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20-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无冤愤矣。 
      德以出治,刑以防奸。若刑罚不立,奸宄滋长,虽有智者, 
不能禁止。比者也先铁木儿之徒,遇朱太医妻女,过省门外, 
强拽以入,奸宿馆所。事闻有司,以扈从上都为解,竟勿就鞫。 

… Page 308…

元史演义                                                              ·303· 

元恶虽诛,羽翼未戢。臣等议宜遵世祖成宪,凡助恶为虐者, 
悉执付有司鞫之。臣等又议天下囚系,不无冤滞,方今盛夏, 
宜命省台选官审录,结正重刑,疏决轻系,疑者申问详谳。 
      边镇利病,宜命行省行台,体究兴除。广海镇戍卒更病者 
给粥食药,力死者人给钞二十五贯,责所司及同乡者归骨于其 
家。岁贡方物有常制,广州东莞县大步海,及惠州珠池,始自 
大德元年,奸民刘进、程连言利,分蜒户七百余家官给之粮, 
三年一采,仅获小珠五六两,入水为虫鱼伤死者众,遂罢珠户 
为民。其后同知广州路事塔察儿等,又献利于失列门,创设提 
举司监采。廉访司言其扰民,复罢归有司。既而内正少卿魏暗 
都剌,冒启中旨,驰驿督采,耗廪食,疲民驿,非旧制,请悉 
罢遣归民。 
      善良死于非命,国法当为昭雪。铁失弑逆之变,学士不花, 
指挥不颜忽里,院使秃古思,皆以无罪死,未得褒赠。铁木迭 
儿专权之际,御史徐元素以言事锁项死东平,及贾秃坚不花之 
属,皆未申理。巨等议宜追赠死者,优叙其子孙,且命刑部及 
监察御史体勘,其余有冤抑者具实以闻。 
      政出多门,古人所戒。今内外增置官署,员冗俸滥,白丁 
骤升,出身入流,壅塞日甚,军民俱蒙其害。夫为治之要,莫 
先于安民,安民之道,莫急于除滥费,汰冗员。世祖设官分职, 
俱有定制。至元三十年以后,改升创设,日积月增,虽尝奉旨 
取勘减降,近侍各私其署,夤缘保禄,姑息中止。至英宗时, 
始锐然减罢崇祥寿福院之属十有三署,徽政院断事官江淮财赋 
之属六十余署,不幸遭罹大故,未竟其余。比奉诏凡事悉遵世 
祖成宪,若复寻常取勘调虚文,延岁月必无实效,即与诏旨异 
矣。臣等议宜敕中外军民,署置官吏,有非世祖之制,及至元 
三十年已后,改升创设员冗者,诏至日悉减除之。 

… Page 309…

元史演义                                                              ·304· 

      自古圣君,惟诚于治政,可以动天地,感鬼神,初未尝徼 
福于僧道,以厉民病国也。且以至元三十年言之,醮事佛事之 
 目,止百有二,大德七年,再立功德使司,积五百有余。今年 
一增其目,明年即指为例,已倍四之上矣。僧徒又复营干近侍, 
买作佛事,自称特奉传奉,所司不敢致问,供给恐后。夫佛以 
清净为本,不奔不欲,而僧徒贪慕货利,自违其教,一事所需, 
金银钞币,不可数计,岁用钞数千万锭,数倍于至元间矣。凡 
所供物,悉为己有,布施等钞,复出其外,生民脂膏,纵其所 
欲,取以自利,畜养妻子,彼既行不修洁,适足亵慢天神,何 
以邀福?比年佛事愈繁,累朝享国不永,致灾愈远,事无应验, 
断可知矣。臣等议宜罢功德使司,其在至元三十年以前,及累 
朝忌日醮祠佛事名目,止令宣政院主领修举,余悉减罢。近侍 
之属,并不得巧计擅奏,妄增名目。若有特奉传奉,从中书复 
奏乃行。 
      古今帝王治国理财之要,莫先于节用。盖侈用则伤财,伤 
财必至于害民。国用匮而重敛生,如盐课增价之类,皆足以厉 
民矣。比年游惰之徒,妄投宿卫部属,及官者女红太医阴阳之 
属,不可胜数。一人收籍,一门蠲复,一岁所请衣马刍粮,数 
十户所征入,不足以给之,耗国损民,莫此为甚。臣等议诸宿 
卫宦女之属,宜如世祖时支请之数给之,余悉简汰。 
      阔端赤牧养马驼,岁有常法,分布郡县,各有常数。而宿 
卫近侍,委之仆御,役民放牧,始至即夺其居,俾饮食之,残 
伤桑果,百害蜂起,其仆御四出,无所拘钤,私鬻刍豆,瘠损 
马驼。大德中始责州县正官监视,盖暖棚团糟枥以牧之。至治 
初复散之民间,其害如故。监察御史及河间路守臣屡言之。臣 
等议宜如大德团糟之制,正官监临,阅视肥瘠,拘钤宿卫仆御, 
著为令。 

