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瓜田李夏-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杨也是没出息。”腊月就说,“他小时候咱们大家伙没少带他,他就听他爹娘的。”

    对此夏至也很无奈。本来他还指望着夏杨能明白些,出息些,没想到夏杨会是个糊涂人。

    “我看他随他姥家人,浑。”腊月不客气地说。

    夏家子孙不说个顶个地聪明,但却没有愚人,偏偏夏杨却是个例外。夏杨并不傻,但还是比一般人差上一些。

    “下生的时候挺好的,我估摸着还是那一回在府城里给吓着了。”夏老太太就说。

    夏至没有纠缠这个问题。古代不讲究优生优育,而且夏杨也算不得有什么都大缺陷,就是不大分得清楚好赖。

    “他定的这个媳妇也立不起来?”夏至问。

    夏杨定媳妇的时候夏至已经在京城了。夏老爷子和夏桥在给她的信中通知了这件事,也不能细说。山遥水远,夏至和李夏当然不能单为了这件事回来,却打发人送了丰厚的贺礼。

    夏杨定媳妇的事,夏至从头到尾也没有机会参与。

    “你二叔和你二婶相中的。”夏老太太再次告诉夏至。

    腊月嗤笑:“就相中人家有钱,带的嫁妆多。”

    夏二叔一股虽然不大发旺,但毕竟有夏至这样一门亲戚,而且他们还一直傍着夏老爷子一个院子里住着,所以等夏杨长大议亲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家愿意把闺女说给夏杨。

    这其中还不乏有小官人家。

    夏二叔得意的不行。夏老爷子却是清醒的。夏杨文不成武不就,虽然多方尽力拉扯着,可说到底还是个庄稼汉。官宦人家的闺女为什么赶着要给夏杨做媳妇,无非是看中了夏至以及夏至背后的李夏和李家。

    在北镇府做官,如果有了李家做靠山,那就能横着走了。

    齐大非偶,夏老爷子果断地出面,从此断了夏二叔和官宦人家联姻的美梦。夏至知道这件事,背地里跟李夏说夏老爷子英明,否则还不知道以后会给夏家和李家惹出什么样的祸事来。

    夏二叔却因为这件事心里很是抱怨夏老爷子。这个时候他还说都是夏老太太背后挑唆的,但是心里头却是明白的,拿主意的是夏老爷子。

    不能跟官宦人家结亲,夏二叔也没打算给小儿子娶什么门当户对的亲事。夏二叔自己还是个庄稼人,却早已经看不上别的庄稼人了。

    不做官,有钱也好。

    夏二叔相中了几户人家,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遭到了夏老爷子的反对。

    夏老爷子一片痴心为了儿子孙子。他知道夏二叔的脾气,也知道夏杨有些立不起来,所以满心打算给夏杨定个门第低一些,家境贫寒一些,但女孩子朴实能干的。夏二叔不能理解夏老爷子的苦心,反而觉得夏老爷子偏心,不仅看扁了他们一股人,还想压制他们这一股。

    闹了几回,最后夏二叔就相中了这户人家。

    夏杨的媳妇娘家姓田,却跟府城的田家并没有任何粘带(虽然他们私底下总说跟府城的田家是同宗)。这个田家很有些钱财,但并没有什么出息的子弟。他们不知道怎么跟夏二婶的娘家攀了亲,继而搭上了夏二叔。

    因为田家人奉承的好,又许诺了丰厚的嫁妆,夏二叔就铁了心要做这门亲事。

    夏老爷子对这门亲事并不满意,觉得田家不是正经的庄户人家,田家的闺女也过于庸碌了一些。但这次夏二叔很坚持,夏老爷子也有些灰心,考虑到之前已经驳回了二儿子几回,而且这次的亲事虽然他不中意,倒也不会为自家和亲戚们惹来什么祸事,最后就点头答应了。

    “你爷原本打算定个聪明能干的小媳妇,往后能领着小杨过日子。定了这门亲,你爷半夜睡不着就跟我说,这闺女跟小杨倒是挺般配,真要定个灵透能干的,小杨配不上人家,让人家闺女受屈……”

