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来说,迟早会有一波次级行情出现,许多中小投资者往往此时买一些,抱着买套的心理介入,这时不能说不会再迭,而是中期上扬空间大于短期下跌空间。如股价出现反弹,可将补仓筹码获利回吐,从而降低上档套牢筹码成本。再进行一次循环,则上档套牢筹码就变为中档套牢筹码。更何况在涨跌停板制度下,迅速的持续的无量下跌,此时不买点放着,将来必会出现无量上涨,而那时往往以涨停板的情况出现,想补仓或者建仓都不能如愿了。
其次,既可参照“中位套牢以后怎么办”,也可把剩余资金投入潜力股。后者一旦成功,前者即斩仓,这样,手中又拥有大量资金,可以从容选股。
点评:这种补仓并不会立杆见影,但中期赢面已定。
(四)停损
上述三种方法都强调适时补仓或换筹,那是建立在中短期股价必有弹升的基础上,多少有些被动,但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设停损位。主动脱离苦海,寻求下一个“猎物”。
1996年中,高剂量送股的“厦华电子”也曾经较为引人瞩目,主力借助十送八一路拉抬至24。48元,其间含有搏进“第一届30”的成份,主力采用持续抢权的方式留下巨大的除权缺口,但除权后,一直呈贴权行情。这时候上证30已经明朗化,同样落选的它和“济南轻骑”走势迥异,反映出主力欲出局的操作手法,此时被套者完全可以从盘口看出,该股在含权前和除权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势,表明主力已无意和无力抬拉该股,而且该股十送八以后,含金量遭到较大的稀释,此时在其它热点仍较多的状况下,该股股性渐差,故可以采用停损的方法了结。结果躲过了其中期报表极差所造成的大暴跌。(见图表16)
图表16 96。4。18…96。9。18
点评:能果断停损的人,不会被市场所淘汰,但什么位置设停损,“停损以后怎么办?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如何减少盲动
许多人“黑马”抓得准,但结果总是两手空空,因为动得太多,赚得总不够赔的。但他实在想动,已经到了不动不行的境界。
(一)不强调每个轮次都踏准
1996年沪市从630涨至739点,是人人赚钱时代,大多数人都笑逐颜开,但紧跟而上的820—894,814—894点并没有多少人赚钱;而从接下来的752—892点又是“长虹”带头的行情,交易把握,但紧接着878—1047点为“石化”行情,由于其带动的低价股板块群众基础较差,又不容易把握。
大行情中风水轮流转。不可能每波都踏准。如果尼手中持的是“长虹”为首的绩优股,在行情启动之际,先发笑声;如果你手中持的是“石化”为首的低价股,亦能后发制人。最忌的就是眼热别人赚钱,强调每个轮次都蹋准;于是在绩优股风头十足时,把低价股换绩优股,在低价股已全面飘红之际,再把绩优股换成低价股,结果动不如静,赚了指数赔了差价,大资金往往大智若愚,你必须保持一份耐心。
实际上,市场主力往往通过几个强势板块轮流带动大盘,而不是全面启动。市场主力是以点代面的。换句话说,全面启动就是主力激流勇退,行情告一段落的预兆。
强调总体波段的盈利。总体波段的盈利为大盘平均涨幅的1。2被,属成功。如果自己的股就是不涨,分析原因:是时机未到还是不具备上扬的条件。1996年的“古井贡旧”在深成分指数2750—4350点的过程中,一直徘徊,但该股后发制人(与补涨是不同性质),在4350—4500点过程中,上涨了4元多,从4500点下跌中,该股领先于大盘反弹至相当于4200点的价位。(见图表17、图表18)
图表17 “96。9。27…96。12。06”为深成分指数2764—4350
图表18 “古井贡”上市以来的日K线
(“96。9。27…96。12。05”的股价横走,“96。12。06…96。12。11”股价飚升)
(二)不跟着别人跑
