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敌智谋第17章 左右逢源的智谋(12)

    出榜那天,李林甫当众说:“某人托宁王说情,这是败坏朝廷法度,不能容忍!此人不能选。”话一落音,人人吐着舌头传说:“李连宁王清面都敢驳回,真是清明。”    
    这件事很快传了开来,玄宗龙颜大悦:“朝中有这样的大臣,一定要大大地重用。”    
    在处理一个问题,同时兼顾到几个方面,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利益,而且能把问题解决得更圆满。恩威并施,刚柔相济,软硬兼用,都是双管齐下智谋的最好注脚。    
    双管齐下需要精明的头脑,充分的信心。对方法的选择尤其要独具匠心。在这种智谋中,最为奇特的一种是从看上去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去处理一个问题。    
    在实施这一谋略时,必须慎密考虑,小心地行事,在多种方法中分出主次,或以刚为主,或以柔为主,或以赏为主,或以罚为主,都要依目的而定。此法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弄巧成拙,变成顾此失彼。    
    除劲敌一箭双雕    
    唐玄宗晚年穷奢极欲,弄得国库日见空虚,满朝文武都很着急,日夜思谋开源节流之计。最后,皇上也感觉到了财政威胁,下诏催两位宰相想办法。    
    当时共同辅政的两位宰相是李适之和李林甫,接到皇帝的圣旨,二人都很着急,但李适之急的是开源节流,而李林甫急的是独揽大权。    
    李林甫看着李适之像热锅上的蚂蚁,顿时想出一条既能讨好唐玄宗,又能把李适之搞下台的的计策。    
    散朝之后,李林甫装作无意中说出华山有金矿的消息。他看到李适之眼睛一亮,知道目的达到了,便扯开话题说别的。李适之忙不迭回到家,洗手磨墨写起奏章来,陈述了一番开采华山金矿、以应国库急用的主张。    
    唐玄宗见到奏章大喜,忙召李林甫来商议。李林甫闻听,故意作出欲言又止的样子,玄宗催促他:“有话快些讲!”    
    李林甫故作神秘:“华山有金矿老臣我早就知道。只是这华山是皇家龙脉所在,一旦开矿破了风水,国运难测”    
    玄宗听罢点头沉思。当时风水之说正盛行,认为风水龙脉可泽及子孙,保佑国运。而今听得李适之出了这样的馊主意,玄宗心中当然不高兴。    
    自此,玄宗对李林甫倍加信任,而见了李适之就觉得不顺眼,最后找了个过错,把他革职了。李林甫的计策终于得逞了。    
    说起一箭双雕,玩得更出色的则是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张居正。    
    明神宗朱翊钧即位时才10岁,朝廷大权由三个人分掌,宫内有太监冯保,宫外有内阁大学士高拱和张居正。在三个人中,张居正志向最大,也最有智谋。他为了实施自己的政纲,想出一条除去劲敌的计策。    
    他先与冯保套近乎,拉关系,称兄道弟。明代一开始便接受唐宋两代太监乱政的教训,前期对太监限制很严,太监名声不佳。冯保见张居正与自己亲近,自然喜不自禁,视为知己,遇事都与张居正商议。    
    


克敌智谋第17章 左右逢源的智谋(13)

