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精神能量;也是中国神仙与别的的宗教的本质区别。精神的修炼在中国几乎可以忽略不提;咱们最主要的是修炼什么元婴;也是个高级的肉体。武术的发展就是依托这个理论而来。
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咱们认为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这个臭皮囊。
元婴是个精神与自然能量的结合体而不是纯精神体;其组成自然能量还高与精神能量;精气神;精是肉体的精华;气是自然的灵气;神才是精神;只战三成多;大家认为元婴是什么?
道士们炼丹服药;所谓仙丹就是自然能量的集合体;作用的还是肉体;不是精神。他们讲究的悟道;不是修炼精神;是一个遵循理解自然规律的过程;道家精神的修炼不能刻意而为。
国外的包括佛教宗教人士;哪里会弄出五禽戏来?人家更多时间用来打坐冥想;所谓和尚们的舍利子;道士就没有;那都是结石来的。
密宗比较特别;他们信仰的是本世成佛;也就是在这个人生就解决全部问题;摔打肉体;磨练精神;只不过这摔打肉体的方法太香艳;几乎可以说是享受了。
所以;现在的国外有个潮流;有钱人信仰密宗;穷人信仰伊思兰教。中产阶级什么也不信;只信自己;有时也去教堂转一圈。
道教;谁知道为什么信它?
作品相关 老子一气化三青
这只是一段闲散于孤林野史中未经考证的闲话,只为博大家一笑,轻松一下,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安徽古镇青衫镇距县城25公里;位于淮河南岸;是淮河最热闹的集镇和陆路交通要道。说起青衫镇还有一段滑稽的故事:相传古镇有罗杨两家;罗家有钱;杨家有势;双方争执镇名归属。
到底是叫扬集镇还叫罗集镇,就争执了千余年。方反正是各叫各的,谁也不服气。
也许是两家风水好,也许是两家互相较着劲;罗家每代必出一精明商者,纵横淮河两岸,东买西卖;杨家每代必出一状元郎,来回京畿两江,出衙进府。
不论当官或者经商,都要请师爷,这却是没跑的。
这一年(具体年代已不可考),罗杨两家从绍兴请到两位师爷;罗家看自己家威风了千余年,却没出一位当官的,就安排师爷教导自己的三个儿子攻读诗书,要从这三个儿子中挑选一个考状元、广大门楣。
一晃三年过去了,罗家家主从江南做生意回来,要考较一下三个儿子哪个学到了真本事;就进了西厢房,与师爷商量一个题目:老子一气化三青。
却说师爷也分两种,一是记帐师爷,乃罗家请的这种;一是幕僚师爷,乃杨家请的那样;记帐师爷专攻数数,哪里能教出好文章?
那三个儿子平时斗鸡捉狗最在行,平时师爷总在前面看帐,也没用心去教,能学到什么真本事才是怪事。
题目作完,罗家家主竟对大儿子的破题之语大为赞赏。
题曰:老子一气化三青,乃是老子吃豆涨腹,忽连放三屁,想那老子乃神仙中人,放出的屁也有灵气。此三屁气浊微沉,忽悠间掉落凡尘,却化为三样事物。
一曰青楼,专供享乐之处,乃男人之福地;二曰青衣,是舞台上最美貌小子之称谓,乃男人之最爱;三曰青杉,为历代书生之最爱,乃满腹经纶之象征。
罗家家主没想到自己的大儿子学问如此之精妙,见解如此之深邃,也不看师爷的脸面,拿起来就过府去找杨家家主炫耀。
那杨家家主仕途不利,刚刚致仕还家;看到罗家大儿子的“佳作”,当即大惊,却说不出话来,只挥手写下几句点评。
青楼卖情本少情,青衣婉转最易义;怎比罗家闲公子,披却青衫说道德。
三天后,杨家家主变卖家产,远走他乡,再不与罗家争了。
那罗家家主这次好生得意,祖先千年的理想,儿子几句破题之文就搞定,不禁感慨:有学问真是好啊。
这一来,镇名也就改成了青衫镇,罗家大公子名胜大震,人称青衫公子。
罗家家主把生意先放到一旁,专心在家陪青衫公子读书。乡试,府试竟一路过关,都是怕儿子受苦,预先塞了红包的。
那年安徽府学正是杨家家老门生,看到青衫公子的锦绣文章,当真不忍目睹,批下两个字:幼稚。回头看到大大的一张银票,后添上可佳,为幼稚可佳也。