    夏至知道,这不过是夏老爷子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罢了。

    “咱说话凭良心。这个媳妇其实也没啥毛病,就是不干活,讲究吃穿,别的事一概不管,也挺省心的。”夏老太太又说。

    不管事,也不惹事,讲究吃穿也吃不到夏家什么,反正人家带来的嫁妆多,平时还能沾娘家的光。连着夏二叔和夏二婶也跟着沾光。

    夏二叔和夏二婶虽然心中还有不足,但大概也过得去了。

    “你爷说了,这几口人也就那样了,不惹事就行。”夏老太太叹息。

    夏至微笑:“我爷算是想开了。”

    夏杨和媳妇都听夏二叔和夏二婶的,夏二叔和夏二婶带了他们去,他们也就跟去了。

    “五月那儿应该确实有点儿事。”夏老太太又说。

    “他们家哪天都有事。”腊月说。

    五月和张家老夫人还是处不好。

    这两婆媳的事,可以说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五月进门之后一心想着当家,偏偏张家老夫人也是个控制欲很强的女人。她不仅不让五月当家,还将五月管的死死的,两人每天都要闹气,五月大部分的时候都落在下风。

    后来五月被夏二婶开导了一番,暂时偃旗息鼓,一心一意地想要生个儿子好母凭子贵。可惜她又迟迟没有怀上身孕。一年之后,张家老夫人更有理由嫌弃、辖制五月了。

    五月就这样熬了三年,终于怀了身孕。她本以为终于熬出了头,可张家老夫人实在是个狠人,五月怀着身子,张家老夫人面上虽然慈和了很多,但私底下对待五月依旧苛刻,对人说的缘故还是为了五月,为了五月肚子里的孩子好。

    五月怀孕的日子,几乎被张家老夫人管的足不出户。

    十月怀胎,五月生了个闺女。

    一心想要儿子的五月大失所望。不过张家老夫人倒并没有嫌弃这个孙女,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她儿子的亲生骨肉,是她的亲孙女。张家大宅中是多年没有听见婴儿哭声了。

    五月第一胎,又因为心情抑郁的缘故没有奶水。张家老夫人更加有了理由,说是怕五月第一次当娘没有经验,直接将小孙女带在自己的身边养活。张家老夫人待这个孙女如珍似宝,带到现在,小姑娘跟奶奶最亲,跟亲爹其次,最后才是她娘五月。

    “那孩子跟五月一点儿都不亲,平常连声娘都懒得叫,就比仇人稍微好点。”夏老太太、腊月、孙兰儿几个都跟夏至说。

    这显然是张家老夫人的手段。

    五月生下闺女之后又怀了一胎,却是小月了。她膝下空虚,又看见亲闺女被婆婆调教的跟她疏远,这才回过味来。五月想要弥补,但那小姑娘已经只听张家老太太一个人的话,让五月越发的含恨。

    张坊一脉单传,如今只有一个闺女。

    张家老夫人虽然因此经常给五月脸色瞧,却并没有让张坊纳妾。

    “也还是个正经人。”夏老太太就说。

    夏至却有另外的想法。

    张家老夫人并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她应该知道张坊的身子并不大健壮,而且纳妾进门,老实的还好说,如果是个淘气的,就不仅是五月要糟心,一家子也不得安宁。张家老夫人凭如今的手段已经稳稳地拿捏住了五月,犯不着用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

    再有一件,五月和张坊都还年轻,想生儿子总是有希望的。就是再多等些年,五月不能生了,张坊再找个女人生儿子也是容易的事。

    又退一步说,即便是张坊终究无子,有夏家这样的姻亲,张家老夫人也不担心家产会被族人瓜分。他们家总可以学着族中跟夏家有亲的另外一户来给孙女招赘。

    这并不是夏至的凭空猜测。实际上这些年来张家老夫人跟张霞、钱二郎一家走的越来越近。

    张家老夫人那么疼爱孙女,如果孙女不用去别人家做媳妇,只在家坐地招夫,那可是一辈子省心享福的事。

    “五月婆婆对咱家还行。”夏老太太还告诉夏至。

    张家老太太瞧不上五月,对五月私底下苛待,但表面上都是为了儿媳妇好,不过是管的严些的意思。而对待亲家,张家老太太一直都是以礼相待。她跟夏二叔和夏二婶说不上什么话,但逢年过节的礼物都是中规中矩。

    “人不到礼到。你们那股,还有你三叔这股有啥事,人家都上头份儿礼。”张家老夫人不仅上礼上在众人头里,还会亲自来。

    人家将心意和态度表达的很明白,就是看不上夏二叔和夏二婶这样的人,但对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对夏家其他人却是相当敬重的。