… Page 310…

元史演义                                                              ·305· 

      兵戎之兴,号为凶器,擅开边衅,非国之福。蛮夷无如, 
少梗王化,得之无益,失之无损。至治三年,参卜郎盗劫杀使 
臣,利其财物而已,至用大师,期年不戢,伤我士卒,费国资 
粮。臣等议好生恶死,人之恒性,宜令宣政院督守将,严边防, 
遣良使抵巢招谕,简罢冗兵,明敕边吏,谨守御,勿生事,则 
远人格矣。天下官田岁入,所以赡卫士,给戍卒。自至元三十 
一年以后,累朝以是田分赐诸王公主驸马,及百官宦者寺观之 
属,遂令中书酬直海漕,虚耗国储。其受田之家,各任土著, 
奸吏为赃官,催甲斗级,巧名多取,又且驱迫邮传,征求饩廪, 
折辱州县,闭偿逋负。至仓之日,变鬻以归,官司交忿,农民 
窘窜。臣等议惟诸王公主驸马寺观,如所与公主桑哥剌吉,及 
普安三寺之制输之公廪,计月直折支以钞,令有司。兼令输之 
省部,给之大都。其所赐百官及宦者之田,悉拘还官著为令。 
      国家经费,皆取于民。世祖时,淮北内地,惟输丁税。 
      铁木迭儿为相,专务聚敛,遣使括勘两淮、河南田土,重 
并科粮,又以两淮、荆襄沙碛,作熟收征,徼名兴利,农民流 
徙。臣等议宜如旧制,止征丁税,其括勘重并之粮,及沙碛不 
可田亩之税悉除之。世祖之制,凡有田者悉役之民,典卖田随 
收入户。铁木迭儿为相,纳江南诸寺贿赂,奏令僧人买民田者, 
毋役之以里正主首之属,逮今流毒细民。臣等议惟累朝所赐僧 
寺田,及亡宋旧业,如旧制勿征;其僧道典买民田,及民间所 
施产业,宜悉役之著为令。 
      僧道出家,屏绝妻孥,盖欲超出世表,是以国家优视,无 
所徭役。且处之官寺,宜清净绝俗为心,诵经祝寿。比年僧道, 
往往畜妻子无异常人。如蔡道泰、班讲主之徒,伤人逞欲,坏 
教干刑者,何可胜数?俾奉祠典,岂不亵天渎神!臣等议僧道 
之畜妻子者,宜罪以旧刑,罢遣为民。 

… Page 311…

元史演义                                                             ·306· 

      赏功劝善,人主大柄,岂宜轻以与人?世祖临御三十五年, 
左右之臣,虽甚爱幸,未闻无功而给一赏者。比年赏赐泛滥, 
盖因近侍之人,窥伺天颜喜悦之际,或称乏财无居,或称嫁女 
取妇,或以技物呈献。殊无寸功小善,递互奏请,要求赏赐, 
奄有国家金银珠玉,及断没人畜产业。 
     似此无功受赏,何以激劝?既伤财用,复启幸门。臣等议 
非有功勋劳效,著明实迹,不宜加以赏赐,乞著为令。 
      臣等所言弑逆未讨,奸恶未除,忠愤未雪,冤枉未理,政 
令不信,赏罚不公,赋役不均,财用不节,民怨神怒,感伤和 
气;惟陛下裁择以答天意;消弭灾变。臣等不胜翘切待命之至! 
      宋文瓒一气读毕,枢密院御史台翰林集贤两院官,统鼓掌 
道 :“近今弊窦,统由张平章说尽。若此奏上去,能邀圣上允 
准,一一施行,乃是国家的大幸了 !”张珪道:“我拟亲至上 
都,面陈此疏,免得内臣沮格。”宋文瓒道:“晚生愿随老平 
章同去,何如?”张珪道 :“好极!但缮录奏稿,还仗大笔! 
我已老朽;不愿作蝇头小楷了。”文瓒道:“晚生理当效劳。” 
      当下百官散归,文瓒亦回寓,把奏稿恭楷录正,差不多至 
半日余,方才告竣。并将会议各官,联衔署名。到了次日,便 
偕张珪赴上都。珪即入觐泰定帝,递上奏疏。泰定帝展览多时, 
似乎有些讨厌的神气。张珪呕尽心血,不值泰定帝一顾奈何? 
淡淡的答道 :“朕知道了!卿自京至此,未免劳顿,且在行辕 
休息,再作区处。”张珪叩谢而出。 
      待了两日,并不见有诏敕下来,转增烦闷。适宋文瓒亦来 
谒谈,张珪道 :“我等奏议,共有数条,偏似大石沉海,一条 
未蒙敕行,难道就此过去,便好治国么?”文瓒道 :“老平章 
何不再行谒奏?总要宸衷酌行,方可渐除时弊 。”张珪点头。 
次晨复至行宫朝泰定帝,行礼毕,复启奏道 :“臣闻日食修德, 

