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奥运故事365精选-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回到了布达佩斯的家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好几天,然后做了一个决定:从现在开始,我要练习用左手射击。总有一天,我还会再去参加比赛,再去争夺冠军。于是他开始了严格的自我训练。 
  直到1948年,战争已经结束,这时又传来了消息,第14届奥运会将在英国的伦敦举行,卡罗里的心里又燃起了希望。他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开始去寻找过去一起比赛的伙伴们。 
  1948年8月4日,和队友们一起从匈牙利来到英国的卡罗里,终于踏上了比赛的靶场。此时,他阔别这种熟悉的环境有十年之久了。看着远远地矗立在另一端的靶子,十年前夺冠后的欢乐情景仿佛又一次被唤醒了。他轻轻地在内心里叹了一口气:光阴似箭呀,我已经38岁了。 
  不少十年前曾经在一起比赛的对手又都聚集在了一起,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已经听说了卡罗里当年发生的不幸。看着他又出现在奥运会的比赛场上,一束束异样的目光投到了他的身上,投到了他的右手上。不过更多的人还是保持着基本的礼节,并没有人和他直接谈起他的右手,也没有人直接打听他最近的情况。因为大家都觉得,此时应该给予卡罗里的,只有同情。这次卡罗里参加的不是团体项目,而是个人项目,所以一切都要靠他自己了。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运动员们都在做着赛前的准备。这时,阿根廷的运动员、世界纪录保持者,也是这届奥运会夺标的大热门维里恩斯突然走到卡罗里的身边,带着一种南美人的直率问他:“你来伦敦干什么?” 
  卡罗里一边用一只手摆放着自己面前的手枪和子弹,一面平静而有礼貌地回答道:“我是来学习的。” 
  维里恩斯仿佛一愣,他没想到卡罗里会这样回答自己,定了一下神,他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靶位上。 
  比赛开始了,60发子弹好像没用多长时间,就已经都打完了。阿根廷的维里恩斯打出了571环的好成绩,超过了他保持的世界纪录一环。但是,他放下枪,却发现没有人向他庆祝,这时他才知道,还有一个人比他打得还要好,这个人就是那个说“我是来学习的”、只有一只左手的卡罗里。   
  单手枪侠(3)   
  知道卡罗里打出什么样的成绩吗? 
  580环,超过了第二名9环,把世界纪录一下子提高了10环! 
  在发奖仪式上,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领完奖,演奏完了国歌,站在第二名领奖位置的维里恩斯在走下领奖台之前,突然转过身来,看着卡罗里对他说:“你已经学够了,不用再学什么了。” 
  四年以后,已经42岁的卡罗里又一次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并且蝉联了冠军。 
  如果说1948年举办的伦敦奥运会用一种国家和集体的行动,表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愿望和努力,那么,卡罗里?塔卡斯则是在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与顽强,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人类的伟大。   
  我该刮胡子了(1)   
  ——罗伯特?马西亚斯的故事 
  如果一个孩子在小时候就得了贫血病,每天要吃医生为他特别制定的食谱,饭后一定要喝一杯富含铁质的泡腾片冲的水,然后还要一天八次的小睡,才可以保证体力和健康,你会觉得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怎么样?如果这个孩子还得过麻疹、泡疹、百日咳、猩红热,你还会认为他可以顺利地长大成人吗? 