却说又三年,朝廷大试,罗家家主高车骏马送儿子上京赶考,却发现时代变了;原本穿青衫的举子学者都改穿别的马甲了,心里别扭不提。
青衫公子上考场,翻开题目一看,不禁大喜,正是那老朋友:老子一气化三青。
运笔如飞,照猫画虎,原样又写一遍,只加上杨家家老的评诗便出了考场,心里得意,正经跑到青楼潇洒睡一回。
这一天青楼里有一特别客人包了最红的姑娘小白莲,据说那小白莲年方二八,正是花样年华,今天的客人却是个半老头子,心里别扭,脸上就带些颜色。
旁边伺候的龟奴名曰四鬼,最是能收小费揣摩客人姑娘心思,知道青衫公子专为小白莲而来,就在楼下为公子又开了个房间,中间有一楼梯通上面楼下。
俗话说,妻妾偷到偷不着怎么的,反正那一晚情况混乱之极,最后,青衫公子在床底报出自己的名号,才吓退了某人,可见,当时的青衫公子名声何其响亮。
三天后,青衫公子挽着小白莲得意洋洋正在潇洒,报喜的锣鼓敲进了青楼,原来青衫公子真中了状元。
大殿之上面君谢恩,青衫公子偷眼一瞧,心下乱颤,感情嫖到准皇后身上了。
皇帝威严,对青衫公子恩宠有加,曰:此文直指人心时弊,又不空虚搞巧,行文舒畅,内容充实,集天下YY之大成;特别是题后诗,更是直指人心,钦点状元及第。
已搬到京城居住的杨家家老,看儿子落榜青衫公子及第,当晚口吐三桶黑血而亡。
那青衫公子却不忘恩,跑到杨家至谢,看到那片凄惨清苦,也淌下两行青泪。后,娶杨家小姐为妻,纳小白莲为妾,也成就一番事业,官至江淮总督卸任还乡。
其时,天下文人骚客莫不以着青衫为荣,年老的青衫公子看得甚慰甚慰。
年老时节,青衫公子已经把半个青衫镇给买下,成就一方豪富;杨小姐看丈夫得意,忍不住提醒道:老爷,可知先父提诗究竟何意?
年老的青衫公子浪笑三声:那意思谁不明白,不就是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文人无德吗?说那么隐晦,当谁是傻子?文人历来虚伪,当了婊子还立牌坊,怎能发财?俺青衫公子学问没多少,就是不虚伪。老子一气化三青,说他青是客气的,要说他黑白也不是难事!
后,文人骚客都去下青衫,改白衣;曰:白衣飘飘,一尘不染。
道士们却还固执,依旧老子一气化三青,身着青衫,为何?老子是骑青牛上的天,取任凭驱使之意也。
作品相关 牛粪与如来
苏东坡与惠崇和尚玩笑;苏说:“我觉得你想牛粪”。惠崇和尚说:“我觉得你像如来”。苏甚是惊讶。这段话的意思是:“心里有牛粪看人如牛粪;心里头有如来看人便像如来”。
我比较认同荆柯守的意见,如今的道教与佛教在传统与现实见摇摆,原本模糊的教义越来越模糊,只靠政府的支持,大众不理解不明晰也是枉然。
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容易,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就不容易了,把握一个度是政府的事情,自己解放自己才是佛教与道教树立自己地位的根本。如果百姓都看你象牛粪,再高明的佛也只能自我叹息。
以下是前几天在书评区的一段对话,仁者见仁,且说是牛粪与如来,
古月僧
阿弥陀佛;作者对佛教内容做了深入的了解;但是还是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比如对佛的定义;世界观;本体论等等。目前玄幻小说里的佛法佛教都有着概念上的错误;如有意;可联系我;本人出家人现在佛学院教书。QQ550980。
蘑*菇
古月僧:阿弥陀佛;您是半年来出现在这里的第六个佛教人士了;也是最没火气的;先说声抱歉;如果有冒犯的地方;还请大度为怀。现在想来是蘑菇看经书的顺序不对;竟然以如今的世界观先去研究那样的高深秘籍;后来看什么经书都充满了不屑;也许就是因为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才会有这本书。但对于原始佛教即;蘑菇还是尊敬的;如今的佛教蘑菇不认为有值得尊敬的地方;也去见过几个〃高僧〃;竟都说不明白日莲系与禅宗净土宗的根本区别;如此封闭的佛教