别人都说我头气胜,不禁心痒也买一点,见买得少,也着实赚不了多少,就半仓吧。既然已经半仓,表明看好该股的后劲无疑,不满仓放手一搏。就这样,在一天之内匆匆完成了“空翻多”的角色,侥幸占了上风,却没有足够的理由。
别人都说我头气胜,大概不会那么多人正确,不是强调逆向思维吗?于是不分板块,不分业绩,一古脑儿的抛空了。少许的轻松,更没有足够的依据。
点评:不跟着别人跑的依据,不仅仅是逆向思维,更重要的是凭自己的实力,去判断事物的方向性。有逻辑性的层层深入的判断是适者生存之本,充满自信的人,就不会跟着别人跑,相反,机械的跟别人反做,就是跟着别人跑。
(三)不被消息所左右
笔者看到过许多人眉飞色舞的传播各种消息,实则这种消息已转手五、六次了。第一次是主力,第二是主力的“跟班”,第三次是“跟班”的好朋友,第四次是好朋友的兄弟们,第五或第六次才可能轮到你。这种消息不听也罢。更何况这种消息还可能大量渗假。真正有实力的人不愿抛头露面,更不用说去主动传播某个消息,因为他们本身并不借助于某种名誉。
记住:是人炒股,而不是股炒人。对消息的辩证分析可参见实战操作技巧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和“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缺乏主见,赢也赢得稀里糊涂,输也输得不明不白,最终仍将以失败告终。
(四)不轻易抢反弹
许多投资者都有这样一句口头禅:“抢反弹”。试想,这么长实践的大牛市、这么许多翻倍的个股,都不能让你获利,却兢兢业业的抢什么反弹,难道抢反弹能让你“大起来?”即使想弥补损失,也应该知道下降通道中抢反弹是刀口舔血,更何况大资金的介入和出局都有空间原理,他们是不会抢反弹的,你不跟着大主力走,天天盼反弹,日日抢反弹,到时候真该动的时候已经没有精力和资本了。
(五)走出T+0的误区
自从T+0改为T+1后,许多炒手仍然对T+0津津热道,到处可见运用T+0降低成本,除少数人获得成功外,许多人运用T+0却大大增加了成本,甚至自己被消灭。
例一:“云南保山”上市首日,有位投资者共有100万元资金,在9元购买10万股。第二天当日再在9元买10万股做T+0,虽已意识到当日判断失误,但由于当日的锁定筹码,不得不在8。50元左右抛出昨日买进的,第二天就亏损了6万元。已经二天大跌了,第三天不会再跟了吧?抱着侥幸心理,第三天在7。9元再买入10万股,T+0运作虽未失败,但市价却继续大亏损。难道第四天还会跌?不甘心的他又在7。9元买进10万股,T+0再次动作失败,只得在7。50元抛出第三日买进的10万股,当日亏损5万元。第五天该反弹了吧?在7。50元买进10万股,但由于成交量的明显萎缩,当日反弹终成泡影,而且当日必须卖出的10万股寻不到“对手”,好不容易在7。10元卖出,当日又亏损了5万元,心理防线崩溃。第六天,在伤心之际,把第一天买进的10万股在6。80元全线斩仓。该轮次,使其共亏损39万元(来回手续费以0。10元计)。(见图表19)
图表19 云南保山
例二:在涨跌停板制度下,运用T+0想抢“超跌股”做反弹,由于当日跌停,无法抛出,只得强行平仓拥有的长期投资的“四川长虹、湖北兴化”等绩优成长股,第二天再度抢在跌停板位置卖出昨日买进的“超跌股”,还不一定能成交,于是,手中尽是“垃圾股”。1996年年末,深市有大部分个股出现五个跌停板,有些出现七个跌停板,如果揞市价前者亏损50%左右,后者损失70%左右,但如果运用T+0(先买进后抛出),则马上就被消灭。他们这种操作手法固然正常,但错在哪里?正T+0需要大盘当日为阳线,个股为阳线,成交量名列前茅等种种因素为前提,不然,当日输多赢少。又容易搞坏心态。
操作T+0者,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要说盘中是否会有机会,即使有也难把握。实际上T+0有“正T+0”和“倒T+0”。如预料当日下跌,完全可以不计买入价,而逢高沽空,待当日有一定的差价再补回,甚至可以在“熊市”中赚股票。
