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奥运故事365精选-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利成功地跳了过去,创立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使德里克森痛苦地意识到,失败将意味着立刻终止比赛。然而,“失败”并不是德里克森词汇中的一部分,她顺利地飞过横杆,平了刚刚创造的世界纪录。 
  这样看起来,比赛还没有结束,横杆的高度应该再一次回到1。67米。但是,就在比赛似乎应该继续进行的时候,裁判却走过来。 
  对着两名正在跃跃欲试准备进行下一次跳跃的运动员,裁判宣布:德里克森的最后一跳无效。“宝贝儿”一听,当时就不干了,走上前去向裁判询问理由。裁判说她的背越式跳法让她的头先越过了横杆,因此被认为有“跳水姿势”之嫌——判为犯规,成绩无效。 
  “宝贝儿”抗议说,我过去参加比赛一直是这么跳的,这种背跃的姿势在过去也从未被质疑过,况且她整个下午的比赛里一直都在这么跳,已经跳了许多次了。怎么现在会变成犯规了呢?裁判只是回答说:“如果你过去一直在这么跳,那不是我们做裁判;如果说今天下午你一直这么跳,那我们是没有看到。但我们这次看到了。” 
  “宝贝儿”被终止了比赛。希利拿到了金牌,而“宝贝儿”不得不接受银牌。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的跳高姿势在此后很快就合法化了,并且风靡全球。 
  虽然“宝贝儿”对于这个有争议的结果痛苦地抗辩过,“我与她跳得一样高”,但她对希利并无恶意。她俩一起登上领奖台又是狂呼,又是拥抱,共同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据说奥运会后,这两个姑娘把各自的奖牌对半切开,相互交换,再对合起来成为两块一半金一半银的奖牌,各留一块作为两人友谊的永恒纪念。   
  王子与贵族(1)   
  ——奥拉维王子与伯夫利公爵的故事 
  翻开第九届奥运会的正式记载:“在这届奥运会上,有两位皇室成员,参加了比赛,并且获得了奥运会的冠军。” 
  这两位皇室成员,一位是挪威的奥拉维王子,他是六米帆船项目的冠军队成员。二战期间,他成为了挪威抵抗运动的领袖,二战胜利以后,他即位挪威国王,在位34年,直到1991年去世。 
  另外一位是英国的大卫?伯夫利,他当时是公爵爵位的继承人,在这届奥运会上获得了400米栏的冠军。后来他进入英国下议院,并长期担任国际田联主席(30年),IOC委员(45年),1948年举办伦敦奥运会时,他担任组委会主席。 
  奥拉维作为一名王子和挪威王位的继承人,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中学毕业以后,他先是进入了挪威军事学院学习三年,然后到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主攻政治、历史和经济。体育一直是他最喜爱的、而且给他带来极大乐趣的事情。他既是一个出色的越野运动员,也参加过跳跃滑雪的大型比赛,而他最钟爱的运动,还是驾驶帆船。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奥拉维一直坚持出海和参加各种比赛,从挪威国内一直到国际大赛,都出现过他的帆影。 
  1928年,他的帆船事业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在阿姆斯特丹,他驾驶着一条叫“挪尔娜”的帆船,赢得了6米船混合赛的金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1940年的9月,德国人占领了挪威,奥拉维跟随国王和政府一起流亡到英国。在这位流亡王子的内心,对于离开祖国是万分的痛苦,他更愿意留在自己的国土上与敌人面对面地战斗。但对于国家和挪威政府来说,奥拉维的贡献并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外交上的。 
  1944年,奥拉维王子被任命为挪威抵抗运动武装力量总指挥,行使对挪威武装力量的指挥权。一直到二战结束,挪威抵抗运动武装力量给予了盟军多方面的、有效的支持,是欧洲战场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1945年5月13日,作为挪威独立政权的象征,奥拉维王子在五位流亡政府部长的陪同下,回到了被盟军解放的挪威,欢迎他的人从城里一直站到了港口。 
