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奥运故事365精选-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努力都没有成功。虽然后来索普还参加过一次奥运会,那是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他被同样有印第安血统的美国副总统查尔斯?科尔蒂斯请上了开幕式的贵宾席。 
  1953年3月,索普死于心脏病。至死他仍然没能得到在奥运大家庭里应该得到的荣誉和尊重,而以他的出色表现,是应该得到这一切的。 
  索普死后,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下,国际奥委会的政策和原则终于有所变化了,开始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索普的女儿格瑞斯又一次发起了为索普讨回奥运会金牌的活动。终于在1982年10月13日,国际奥委会宣布重新承认索普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的一切成绩和纪录,把他的名字重新写入奥运会官方成绩单中。 
  1983年1月18日,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前往洛杉矶,把索普当年获得的两枚金牌送到了索普的女儿格瑞斯的手中——这时索普去世已经有差不多整整30年了。   
  赤脚大仙(1)   
  ——阿贝贝?比基拉的故事 
  1932年8月7日,是洛杉矶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日子,在这一天,和洛杉矶远隔千里之外的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羊倌的家里降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个刚出生的孩子,日后却跟马拉松,跟奥运会有着不解之缘! 
  这个婴儿后来取名叫阿贝贝?比基拉。1951年,他19岁的时候,入伍当兵了。新兵军训的时候,他被送进了政府在二战之后建立的一个军营,那里有一个瑞士教官。瑞士教官有一套自己的魔鬼训练方法,他每天带着这些士兵在海拔将近2000米的高山上进行跑步训练。每天最多跑20英里,还要进行1500米的跳跃跑。阿贝贝和其他新兵总是在岩石和粗糙的地上赤脚跑步。 
  1956年的一天,他看到了即将赴墨尔本参加奥运会的埃塞俄比亚运动员的检阅队伍,正是从那天起,他决心要成为一个像他们那样的人,要穿上身后印有“埃塞俄比亚”字样的运动服。 
  1960年,罗马奥运会就要开幕了。这一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设置别具匠心。原来的马拉松比赛,都是从体育场开始,再回到体育场结束,可这一届奥运会不一样,为了向世界尽可能多地展示罗马悠久的历史、辉煌的建筑和壮美的景色,比赛起始点第一次设在体育场外,而且第一次把比赛安排在夜晚进行。从山坡上出发,穿越罗马,进入夜色后,由罗马士兵高举的火炬引领,最后的几英里在几千年前罗马军队行军的一条建于古罗马时代的道路上进行。 
  阿贝贝代表自己的祖国参加了这次比赛。不过,当时的阿贝贝并不被人看好,也许他一点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说一定有人对他有什么关注的话,那就是这位非洲选手走上马拉松的起点,裁判员正要举枪发令的时候,观众席忽然发出一阵骚动和哄笑,因为人们发现,这位来自非洲的选手没有穿鞋。 
  比赛一开始,阿贝贝就跑得飞快,领先所有的选手。领跑其实很吃亏,很费体力,要自己把握节奏、速度,所以一般准备夺冠的选手,开始时总愿意跟跑,领跑的选手往往不能笑到最后。所以,当转播员提到他的名字时,并没人真地关注他,小子,你可真够傻的,一会儿就得被人甩下。当时,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苏联的世界纪录创造者波波夫?奥罗比耶夫,新西兰的马吉,英国的凯利等选手身上。 
  可是,这黑人选手实在太惹眼了,想不看他都不行。灯光下,他那黝黑的身躯快速地移动着,一闪一闪的,发着光亮,让人感觉到他身上蕴含的无穷的精力。过了40公里后,他开始加速,把其他选手甩下,50米,100米,距离越拉越开,终于冲到终点。2小时15分16秒2,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个成绩把奥运会的成绩提高了将近8分钟!他看上去似乎还有力气没用完,观众席上掌声雷动,狂呼不已。激动的人们把他抛向空中,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赤脚大仙(2)   
