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白华讲稿-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种组合作用,虽超出部分的摹仿及纯粹摹仿,然仍不能脱出自然之外,不过为创造之阶级而已。
    理想化的与组合的工作与艺术创造的分别:
    真正艺术的创造品,乃系一致的有机的表现,一个生命的有机体,绝不能分离,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去其一分则太短”宋玉《高唐赋》:“天下之佳人……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编者也,故有一致之生命(correlation)correlation:英文,相互关系、关联、相关等。——编者。理想化的工作为部分之改变,故非有机的、一致的。
    组合工作,亦系凑合各部而成立,决不能十分一贯,故亦非有机体可比。
    由上观之,可知二者为创造之工具,而非创造之究竟,其与真正创造品之分,可以判然明矣。
第一部分艺术创造之主要工作(1)
    (二)艺术创造之主要工作(creative formation)creative formation:英文,创造性的构造,创造性的形成。——编者
    艺术品的真正创作,其内部系匀称的、一致的、互相调和的,当其创作之时,须一活泼泼的、具体的、从内心发出的一个对象,决非东拉西凑所能成功,亦非片断摹仿所可奏效也,今分述之如下:
    1.创造的情调(productive temper):
    当其得创造冲动而未明了规定时,其情绪必极复杂,因精神集中之结果,对外状态大形迟钝。一切若忘却,然此时其心内竟如何?非但外人不能尽悉,即其自己亦有莫明其妙者,内心之激动,忽起忽灭,刻刻不已,可名之为流产的、不能成立的conceptionconception:英文,想象力、计划、设计产品。——编者(abortive conception)abortive conception:英文,流产的计划。——编者。又有所谓感觉上的象征化(如欲制一乐谱,而先见一极美丽的色彩画,现于面前,此画即表示其音乐之内容者)。此conception虽未完全成立,然可固定其情绪,指示以方向,使其未明了未固定之情绪,不至再消失,俟后渐得一明了之观念或境界。
    2.观念之感受(conception):
    如妇人之孕,烦闷之中,忽得一激动、感应(inspiration)inspiration:英文,灵感、启示;灵机、激动、感化等。——编者,乍得此光明之观念,彼此非常圆满,及至其作品往往觉得不如从前境界之完好,惟此实系误会所致,彼初时正值闷郁,乍见此境界,当然觉得圆满,当时且无批评能力,及至成功,则有批评,有选择,从前之真象已忘,只有好的记忆留于心中,故以彼方此,当然有望尘莫及之叹也!
    Fr。T。Vischer曾有此误会,并谓凡后日之成功,必不如前日所得观念之好,盖从前所得,即最高之idealideal:英文,理想、理念。——编者也。
    又艺术家常于一刹间,得到一艺术全体之概念,实则亦系误会,除图画雕刻外,其他一切决不能如是之简单,可立刻明了其全体,若谓得其主要几点,或可能耳。
    此conception在创造品中,非常重要。摹仿品则无之,突然一现,必难持久,所能保持者,只余记忆,后日艺术品之创作,亦即基于此等记忆之上者。作者旁注:“陈去非(简斋)云: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按:陈与义(1090—1138),宋文学家,字去非,号简斋,洛(今河南洛阳)人,著有《陈简斋集》。——编者
    3.内作品的构造:
    从一刹那间所得之感受,再加以补充、修改或固定,是即所谓内作品的构造是也。有于初得此境界时,立刻将大体写出者,所谓雏形的写真是也(sketchsketch:英文,草图。——编者)。此亦固定作用之一种,有时此等sketch虽不完备,但非常生动,或竟较其成功后犹有可观,中国之画法,此类实不少。许多作家,有并不用此等sketch者,因其创造之经验太丰富也。有即就sketch加以修改者,盖因天才不同之故(仍系内作品),寻常作家,其外作品似觉甚快,而不知其内作品之酝酿已久也。如抒情诗,其写时常甚速,而不知其未写前必有极长时间之蕴蓄,或下意识间有不自知之表现,此种表现,并非文字,而为言语,故仍系内作品,及至写出外作品始成功。