… Page 312…

元史演义                                                              ·307· 

月食修刑。应天以实不以文,动民以行不以言。目今刑政失平, 
所以天象垂变,陛下仰承天心,务乞矜察,臣等逐条奏议,即 
请施行 !”泰定帝答道:“待朕返京师后,择要施行便了。” 
珪不便再陈,只得告退。既而御史台臣秃忽鲁、纽泽等,复奏 
陈灾异屡见,宰相宜避位以应天变,可否仰自圣裁。且言臣等 
为陛下耳目,不能纠察奸吏,慢官失守,宜先退避以授贤能。 
泰定帝览了此奏,便批谕 :“御史所言,失在朕躬,卿等不必 
辞职 。”台官等无可奈何。只丞相旭迈杰、倒剌沙两人,心中 
未安,也递呈一疏。略说天象告儆,陛下以忧天心为心,反躬 
 自责,谨遵祖宗圣训,修德慎行,饬臣等各勤乃职。手诏至大 
都,居守省臣,皆引罪自劾,臣等为左右相,才下识昏,当国 
大任,无所襄赞,以致灾祲迭见,罪在臣等,理应退黜。此外 
诸臣,各勤职守;无罪可言!语中带刺。泰定帝仍批谕道:“卿 
等若皆辞避,国家大事;谁与共理?总教靖供尔职;勉迪百工, 
 自可徐回天变,不必再辟!”嗣是以后,不闻再诏,连回跸京 
师的期限,也悬宕过去。 
      张珪愤闷得很,遂托称老病,上表辞职。有诏常见免拜跪, 
并赐小车,得乘至殿门下。珪复请克日还京,总算邀准。回銮 
后,只望泰定帝践着前言,如议施行,偏诏旨下来,一道是禁 
言赦前事,一道是将赦前籍没的家产,如数给还。看官,你想 
此时的张平章,还肯在朝委蛇么?当下奏陈病势日剧,非扶掖 
不能行,恳即日放归,得返首邱,死且感恩云云。 
      小子有诗咏张平章道: 
      忠臣不肯效阿容,可奈良言未见从! 
     从此挂冠林下隐,白云深处住行踪。 
      未知泰定帝曾否允准,且至下回叙明。 

… Page 313…

元史演义                                                              ·308· 

      张珪一疏,为《元史》中仅见之文,列传中备录无遗。本 
回亦就此采入,一以扬张平章之忠,一以明泰定帝之失。泰定 
以旁支入承大统,龙飞九五,仰荷天休,不于此时从贤纳谏, 
除害兴利,何以孚舆望而贻孙谋乎?卒致晏驾以后,即滋内变, 
生无德政,殁无美谥,一代嗣君,反成国位,是不得谓非咎由 
 自取也!张珪屡谏不从,即托病乞归。古人云,以道事君,不 
可则止,吾于珪殆遇之焉。 

… Page 314…

元史演义                                                              ·309· 

    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寿征 迎藩王入承大统 

      却说张珪辞职甚力,泰定帝尚是未允,只命养病西山,并 
加封蔡国公,知经筵事,别刻蔡国公印作为特赐。不听良言, 
留他何用?张珪移居西山,过了残腊,复上疏乞归,乃蒙允准, 
解组归里,还我自由。未几复接朝旨,召他商议中书省事。珪 
不肯就征,引疾告免,至泰定四年卒于里,遗命上蔡国公印。 
珪系弘范子,字公端。少时从父灭宋,宋礼部侍郎邓光荐将赴 
水死,为弘范所救,待以宾礼,命珪就学。光荐乃以平生所得, 
著成相业一书,授珪熟读,珪因此成文武材。元朝中叶,要推 
这位老平章是一位纯臣了。补叙履历,所以旌善,且亦是文中 
绵密处。 
      这且休表。单说张珪回籍,朝右少一个直臣,泰定帝朝罢 
无事,一意佞佛。每作佛事,辄饭僧数万人,赐钞数千锭,并 
命各处建寺,雕玉为楹,刻金为像,所费以亿万计,毫不知惜。 
泰定帝又亲受佛法于帝师,连皇后弘吉剌氏以下,也都至帝师 
前受戒。这时候的帝师,名叫亦思宅卜,每年所得赏赐,不可 
胜计。帝师弟衮噶伊实戬,自西域远来,诏令中书持酒效劳, 
非常敬礼。帝师兄索诺木藏布,领西番三道宣慰司事,封白兰 
王,赐金印,给圆符,使尚公主。僧可尚公主,大约亦舍身大 
布施耳。僧徒多号司空、司徒、国公,佩带金玉印章,因此气 
焰薰灼,无所不为。在京尚敢横行,出都愈加恣肆,见有子女 
玉帛,无不喜欢,所求不遂,即大肆咆哮。西台御史李昌,尝 

