到时候要是另立新君,他们会怎么收拾我二人?

    “朕何尝不知道京营不可用?莫非你们真以为朕就打算拿着京营去和建奴打仗么?朕早已备下了精兵引诱洪太上钩,京营不过是诱饵罢了!”李悠冷笑一声,骆养性和曹化淳的那点小心思怎么能瞒得过他的眼睛,“此事朕就连皇后都没有说过,整个京师也就你二人知晓了,若是你二人泄露半句或者起了不该有的心思,等朕得胜还朝的时候就诛你们九族。”

    “微臣/奴婢不敢!微臣/奴婢定全心办事,给陛下把京师都监视起来,保证不让任何一人逃脱掌控。”果然如此啊,陛下气势如此逼人、近来行事又这般缜密,怎么会做出带着京营去和建奴打仗的傻事呢?原来都是为了引诱洪太上钩啊;可要是这样的话,准备好的精兵到底出自那里?是宣大军还是关宁军?亦或是石柱白杆兵?可从未听过他们那里有兵力调动的消息啊?莫不是。。。。。。接下来的事情骆养性和曹化淳都不敢想了。

    “知道就好,尔等尽心办事,日后朕自然不吝封赏。”见自己的话已经起了效果,起码在决定性的消息传来之前,他们是不敢和其他势力有所勾结的,李悠这才稍微放了些心,“朕离京之后,皇宫的安全你们务必要多加用心,决不能让人惊扰到皇后和皇嫂,另外,上次前去张家口、祁县、太谷等地的人手都跟朕走一遭吧,等击败了建奴之后,朕要亲自去这些地方走一遭,看看这些勾结建奴的逆贼到底是何等模样。”

    看来陛下对这一战是真的有信心啊,要不然也不会现在就考虑这些事情,曹化淳更加放心了,他抢在骆养性前面答道,“奴婢这就去安排,另外京中的晋商铺子、会馆、别院奴婢早已派人盯着了,他们这段时间若是稍有异动,奴婢就会命东厂将他们尽数捉拿。”

    “曹伴伴果然用心,此事放手去办,谁敢为他们说情都细细的记下,等朕回京再和他们算总账。”晋商不只是商人而已,他们和朝堂上的高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若不然也挣不下诺大的家业。

    骆养性很是后悔自己慢了一步,落在了曹化淳的后面,于是连连保证自己也同样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李悠也是温言嘉勉了几句;自此京城的安排已经全部完毕,他带着罗燕京进行挑选的锦衣卫除了皇宫,来到京营的校场之上,在这里祭拜过各路神灵之后,就可以正式出京,前往遵化迎战建奴了。

    到了校场,放眼望去,京营的士兵稀稀拉拉的比上次检阅时少了不少,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自从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开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为了一点小钱来当差了,乞丐流民也是连忙离开京城躲避,仓促之间王洽又从哪里找这么多的人手呢。

    李悠只当是没看出,无视了群臣的阵阵哀求,按部就班的走完各种流程,人少了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起码粮草消耗的更少不是?虽说虎符之中也存放有数量不少的粮草、军械,可能从大明获取还是从大明获取的好。

    “王尚书,张将军,此次出征就靠二位了。”这次出征李悠并没有带多少臣子,最主要的两个人手就是兵部尚书王洽和英国公张维贤的世子张之极了,京营由张维贤掌管多年,而且他现在可以说是大明勋贵之首,这样的事情他是必须参与的,只是张维贤年纪太大,有重病缠身,所以就只能派他的嫡子出面了。

    “微臣。。。微臣遵旨。”王洽汗如雨下,他对此行可谓是悲观之极,但是事到如今也由不得他多想了,他早已写好了遗书留在家中,只要前面一有坏消息传来,他的家人就会立刻离开京城返回老家。

    “末将领命!”张之极尽管心里也十分忐忑,但是他却比王洽要好上不少,因为张维贤这只老狐狸早已看出这位至尊并不是糊涂之人,能做出这般事情来一定是早有应对吧?或许还没有到最后绝望的时候?而且就算到了那一步,他身边也有一批精锐的士兵,或许也能将他安全的带回京城。

    “吉时已到,出发吧!”李悠面无表情的发布了命令,张之极带着前军缓缓出动,李悠则在锦衣卫精锐的护卫下留在中军,和王洽一起等前军离开之后方才出了京城的城门,而这一幕也落在了无数有心人的眼睛里。

    “十万大军?我这怎么数也只有五万多人啊?”一名店伙计打扮的年轻人看着最后一名士兵走出城门,收回自己的目光说道。

    “看来这大明是气数已尽了,等大汉入关之后,咱们可都是开国的功臣啊。”另一名掌柜打扮的人应道,他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到时候东主自然是少不了荣华富贵,自己身为他的心腹,想来也能蹭口汤喝吧?“立刻把消息送回山西,让东主传给大汗。”

    “是!”伙计不敢怠慢,立刻转身而去,不多时就已经换了身打扮,带着两三名护卫一起出了京城。

    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幕全都落在了东厂探子的眼睛里,“督公,咱们要不要把他们抓起来严加拷问?”