    第一步成了,张居正就开始了第二步。他派一死党扮作太监模样,混进宫去,在上朝的半路上装作要刺杀神宗,众护卫拿住刺客。但无论怎么审讯,那利客都不讲谁是主使。冯保无奈,只好向张居正求教。    
    张居正装模作样地说:“这刺客扮作太监模样,分明是要嫁祸于您。权要大臣中,惩与谁有过结呢?”冯保想了一下,仅要大臣就是指张居正自己和高拱了。冯保想起高拱对自己轻蔑的眼光和与自己的几次争辩。分明是他想要整死自己。于是回去继续审问。    
    回去升堂,冯保对刺客说:“我已知是高拱派你来的了。只要你招出高拱是主谋,我便不杀你,还保你做官。”刺客忙点头承认,画押写供。神宗见利客招供,心中生气,但念高洪是前朝老臣,于是暗示他告老隐退了。    
    张居正又让制客翻供。神宗听说刺客翻供,亲自审问。刺客说原先的供词是一太监审问时教给自己说的。他指一下站在神宗身旁的冯保说:“就是他!”    
    神宗嫌冯保拿刺杀皇上的案子当儿戏,竟用来作打击政敌的圈套,心中生厌,自此也疏远了冯保。    
    张居正用离间计让冯保打败了高拱,搞倒高拱后又通过翻供,让冯保自食其果,终于排除了前进道路上的实现了自己的大计。    
    活稀泥两面圆场    
    在工作和生活中,权力倾轧的游戏司空见惯,经常遇到两位你都不能得罪的人斗法,作为中间人物,应该如何应付呢?    
    清朝末年,陈树屏做江夏知县。当时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关系不和,但陈树屏常能巧妙处理,一头也不得罪。    
    有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潭二人及其它官员。座客里有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谭继询说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争持不下,谁也不肯丢自己的面子,宴席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陈树屏知道他们是借题发挥,对两个人这样闹很不满,也很看不起,但是又怕扫了众人兴。    
    他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词谦虚地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抚军大人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这有何可怀疑的呢?”    
    张之洞和谭继询本来就是信口胡说,接下来由于争辩下不了台阶,听了陈树屏的这个有趣的圆场,自然无话可说了。    
    众人一起拍掌大笑,争论便不了了之。    
    我们再来看《官场现形记》中的一个故事,其中的曲折周旋,更显两面圆场的机巧。    
    有个道台做事干练,办起事来面面俱到,大小官员无不佩服。    
    有一次,一个外国人上街买东西,有些小孩因未看见过洋人,便追随着他。洋人很恼火,手拿棍子打那些孩子。有一孩子躲闪不及,被打中太阳穴,竟然被打死了。小孩家人一齐上来,要捉外国人。外国人则举起棍子乱打,连旁边看的人都被打伤几个。    
    


克敌智谋第17章 左右逢源的智谋(14)

    这样,激起了公愤,大家一齐上前,拿绳子将洋人捆了起来送到衙门。人命关天,偏偏又是个洋人,所有官员都感到十分棘手。    
    此事最后报到了道台那里。这位道台有丰富的为官经验,马上就将活稀泥的招数用上了。    
    他知道湖南民风强悍开放,如果办得不好,地方士绅聚众闹事,就骑虎难下了。不如先把官场上为难的情形告诉他们,请他们出来帮忙。同时,只要当地士绅百姓动公愤,出面同外国领事硬争,外国领事看见老百姓行动起来,就会害怕。到这时,再由官府出面,去压服百姓,叫百姓不要闹。百姓不怕洋人,但是怕官,所以也一定会听话。而外国领事见他压服了老百姓,也会感谢官府。    
    于是,他马上去拜会几个有声望的乡绅,要他们大家齐心合力与领事争辩。倘若争赢了,不但百姓伸冤,而且为国家争了面子。此话传出去,大家都说道台是一个好官,能维护百姓利益。    
    他又来到领事处,告诉领事,如果案子判轻了,恐怕百姓不服。外国领事听他这么说,又看着外面聚集的人群,果真感到害怕。    
    道台又说:“贵领事也不必太害怕,只要判决适当,我尽力去做百姓的工作。不会让他们胡闹。”    
    案子判了下来,道台却两面得到好处:抚台夸他处理得好,会办事;领事心里感激他弹压百姓,没有闹出事来,于是替他讲好话;而绅士们也一直认为他是维护百姓的。    
    虽然说这位道台是在用活稀泥的手法两面圆场,但是比起一味袒护洋人的官员来,还是要好得多。    
    唱双簧一打一拉    
    双簧是两个人或几个人配合,有的唱红脸,有的唱白脸,最终达到目标。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同一方的两个人之间有这样的对话:“老李,你今天上午怎么那么别扭?我本来想我们应该可以同意……”    
    “我认为他们有点道理。如果我们同意……”    
    在这里,两个人表面上好象采取了对方的立场,并向同伴建议做出让步。可是这种情况多半是在表演双簧:事先决定让一个人采取强硬态度,到了适当的时候,再由同伴出面提出折衷方案;可是那位强硬分子却硬是作出一种姿态,表示老大的不愿意。最后,在同伴的反复劝说下,才勉强同意。    
    演了这个双簧之后,就会使对手在得到了这个好不容易才到手的让步后,对那个好人做出回报。    
    东魏独揽大权的丞相高欢;临死前把他儿子高澄叫到床前,谈了许多辅佐儿子成就霸业的人事安排,特别提出当朝唯一能和心腹大患侯景相抗衡的人才是慕容绍宗。说:“我故不贵之,留以遗汝”。(我故意不让他大富大贵,是留给你起用他啊。)    
    当父亲的故意唱白脸,做恶人,不提拔这个对高家极有用处的良才,目的是把好事留给儿子去做。    
    高澄继位后,照既定方针办,给慕容绍宗高官厚禄,人情自然是儿子的,慕容绍宗感谢的是高澄,顺理成章儿子唱的是红脸。没几年,高欢的另一个儿子、高澄的兄弟高洋倾顺当当登基成了北齐开国皇帝。    
    


