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土尔扈特部落的风俗第五节风俗习惯-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面礼:土尔扈特人现行见面施握手礼。但是一般年轻人见到老年人不施握手礼,行点头鞠躬礼,并问“您好,健康平安吗?”老年人对青年人说“您好”,并简洁回答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和尊贵的客人见面时,礼节十分隆重,骑马很远来接,并在一里外的道路两旁站立等候,客人到时,双手握手相迎,见面时献酒、献哈达,走进蒙古包后,敬肉和奶茶,并唱歌祝兴,客人离去,在地界路边送行,再敬酒献歌,表达主人对客人真挚而热烈的感情。
    敬奶酒:土尔扈特人对客人来访,热情好客,敬以奶酒。敬酒时,先唱敬酒歌,歌声真情而动人,而且因人而异,恰如其分,“敬奶酒时,土尔扈特主人要先喝一口(楼望皓著《新疆民俗》第157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以示奶酒像土尔扈特人一样真诚纯洁,绝不会有不洁之物,主人和客人就像同欢共饮的亲兄弟。客人以奶酒回敬主人时,还要让每个人都呷上一口,以示同饮一碗酒,成了一家人,亲切之情溢于言表。
    满月礼:在婴儿出生一月时,亲戚和近邻以及朋友都要送一点小礼物,有的送羊羔美酒,有的送花布彩绸,有的送衣帽鞋袜,还有的送礼钱,礼都不重,意味着不让儿童财多压身。婴儿的父亲要备好酒食,请大家赴宴,宴会前,抱孩子到众人面前让大家看看,大家说些祝福的话,然后由宴席上最尊贵的人或者请喇嘛给小孩起1个名字,大家为婴儿祝福,向主人祝贺。如果是王公贵族给婴儿做满月礼,要请喇嘛念经,开展文娱活动助兴,并请高僧大德给小孩起名字。
    留宿:如到晚上,有人到土尔扈特人的蒙古包投宿,要予以留宿(《敦多克达什法规》第2页)。因草原上一是野兽多,如不留宿,易被野兽所害。二是黑夜的草原易迷路。三是草原黑夜寒冷,易被冻死。土尔扈特人曾这样说:“傍晚放走投宿的客,到了地狱也有赎不清的罪过。”而且土尔扈特人古有定规,谁若傍晚不留投宿的客人,便可以报告氏族头领,这个家庭就可受到惩罚。实际上每一个土尔扈特人都会热情留宿的。
    好客:土尔扈特人民自古以来就是殷勤而好客的,前来拜访的客人,无论是认识不认识,也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地方的,也不管会不会说蒙古话,都会受到热情的欢迎,真诚而又热情的接待。他们让进客人,敬上奶酒,如他们家人已进过餐,他们会专门为你做饭,饭熟以后把餐桌摆上,有奶酪、新煮的羊肉、酥油、马奶,让你品尝。待酒足饭饱之后,给你弹琴唱歌,使你忘记了旅途的疲劳,仿佛置身于家中。如果这家人未用餐,你可以和他们一起用餐,而你的餐饮要比他们的好一些,吃肉让你吃最好的肉,如羊的臀部和肋骨的肉,而且主人
一定让你吃饱,否则主人是不满意的。
    捐资助学:是土尔扈特人优良的传统。“土尔扈特人特别注重教育(帕里莫夫著,许淑明译《卡
尔梅克在俄国境内时期的历史概况》第56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部落中如有贫苦牧民的子女,或孤儿无钱上学,全氏族的人要帮助他完成学业,如果他有能力考上大学,或是留学,大家要视为这是土尔扈特人最光荣的事。助学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的送衣食,有的送牛马,有的送钱财。大家捐助的财物由专人管理,使用情况向全体助学者公布。待其完成学业后,助学资财帐目销毁,不让受助者知道捐资助学的人员和数目等情况,大家只当默默地做了一件好事,以后不得提起,名曰“积阴德”。任何人不得拮拷受助者,不得向受助者反索助资。否则将受到喇嘛、萨满和部落众人的谴责唾弃,视为人神共怒