  战后,由于挪威国王哈康身体多病,所以奥拉维王子一直行使着摄政王的权力。1957年9月27日,他正式继承王位,成为奥拉维五世。 
  虽然挪威也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并没有操控国家的真正权力,但奥拉维五世在挪威人民的心中还是受到了深深的爱戴。1991年1月17日,奥拉维五世在位33年后,在奥斯陆去世,就在他去世的消息传出不到三个小时之后,王宫前的广场已经成为了烛光的海洋,人们纷纷聚集到一起悼念这位“人民的国王”。   
  王子与贵族(2)   
  来自英国的大卫?伯夫利,一位公爵爵位的继承人,是第二次参加奥运会。早在1924年,他就参加过110米栏比赛,但未获奖牌。 
  1927年,是他在剑桥读书的最后一年,他创造了一个纪录,就是在三一学院的大钟敲响12下的时间里,绕着学院的大操场跑完一整圈。这件事情后来在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火的战车》里,被移植到了阿伯拉罕斯的身上。 
  1924年,伯夫利去安特卫普参加奥运会。有一次他要去体育场参加一个会议,大概以他的身份,还要参加一些官方的活动。可当他走到体育场的大门时,那里的门卫不许他进去,而让他绕过整个体育场,从运动员出入的门进去。 
  可伯来利当时去参加那个会议的身份并不是运动员。他也不和门卫争辩,只是安静地后退了几步,把戴在头上的帽子系紧,然后摆出一副跨栏运动员的姿势,助跑—抬腿—跨越—就从一米二十几公分高的体育场栅栏上跳了过去,在门卫还没有醒过神来的时候,他掸掸身上的衣服,从容地开会去了。 
  伯夫利在训练的时候还用过一种方法,就是在栏架上放一只小盒子,在跨栏的时候用脚把这个盒子踢下来,但不能碰到栏架。后来这个传说在电影《火的战车》里被演绎成了在栏架上放一杯香槟。 
  伯夫利的女儿说:“我爸爸绝不是一个会这样浪费香槟的人。”   
  我是朝鲜人(1)   
  ——孙基桢的故事 
  1936年,24岁的孙基桢是带着满头光环去参加柏林奥运会的。1935年11月,他在一次马拉松比赛中跑出了2小时26分42秒的成绩,创造了当时马拉松赛的世界最好成绩(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马拉松是没有世界纪录而只有世界最好成绩的)。而这时距离柏林奥运会开幕只有九个月时间了。 
  从孙基桢内心的情感上讲,他到柏林参加奥运会,是非常不愉快的。因为,他虽然是一个朝鲜人,却要以日本运动员的名义参加比赛,在奥运会上,他甚至不能用自己从小就一直使用的名字孙基桢,非要用一个日本名字来报名才可以。在柏林奥运会的运动员花名册上,他的名字是孙龟龄。 
  1912年,孙基桢生于朝鲜平安北道的新义州。当时日本占领朝鲜已经三年了。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朝鲜人的生活都很艰苦。孙基桢每天上学前,都要先到另外的一个村庄里去,帮家里人卖豆腐,等豆腐差不多卖完了,他才跑着到学校去上课。他的跑步能力,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锻炼出来的,虽然他的家境还不算很差。在他的心里,一直保留着对祖国和民族的坚定信念。 
  当时朝鲜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所以朝鲜人参加奥运会,就必须加入日本代表团;以日本运动员的名义参加奥运会。当时孙基桢就已经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马拉松成绩,他当然想参加奥运会,在世界最高水平的赛场上证明自己。于是,他不得不加入日本代表团;穿上印有日本国旗的运动服来到了柏林。 
  他非常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是只要有人问起他是从哪里来的,他都不惜花费更多的时间向每一个人解释:其实朝鲜和日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而他,是朝鲜人。在许多场合,他都对孙龟龄这个名字不做回答,如果有人让他签名,他只写朝鲜文的名字——孙基桢。 