克敌智谋第17章 左右逢源的智谋(15)

    这是父子二人搭档唱双簧,一红脸一白脸成就大事的例子。    
    一般来说,双簧需要两个人来唱,才能发挥出这一智谋的内存张力。但有时一个人也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对人施加不同的影响,这是自拉自唱,需要更高超的技巧。    
    汉王刘邦派人去游说九江王英布投降,英布犹豫再三,最后勉强同意了。    
    英布来拜见刘邦,进门却发现汉王正坐在椅上洗脚,对他十分冷淡。英布怒发冲冠,觉得受了羞辱,后悔自己来投靠。    
    但是,等到他出来,回到住处,发现帐幕、饮食、随从都与汉王的住所一样,英布又十分高兴了。    
    开始时,刘邦对英布出乎他人意料的冷淡,是因为深知英布为人心高气盛,必须杀一杀他的傲气,树立起自己的权威;随后又出乎他意料地重视,是告诉他在这里能够得到所追求到东西,使其死心塌地效忠于自己。    
    吕东莱对此评价,刘邦“连用令人意外的侮辱与恩宠,使英雄豪杰为之颠倒,而不知所措”。这是汉高祖之所以能在当世称雄的原因之一。    
    应该说,这出自拉自唱的双簧颇为典型,虽然可以称为权术,但却巧妙运用了管理心理学的原理,对我们不无启发。    
    纵横术左右开弓    
    左右开弓本指左手和右手都能同时拉弓射箭,后来也指两手交替做同一动作,比如打自己或别人的耳光,或者同时做两项工作,我们把它借来代指一种计谋,左右开弓指居于两敌相争的中间,两面利用而又两面打击。    
    战国时,田常想在齐国作乱,但害怕本国的高固、国佐、鲍叔牙、晏婴四人,所以调动他的部队想去讨伐鲁国。    
    孔于听到后,对他的弟子们说:“鲁国是我祖宗坟墓所在之地,你们为什么不出面去制止呢?”子路请求出使齐国,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往,孔子也不同意。子贡请求出面,孔子就同意了。    
    于是子贡到了齐国,向田常游说,他说:“你讨伐鲁国,实在是大错误!鲁国是难于攻取的,它的城墙又薄又低,它的土地狭小而不丰腴,它的国君愚蠢而不仁义,它的大臣虚伪而无用处,它的军卒和老百姓又厌恶用兵打仗的事,这是不可以与他们作战的理由。你不如讨伐吴国,吴国城墙又高又厚,土地宽广肥沃,兵甲坚固新颖,兵卒都经过选择而且吃得饱,重器精兵全部集中在吴国,又派贤明的大夫来守卫,这些都是吴国容易被攻克的原因。”    
    田常一听,脸色大变,愤怒地说:“你所认为困难的,人们认为是容易的;你所认为容易的,恰恰是人们认为困难的。用这样是非颠倒的道理来教训我,是为了什么呢?”    
    


