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质,没有生机勃勃,宽容火热的大环境,大气候,即使有真正的大师也会被恶劣的环境所扼杀。中国现在为什么出不了科学大师、艺术大师、思想大师,我认为还是我们的环境对传统过于膜拜,对新人异端又过于压制造成的,不解决这个问题,再过一百年,中国还是不会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会出真正的大师,不管是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还是文学方面的!
话又说回来,在网络上写书,大多数是抱着自娱自乐的目的,有人给钱当然最好,没人付账,自己高兴,朋友们喜欢也就可以了,没必要去听世俗专家们板着面孔的说教。有道是:想唱就唱,唱得要响亮。今天,一个平民娱乐的世纪已经到来,作为追求个性、张扬个性的一代新新人类,只要不违法,如何娱乐自己,从心所欲就好,管那么多作甚!
最后,要问大虾写手是怎样炼成的?我的秘籍诀窍就一句话:多写多练,手熟尔!哈哈……
列国纷纭篇
话说当年铁血论坛以网络虚拟军文为特色异军突起,一时间风头无二,江湖诸雄莫与争锋。受铁血的压力,许多新老军事网站也纷纷效仿,开始重视军文这一板块。不重视不行啊,当年铁血的火爆程度是现在的新人无法想象的,那时很多老鸟们都纷纷移情别恋,离开原来的网站到铁血做窝扎寨,我当时在舰船论坛也算是资深老鸟了,最后还是离开了来到铁血。大量新鲜血液的输入和大虾们的加盟让铁血成了马太效应中那个通吃的赢家,虽然许多网站竭力效仿四处拉作者加盟,但始终无法撼动铁血在军文小说领域的霸主地位。记得我在某大军事网站上看到版主们在讨论铁血突然崛起现象时,曾不无吃醋地嘲讽道:铁血不过是靠军文一枝独秀成气候的,怎比得上我们网站这样板块齐全,内容扎实。
话是酸了一点,可也透出一股羡慕之情……
当年铁血的火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是与当时的国际大气候有关的,1999年美国在科索沃展示了全新的空战打击模式,第一次完全依靠空中军事力量迫使一个国家屈服,这种新的战争模式一出现就引起了全世界军事爱好者的关注。紧接着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国人像看好莱坞大片一样,透过电视亲眼目睹眼花缭乱的现代军事高科技战争,眼界的开阔,网络世界的自由,让一大批中国军迷可以无所顾忌地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军事“高论”,而不是单一被动的通过传统媒体听军事权威的讲解。事实证明,许多军事权威们在现代战争面前已经落伍,电视上专家们频频放空炮,预测失算的现象让中国军人成为世界的笑柄。反而是一些军事爱好者,能够透过战争的迷雾,把握到未来战争的节奏和脉搏。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一件趣事,第二次海湾战争的时候,有大虾在网上分析,说战争只需要二十多天就会结束,结果惹来一片喝倒彩的声音,但最终事实证明他的预测是准确的,起码比那些所谓的军事专家们的预测更靠谱。
网络军事文学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快速催生,并受到无数军迷们的狂热追捧迅速膨胀起来的,强国的梦想,对未来战争的思考,新式武器的介绍、对国防安全的忧患等等元素统统被寄托到军事文学这个载体上。各类军事小说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记得那时有几个军事论坛上的小说都写得不错,舰船有《我绑架了一艘航空母舰》、铁血有《夜色》、《共和国之辉》,春秋战国有《从春秋走向战国》、《八月风暴》等等,不过后来大大小小的军事网站在小说军文领域都败下阵来,只剩下铁血一家独霸,充足的“货源”,旺盛的人气,进一步吸引了诸多作者们纷纷来此驻站,也引来很多网站前来挖墙角,吃白食。当时为作者原创归属问题铁血没少和其他网站打口水仗,一时之间闹得沸沸扬扬,引得各个网站的铁杆网迷彼此攻击,板砖横飞,堪称当时一大娱乐“盛景”。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铁血靠军文起家,最后它的衰败也是军文惹得祸……