  在柏林奥运会上,孙基桢最强劲的对手是1932年获得洛杉矶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阿根廷的卡洛斯?扎巴拉。而这个选手最擅长的战术,就是在比赛的一开始跑得飞快,在精神上给对手制造压力。为了卫冕,扎巴拉提前数月到德国进行训练。由于他每天都和德国的运动员结伴训练,德国人在柏林的大街上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所以到比赛开始的时候,他已经变得像个东道主选手一样受当地观众的欢迎了。 
  与四年前一样,扎巴拉从比赛一开始就跑得很快,意在给对手制造压力。在前四公里他已经领先了半分钟。到了15公里的时候,他的领先优势达到了1分40秒。而沿途的德国观众们看到他们熟悉的扎巴拉,更是毫不吝啬地用掌声和欢呼声鼓励这位“半个东道主”。   
  我是朝鲜人(2)   
  孙基桢很相信自己的实力,他的节奏并没有被对手打乱。无论扎巴拉已经领先了多少,无论路边的观众怎么叫好起哄,他都一直按照自己赛前制定的战术向前跑着。果然,通过转折点以后,孙基桢的实力开始显现了出来,跑到25公里的时候,一直在前面领先的扎巴拉,已经可以清楚地听到孙基桢的脚步声了。 
  又跑了差不多三公里,孙基桢才从后面大步超过了扎巴拉。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和他竞争了。带着超过2分钟的优势,孙基桢毫无悬念地赢得了1936年奥运会的马拉松冠军。他的另一名队友,同样来自朝鲜却代表日本参赛的南勇顺获得了第三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运动员哈伯,他是一位老将,当时已经34岁,比孙基桢年长十岁。但在马拉松比赛的全程中,他一直紧紧地跟随着孙基桢,虽然最后被孙基桢甩下了一分多钟,但仍然获得了第二名。跑到终点后,哈伯脱下了鞋子,而在他的一只鞋子里流满了鲜血。原来哈伯在比赛中早就磨破了脚,他是靠着毅力,克服难忍的痛苦,苦撑到最后的。正是因为他的出色表现,在场的观众给与了他如同冠军般的、英雄式的欢迎。 
  在赛后的颁奖仪式上,孙基桢虽然站上了最高领奖台,但却感到非常痛苦。因为他赢得了奥运会金牌,但在领奖的时候却要看升日本国旗、奏日本国歌。他和队友站在领奖台上,一直深深地低着头,表示着无声的抗议。 
  在赢得了奥运会马拉松冠军以后,面对许多记者的采访,他说的最多的还是“我是朝鲜人,朝鲜是一个国家,不是日本的一部分”。不过好像在场的记者对他的执著并不感兴趣。直到最后,在记者们的一再追问下,孙基桢才回到了比赛本身上来,他说:“人的身体有很大的潜能,可以做很多的事,但如果透过心灵和精神,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更多。” 
  回到祖国,孙基桢成了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在朝鲜人民的心目中,孙基桢是朝鲜的民族英雄。韩文的《东亚日报》刊登了一张孙基桢的大幅照片,照片上孙基桢手持一束月桂枝挡住了胸前运动衫上的日本国旗。正是因为刊登了这张照片,《东亚日报》有八名职工被捕入狱,该报被关闭了九个月。 
  到了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朝鲜第一次以独立国家的名义参加了伦敦奥运会,孙基桢作为朝鲜代表团的旗手,手擎自己国家的国旗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在入场的时候,他泪流满面。 
  在尔后的几十年里,孙基桢还训练出了多名出色的马拉松运动员。1988年,76岁的孙基桢作为一名火炬手参加了汉城奥运会的火炬接力。   
  无限天才(1)   
  ——罗伯特?泰斯道尔的故事 
  1932年3月,距离洛杉矶奥运会开幕也只剩五个月的时间了。在英国,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是当时英国体育运动的大本营,已经有不少的学生为了奥运会开始进行准备了。罗伯特?泰斯道尔当时正在剑桥读书。虽然没有什么特别擅长的运动项目,但他还是一个生性好动的人,喜欢泡在运动场上。 
  这一天,照例在课后来到操场的罗伯特看到有人在训练跨栏。他走了过去,站在一边看了一会儿:“嗯,这个项目挺好玩的,不知道我能不能跑?”没过多久,那些训练的学生们准备收摊了。 
  就在他们做着放松活动的时候,所有的栏架还在跑道上摆着,于是罗伯特走了上去,对教练说:“我能玩一玩这个项目,跑上一趟吗?” 