的人。
    互助:土尔扈特人自古就有互助的优良传统,有人遭受了天灾,如风灾把蒙古包刮没有了,生活陷入困境,全氏族的人要予以济助,可以是送衣、送粮、送牛羊、送木头、送绳子、送毡帘。如果他拒绝帮助,当他再遇难时,大家都不会帮助他,因他伤害了土尔扈特人的心灵和破坏了互助的风俗。如盖房子、丧事、转场,这些需多人帮忙完成的事,每1户人都要帮助他人。帮助别人从不索取报酬,能招待就招待1顿中午饭,不能招待,邻居要帮助他招待大家1顿中午饭。
    腰别小刀:“土尔扈特的男子腰间皮带上都佩带1把小刀,或者在裤子小腿处插1把小刀(李行力,加·奥其尔巴特著《中国新疆民族民俗知识丛书·蒙古族》第46页,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6年版。)”每把小刀都有1个精致美观的刀鞘,其习俗古已有之,主要是为了生活的便利。他们吃手扒肉,宰杀牲畜,剥畜皮,刮羊头,收拾鞍具,套马具等,都离不开小刀。小刀还是男子汉的装饰品,有的在刀把上和刀鞘上镶金嵌银缀宝石;有的把小刀设计成月牙造型的;有的还把小刀制成三棱小刀、两棱小刀。土尔扈特的男子汉根据爱好佩带不同的小刀。
    酒囊不送人:土尔扈特人盛酒皮囊,用牦牛皮或骆驼皮制成。制作时首先剃光皮子上的毛,压上精美的图案,在坑里烟熏十天左右,这样就制成了长期不腐烂不发臭,而且有异香的皮革。将皮革用香肠线缝实,再用牲畜骨胶将针眼里外抹密实即成。酒囊大的可盛50…60公斤,小的可盛1公斤。具有不走味,不撒酒,不怕挤压,不怕摔打,不怕颠簸的优点,便于驼背上,马背上携带。一个酒囊可用70…80年,传至三代。每一家祖父祖母要替未来的孙子制作2…3个酒囊做为遗传纪念,不送给别人。有的客人如果不懂客人的习俗想要,会得到说明式的婉拒。土尔扈特人的酒囊也从不制作往外卖。
    献哈达:起源于土尔扈特人祭敖包时,在敖包上悬挂彩布绸条,表示对自然的崇敬。(有的学者认为是藏传黄教信徒礼佛时的供品),以后献哈达这种礼仪传入土尔扈特部落社会生活中,就成为日常交往的礼敬用品。在喜庆大典迎送宾客时,献哈达表示隆重珍贵的礼品。哈达还是举行丧葬仪式时,表示庄重肃穆的哀悼祭物。哈达一般用绫绢绸布制做的,多为白色,也有蓝色和黄色的,一般的哈达长不过1米,宽不过的15米,重大礼仪使用的哈达长则要一米以上,宽则0、2米以上,献哈达时,双手躬身送给对方,对方弯腰接过,挂于脖颈,并表示谢意。
    禁忌:吃饭不得在门坎上吃,不得大声说话,不得敲盆打碗,不得反复翻挑碗中、盘中的食物,不得将餐具胡撞乱响。进餐时不得打喷嚏咳嗽,万一忍不住,要转头或出门外进行。饭前不得将筷子插入碗中间,只有祭神祭祖时尚可,翁媳和大伯哥弟媳不同桌吃饭。递刀子时,借人烟点火时,不得将刀尖和火焰一头的烟朝对方,要朝自己。在草原上不要拔草,不要打鸟,包括乌鸦和猫头鹰,因土尔扈特人爱草爱鸟如命,草使牛羊充饥,使他们幸福。鸟使他们的生活不孤独,帮助他们捉草原上的害虫,对待牧民的牲畜,不打牛、马、羊、驼、驴、骡的头部,不打主人的狗,见畜群绕道走,不走畜群中间,故意闯入畜群,被牲畜抵死、撞死、踩死,被视为罪有应得。不经允许不数他们的畜群,在蒙古包的西南右后侧拴马桩前下马,“不在蒙古包门前下马(《新疆风物志》第240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土尔扈特人有幸做了别人后爹后娘,对待前夫前妻的子女和己生的要一视同仁,从不偏向,有了矛盾先训己生,土尔扈特人对于后爹后娘的概念是其比亲爹亲娘还亲。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