如同期市中“锁仓”后的开销有较大的难度,这种“倒T+0”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认为:“倒T+0”适合波段,不大适合短线。
减少盲动的措施:
1、加强对趋势的理解
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只要大趋势看好,手中套牢的股票较长时间不涨的机会,保持耐心和韧性:不涨就不抛。因为大行情必有大循环。最忌讳的就是把长期不涨的股换成强势股。
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马钢”。同样是低价大盘股,它既没有像“一气金杯”那样股性活跃,又没有像“石化”那样投胎成为红筹股。更没有深市整个“大盘股革命”的风采,虽在沪深二地以价位最低的股票身份出现,但日成交300万股,也布履沉重,于是,许多人再也沉不住气。宁愿抛出1万股“马钢”去买1000股“陆家嘴”。俗话说:否极泰来。正是这个远远落后于股指涨幅,在1996年大多数时间“睡觉”的个股,在年末却大放异彩,短短十个交易日,股价从3。75元涨至5。60元。连续两周为周涨幅之首。所以,股票只要有特性(股价最低也可称特性),在趋势看涨的大背景下,市场机制总体调整平衡。只不过,一个先发制人,一个后发制人罢了!
2、盯着一个股票做。
许多人自以为是选黑马的高手,无论大盘涨或者跌,天天有黑马可选,于是今日买这个,明日抛出后再买那个,显然这种做法仅适合少数人,更何况这种策略往往是在个股启动到一定成都后再介入的,每次赚钱的理由都不是很充足,往往赚了其中的一小段。有人又要说,几个一小段不就是一大段马吗?诚然,几个一小段都能成功,是一大段,然而某个选错,资金就会搁浅一段时间。如果有好几个个股都让你成功,很可能此时的大势正在造好,盯着一个股票做,收获会更大。大资金就是跟着某个股或者某板块作箱型操作的。其要诀:设定目标位而不是跟着行情走!
高抛后一定要低吸吗?
每个股票都有各自的特性,如同一采用高抛低吸的操作手法,虽在某个阶段有效,但总体是失败的,因为……
市场是有这样一个笑话,懂得高抛低吸的人就可以成为股评家。非也!有些股票是适合高抛低吸的,有些股票吸了以后,二、三年内是不用抛的,有些股票高抛后就不一定要吸,甚至坚决不要吸。
(一)有题材引起的热点高抛后不一定要低吸
有题材引起的热点,其本质是题材的周期生命力,有些题材是经得起推敲的,生命力就旺盛,有些题材欲振无力,高是相对的,低是绝对的。当中还需要市场去理解:如循序渐进的呈现波浪式上涨,则努力掌握每个波浪的高点和低点,高抛低吸是现实的最佳方式,如火箭喷发式上涨,并缺乏足够支撑股价的业绩,则抛出时,虽不一定是最高价,但实际上又是最高价;抛出后,也可以偃旗息“股”一段时间:因为其中期必将深幅回调,为过渡的单纯炒作付出代价。
“95。5。11…95。11。16”“山西汾酒”从5元涨至13。77元,在这过程中,抛出的筹码都难以吸回来,而在“95。11。16”那日却能从容捡回筹码,不少人“低”吸了。不幸的是,当日的最低价12。10元,就成为至今的最高价。同理,1994年深市的“吉轻工”等权证热火朝天,但高抛后,千万不要低吸,因为它不存在“低”的理论价值:当时的权证应为负值,只不过在延长缴款日的刺激下,具备低价效应,向往“宝安权证”罢了。结果不言而喻,这类权证几乎不值分文。
(二)业绩持续增长的强势股的高是相对的
“新疆众和”上市首日以7。58元开盘,每创一个新高,其回档后总没有差价可做,这种情况当日在盘中出现了七次。这一天抛出的所有价位都是一年来的底板价,市场上有这样一句行话:能轻易有倒差价的股票不会是好股票。
新股尚且如此,更何况业绩增长的强势股。一不留神,其高点就会成为低点,因为有业绩支撑的个股,主要是通过股本扩张能力来显示后劲,短线的高往往是中线的低。