军文虽然帮铁血吸引来了大量的军迷,可人一多什么问题都冒出来了,这些问题不仅有小说内容,网友发言尺度方面的,也有网站自身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当激进的理想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铁血的主旋律时,许多有独立思想的作者和老鸟们不得不选择退出铁血。举两个事例就可以看出铁血的激进,一个是中华扬的书要收费,被许多铁血网友们视为拜金,还有铁血联系了一些广告赞助链结中有美人图片,被视为网站管理层腐化堕落。回头看看当时的铁血网迷还真有一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可爱”。现在看来这也就是很普通的商业运作,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是就是因为当时的激进和理想主义,让铁血错失了许多发展的机会,尤其是没有赶上VIP收费的大潮,迅速崛起。结果现在的起点,一个以玄幻小说为主的收费网站中军文的数量都远远超过了铁血,许多大虾写手纷纷到那里做窝。等到铁血羞羞答答开始VIP收费的时候,重量级作者和大量的书迷已经迅速流失分化,铁血由于失去了先机,结果一步没追上,步步追不上。没有钱吸引好的作者,就没有人来看书;没有人看书,就更没有钱吸引好作者,在这种恶性循下,铁血渐渐失去了军文龙头老大的地位。
后来由于形势需要,国家逐渐加大了对网站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像军事网站这样的“愤怒青年”聚集地更是监管的重中之重。一批批军事小说被查禁,网站三番五次的整改,让铁血受到致命打击,元气大伤,不得不改弦易张,不再以军文为主项目而变成一个四平八稳的综合性军事网站。任何时候,生存都比理想更重要,铁血要生存下去就不得不适应环境,改变自己,压制以往的锐气和张扬。不过这样一来,也使得它和光同尘,再也没有当年的特色和激情了。
在铁血待的这两年对我来说是一大幸事,也是一大憾事。所幸者能亲身经历并参与了网络虚拟军文小说诞生的创世纪,所憾者见证了铁血网站从青春张狂到回归传统平淡的演化史。尽管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总是常盛不衰的,但我还是期望铁血今天的沉寂是为了明天的爆发,期望铁血一路走好……
《龙咒》评论文集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评龙咒
本章节总字数:1718
1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莎士比亚的这一经典台词,北海卧龙在他的《龙咒》里又为我们诠释了一遍。
坦白地说,北海卧龙的这本书小说,实在是太灰暗了一些。相比于那些中国天下无敌的YY军事小说(比如大米稀饭的《共和国之辉》、令羽鹰狼的军国主义极其浓厚的《鹰狼传》),北海卧龙的这本小说少了一些妄想,多了许多理性。但是,这种理性太过沉重,以至于那些豪言壮语的自认为可以挺胸抬头说不的愤青们在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无论如何,这本书都是值得一看的,毕竟他多少说了些实话。
2
我同作者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到目前为止,我依然认为作者的思想倾向以及对中国当代现状以及中国革命史的解读是错误的,这一点在作者最新发表的章节里体现的尤为明显。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以往的中国革命史以及建国后的实践已经充分解答了这个问题。遗憾的是,作者从其所处的阶级出发,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应该认可作者的是,尽管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潜存的危机本质没有清醒的认识,但是作者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危机将给我们这个民族带来怎么样的灾难。
3
知耻而后勇,古人是这么教育我们的。遗憾的是,虽然我们这个民族背负了一百多年的苦难屈辱的沉重,可现在能记得这些的却没有几人了。在这一点上,尽管作者同我在意识形态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对民族的生存危机却有着相同的认识。
同许多流行的或者曾经流行的军事幻想小说不同的是,北海卧龙没有满足现代人类对文化快餐的需求。老实说,相比较下,我更喜欢那些肯得基麦当劳式的网络文学,熟悉网络文学的人都知道这么一个词——YY。我自认不是一个勇敢的人,所以我更喜欢看的是快餐式YY文学,因为这些东西更能满足我脆弱的虚荣心,我想这也是《龙咒》这篇小说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原因吧。