请古月僧大师解释几点疑惑;释加僧入化前说过;传播佛教信仰不立偶像不立文字;如今这许多经书与辉煌的庙宇佛像是不是违反了佛教信仰的初衷?如果您是佛学院教师;应该研究过香格里拉;其出发点是什么?蘑菇认为是复仇;是为了对伊思兰武装毁灭佛教寺院杀戮佛教徒的报复;这在里写的很明白;违反不论任何原因都不能起的〃嗔〃念;失去了慈悲的佛教还是佛教吗?还有就是禅宗寺院里供奉日莲牌位;种植樱花;难道他们不明白日莲存在的基础就是释加佛的离世吗?请赐教。
古月僧
首先整个世界的佛教分三个支流;汉传;藏传;南传。因为地域气候风俗习惯的不同;在外在形式和传播手段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您的小说中只是对藏传部分做了大致的介绍;但在这部分还是有很多错误的。汉传部分一般不为外人所了解;例如禅宗只是一个统称;它有五花七叶。也就是五宗七派。日莲宗属于净土真宗;他们的教义比较不同;每个宗派的教义自成体系。我们内部有评判的办法。
目前中国汉地大多数寺院都是禅净双修的(自明清以来)。而且在文革后;很多寺院的法脉已断;你所见到的僧人不知道这些教理知识也很正常;因为前些年很多都是不认识字的人出家;他们在教理教义上的学习还没有世间的学者多。你没有缘分遇见有学问的〃高僧〃只能说明你的缘法不够;无缘见面;现在年轻有为的法师还是很多的。也有很多文革前出家的老和尚他们也很修行。如同您书中写的您的缘分不到所以见不到
我在认真学佛前也如同您认为的〃如今的佛教不认为有值得尊敬的地方〃。在真正的学佛后发现并不是佛教有问题;而是我们接受的媒体宣传的问题;我们佛教内部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东西;但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媒体舆论是不会公开报道的。因为我们国家原来把宗教说成鸦片;迷信;愚昧无知等等;最近几年刚刚得到正面的认可。原来都报道我们负面的东西;所以造成很多人的误解
还有要看您生活在哪里;如果您生活在北京这样的文化城市;很多大学的教授;中科院的院士都是学佛的;他们对三宝的尊敬依然强烈。他们对佛教的研究也很深厚。如果你真心的想了解佛教学佛的话;去皈依自然受到佛菩萨加持。
现在说一下你的问题。一,佛的定义不清楚。二,世界观有错误。三,菩萨阶位的原理不对。四,对轮回的原因和动力还不知道。五,最可怜的,也是引发我出现的问题,对修行最终目的地的悲观情绪。佛教最根本的教义两个字“解脱”。一切外在的表现形式,一切修行方法,教理教义都是为“解脱”服务的。当你弄明白什么是“解脱”,怎么解脱,解脱的原理时,你在书中的问题一切都得到圆满的解决了。
蘑*菇
TO:古月僧,再次得见法真不胜荣幸,虽然没有正面回答蘑菇的问题,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您能说出您理解的佛教,现在说说我的看法.说起来,禅宗是比较难理解,但是蘑菇也翻了法华经和金刚经,也许真是缘分不够,真没看出什么高明的.之所以看法华是为了解日莲系,这在书中有表现.说说我的看法,佛教的教义\经书太多了,竟没有一本权威的经典,如果佛教没有那么多经书,如基督\天主教一般以圣经为主,也许会好很多,就是内部各教派之间的不协调,才形成如今的局面.
佛的定义从来就没说清楚过,不是蘑菇的事情,圆满境界究竟怎么解释,究竟是入世还是出世你们内部也在争论,所以蘑菇只写自己理解的佛,把佛神圣化本来在我看来,就是个错误.至于世界观,是后天形成了,如果在当今的世界里从新树立信仰,我认为佛教和基督教都不可能有很大的成就,因为人们已经摆脱了蒙昧,不会在人云亦云.菩萨的阶位,这个问题需要请教,众生平等的佛教世界,存在阶位合理吗?套用一句,所谓悟道有先后,没有根本不同.