1996年的“湖北兴化”更是体现了这一特性。“96。6。3”是该股十送五的股权登记日,当日还以抢权的方式劲升了1。66元,以上市六个月以来的最高收盘价19。69元报收。但“96。10。10”该股已上升至27。80元,比19。69元还高出8元。要知道,相对于27。80元,当时的最高价只不过19。69/1。5=13。13。不但填满权,而且原最高价买入者还获利一倍。但好戏还在后头。“96。11。22”,该股为十送四的股权登记日,“97。3。3”该股又上升至27。42元,也就是说,“96。10。10”以27。80元买入者也照样有40%的盈利。所以,只要某股仍保持高含金量,它的高是绝对的,一旦它的含金量明显稀释,它的高才是相对的。(见图表28)
图表28 湖北兴化
但这里要区分这类股票是市场共鸣的结果,还是庄家刻意的行为;业绩的持续增长是事实还是朦胧的题材。
(三)高抛低吸的原理
1、价值中枢所形成的区域概念
仅除权(除息)因素,就使均线系统有一个中期调整过程。股价也会在市场中重新定位,表面上看股价波动无规律。实际上大多数股票仍有自己的“箱子”:围绕价值波动的理性区域。过高的或者过低的偏离该区域,都会有回拉动作出现。结合大盘中期的波动区域,结合同行业的平均市盈率,结合本身业绩,结合股价体系,结合本身成交密集区,可以测算出该股的波动区域。
例如“一汽金杯”在2。8…5。2元的整理。
根据五个结合,初步论断,该股将围绕4元±30%做整理,则5。2元左右或以上抛出,在2。8元左右或一下买进。掌握底至中轴、中轴至顶,中期不就有30%的收获吗?如掌握底至顶收获为60%,当然其业绩上升,则相应的价值中枢上移。如能利用高抛低吸赚股票,则更胜一筹。假如在5元区域卖出1万股,则可在4元区域买入1。56万股……随着持股数的增加,小股东变不了大股票,又何惧市场非理性波动?!
口诀:盯着自己熟悉的股票,不到高价位(区域)就不买进,到了就坚决买进,(即使可能再跌)。盯着自己熟悉的股票,不到该价位(区域)就不卖出,到了就坚决卖出,(即使可能再涨)。
在二级市场中,有三种人能盈利,这是其中的一种。
2、高抛低吸可在二个股票中同时进行
“石化”和“马钢”虽然都是沪市的第三世界,但“石化”是第三世界的领袖,所以每每有行情,“石化”总是先动,“马钢”的反应要慢一拍。假如你手中同时拥有“石化”和“马钢”,你就这么办:当“石化”连涨数日后,即抛出,用这部分资金买入涨幅相对较小的“马钢”,当“马钢”开始发力时,连同原来的部分一同抛出,这样的高抛低吸必单纯的高抛低吸又进了一步。
3、高抛低吸在二个市场中同时进行
1996年沪市低价股迟迟不动或相对深市涨幅明显小,由于当时上市低价股有持续的高量放出,并能进入新的高量区域,就可以在大盘升时(同步升或错位升)抛出沪市的低价股,当大盘跌时(同步跌或错位跌)再买入深市低价股。
点评:尤其是盯着自己熟悉的股票高抛低吸,远胜短线高手,更能锻炼一个人的耐心。该技巧的原理实际上是对股价内循环的深刻理解。
笑里藏刀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希机之外露也。〃
所谓〃笑里藏刀〃就是使敌人相信我方,而安然无防,这样可以暗中图谋他也;凡事准备好才能行动,不要使敌人早知有变。这就是外表柔和内里刚颜的取胜之道。
股海中的搏杀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在股市中经历了暴涨暴跌,人的思维空间才会拓展,人的意志才会磨练得更加坚强,尤其是如何洞察市场大主力的动向极为关键。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如何从〃歌舞升平〃的表现看本质,从而躲过主力的〃杀手〃,在〃刀〃尚未出鞘以前及时规避风险是一门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