4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是文革时期一个比较流行的语言,对比今天的现实,这话好象是某种谮语。对于当今世界的认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比如我就不认可作者的推理。
我最初看到这篇小说的时候,是在那个非典开始流行的时期,很多知名网络小说大多也流行于那个时期。应该感谢克林顿先生和布什先生给中国人民上了一堂很好的民族主义课,98年和2000年两次令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事件,唤醒了一度沉眠的中国民族主义,时至今日仍可以看到这两个事件给中国人带来的伤害。但是,遗憾的是,在社会的价值取向扭曲的现实下,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更多的表现却是右倾的倾向,比如某曾经号称愤青大本营的网站已堕落至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
应该感谢作者的是,在当时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泛滥的时刻,作者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为我们献上了这样一篇充满理想思考的小说。尽管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压抑。
5
最后要说的,仍然是菜鸟的老生常谈了。就象我前面指出的,作者由于自身阶级性的局限,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实,这也是所有小资阶级的本性使然。就象菜鸟这样的左倾的小资阶级,对于美国这样的帝国主义,也曾经是存在着幻想的。
但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其对一切人类先进文化的排斥性。伊拉克战争及后来报出的一系列丑闻,足以让每一个善良的人民抛却对帝国主义的任何幻想,也充任使人认识到垄断资产阶级的掠夺本性。然而,让我们遗憾的是,作者对这一本质上的东西缺乏足够的认识。
如果说,北海卧龙前面的文字更多是对民族危机的思考的话,那么作者最新的文字则表明,他的思考走向了一个误区。这一点,从作者对读者的书评回复里可见一斑。读《龙咒》这个小说,逼迫读者不得不对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建设史进行反思。与作者不同的是,菜鸟的反思的结果反而是思想上更加地趋向左倾。比如对于民主的看法,我同作者的观点恰恰相反,在我看来,相对于现今,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后的前三十年历史,绝对不是专制集权的政治史。,我认为作者对民主的看法根本就是错的,因为作者回避了民主具有阶级性这一本质的问题,而这正是要害。
《龙咒》评论文集 甲午谍影:中国全民腐败促成日本侵华成功
本章节总字数:3416
宗方小太郎(1864…1923年)是清末民初最著名的日本间谍,其在甲午战争中冒死潜入威海卫军港侦察,并在暴露行踪后成功脱逃,立功甚伟,为此得到过天皇的破格接见。此人自幼喜读历史,1884年中法战争时来上海学习中文,并打扮成中国人历游北方九省,加之刻苦攻读,成为日本著名的中国通。他协助另一著名间谍荒尾东方斋(荒尾精)在上海开办日清贸易研究所,培养间谍人才,学成学员多达130多名间谍,分散到中国各地,在甲午之战及此后为日本发挥重要作用。
宗方小太郎对中国民情政风有深刻了解,在其发回日本的大量情报中,有一些相当精深的大势分析,成为当时乃至后世日本高层了解中国的主要参考。而其对晚清中国全民腐败的透彻认识,至今读来还令我等炎黄子孙汗颜。
甲午战争爆发后,宗方小太郎对其上一年草就的分析报告《中国大势之倾向》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他首先分析中国的年财政收入仅有9074万两银子外加523万石米(注:根据有关财政资料,1893和1894年两年的财政收入均在8300万两左右),以中国之大,这是很不般配的。据他实际调查,民间的实际税赋是此表面岁入额之四倍,而且此类“定额以外之收入,一钱不入国库,均为地方官吏所私有。”他认为,中国历来贿赂之风盛行,地方官肆意刮削民众膏血,逞其私欲。因此雍正帝时始设养廉银,随官位之尊卑于俸给之外另行支给,拟以此杜绝其收敛之弊。但滔滔之势,非区区制法所能禁遏。时至今日,“‘养廉’二字实已辜负雍正之深意,官吏舞弊之势日见加剧。”