  阿贝贝,成为非洲历史上第一个代表自己的祖国获得奥运会冠军的运动员。奥运会的历史上,第一次奏响了埃塞俄比亚的国歌。阿贝贝获得的这块奥运会的金牌,是非洲的黑人运动员获得的第一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奖牌,是国际比赛中黑人选手的新纪元,他确定了非洲选手在长跑项目上领先地位的开始。 
  他回到祖国时,受到的欢迎程度,毫不逊色于1941年埃塞俄比亚从意大利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的场面,数以万计的群众夹道欢迎,塞拉希一世亲自设宴接见,并宣布全国放假三天,以示庆贺。 
  1963年阿贝贝在波士顿参加了马拉松比赛,他第一次没有获得冠军而是第五名。这次比赛之后,他回到了他所服役的军队,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于是很多人都认为,他不会再跑下去了,应该选择退役了。但是,转过年来1964年的8月3日,埃塞俄比亚的奥运选拔赛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进行。这个时候,阿贝贝又出现了,而且在海拔很高的选拔赛上,他跑出了非常惊人的成绩。众人开始期待他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始前六个星期,阿贝贝做了阑尾切除手术。自手术后到比赛之前这些日子里,阿贝贝一点儿都没有练习。据说到达东京那天,阿贝贝都不能正常行走。尽管人们很期待他参加东京奥运会的比赛,但是他却不被看好,能跑下来就不错了,人们对他不抱任何希望,包括他的粉丝们。 
  1964年10月21日下午1时,68名来自35个国家的马拉松运动员站在了起跑线上。其中,就有信心十足的阿贝贝。发令枪响了。这次,阿贝贝的脚穿上了鞋,不过,他跑在最后。 
  5公里后,他跑到了第八位,7公里开始,他领先了,跑到16公里时,他已经遥遥领先了。 
  在30公里的地方,他已经把第二名甩下300米了,沿途的观众面对这位铁人不胜赞叹,使劲喝彩,阿贝贝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再拿冠军。 
  对于阿贝贝来说,现在任何的战术都已经不再需要了,他正慢慢地增加他的领先距离,什么手术,什么潮热的天气,丝毫都没有影响他的状态。当阿贝贝跑进运动场时,场内的7万名观众给他暴风雨般的掌声,他再次轻松冲过终点。他不仅以2小时12分11秒2的成绩再次创造了奥林匹克纪录,而且创造了世界最好成绩。第二名的英国选手比他落后4分多钟! 
  阿贝贝事后说,“我还有劲,还可以再跑上6英里。”有一个记者这样写道:阿贝贝的跑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尽管样子很憔悴,但是跑得很壮观。他是人们见到过的最好的超级马拉松选手。这个时候,阿贝贝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赢得两枚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人。这不仅是非洲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整个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次。   
  赤脚大仙(3)   
  然而,故事并没有在他最辉煌的时候结束,1968年,比基拉因为车祸身受重伤,虽然性命保住了,可他却失去了双腿。从此,阿贝贝?比基拉靠轮椅代步。但他并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 
  “如果上帝允许的话,我还要参加比赛。”后来,他真的参加了比赛,以惊人的毅力参加了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国际伤残人运动会的射箭比赛,再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完美十分的奇迹(1)   
  ——娜迪亚?科马内奇的故事 
  小姑娘都喜欢玩娃娃。但能够一直收藏娃娃,最后多达200多个,而且每一个娃娃都代表着一个故事或者一段回忆的姑娘能有多少呢? 