    “呵呵,先不忙打草惊蛇,再看看他们还和那些朝廷的官员有所勾结。”曹化淳阴笑着说道,自从魏忠贤被杀之后东厂就一直抬不起头来,不过等此事之后就大不一样了。

第851章 逃兵

    “驴子哥,咱们这还要走多远啊?”如今这支京营和戚家军比起来实在是差的太远了,走了一整天也没走出多远的距离,大洋还没有落山就开始安营扎寨,而且就在第一天就有人开始讨论逃跑,“再走远的话怕是不好找回京的路啊?”

    “看见没,今日巡查的士兵还有些精神,看管的可不轻松,你要是想逃,保你逃不出两里地就被抓回来,到时候不仅自己要砍头,还会连累家人。”被称为驴子哥的青皮指着营地外面来回巡视的士兵说道,他本来不想冒这个风险,可是谁让他欠下了赌债,而京营又有人开出高价,为了偿还赌债这才不得不硬着头皮前来充数了,因为在京营里还有希望逃脱,可不还赌债的话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那咱们还得走多久啊?我这心里实在是不踏实。”张驴子的小弟李四见识的世面可比他少得多,这番景象早就把他吓坏了。

    “害怕什么?到遵化还早着呢,咱们只要赶在这之前跑了就行。”本想骂上几句,可以想到李四的银子被自己克扣了一半还多,张驴子就有些下不去口。

    “那俺听驴子哥的,等回了京城俺请驴子哥喝酒。”一听到建奴还远着呢,李四总算稍微放下心来,既然不用打仗,那么多走两天路也不是什么难熬的事情。

    “回京城?”张驴子对他的话嗤之以鼻,“看到没?就咱们这些人人还想去和建奴打仗不是找死么?等建奴击败了京营顺势南下,京城那还挡得住他们?我可是打算好了,这次逃出去就离开京城南下,趁着建奴没来之前能走多远走多远,要不然说不定小命儿都保不住。”

    像这样的对话不止发生在这一出,不单是那些被临时拉过来充数的青皮流氓、流民乞丐,就连京营原本的事情也很少有人,或者说只要还有脑子的,都不看好这次遇见清真的结果,他们也在纷纷给自己做着打算。

    才出京城,王洽和张之极看得紧一些还没多少人敢逃跑,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军过了三河,前面就是蓟门的时候,逃跑的人数却是越来越多,王洽和张之极就算使出了浑身本事也没办法再阻止大规模的逃亡了。

    等到了蓟门在查点人数,从京城出发时的五万多人马就只剩下了三万出头,而且剩下的这三万人也是心思浮动,日夜不停地寻找着逃跑的契机,这下子王洽再也顾不得隐瞒情况,连忙来到李悠的御帐之中奏明情况,“陛下,连日来逃跑的士兵越来越多,剩下的人马恐怕已经挡不住建奴了?咱们还是回京去吧?”

    “回京?朕方才祭拜完天地、誓师出征,这连遵化都没走到呢?就要回去?”嗯,走得好,走得越多越好,待这些人出来一是为了掩人耳目,二是为了给日后整顿京营埋下伏笔,现在既然目的都已经达到了,那么剩下多人李悠根本不关心,反正打仗也没有指望他们,这些人到了战场之上不仅不能给他们提供任何帮助,还会增加许多麻烦,所以还不如让他们跑了,起码还能给大军省些粮草不是。

    “这些事情不用给朕汇报,你只需派人看管好粮草就好。”李悠不耐烦的打断了王洽的奏报,“没其他的事情就出去吧,朕还要观看遵化的地图呢。”

    锦衣卫和东厂的工作还算勉强合格,皇太极手下的兵力分配已经被他们打听出来不少,都一一标在李悠面前的这张地图上,他正根据这些情报思索着作战计划。

    “可是,陛下,现在看管士兵禁止他们逃跑的兵力已经不够了,再增加人手看管粮草的话。。。。。。”王洽迟疑着不敢离开。

    “跑了多少人朕不管,但是粮食若是少了一颗朕就要你的脑袋。”说罢一挥手背过身去,再也不搭理王洽了。

    王洽见苦劝无效,只得离开,下去思索再三,最终还是一咬牙将看管营地的兵马又调出一部分用来守护粮草,而见到这种情况,士兵们逃亡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有时候一夜过去掀开帐篷的帘子抬眼一看,里面空无一人,所有的士兵都全部逃跑了。

    这一路上当然也少不了给皇太极打探消息的细作,这一消息也很快送到了皇太极面前,他听完探子带来的好消息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朱由检竟然弄出这种千古未闻的笑话来?莫不是天命真的在我大金?

    等此战获胜,俘获朱由检之后,朕似乎可以考虑正是登基称帝了?凭借这番功劳,想必阿敏、代善、莽古尔泰和那些旗主们也不敢多言吧?