    Luigi PirandelloLuigi Pirandello(1867—1936):皮兰德娄,意大利小说家、怪诞戏剧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一年的故事》,长篇小说《已故的帕斯卡尔》、《青年和老人》、《一个电影摄影师的日记》,剧本《西西里的柠檬》、《利奥拉》、《亨利第四》、《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即《六人寻一著作家》)等。——编者尝著一书,名曰:《六人寻一著作家》(Six persons look for an author),六人者,即祖母一、夫妇两人、夫人一、夫人子一及一小儿也。六大灵魂,争欲会著作家,代为表现彼意,即描写一著作家当动笔时,并非向各方搜集材料,以为著作之内容,实因有物,要涌现于目前,摇撼于笔端,不得不代为表现之也。
    美学家常有名此内作品为positionposition:英文,组织、组成、成分、著作、作品;作文;写作;结构、布局等。——编者者,实则极不妥,position者,布局之谓也,空间之位置,前后之结构,材料之分布等等,皆属之名内作品,以此称其弊有二:(1)position是机械的、有定的,内作品是特别的、个性的(因conception是活的)。
    (2)position因为是死的,故可学而能成为学问,可以传授(如小说如何布局,诗文如何修辞等等),而conception是完全创造的,不能互相学习也。
第一部分艺术创造之主要工作(2)
    且当吾人得到conception时,其中已含有自然之布局,若全无形式(position偏于形式方面者),而仅有内容,则不成为conception矣(因内容与形式原理分离)。
    4.外作品的构造:
    由空想中间的假象(对象),进而为感觉上的假象者,外作品是也。
    小说与诗歌所表现的假象,可以引起第二人(读者)空想上的假象,故与图画雕刻,能引起感觉上的假象者不同,音乐也是引起假象的,但彼所引起,乃情感上的假象,若真为感觉上的悲哀或喜悦,则失其Contemplation之状态,而不能再审美矣。
    艺术家当得有美丽境界后,则必欲用颜色材料表现之,以遂其心中之美,此则因表现动机及报告动机二者之使然。
    外作品之出现有二途:
    (1)须亲动手者——如诗歌图画(可令弟子代作一小部分)戏剧(拟容的mimicmimic:英文,模仿以取笑、戏拟;仿效、拟态等。——编者等)等类是也。
    (2)不须亲动手,或必须赖他人者——如建筑(自己绘图谱)、制谱的音乐家、戏剧制造家、铜器模型制造家(固定化系制模,外作品系制铜器)。
    5.内外作品之关系:
    内作品之固定化,并不是外作品,但有数种固定化之圆满,即等于外作品者,如雕刻图画是也。戏剧则不然,若剧本未经排演,而作者已死,则排演时仍不脱剧本之内容,故固定化,虽非外作品,而内外作品实不能脱此固定化之内容也。
    在现实世界中,内作品为因,外作品为果,二者不少分离,但内作品亦须外作品之经验以帮助之,故二者互引为因果也(如材料、颜色等等,若毫无记忆,内作品不难成功)。且内作品创造时,必受外作品材料之影响,或支配,因无普遍的内作品之现象,可以施用一切者,故初有conception时,即为具体的,决不能十分抽象的,必在某一范围之内。因此关系,愈老手创造内作品,愈易愈好,一切材料和记忆予以不少之补助,故内外作品时须互相提携。作者在上面两段旁批:“照相与画之分,即在内作品。”——编者
    经验丰富之人,不须内作品而直创外作品者,德之大音乐家Bettoven,年老耳聋时,所制音乐谱,均极好,即因少年时,外作品经验太富,故虽年老,只能有内作品,而态仍甚好也。由此可知,昔人言“Raphael虽无手,仍能为世界大画家”之说不能成立,盖天才纵高若全无外作品之经验,其内作品必难十分完备,使吾人极端表同情也(由先例可见)。再,各种风格,有时对于内作品不发生影响,因一时有一时之风格,而金石土木之质各有不同。
    6.复置:
    内作品表现为外作品,非复置也。艺术不能使多人享受时,复置之动机遂发生。故复置之标准愈多愈好,可以普遍也,愈精愈好,以其毕肖也。