克敌智谋第17章 左右逢源的智谋(16)

    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内的,攻击强敌;忧患在外的,攻击弱点。现在您想攻取鲁国而扩大齐国的势力,当然容易取胜。然而‘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每战必胜必然导致国君骄横傲慢,攻城略地必然导致下臣妄自尊大。而打败鲁国却没有您的功劳在内,您当然会日益与君主疏远。这样做,您上使国君起骄横之心,下使群臣有放肆之意,还想成大事就难了。君主一骄横就会恣意妄为,群臣一放肆就会争权夺利。这样一来,您上与国君有嫌隙,下与群臣有利害之争。您还想立于齐国就危险了。所以说,不如讨伐吴国。讨伐吴国不能获胜,百姓和官员死在国外,国内大臣空虚,这样,你上边没有强臣作你的对手,下边没有百姓官员指责你的过错。孤立国君制服齐国的就只有您了。”田常说:“好啊,但我的兵已派往鲁国了,离开鲁国而到吴国,大臣们必然会对我产生怀疑,怎么办呢?”子贡说:“您暂且按兵不动,我请求前往吴国见吴王,让他救鲁伐齐,你再因此而派兵迎战吴国。”田常同意了他的计策。    
    子贡去南方面见吴王,劝说他:“我听说,做国君的不能没有后代,想建立霸业的不能有强大的对手,千钧的重量,加上一殊这样微小的份量,称锤就会偏移。如今拥有万乘之众的齐国,要私自夺取有车马干乘的鲁国,与吴国争强我私下为大王您担忧啊!况且解救鲁国,就会显名于天下。讨伐齐国,又有大利可图,可以扶助泗水流域的诸侯,诛灭残暴的齐国,使强大的晋国屈服。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好处了。名义上是保全了危在旦夕的鲁国,实际上是困住了强大的齐国,有智慧的人对此是不会怀疑的。”    
    吴王说:“好啊,虽然这样,但我曾经与越国作战,将他们围在会稽。越王正苦其心志,休养生息,时刻准备对我报复。您等我讨伐越国之后再听从你的计策吧。”    
    子贡说:“越国的力量不如鲁国,越国的强大不如齐国。大王放弃齐国而进攻越国,那么齐国就会趁机把鲁国吞并了。况且大王已有存危亡、继绝世之名,却讨伐小小的越国而畏惧强大的齐国,不算勇敢啊!勇敢的人是不逃避艰难的;讲仁义的人是不会单方面毁约的;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坐失时机的。如今您应当保存越国以向诸侯显示您的仁义。解救鲁国讨伐齐国向晋国施威,那么各国诸侯必然会竞相归顺吴国,你的霸业就可以成功了。如果大王实在仇恨越国的话,我请求东去,面见越王,令他出兵,跟随大王讨伐鲁国。这样做实际上越国就空虚了。”吴王十分高兴,就派子贡前往越国。    
    越王修治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贡,并亲自驾车送子贡到邸舍。越王问子贡:“我这里是蛮夷之国,大夫为什么屈尊光临这里呀?”子贡说:“我劝说吴王救鲁伐齐,吴王虽然有想去的意思,但又害怕越国,声称:‘等我讨伐越国后就行’,如果这样,攻取越国就是必然的了。再说,没有报复别人之心,而让人产生怀疑,这是笨拙的人;有报复别人之心,而被人知道,这就危险了;事情还没办,就走漏了消息,这就可能毁于一旦了。这三种情况都是干事情的大患呀!”越王勾践再次叩头拜谢子贡说:“我曾经自不量力,与吴国打仗,被困于会稽,我对此痛彻骨髓,日夜唇燥舌于,只想和吴王先后死去,这就是我的志向啊!”于是问子贡有什么好办法。子贡说:“吴王为人勇猛残暴,众大臣都不堪忍受他的统治。国家因为屡次战争而调蔽,官兵们无法忍耐,百姓也都怨恨吴王。


克敌智谋第17章 左右逢源的智谋(17)

    太宰嚭做事,对吴王百依百顺,从不指责他的过错,只图保住自己的私利。这都是败坏国家的作法啊!如今大王你真的发兵帮助他,以夺取他灭越之志;赠送重金宝玉以取悦于他的心;用辞谦卑以表示对他的尊从。那么,他一定会去讨伐齐国,而不再与越国为敌。如果他讨伐齐国没有取胜,就是大王的福气。如果他战胜了齐国,必然用兵威逼晋国。我再请求到北面去见晋国国君,让他与诸侯一起攻讨吴国,吴国必然被削弱。吴国的精锐都在齐国,他的大军都在对付晋国,这时大王趁机进攻吴国,一定会灭掉吴国的。”越王十分欢喜,同意照子贡的计策行事。他要赠送子贡金一百镒,一把剑,两支好矛,子贡都谢绝了,便离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