轮回这个概念不是属于原始佛教的,阿含里只有因果,没有报应,如果仔细计算,佛教的流传是从游牧民族开始的,没有五代十国的动荡,佛教进入不了中原.那时,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信仰体系,六道轮回的主要作用是把佛凌驾与众神之上,连神仙都在轮回内,人就更不必说了.这就引出另一个问题,佛教究竟怎么界定动\植物之间的区别,如果说植物没有思维,如今已经证明是荒谬的,只是我们没能理解吧了.如今信仰佛教的是两种人,一是没多少文化的,一是所谓精英分子,其实这两类都是虚无者,在寻求心灵的安慰.
至于本书,其实不需要很圆满的结尾,这只是写一个人生片段,蘑菇认为完美是不存在的,人心到什么时候也不会有真正的满足,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因,也是毁灭的内因.写这本书之前没想到会引起很大的争论,至少我写出了我对宗教的理解,不只是佛教.两千五百年至两千年前是个神秘的年代,圣经,道德经,阿含经陆续出现,到一千二百年前时轮经的出现,蘑菇只是想在考虑一种可能性.佛教的变化是否由于利益在起作用.另,请教如今出现在东南亚的佛王属于佛教吗?
冰痞
真正学佛后发现并不是佛教有问题;而是我们接受的媒体宣传的问题;这话说得,即便我不学佛也知道佛教没问题,只要不主张迭伏的且让人忍辱苟活的教派都能获得当权者们的认可。现在也一样,如果说佛教在中国忽然大热起来,我觉得不是中国人民的幸事。我也觉得佛教在现代社会作用已经不大了。佛教虽是个舶来品,但在中国的这么多年来已经发展成带有本土文化的特征了。文化之间都是相通的,教派的最终意义也在于人心的归属。胡乱说几句,心堵得厉害。因为我对中国政府的教育方式痛心失望,也算在为自己的苦读生涯不
古月僧
东南亚国家的僧王,是正常的。我们叫做法王。比如佛经里面经常说的文殊菩萨是法王子。其实您的这些问题都是用答案的,你可以去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世界宗教史》等等。我原来像您和几位书友一样,东看一些西看一些以为自己都了解了。其实在自己接受系统正规的学习后才发现以前知道的都是片面的。您现在的状态就是这样,像盲人摸象,您所了解的只是佛法的九牛一毛而已。您的所有疑问,我都可以解答。只是这里240个的限制我无法详细的说明。
笑凌
研究个p;说啥呢;不立偶像不立文字;呃;蘑菇倒说说看佛教定义的偶像和文字是什么;佛教不是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偶像是偶像;偶像不是偶像;文字不是文字;文字是文字;不都一样么;佛说普度众生。那么传播自然是第一位的。嘎嘎
蘑*菇
古月僧,看来你也比较封闭,佛王不是僧王,原产于台湾的一个术士,看了几本经书后,忽然得道自悟,说自己是原始古佛的弟子,为临世佛王,把自己的家人都封为佛.如今佛王有没有势力不知道,钱可是不少,道场也不少.其实我对于南传佛教的尊重还多些,他们距离原始佛教的距离比较近,也没那么多经典.大家讨论,不要动气,不要扣帽子,摆事实讲道理最好.如果佛教还在精舍悟道的阶段,如今会是什么样?
笑凌,这个落于诡道了,佛说普度众生,建立在起信的基础上,后面还有一句,佛度有缘.解脱究竟是什么?很玄妙,但如人活着就是为了解脱,把人世间的一切都看成浮云.敢问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印度佛教史是谁写的蘑菇不清楚,请问古月僧师傅,如今印度还有佛教吗?这个地方我可是去过,印度较与佛教有根本的不同,所谓恒河之沙是最入世的.
木茶杯
精彩精彩,我几天没来,一来就看到如此精彩的对驳,更令我惊奇的是蘑菇兄的小地方半年来居然让六位高僧寻至。我实在是真想不通啊~到底是说兄之文章出名呢??还是传统的正宗禅师无法忍受有人在道听途说、歪曲事实甚至觉得蘑菇不可饶恕呢?倘若有人就心中问题向大师们请教,大师们定然循循善诱的将迷途羔羊们引向佛学正途。但倘问的说的令大师们心绪不灵,面有愤色,那岂不是罪过罪过~~佛学讲心如止水,那是否可以理解五色已乱的大师们的修为还没到能点化我们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