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住每个人的名字,是尊重一个人的开始,也是增加亲密感的重要一步。
你的胜利是别人的失败,失败者的心情极端复杂,他可能真正臣服认输,但也有可能在心底埋下一粒复仇的种子,若卷土重来,两人光明正大再度对决则无大碍,怕就怕他在背后射冷箭。此外,胜利也会为你带来很多人际关系上的变化及负担,或许,这也算是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吧!
如果我们承认对某个问题需要思索或老实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那么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大大的改善。这就是他竭力提倡的态度,人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
第38节:第7 章 赢得他人信赖的攻心术(1)
第7 章
赢得他人信赖的攻心术
■
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
我们平常的谈话实际上有百分之九十是闲聊。那种品质恶劣的人总是以议论人及诽谤人为中心,仿佛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不行,只有他最行,或者通过指责别人的不是来抬高自己。这种人正是自尊心极低的人。他没有真本事去表现自己,只有借助于挑别人的短处来提高自己身价,这样的人令人齿冷。
玉华的公司长期和一家外贸企业合作做生意。外贸公司的大胖子徐经理可以说是他们的财神爷。有天在公司里,玉华极力劝说徐经理和他们扩大贸易范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说服徐经理。徐经理刚一走,玉华就恼羞成怒地说:“你们看徐胖子,往公司大门口一站,蚊子都只有侧着身子才能飞进来;他那条短裤,肯定是他老婆用两个米袋子改的。”
结果徐经理忘了拿包,正好回来。虽然旁人不断给玉华使眼色,但他越说越得意,全然没注意到徐经理正在自己后面。过了一会儿,玉华才发现人们都不笑了,一回头,恰好看到徐经理涨得发紫的脸,玉华当时的那种尴尬劲就甭提了。旁人赶紧打圆场:“玉华这个家伙,就是嘴巴讨厌。”玉华也急忙赔着笑脸道歉,说自己喜欢开玩笑。徐经理当时没吭一声就走了。之后,虽然玉华多次请徐经理吃饭,想方设法赔礼道歉,但关系始终恢复不到以前的样子了,合作生意因此也少了很多。这就是背后说人坏话的代价。
做人做事有这样一条规则:判断别人时你自己也被别人判断。一个经常说别人坏话,挑别人短处,指责别人错误的人,只会让人感到其爱挑剔而难于与其相处,让人感到其品质恶劣而对其厌烦。如果你总是认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行,人人都有问题,那么只能说明你自己不善于与人相处,自己有问题。别人正是通过你对别人的判断,来判断你的为人。
第39节:第7 章 赢得他人信赖的攻心术(2)
喜欢听好话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当来自社会、他人的赞美使其自尊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时,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愉悦和鼓舞,并对说话者产生亲切感,这时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因一句好话而缩短、靠近,自然就为交际的成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背后说别人的好话,远比当面恭维别人说好话的效果好得多。我们在背后说的他人的好话,是很容易就会传到对方耳朵里去的。
假如我们当着上司和同事的面说上司的好话,同事们会说我们是在讨好上司,拍上司的马屁,从而容易招来周围同事的轻蔑。另外,这种正面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果是很小的,甚至还会有起到反效果的危险。
同时,上司脸上可能也挂不住,会说我们不真诚。与其如此,还不如在上司不在场时,大力地“吹捧一番”。而这些好话,总有一天会传到上司耳中的。
有一位员工与同事们闲谈时,随意说了上司几句好话:“刘经理这人真不错,处事比较公正,对我的帮助很大,能够为这样的人做事,真是一种幸运。”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了刘经理的耳朵里。刘经理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感激。而那位员工的形象,也在刘经理心里上升了。就连那些“传播者”在传达时,也忍不住对那位员工夸赞一番:这个人心胸开阔,人格高尚,难得。
在背后赞扬别人,能极大地表现说话者的“胸怀”和“诚实”,有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夸赞上司,说他办事公平,对你的帮助很大,还从来不抢功,那么,往后上司在想“抢功”时,便可能会手下留情。
当别人了解到你对任何人都一样真诚时,对你的信赖就会日益增加。
不妨说点善意的谎言
在面对病人时,谎言必不可少,在教育方面,适当的谎言也会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国作家欧?亨利写过一篇题目为《最后一片叶子》的短篇小说,它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某公寓的一个房间里,住着一位身患重病的女人。她的房间外有一棵树,树叶在秋风的摇曳下,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病人守望着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想:当树叶全部掉完时,我也就要死了。
女病人的邻居一位老画家得知后,被这种悲泣深深打动了,他用画笔画了一片能够以假乱真的叶子,固定在树枝上。寒冷的冬天到了,只有那片叶子还孤零零、顽强地挂在高高的树枝上。那位濒临死亡的女病人守望着那片唯一的树叶,心想那片叶子是那么的顽强,能在寒风中傲立枝头,自己的生命也不能那么脆弱,是上帝为她留下了一片叶子,让她重新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于是她坚强地活了下来。
第40节:第7 章 赢得他人信赖的攻心术(3)
作为医生,面对一个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经常会宽慰病人说:“只要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康复。”而几乎没有一个医生会对病人说:“你根本没有希望了,很快就会死。”
同样,作为亲友,在去探望病人时,即使知道他活不了几天了,也要与医生配合,把谎话接着编下去,让病人满怀信心地接受治疗。因为经常保持快乐的心情往往会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即使没有奇迹出现,让病人在生病的日子充满快乐和希望也是一种人道精神的表现。这个时候,你不撒谎,还能做些什么?