  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倒霉孩子的故事,而他的故事还和奥运会有关。1948年8月5日的上午,一群彪形大汉晃晃悠悠地走进了伦敦奥运会的田径场。其中的一位看上去还是个孩子,就连嘴上的胡须还没有完全长出来呢。但如果只看身材,他却可以和任何一个竞争对手媲美,身高超过1米90,体重大约在93公斤。他叫罗伯特?马西亚斯,代表美国队参加伦敦奥运会田径十项全能比赛的决赛。小时候,他的父母和朋友都叫他鲍伯,而鲍伯就是那个一身是病,让人觉得能长大就已经很不容易的倒霉孩子。 
  鲍伯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他一出生,妈妈就哭了,她非常想要一个女儿。因为小时候他经常得病,所以作为医生的父亲一直要求他参加体育运动,结果到了上中学的时候,鲍伯不仅长得身高体壮,更成为了一名擅长各种田径运动项目的高手。 
  由于在多种运动中都有出色的表现,一天,鲍伯的教练杰克森在训练之后把他叫到了跟前,问他:“愿意练个新项目吗?你现在练的这些对你都不能算是挑战了。” 
  “什么新项目?”鲍伯问。 
  “十项全能,就是把你现在练习的这些项目都加在一起,然后在两天的时间里比完。”说这话的时候,是1948年5月中旬,距离伦敦奥运会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而杰克森和鲍伯的目标,就是参加奥运会的十项全能比赛。 
  今天,他终于通过了美国国内的选拔赛,来到了奥运会的赛场上。第一个项目是铅球。鲍伯一下子就投出了13。72米,这样的成绩让所有的对手都吃了一惊。但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出现了,他投完以后,竟然是从投掷圈的前面走出来的。 
  裁判扬起了红旗,这表明他的这一次投掷是犯规的,不能计算成绩。这让鲍伯非常吃惊,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必须从圈的后面走出来,才不算犯规。要说这个规则可是早就实行了,而且应该是没有人不知道,可那位杰克森教练教了他那么长时间,居然没有告诉过鲍伯,真是不可思议!结果这次非常出色的成绩只好作废,而在后面的两次试投,他的最好成绩也只有13。04米。 
  也许正是这次失误让他的情绪受到了打击,到了第二项跳高的时候,鲍伯再次遇到了不顺,他甚至无法完成这个项目的比赛。在1。75米的高度上,他两次试跳都失败了,如果最后一次不能完成跳高这个项目,就没有成绩,要想获得冠军也就毫无希望了。   
  我该刮胡子了(2)   
  这时鲍伯想起了他的父亲,正是在父亲的鼓励下,他从小就练习各种运动,到12岁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在自家的后院跳过近70公分的高度了,今天我怎么会在这里失利呢?结果鲍伯做了一个孤注一掷的决定,放弃自己熟悉的技术动作,让自己能跑多快就跑多快,能跳多高就跳多高,用他教练的话说,就是把自己用力扔向空中,扔过1。75米的高度——然而,他还真的成功了。最后,他还成功地跳过了1。86米,在所有的选手中,这是最好的成绩。经过第一天的比赛,鲍伯排在了第三名,当时一共有20个国家的39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第二天,8月6日上午10点,运动员们又来到体育场开始比赛。但这一天的天气很差,气温很低而且下着雨,鲍伯带了一条大毯子到场地里,不比赛的时候他就把自己裹在毯子里抵御雨水和寒风。 
  那天的第一个项目是铁饼,这是鲍伯最擅长的一个项目。在他的最好一掷中,他投出了44。19米的好成绩,但可惜的事情又一次出现,在大雨中,在忙乱中,不知道是谁把他这一次投掷的标记弄倒了。结果裁判们花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最后确定那个标记的准确位置,于是他们找了一个大概齐,就把标记放了上去,距离是44米整,这让他无端失去了差不多20公分,也损失了许多分数。 
  鲍伯的哥哥吉恩当时在看台上,看到这个结果觉得很不公平,于是他仿造了一个记者证跑进了赛场。他对鲍伯说,去找裁判,提出抗议,一定要把真正的成绩讨回来。可鲍伯却说:“比赛已经因为我的这个标记停止了一个多小时了,还是算了吧。这是命啊!”就这样,他接受了大会重新给出的成绩。但这个成绩已经足以让他从第三的位置跃居到第一了。 
  到了标枪比赛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由于比赛场里没有照明设备,组织者只能把一排小汽车开进体育场,打开车前灯,为运动员们照明。 
  当鲍伯沿着湿滑而积着雨水的跑道跑完1500米冲过终点线时,时间已经是晚上的10点35分了。此时,17岁的罗伯特?马西亚斯成为了奥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十项全能冠军,他的成绩是7139分。虽然这个成绩距离当时的世界纪录相差了761分,但在那次比赛中,只有他一个人的成绩超过了7000分大关。 
  回到更衣室,人们问这位17岁的冠军,打算怎么庆祝自己的夺冠,他想了想说:“我应该刮刮胡子了,也许。”然后他就离开众人,找了一个角落睡觉去了。直到颁奖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才被工作人员从梦中唤醒。 