… Page 315…

元史演义                                                              ·310· 

痛心疾首,据实抗奏道: 
         臣尝经平凉府,静会、定西等州,见西番僧佩金字圆符, 
络绎道途,驰骑累百。传舍至不能容,则假馆民舍,因而迫逐 
男子,奸污妇女。奉元一路,自正月至七月,往返百八十五次, 
用马至八百四十余匹,较之诸王行省之使,十多六七,驿户无 
所控诉,台察莫得谁何。且国家之制圆符,本为边防警报之虞, 
僧人何事而辄佩之?乞更正僧人给驿法,且得以纠察良莠,毋 
使混淆;是所以肃僧规;即所以遵佛戒也;伏乞陛下准奏施行! 
      奏入不报,后闻僧侣扰民益甚,乃颁诏禁止,其实仍是一 
纸空文,敷衍了事。未几又命建显宗神御殿于卢师寺。这卢师 
寺在宛平县卢邱山,向称大刹,此次奉安御容,大兴土木,役 
卒数万人,糜财数百万两,装饰得金碧辉煌,一时无两。然后 
另建显宗神主,奉置殿中,悬额署名,号为大天源延圣寺。赐 
住持僧钞二万锭,并吉安、临江二路田千顷。中书省臣,未免 
看不过去,又联名奏道: 
         臣等闻养给军民,必借地利。地之所生有限,军民犹惧 
不足,况移供他用乎?昔世祖建大宣文、弘教等寺,赐僧永业, 
当时已号虚费。而成宗复构天寿万宁寺,较之世祖,用增倍半。 
若武宗之崇恩、福元,仁宗之承华、普庆,租榷所入,益又甚 
焉。英宗凿山开寺,损兵伤农,而卒无益。夫土地祖宗所有, 
子孙当共惜之,臣恐兹后借为口实,妄兴工役,徼福利以逞私 
欲,福未至而祸已集矣。唯陛下察之! 
      泰定帝得此奏后,却也优诏旌直。但心中总是迷信,遇着 
天变人异,总令番僧虔修佛事,默祈解禳。番僧依着故例,请 
释赦囚,所以赦诏叠见。凡有奸盗贪淫诸罪,统得遇赦邀恩, 
一律洗刷;就是出狱重犯,再被逮系,转瞬间又得释放。看官 
试想,天下有几个悔过的罪人?愈宽愈坏,辇毂之下,尚无王 

… Page 316…

元史演义                                                              ·311· 

法,外省更不必论了。屡言佞佛之弊,是为痴人说法。 
      泰定帝始终未悟,并因次子诞生,疑为佛佑,甫离襁褓, 
即令受戒。为了拜佛情殷,反把郊天禘祖的大礼,搁过一边。 
监察御史赵思鲁,以大礼未举,奏言天子亲祀郊庙,所以通精 
诚,迎福厘,生蒸民,阜万物,历代帝王,莫不躬亲将事,应 
讲求故例,虔诚对越,方可隐格纯嘏。泰定帝不以为然。有了 
佛佑,自可不必郊祀。全台大哗;复入朝面陈。泰定帝道:“世 
祖成宪,不闻亲祀郊庙。朕只知效法世祖,世祖所行的事件, 
朕必遵行;世祖未行的事件,朕也不愿增添。此后郊天祭庙, 
可遣大臣恭代便了。”台官还想再陈,泰定帝竟拂袖退朝。 
      嗣因帝师圆寂,大修佛事,命塔失铁木儿、纽泽监督,召 
集京畿僧侣,诵经讽咒,差不多有数十天;一面另延西僧藏班 
藏卜为帝师,赍奉玉印,诏谕天下。又命作成宗神御殿于天寿 
万宁寺,一切规模,与显宗神御殿相似。 
      正在百堵皆兴的时候,忽由太常入奏,宗庙中的武宗金主, 
及所有祭器,统被盗窃去了。前时盗窃仁宗神主,至此又窃武 
宗神主,堂堂太庙,窝留盗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