    “哈哈,十万大军出城这才几天,就只剩下了三万人?这大明的皇帝到底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投降的?”莽古尔泰瞪大了眼睛,“老四,这一战就让我上吧,我只需要率领本旗的人马就能将这三万大军击败。”

    “此等小事又何须三贝勒出马?倒是派子侄辈去做就好,三贝勒还是先在一边看看儿郎们打仗的本事吧。”皇太极怎么会将俘获崇祯的功劳让给莽古尔泰?而且这莽古尔泰一打起仗来就忘乎所以,要是到时候他一狼牙棒把朱由检的脑袋砸碎了怎么办?这岂不是亏大了,死了的朱由检那有活的有价值?

    皇太极这边八旗兵和蒙古附庸兵加起来已经超过十万人,而朱由检只有三万人,手下还多是京营的老弱病残,真正能打仗的有没有三千人都不好说,宣大军和关宁军还乖乖的在自己的驻地呆着,皇太极实在想不到这一战还会有什么风险?恐怕唯一的风险就是朱由检逃跑了,或者是死于乱军之中吧?

    皇太极在这边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活捉朱由检,而李悠想的却是这一战说什么也要把皇太极给杀了,没了皇太极的建奴定会立刻崩为一盘散沙。

    就这样,人数月累越少的亲征大军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遵化城外。

第852章 以身为饵

    遵化城早就已经被建奴攻破,如果不是得到了朱由检御驾亲征的消息,生怕攻势太猛把他吓回京城去,皇太极早就率领兵马开始攻打蓟门、三水乃至通州了,如今一听闻朱由检的亲征大军终于到了,皇太极连忙带着各大旗主来到高出查探敌军的虚实。

    只见对面的大明军队最多只剩下两万人,而且个个衣着不整。垂头丧气,那像是能大胜仗的样子?唯独对面小山坡上的大旗还算有几分精神,正在风中烈烈飘扬,而在大旗下方是一座明黄色的巨大帐篷,一看便知定是那大明皇帝的御帐。

    “老四,我这就出城去把大明皇帝的首级给你砍来!”在遵化憋了多日,现在看到敌军终于出现在自己面前,蒙古尔泰那还按捺得住?

    “三哥莫要着急,这大明的皇帝活着比死了有用,咱们还是将他活捉的好。”对于久经沙场的皇太极来说,自从他看到明军的第一眼,就知道这一战的胜利已经没有丝毫悬念了,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安安全全的把朱由检抓到手中。

    正思量间,却见一名明军将官空着双手,打马缓缓向遵化城行来,看上去像是明军的使者,这是要干什么?皇太极连忙让左右放下弓箭,大大方方的打开城门,将这名使者迎了进来,带到他的跟前。

    “你。。。你就是那奴酋洪太?”这名使者一副傻愣愣的样子,见到皇太极之后细细研究了一番他的打扮之后问道。

    “大胆!见到大汗还不跪下?”别人还没有说什么,范文程倒是按捺不住了,这做了汉奸的人就是不一样,维护起主子的利益来简直是不遗余力。

    “俺是大明的将军,可不认得什么大汗!”这名傻愣愣的将军倒是一点也不害怕,犹自站在那里盯着皇太极打量,“到底是不是啊?是的话就说声话,我这里又我大明皇帝给洪太的书信。”

    这是个傻子,皇太极算是看出来了,不过要不是傻子的话怕也是没胆子过来送信,“朕就是后金大汗皇太极,明国皇帝的书信在那里?”皇太极并没有同一名傻子较劲额**,反倒更关心朱由检的书信里到底会写些什么。

    “喏,这就是,俺不识字,你自己看吧。”这名傻子使者倒也没有怀疑他的身份,闻言立刻从怀里摸出书信递了过去。

    皇太极打开属性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因为这封书信骈四俪六的写得极其文雅,他虽然懂得汉人文字,也读过不少书,可这种高难度的文章还是超过了他的阅读能力,可皇太极又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懂,于是不动声色将信递给范文程,“你给诸位贝勒、旗主念一念,看看这书信里到底写了什么吧?”

    “奴才遵旨。”范文程脸上不敢有丝毫异样,跪在地上双手接过书信,然后抑扬顿挫的读了起来,他读得倒是极有味道,可是莽古尔泰这些粗人哪里听得不懂,还没等他读完就直接将其打断,“这绕来绕去的到底说的是啥?你还是直接说吧。”

    莽古尔泰算是给黄他既解了围,他吩咐道,“你就给三贝勒解释一下信里的意思吧。”

    “三贝勒,诸位,这明国皇帝书信里的意思是说请咱们明日中午出城,在城外列阵和他光明正大的打一仗,他保证不会在咱们出城的时候乘机偷袭。”

    “大明的皇帝给咱们下战书?”这时候皇太极和莽古尔泰等人方才明白这封书信里到底写了些什么,于是他们更加感到不可思议了,自己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