  当鲍伯在伦敦参加比赛时,他的家乡美国加州小城图拉尔一直关心着他的表现。收音机中传来鲍伯获得奥运金牌的消息之后,全城12000人几乎全都跑出来庆祝,商店干脆关门不做生意,大家出来涌向街头,放焰火、唱歌、跳舞,一直延续了好几天。电报局当天还为了全城的人都来发电报向他恭贺,一直工作到深夜。三个星期之后鲍伯回到故乡,小城的人全部涌到机场迎接,以至于飞机因为跑道上的人太多而无法降落。   
  我该刮胡子了(3)   
  1951年鲍伯代表斯坦福大学出战标志着美国大学最高水平的橄榄球比赛——玫瑰碗。在那场比赛中,他作为球队核心的四分卫两次达阵得分,率领斯坦福大学以27比20战胜对手赢得了玫瑰碗。 
  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鲍伯再度卫冕成功,这时他才不过21岁,但他还是以7887分打破当时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夺得金牌,成为奥运会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卫冕十项全能金牌的选手。 
  退役以后的鲍伯生活仍旧多姿多彩,他出演过以他的故事改编成的电影,小赚了一笔钱,不过也使得他失去业余选手的身份,无法参加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他还在多部电影和电视节目中主演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角色。 
  从1967年到1974年,鲍伯成为美国共和党国会议员,在争取第5次连任失利以后,他到美国奥运训练中心科罗拉多泉市去当指导员,协助训练美国田径选手。2006年9月2日,罗伯特?马西亚斯因癌症死于加利福尼亚州,享年75岁。   
  记忆苏醒(1)   
  ——埃提恩?盖利的故事 
  “如果我能跑完全程,我就一定可以获得一枚奖牌。”站在起跑线上,站在41名参赛选手中间,来自比利时的盖利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 
  1948年伦敦,在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场上。 
  40年前也在伦敦,也在同一个赛场上,多兰多?皮特里,那个意大利的小个子,那个瘫倒在跑道上的精疲力竭者,那个被众人搀扶着走过终点线的运动员,那个以为自己获得了冠军又被取消了冠军资格的不幸的人,还有那句“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格言的故事,至今在全世界流传。 
  盖利来自比利时,当时25岁,以他的训练水平来讲,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确有些莽撞——因为在这次比赛之前,他最长的距离也只跑过32。5公里。但在这41名运动员里,没有跑过马拉松就来参加比赛的,绝不仅仅是盖利一个人,阿根廷的加布瑞拉也没有跑过马拉松,他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位29岁的消防队员,生于1919年,曾经在1940年赢得1500米阿根廷国家冠军,1946年得过南美洲10000米冠军,但是从来没有人会认为他可以得到奥运会的马拉松金牌。 
  比赛开始,盖利第一个冲了出去,而且很快就赢得了一些领先的地位,到了25公里的时候,他差不多领先第二名有41秒的距离。这个时候,盖利一直在心里重复着自己许的愿:只要我能跑完全程,我就一定能赢得一枚奥运会马拉松的奖牌。这个愿望似乎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动力,让他越跑越轻松。 
  然而,比赛毕竟要靠体力,靠经验,甚至靠技术,仅仅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过了35公里,盖利被人超过了,超过他的人,一个来自韩国,叫崔允哲,另一个就是那个阿根廷的消防队员、第一次跑马拉松的加布瑞拉。 
  盖利仍然坚持用自己的最大能力向前跑着,而这时另一位来自威尔士的运动员理查德斯也开始紧紧跟在他的后面了,盖利甚至可以听到他的脚步声。 
  没过多久,崔允哲气力殆尽被疲劳打败,不得不退出了比赛,加布瑞拉取得领先,盖利跑在第二位,38岁的理查德斯跑在第三。剩下最后五公里的时候,加布瑞拉的领先优势只有五秒,紧紧追赶在他身后的,就是那个一直重复并且坚信着自己的愿望的盖利。到最后,距离温布利运动场只有不到1000米时,盖利聚集起向上所有的力气,再度超越获得领先。 
  在8万多名观众的面前,盖利第一个跑进了温布利体育场,这可是一个见识过许许多多重要比赛和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大体育场。但此时的盖利已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踉踉跄跄,几乎抬不起腿,在跑道上有如太空漫步。   
  记忆苏醒(2)   
  8万多名观众看到这一幕,他们的记忆被唤醒了。虽然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亲身经历过1908年的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但那是一次多么著名的比赛呀!在他们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40年前的伦敦奥运会,意大利选手多兰多?皮特里在最后100米跌倒再爬起、再跌倒又爬起的镜头。 
  人们都屏住了呼吸! 