  1968年,这个小姑娘刚满7岁,那是她第一次参加全国少年比赛,最后的名次是13名。虽然这对于一个刚参加一年训练的小运动员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但她的教练显然有些不满意。 
  不过他表现自己不满意的方式却很有意思:给自己的队员买了一个小娃娃作为第13名的奖品,然后对她说了一句话:“以后再也不要得这样的名次了。” 
  果然,这个小姑娘以后再也没有让她的教练失望:第二年,她带着教练送给她的娃娃,成为了全国少年比赛的冠军。 
  这个姑娘就是罗马尼亚的体操运动员娜迪娅?科马内奇。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小娃娃给她带来了好运,从此科马内奇喜欢上了收集娃娃,每一次参加比赛,每一次获得冠军,她都会给自己买一个喜欢的娃娃。到后来她已经有了200多件收藏品,可以装满一间不小的房间了。 
  十多年以后,科马内奇已经是名人了。 
  “娜迪娅?科马内奇仍然是奥运会上最招人喜爱的角色。”美联社的记者在1980年的奥运会的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 
  那时她18岁;和四年前相比个儿长高了;也丰满了;但仍然不失为一个苗条的少女。这位引人注目的罗马尼亚运动员;是唯一能够走到奥林匹克村大门外就能造成交通阻塞的人。 
  “事情发生在昨天。”这位记者接着写道:“快到中午的时候,娜迪亚和她身穿绿色运动衫的队友们——她们看起来像七个矮人和白雪公主故事中逃亡的仙女——在国际厅外的台阶上找个了地方坐下来。” 
  许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会在休息的空闲时间聚集在那里;有的晒太阳;有的在聊天。终于有个摄影记者注意到她们;“咔嚓;咔嚓”给她们照开了相。然后就一个接着一个的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赶了过来。最后;她们被一群记者、摄影师彻底包围起来了;就连不少的运动员都伸长了脖子;想看一眼科马内奇;或者请她签名留念。 
  他们都还记得四年前,就是这个小姑娘,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在奥运会上赢得三枚金牌一枚银牌,而且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第一个满分——10分。 
  科马内奇真正的成名地在蒙特利尔,在1976年举行的第21届奥运会上,那时她才只有14岁。 
  1961年年底,科马内奇出生于罗马尼亚得治市奥尼斯蒂镇,童年时代,科马内奇是一个生性好动的小姑娘。她的父亲回忆说:那个时候她总爱蹦来跳去的,不知道跳坏了家里的多少床垫和沙发。不过在很小的时候,科马内奇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因为她对血液怎么在人的身体里流动非常地感兴趣。   
  完美十分的奇迹(2)   
  一直到了六岁那一年的某一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在院子里玩耍。这时,出现了两个陌生人,一男一女,他们默默地站在一边,看着所有的孩子们。一群孩子之中,活泼可爱而又闲不住总是跑来跳去的小科马内奇吸引了这两个人的注意力。 
  让科马内奇感到奇怪的是,当天晚上,这一男一女竟然去了她的家里。这两个人就是在德治市的体操俱乐部里担任体操教练的贝拉夫妇。白天的科马内奇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体形匀称、聪明伶俐、活泼好动,有成为一名出色运动员的潜在素质。经过和科马内奇的家人进行商量,卡罗利?贝拉把这个小女孩儿收到了自己的门下。 
  其实卡罗利并不是体操的科班出身,他最钟爱的运动,是拳击和橄榄球,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的运动,才能真正体现体育的本质和内在魅力。体育就是速度,是力量,是粗犷,是竞争。 
  阴差阳错之间,卡罗利最后居然成了一名体操教练员,而这是体育运动当中相对很讲究美感、讲究韵律、讲究细腻的一项运动。不过,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科班经历的背景,反而会成为一种有利的条件,因为从某种角度上会少很多框框。而正是这样的条件加上科马内奇的天赋,让他们一起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面对着多年来一直统治着世界体操比赛的苏联女队,面对着她们那种追求优美、追求韵律的风格,卡罗利大胆发展出了一种以新、奇、险为特点的动作套路,努力提高动作难度,强调速度和力量,为当时的体操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觉。 
  从1975年开始,不满13岁的科马内奇连续三次获得欧洲体操锦标赛的全能冠军,在奥运会赢得五枚金牌,拿到体操史上的第一个满分,这一切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卡罗利和科马内奇一起创造出来的崭新的技术动作和技术风格。 