  当时的英国大学里,体育的氛围非常的好,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利用学校的一切体育设施,而且可以发现自己的才能,即便你并不是一块搞体育的料,也没有人因此而笑话你。 
  于是,罗伯特按照自己刚刚观察到的方法,跑了一次跨栏。跑完以后,他又和那些练习的人聊了一会儿天,问了问应该怎么玩这个独特的跑步项目。然后,那些训练的学生收起训练用的工具离开了。 
  只有罗伯特还留在操场上,继续琢磨着跨栏。 
  当时,他的感觉好极了,无论是短短的一次试跑,还是和那些同学的聊天,都让他越来越喜欢这个项目,尽管在这之前他几乎都没有见到过跨栏的比赛。“我要练这个。”在回家的路上,罗伯特做出了一个决定:“不仅要练,还要练好,要代表爱尔兰去参加奥运会。” 
  罗伯特是一个想做就做的人,为了自己在一个下午作出的决定,他真的破釜沉舟了。当时的罗伯特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和他一起住在剑桥“陪读”。回到家里,罗伯特对妻子说:“我不念书了,也不工作了,现在我们就搬家。”然后他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讲给了妻子听。 
  听了罗伯特的打算,罗伯特的妻子二话没说,就开始收拾行李。第二天,他们就搬出了学生宿舍,罗伯特还辞去了伦敦的工作——当时他是一面读书一面工作的。带着妻子找了一节废弃的火车车厢,把家安顿了下来,然后就开始了专心的训练,尽管当时他连训练用的栏架都找不到。 
  1932年6月,罗伯特从伦敦回到爱尔兰参加奥运会选拔赛,比赛之后,他已经是全爱尔兰的400米栏冠军了。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可以前往洛杉矶参加奥运会的比赛了。 
  在路上颠簸了两个星期,加上仅仅参加过有生以来的三次带栏的比赛就要正式上场的焦虑,到达美国以后,罗伯特感到非常的虚弱和疲倦,体重减轻了六公斤多。在比赛开始前一天,他不得不强迫自己待在床上超过15个小时,以恢复体力。   
  无限天才(2)   
  第一次预赛,他就跑出了平奥运会纪录的好成绩,这不仅让对手和观众吃惊,就连他自己也感到意外。 
  到了决赛,他要面临的是一群强壮的对手,其中不光有卫冕冠军,还有刚刚赢得200米冠军的运动员。而这一次决赛,还只是罗伯特第七次跑这样的距离,第七次参加带着栏架的比赛——过去在他的训练里都是找不到栏架可用的。 
  他自己又一次被自己吓到了。在到达最后一个栏架的时候,他竟然领先了第二名有将近五米!“那个时候,”后来他自己回忆说,“我有一种感觉,一种奇怪的、孤独的感觉。”剩下的一段距离对他来讲似乎完全变形了,整个跑道就像要从眼前掉下去一样——找不到了! 
  罗伯特失去了节奏,先是碰到了栏架,然后又是脚下开始“拌蒜”,这时在他后面的对手已经迅速地接近了他。不过好在又跑出了几米以后,罗伯特调整好了自己的步伐,也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而且超过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不过,他的这一纪录并没有被承认,因为他碰倒了一个栏架。结果,获得第二名的美国运动员哈丁的成绩——比罗伯特慢了0。2秒,被承认为世界纪录。这也是唯一一次亚军创造世界纪录的比赛。 
  后来罗伯特又参加了十项全能的比赛,虽然他在此之前从来就没有扔过铁饼,没跳过撑杆跳,还有另外一些项目也只是在学校看人玩过,但他还是获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 
  68年之后,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火炬传递的队伍中,人们看到一位93岁的老人,手擎火炬,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跑过了500米,他就是罗伯特?泰斯道尔,当时全世界健在的最年长的奥运会冠军。   
  折断的橄榄枝(1)   
  ——三个关于犹太人的故事 
  1925年,年仅13岁的海伦娜?麦耶尔获得了德国全国女子花剑比赛的冠军,一夜之间成为德国知名的人物。1928年,麦耶尔代表德国参加了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在女子花剑的比赛中,以18胜2负的出色成绩赢得了奥运冠军。 
  继而她又一连获得六次德国冠军和两次世界冠军。但1932年奥运会举行之前,麦耶尔被俱乐部驱逐了。因为麦耶尔的父亲是犹太人,这在当时的德国是不能被接受的。 
  麦耶尔决定留在美国,她进入了南加州大学学习,同时从事社会义工的工作。没过多久,美国的体育组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