当时东西方均有不少人看好中国即将崛起,坚信以中国之丰富物产,如能积极变革,则“成为世界最大强国,雄视东西洋,风靡四邻,当非至难之也。”但宗方小太郎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见其形而下未见其形而上者”,观察一个国家也和观察人一样,应当先“洞察其心腹”,然后再“及其形体”。他眼中的中国虽然表面上在不断改革和进步,但“犹如老屋废厦加以粉饰”,经不起大风地震之灾。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改革者和国务活动家李鸿章就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可算是两人有共同语言。
究其原因,宗方小太郎认为腐败的基因遗传自明末,全民丧失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人心腐败已达极点”,虽然有过康乾年间的短暂改革,但并未坚持下去,政府将本应建立“至善”人心的精力消耗在了“形而下之事”上。
当时清廷之腐败规模几乎是全局性的。朝纲解钮时的宣统三年(1911年),作为“中央机关事务局”的内务府,其一年支银预算高达1024万两,而在咸丰朝仅为40万两,足足增加了24倍(宣统三年八月十一日度支部会奏)。至于冒领公款、挥霍浪费甚至侵吞赈灾款粮等更是层出不穷。两广总督岑春煊巡视陆军学堂,光一次宴会就“动需洋酒千数百金”,为此还专门在衙门中设立“洋酒委员”一职(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法部主事梁广照奏)。甚至连军队都大量参与走私贩私,号称世界八强的北洋海军,其内里的腐败也是造成甲午一战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大量晚清小说均有对此的细致描写。
宗方小太郎叹息,中国本来是有信仰体系和精神支柱的,那就是孔孟之道,但这一建国的基础却变成了科举的材料、当官的阶梯而已,知识分子汲汲营营地钻研此道,无非是以此为个人私利服务。当了官掌了权之后,就把孔孟之道抛在脑后,“得其位不行其道,而谋营私者也。”从中央到地方,庸官俗吏献媚当道,清廉高洁之士多不容于时流,官场一片漆黑,“朝野滔滔,相习成风”。官场腐败更导致上下隔阂,中央政府即使要施行仁政,也因为地方官吏的“壅塞”而导致“美意不能贯彻至民间”,好经都被歪嘴和尚念坏了,而少数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只好在“愤懑不平”之余“退居闲地”,名望日高,隐然形成一股力量。所以,他认为中国是“有治国之法而无治理之人”。
在“普天之下莫非贪官”的晚清,以至于损害国家利权的一些架构,倒在客观上减少甚至基本杜绝了这一领域原先泛滥成灾的贪腐现象,如此结果,亦是中国近代史的吊诡之处。如,将海关税务交洋员团队(其最著名的领导人是赫德)管理,无疑是主权旁落,但洋员管理下的海关却成为政府中最廉洁也最敢于对腐败动真格的一个机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Martin)认为,洋员管海关本是“叛乱(指挥太平天国运动)的私生子”,乃权宜之计,但正是廉政延长了这一怪胎的生命。他记述了在英国人李泰国(HoratioNelsonLay)担任首任总税务司的几年内,上海道台多次设下陷阱想拉其下水,比如当两条商船一起到达口岸时,上海道台就建议李泰国,双方一人一条船私吞其关税,但始终不能得手。丁韪良说,海关洋员们的廉洁因此成为中国道台的眼中之沙,从而对这一税收体制怀有深深的敌意。(ACycleofCathy,WMartin,1896纽约)
宗方小太郎深刻地指出,国家是人民的集合体,人民是国家组织的一“分子”,“分子”一旦腐败,国家岂能独强?中国的“分子”们集体腐败,国家的元气就丧失消亡,这比政策的失误还要可怕,政策的失误尚且可以扭转过来,而国家元气的腐败就“不易返回中道”了。这位日本间谍引用孟子的话为中国下了断语:“上下交征利,则国危”,尤其是官场腐败导致司法不公,甚至使刑罚乃至性命都可以被金钱所左右,普通百姓申诉无路,民怨积压给国家带来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