教育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如果善用美好的谎言鼓励学生,学生则会树立信心,并且真正有所进步。
曾经有人作过这样的试验:把学习能力、成绩相当的初一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经常给以表扬与称赞;第二组经常给以责备和批评;第三组既不给以表扬和称赞,也不给以责备和批评。
在授课时,让三个组的学生做一些具有相同难度的数学练习题。这个实验连做了一个学期,得出的结论是:第一组学生的成绩在不断上升;第二组学生开始有一些进步,后来就逐渐地停滞不前了,学习效果很差,以至于有人开始厌学;第三组学生最初成绩有所上升,以后成绩就开始停滞不前了。可见,能使学生实力倍增的谎言格外受到欢迎。
大学教授们经常给学生写一些推荐信,或是用来向国外学校申请奖学金,或是用来到人才市场上参与激烈的职业竞争。如果学生的确是顶尖的人才,那便不必多说,照实写就是了。倘若教授诚恳地指出该学生不是那种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通常接受推荐的一方就可能理解为该学生是个差劲的学生。如果这样做,他的推荐信可能伤害这个学生,使其失去深造的机会或难以找到工作,甚至对其一生的命运都会产生不良后果。
所以,教授们提笔写推荐信时,必定在其中夸奖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你可以认为这是在撒谎,但这样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
李立在一家商贸公司上班。一天下班后,他和同事郑爽走在一起。郑爽这些天心里很郁闷,和上司的关系十分紧张。
二人边走边聊,郑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了上司对他的种种不公平,还把上司的无知、浅薄及一些丑事统统信口说了出来。最后,怒犹未尽,忍不住又大骂了一通。
过了些日子,上司在李立面前也谈起了郑爽,言语之间非常不客气,怒斥郑爽的不顾大局、平庸无能、不思进取、不善开拓等诸多缺点。最后,上司问李立,可曾听见郑爽在他面前说过自己什么坏话。
李立是一个诚实的人,此时,他该怎么办呢?
第41节:第7 章 赢得他人信赖的攻心术(4)
无疑,李立面临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不把郑爽的话告诉上司,另一种选择是十分诚实地把郑爽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上司。
如果李立选择前者,上司的气会慢慢地消下来。有一天当他冷静下来后,会比较公正、合理地处理好这种关系的。
如果选择后者,上司会更加生气。生气之后他会进一步设想,李立在我面前讲他同事的坏话,肯定也会在其他人面前讲我的坏话。因此,对你也不能信任,至少要留一手。
上面的这件事,使用谎言,能使三方面都得到好处;而讲实话,却会让每个人都受到损害。可见,谎言在适当的时候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然而,要说好善意的谎言并不比真话容易,首先我们应消除对谎言的偏见和犯罪感。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把谎言说好。说好谎言应做到以下三点:
1. 真实
谎言也是生活中的一种真实,是无法真实时的一种真实。有时候,人们无法表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只能选择一种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真实。当你的同事拿着新方案让你提建议,而你觉得实在太差时,你却不可能直接告诉她:“你做得太没有水平了。”这会让同事感到难堪。于是你只能模棱两可地说:“你自己再看看。”“你自己再看看”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这就是假话中的真实。这样的谎言与违心的奉承和虚假的谄媚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2. 必须
许多情况下,谎言非说不可。有时候说谎言是出于礼仪。例如,当你应邀去参加单位或朋友的庆祝活动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你必须把自己的悲伤和恼怒掩盖起来,带着笑意投入欢乐的场合。这种掩盖是为了礼仪需要,我们不能一味地加以指责。
3. 合情合理
这是谎言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许多谎言明显是与事实不符的。但因为它合乎情理,所以运用适当的谎言同样能体现我们的善良和爱心。例如: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作为丈夫应该让妻子知道病情吗?许多人都会认为:不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妻子,也不应该在她面前流露痛苦的表情增加她的心理压力,应该让妻子在剩下的时光里生活得尽可能快活。当丈夫忍受着即将失去妻子的痛苦而说谎言时,他那与实情不符的安慰反而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在这谎言里包含了丈夫对妻子的关爱以及对个人悲伤的克制。
说谎言时,如果你能够做到以上3点,那么谎言一样会给你带来无穷魅力。只要你心存善意,把谎言仅作为交际的一种策略,就是一种美丽的谎言。这种谎言是在善意基础上交际的必要策略,这同丑恶的谎言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42节:第7 章 赢得他人信赖的攻心术(5)
办不到的事情不吹牛
当你承诺一件事情时,在综合考虑自身能力和其他因素后,尚需留有一定余地,使你最终达成的结果不低于你承诺的。也就是说,可以给人一个意外的惊喜,但是不要让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宁做过头事,莫说过头话,这是一句千古不变的经验之谈。做了“过头事”,哪怕让人不高兴,反正已是生米煮成熟饭,结果无法更改,别人在心里难受一阵,事情也就过去了。