    人们都挑不了张家老夫人的礼。

    夏至暗自摇头。五月也算是精明拔尖儿的,心里嘴上都很来得,可偏偏碰上这么个手腕高超的婆婆,总是被压制的死死的。

    不过五月也没让张家老夫人省心,每天都跟张家老夫人争斗不绝。

    “也就是她们婆婆媳妇那样的两个人,就算是小打小闹的,心总不净,咱们一般人谁也受不了。”夏老太太说。

    腊月和孙兰儿深表赞同。

    “那样日子我一天也过不了。”这是腊月。

    “我宁愿吃糠咽菜。”这是孙兰儿。

    “人和人不一样。”夏至只说,这世上还真就有天生好斗的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那样的日子她们不仅不觉得烦,还乐在其中呢。

    “我二叔往张家去,张家老夫人那么知礼,肯定得催五月和张坊上咱们这来。”夏至就说。

    夏老太太点头,她也想到这一点了。“最晚傍黑儿的时候五月她们就该到了。”

    夏二叔一股还有其他人。

番外四

    六月、七月还有夏柱都没到。

    六月的公公没了,今天正好是七七的日子。六月夫妻俩倒是想早点儿来,不过夏老爷子知道之后就让两个人不要来。

    夏老爷子让六月今天在婆家尽孝,明天正日子的时候来就行了。

    其实按照夏老爷子的本意,六月两口子这回不来都行。

    “两口子说一定得来。他们不来,六月的公公在地底下都得不乐意。”夏老太太跟夏至说。

    这些年六月一家的日子也过了起来,其中当然少不了夏家人的帮助。不过夏家并不肯因此而居功,那都是六月一家人勤快、肯干的缘故。

    六月的公婆一家却深感夏家人的恩典,夏老爷子这样的大日子,是无论如何都要来磕头拜寿的。

    六月是有情可原,但夏柱那边却有些说不过去。

    “肯定是我二叔提前打了招呼,这是统一行动啊。”夏至笑着说。

    “听说也是有个缘故,夏柱两口子这几天身子都不大好,怕过来把病气传给你爷。”夏老太太说。

    大家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都心照不宣地对视而笑。

    夏柱一家这些年又开了个杂货铺子,日子过的可以说是很不错。当然了,那是按照普通人的标准来说的,跟李田两家是没法比的。郭喜两口子,夏柱和郭玉环小两口少不得有些心大。有那么有权有势有钱的亲戚,却不肯带着他们发财、发达,简直是不能原谅。

    然而实际上这些年李家和田家没少看着亲戚的份上给夏柱他们好处。不过郭喜做事投机取巧,夏柱也跟着郭喜的脚宗儿,李家和田家办事的人倒是一直容忍,但有一回被夏至知道了。夏至发了火,干脆地传下话去,让李家和田家人对夏柱一视同仁。

    “我就是不想惯他们这个脾气,我看不上他们行的那些事。”夏至直接跟夏老太太说,“我宁愿自己拿出钱给他们,也不能让他们坏了风气。”除此之外,夏至还觉得很丢人。

    夏老太太点头;“你爷跟你是一个意思。你爷恨他们不成器。十六,你做的对。可惜你是离的远了,要是你还在跟前,平常多教训教训他们,他们应该还能好点儿。”

    夏柱和郭喜一家子都怕夏至。

    他们也怕小黑鱼儿。不过小黑鱼儿并没有夏至的耐心,虽然他的教训同样让人畏惧。

    “不惹事,凑合能过日子就行了。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齐呢,他们自己不争气那也没法子。”夏老太太转述夏老爷子的话。

    更何况夏二叔这股人也不是吃不上饭,或者受了什么苦。实际上,他们的日子都可以说是很富足了。

    “七月的女婿我还没见着过。”夏至又说到七月。

    “七月的女婿还行。”夏老太太说的。

    “脾气挺好,听说七月咋闹腾他都不生气。”腊月说,“看着可老实,也不咋说话,心里头有数。”

    人的名,树的影。七月的婆家离着临水镇不远,七月女婿的为人行事腊月他们都很清楚。

    七月的婆家也是富户,据说现有子弟在读书,而且还颇有些指望。

    夏至又笑:“那他们可不该不来。”