  这时的盖利领先加布瑞拉不到100米,领先第三名的理查德斯也不过200米左右的距离,这样的领先在马拉松的比赛中,只能算是非常非常微小的优势。只见跑道上盖利意识模糊,挣扎着,一步一步地往前挪着,不过好在这次他并没有跑错方向。在距离终点还有60米的时候,他终于支撑不住了。 
  看着慢慢倒在跑道上的盖利,现场的人谁也没有动,他们只是静静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静静地看着。他们不敢像40年前大会工作人员一般,上前扶他起来,这样他会被取消资格的,大家眼睁睁地看他倒下,只能关心地看着他的反应。此时,体育场里一片寂静,8万人都一起屏住了呼吸。 
  过了不到一分钟,加布瑞拉跑进温布利体育场,再过了不到一分钟,他跑完了体育场内的一圈,在终点线前超越了盖利。 
  加布瑞拉首先抵达终点,赢得这枚原先并未被看好的马拉松金牌。然而,他的胜利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因为所有人的目光还都集中在盖利的身上。 
  倒在地上的盖利经过了短短的休息,似乎再度聚集起了一丝的体力,在顽强的意志力的支撑下再度站起来,开始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着——距离终点还有55米,还有50米,还有45米…… 
  这个时候又有另一个选手理查德斯跑进来,就在盖利一步一步地挪动的时候,理查德斯也超越他夺得银牌。 
  现场的观众再也忍耐不住了,他们齐声叫喊着,希望盖利能加快一点速度向不远处的终点线前进,而此时又有另外一个选手已经进到场内,距离他只有200米了。 
  难道盖利的梦想就要破灭了吗? 
  在8万名观众异口同声的加油声中,在大家的鼓励之下,盖利似乎清醒了起来,他坚持着,顽强地抬起沉重的双腿,一点一点地向终点移动。终于,在所有人的加油声中,他摇摇晃晃地走完了最后的几米,抢在了南非选手科尔曼之前通过终点。这时,现场观众全体起立,掌声如雷,就像是自己国家的选手得到金牌一般为他欢呼。 
  获得了铜牌的盖利马上被担架抬出场,虽然赢得艰难,也没有美感,但是他达成自己的心愿,支持到了最后一刻,而且赢得了奖牌。而他也因为能坚持到底的精神,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记忆苏醒(3)   
  人们记住了他的那句话:“如果我能跑完全程,我就一定可以获得一枚奖牌。”因为在很多时候,奖牌并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排骨”传奇 
  ——哈里森?迪拉德的故事 
  站在起跑线上,哈里森?迪拉德的确显得比别人高出一块,但要说他是一个运动员,身材却又好像过于纤细了。已经出名有两年的迪拉德,因此有一个外号,叫“排骨”。 
  “排骨”的经历很有意思,这要是放在过去中国的武打小说里,就叫做奇遇,经高人点化,还传了独门秘器——听着玄乎吧。 
  1948年7月31日,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跑决赛场上。说起迪拉德的奥运之旅,很有些不顺。他的本行是110米跨栏,和刘翔的项目一样,而在那个时候,他在110米跨栏上的优势,可比今天的刘翔大多了。从1947年5月31日开始,一直到1948年6月26日一年多的时间里,“排骨”迪拉德参加了82场比赛,连胜82场比赛,一场没输,创造纪录。但这个纪录到了奥运会前被终结了,而且是连着两次在重大比赛上失利,差点就改变了他的命运。 
  先是全美锦标赛,迪拉德报了四个项目,而这四个项目的比赛要在67分钟之内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