  当时外界对她的评价是:将缓慢而无变化的体操转变成了一种竞技性的快速动作,在险与难中展现出了高度的美感。 
  就在科马内奇在欧洲赢得了自己的声誉以后,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科马内奇离开祖国去参加奥运会前,曾经有记者问她:“你去奥运会的目标是什么?”科马内奇说:“我想带回一面奖牌……可能的话,也许是一枚金牌。” 
  然而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到了蒙特利尔,她就征服了所有的观众,所有的裁判,甚至征服了整个比赛,征服了整个世界。 
  1976年7月17日下午在高低杠的决赛里,科马内奇以高难度的新颖动作,轻快舒展、不同以往的技术风格让所有的裁判折服地打出了从来未曾出现过的一个分数。由于当时计分系统设计并没有想到过有可能在比赛中出现这样的分数,所以在赛场的记分牌上只能出现1。00的分数。   
  完美十分的奇迹(3)   
  科马内奇从赛场上下来,先是听到了发自观众席上的经久不息的惊叹声,然后又看到了记分牌上的1。00分,自己也糊涂了。她自己甚至在想:这应该是记分系统的一个失误,或许他们应该给我改成9。00分?不过她也知道,这可不是一个好分数,而且自己应该不会表现得这样差。 
  最后,当宣告员宣布科马内奇以无懈可击的表演赢得了10。00分的满分时,整个弗尔姆体操馆就像是爆炸一样地沸腾了。而各路媒体也用尽了誉美之词:体操女王、蒙特利尔皇后…… 
  第二天上午,科马内奇给自己买了一个很大、很漂亮的娃娃。   
  无价的友谊(1)   
  ——杰西?欧文斯的故事 
  1936年8月4日上午,一个身材细长的黑人运动员闷头坐在跑道边上,他的心情非常地不好,柏林的奥运会已经开到第四天了,虽然这位黑人运动员也已经获得了一枚金牌了,但他的心情还是不好。他就是当时美国田径明星杰西?欧文斯,虽然只有22岁,却大名鼎鼎,即便在柏林的大街上,也可以看到印着他照片的大幅海报。 
  1935年,就在柏林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年,欧文斯曾经在美国国内的一次比赛上创造了45分钟内连续三次打破世界纪录、平一项世界纪录的奇迹:下午3点15分,100码跑9秒4,平世界纪录;十分钟以后,3点25分,跳远8。13米,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又过了九分钟,3点34分,220码跑20秒3,又创新的世界纪录;下午4点整,在220码低栏这个项目上,他又成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成绩22秒6。其中8米13的跳远世界纪录,更是被一直保持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才被刷新。而且要知道,他取得这些成绩的时候,正是他刚刚受伤后不久。就在比赛前两周,他在一次表演时伤到了腰,甚至在比赛的当天,他还不能弯下腰去够到自己的膝盖。 
  但今天在柏林,在这个被欧文斯看成最重要的比赛的奥运会赛场上,欧文斯却偏偏在跳远这个项目的预赛里遇到了麻烦! 
  前一天,欧文斯相当轻松地在男子100米跑的决赛中以10秒3的成绩赢得了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这似乎预示着他会有一次相当顺利的奥运之旅。但他的胜利却让有些人感到非常地不高兴,其中就有臭名昭著的希特勒。 
  1936年3月,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法西斯公然破坏《洛迦诺公约》,进军莱茵非军事区,而当时英法等国在所谓绥靖主义政策下对这种危险的行动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这就更让整个世界越来越面临着军国主义的威胁。 
  就在同一年的8月,第11届奥运会要在德国柏林举行。为了转移世人的愤怒,也为了掩饰自己的复仇主义和种族主义,希特勒把柏林奥运会当成了一张政治牌来打,不仅宣称柏林的大门向全世界开放,允许犹太籍运动员代表德国参加比赛,甚至任命了一位犹太人来对奥运村进行管理。原本纳粹色彩浓郁的柏林,被粉饰成一片和平的景象。 
  1936年8月1日,奥运会正式举行了开幕式,来自全世界4096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奥运会。而23岁的欧文斯,就走在美国代表团的队伍中,亲眼目睹了希特勒在数万名褐衫军的欢呼声中通过十英里长的林荫大道。据说希特勒也是一名体育爱好者,而在他的内心里,他非常想通过这次举办奥运会来证明自己的“人种优越论”。   
  无价的友谊(2)   
  奥运会的第一天,两名德国运动员赢得了两枚金牌,这让希特勒开心得有些得意忘形——除了白人,没有人可以在德国的土地上获得金牌。他甚至说,美国难道没有人了吗?竟然让一些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