    “估摸着是你二叔说啥了。”夏老太太就说。

    “二叔肯定蒙人家了。我看一会人家吴春林就能到。”腊月说。

    孙兰儿又低低的声音告诉夏至,说吴春林一个小兄弟,还有一个侄子都在私塾念书,而且念的不错。

    夏至就略问了几句,心里有了底。

    刚才在夏老爷子跟前,夏老爷子就曾经提起过吴春林,说吴家是本分的耕读之家,话里话外的意思对七月这门亲事比较满意,还觉得七月给吴家是高攀了。

    说了这半天的话,小奶娃都坐在夏至的怀里,众人逗着他。不过到后来小奶娃还是坐不住了,含含糊糊地跟夏至说话,意思是想找他爹和他的哥哥姐姐。

    小奶娃的姐姐先过来了。小姑娘方才和一众表姐妹们到前院去玩抓子儿了,现在都走了过来。

    小奶娃还是要找他爹和他哥,他也想出去玩。

    北镇府的冬天虽然冷,但只要是晴天,穿的暖和一些站在太阳地里却也冻不着。

    今天的太阳就很大。

    夏至在屋子里坐久了,也想去走走。所以她就给小奶娃包裹严实了,然后抱了小奶娃出来。正巧李夏众人都回来了。

    小奶娃就朝李夏怀里扑。

    李夏笑呵呵地从夏至怀里将小儿子接过去。小奶娃贴在李夏的怀里,叽叽咕咕地不知道说什么,夏至听着,似乎是在抱怨他爹没有带他一起出去玩。他的哥哥小男娃还火上浇油,躲在李夏和夏至看不到的角度朝小奶娃做鬼脸,气的小奶娃哇哇叫。

    “不许欺负你弟弟。”夏至说。

    小男娃立刻老实了。他还凑到夏至身边,挨着夏至的腿喊娘。夏至心疼小儿子,但一对双胞胎儿女也是她的心头宝。这个大儿子虽然淘气,但聪明嘴甜,尤其得李山长和田夫人的欢心。

    夏至多年没有回大兴庄,如今趁着天气不错,就和李夏带着三个儿女前后院地慢慢看起来。

    夏家还是有不小的变化的。

    日子过好了,人口也增加了许多,夏至和小黑鱼儿都捎回银钱来,让夏家老爷子选一块好地,也建上一所大宅子,足够一家几代人共同居住。

    夏老爷子不就是最喜欢儿孙们都在他眼目前,欢聚一堂吗。

    然而出乎夏至的预料,夏老爷子并没有建什么大宅子。

    夏老爷子给夏至写信说的很清楚。他住惯了现在的房子,而且老房子虽然有了年头,却并不残破。那毕竟是祖上留下来的。夏老爷子不仅自己打算在这个房子里面终老,他还打算让自己的儿孙们世世代代地在这屋子里居住下去。

    当年夏家先人建造这些房屋的时候,可是做了百年的打算的。

    夏家后院的老房子也确实结实,冬暖夏凉。

    而且,夏老爷子还有别的顾虑。

    如果要扩建大宅子,现在的地方肯定不够用。夏老爷子是绝对舍不下现在的房址去另外寻什么风水宝地的。如果要在原地扩建,就得买下两面邻居的房舍。

    可邻居们的房舍也是祖宗传下来的。就算是他们因为夏家的银钱和势力肯答应卖房子,夏老爷子也不肯做这样的事。

    李山长知道了这件事,还给夏至和李夏写信很是赞扬了夏老爷子一番。李山长说夏老爷子古道热肠,有古君子之风。

    夏老爷子这样的人确实少见,他固守着某些规则,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旁人吃亏。

    不能扩建大宅子,但人口多了总不能一直都挤在一起。

    夏老爷子发话,让夏二叔和夏三叔可以自己选地方再盖房子。

    夏二叔和夏三叔都不肯。

    夏三叔放心不下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他们如今虽然没在一股过日子,但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的生活起居基本都是他们在照看着。

    夏二叔却有小算盘。他也知道其他几股人不大看的上他,外面很多人也知道这个情况。离开了夏老爷子跟前,另外盖房子住他倒是松快了,但外面人看他只怕就没那么重了。

    夏二叔和夏三叔就在原来的东西厢房下面又各自盖了三间厢房。目前这样是够住的了,以后还可以在后园子再盖上一层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