说了“过头话”,由于事情未定,别人只能猜测,或期许、或企盼、或担心、或嫉妒……别人用心越多,事情的变数就越大。
在现代企业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喜欢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想让别人肯定自己的能力,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向别人许诺之前一定要考虑自己有没有实现的能力,如果没有,那么还是不要轻易许下诺言的好。
一家公司招聘业务经理,一位年轻人来应聘,他说:“我干这一行已经有五年时间了,积累了大量的的工作经验,并且最擅长做终端业务,如果授予我相应的自主权,那么我敢保证,一年做成100万业务绝不成问题。”总经理庆幸喜得人才,任命他为地区经理。谁知他的业务开展得不够理想,一年仅完成50万业务。总经理大失所望,撤销了他的经理职务。
第二年,又有一位年轻人前来应聘,说:“我有两年的工作经验,虽然不算很资深,但是如果给我一次机会的话,那么我愿意竭诚为公司服务。”经理见他踏踏实实也很喜欢,就先让他干了一年。这一年,他干得果然卖力,一年完成了50万业务。总经理对他大加赞赏,并提升他为地区经理。
同样是50万业务,却一个降职一个升职,受到的待遇如此不同。这是期望值不同造成的结果啊!拔高自己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一味地说自己多么能干而到头来没有实现自己曾经夸下的海口,那么结果只会让人把你看低。
年轻人信心十足,有意拔高自己以求得他人尊重,心情可以理解,结果却难以如愿。
一个商人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你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
“那么什么叫守信呢?”儿子焦急地问。
“如果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而签字之后你才发现你将因为这份合同而倾家荡产,那么你也得照约履行。”
“那么什么叫聪明呢?”
“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谨慎对待你的诺言——既然许下诺言,无论刀山火海都不能反悔——你不能言而无信。不要轻易向人承诺——决不轻易向人许诺你可能办不到的事——这是不失信于人的最好方法。
第43节:第7 章 赢得他人信赖的攻心术(6)
将守信理解为一种品德,较难坚持。将它理解为一种回报率很高的长期投资,则比较容易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当你获得了一个守信用的形象时,会获得越来越多人的信任,因而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这就好似拥有了一座金矿。反之,缺此一条,别的方面再优秀,也难成大器。
要获得守信的形象并不容易。最要紧的一条是:别答应你无法兑现的事。古人云,轻诺必寡信。这不仅是一个主观上愿不愿意守信的问题,也是一个有无能力兑现的问题。一个人经常答应自己无力完成的事,当然会使别人一次又一次失望。
有一个年轻人在银行工作。他过去的老师想开一家公司,却缺少资金,便去问他能不能帮忙贷款。他想:“这是老师第一次找自己帮忙,怎么能拒绝呢?”当即一口答应。可是,他毕竟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没取得说话的资历,老师的贷款请求又不完全合乎规章,所以,当老师租好门面,请好员工,等着资金开业时,他这里却拿不出钱来,搞得很被动。老师大怒,责备他说:“你这不是捉弄我吗?你即使不想帮我,也不该害我!”他能说什么呢?只好苦笑而已。
有些人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而向他人承诺,而有些人则喜欢胡乱吹嘘自己的能力,随随便便向别人夸下海口,承诺自己根本办不到的事情。结果不但事情没有办成,自己的人缘也搞臭了。
某厂职工小方,经常向同事炫耀自己在市房管所有熟人,能办房产证,而且花钱少、办事快。开始人们还信以为真,有些急于办理房产证的同事便交钱相托,但时过多日,不见回音,问到小方,他说:“近来人家事儿太多,再等等。”拖得时间长了,同事们对他的办事能力产生怀疑,便向他要钱,他找理由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懂不懂?你的事儿虽然没办成,可我该跑的跑了,该请的请了,你不能让我为你掏腰包吧?”言下之意,钱没了。
从此以后,小方的话再也没人信了,以至于人们在闲暇聊天时,只要小方往人群里一站,大伙好像有一种默契似的,始而缄默不语,继而纷纷散去。
我们一般崇尚“一言九鼎”“落地砸坑”“张嘴就能见到肠子”的直爽性格,而不喜欢转弯抹角的弯弯绕,更讨厌貌似有口无心、直言快语,实则机关算尽、言而无信的滑头。
谈话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是对一个人品质的检阅,每一项承诺都是对其人格的担保,言而有信才能取悦于人。可见,说话算数,也是展现人格魅力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以请教的方式提建议
向别人请教,有利于找出你们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既包括在意见上的一致性,又包括你们在心理上的相互接受。
第44节:第7 章 赢得他人信赖的攻心术(7)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你会遇到初中的小弟弟、小妹妹向你请教各种问题,充满敬仰地要求你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时,无论你多么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