    大画家有时复置,然多不如第一次之好,西洋画院中copycopy:英文,复本、抄本、摹本;模仿复制品等。——编者之作品极多,然能如原作品者,仍不多见,惟音乐及戏剧较易,故重作重演之时,亦极好。近代印刷术精,copy之物更多,而最肖者则为照片,惟没有颜色耳。机械的模仿与自由的创造,可以照像及创作分别之。照像能毕肖原物,惟无内作品不能为艺术,机械模仿亦犹是也,创造之作品则异是。是知有无内作品,即为二者分界处。
第一部分艺术创造之天资问题(1)
    (三)艺术创造之天资问题(非天才):
    1.感觉的能力——即五官对外的动作是也,摹仿自然尤以感觉为紧要,画家之于观察,音乐家之于听审,戏剧家诗家之于体贴感情,皆为必不可少者,盲者不能作画家,聋者不能作音乐家,固为事理之常也(色盲者便可作形体画家)。虽然,大画家之目力,大音乐家之听力,亦不必十分锐敏,不过辨别力稍强而已(因少有差别者,亦不妨作为艺术家),但理智修改的感觉与纯粹的感觉并不一致(如看离距离远近各一人,远者较近者约远一倍,实际上,则近者须大于远者一倍,但一经理智之修改,必谓等大),画家当按纯粹感觉之对象写出之,以待观众理智之修改(即远者小一倍),不当待理智修改后再写出之也。
    颜色之表现,亦常经理智之修改,实际上,在自然界所见之颜色,多非纯正之正红、正白、正绿等等,吾人描写时,则多以正红、正白、正绿表现之,故已成修改后之颜色,而非原色之象矣。画家对此亦当以原本颜色为依归才好(即纯感觉)。
    又一时代有一时代之风格,或偏形体,或重颜色,或主观之写生(古写实主义),或崇光色之变化(近日印象主义),派别既分,主张各异,则去纯粹感觉之写实遂愈远矣。
    雕刻家之结果,常与画家相反,多偏于纯粹感觉之工作,罗丹之雕刻,则反乎是,盖受印象主义影响之故也。
    奥地利大诗人R.M.Rilke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里尔克,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著有诗集《象征的书》、《时辰的书》、《新诗集》、《给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等。——编者,即印象派之大家。
    2.记忆——记忆之能力对艺术家极重要,凡大艺术家多有极强的记忆力,欲保持所见景象之长久,必以记忆为之后盾,其他一切附属物,与记忆之好坏无关也。记忆力之好坏,半由天生,半由人之训练,而某种记忆特别好坏,则天生者半,训练者亦半也,如德之大音乐家Mozart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佛尔夫冈·阿马杜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交响曲49部(1783年夏所作的E大调、g小调、C大调三部最为著名),室内乐28部,钢琴协奏曲21部,钢琴奏鸣曲17部,歌剧17部(以《魔笛》、《费加罗的婚礼》最为著名)等。——编者,记音乐极好,记形体则极坏,是亦见人之不能无偏也。
    又大艺术家又常忘其景象之所自来,而误认为自己创造者,实则仍是下意识之记忆也。
    补助记忆之方法——①模特儿;②速写法;③内作品之sketch,惟大艺术家多不喜作此等事耳,再如Rubens(画家)之作品极多,决不能个个作一sketch,或个个须要模特儿,始有作品也。
    3.观察的兴趣——经验为艺术家必要之成分,如同观一事,彼有深刻的经验者,所得之兴趣必较大也,然欲得有各种丰富经验,殊非易易,故深刻之观察尚焉,如同在一经验范围之内,彼有深刻之观察能力者,亦有较大之兴趣,故观察之天资,亦为艺术家所必需,惟此种观察在历史上亦在进步,前人多以壮丽之物为注意点,如宫殿都城等是也。自十九世纪后,则观察点遂移到平凡的现象。法之平凡画家MilletJean Fransois Millet(1814—1875):米勒(或译米叶、米列),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拾穗者》、《播种》、《晚钟》、《牧羊女》、《扶锄的人》等。——编者可代表之。凡观看画者,亦增加平凡的兴趣不少也。又艺术家的深刻的观察,系自然的天资的,而非故意创造的。
    画家固须有丰富的经历,至于音乐家,多谓无须多得经验,实际亦不然。音乐家须投身情感潮流中,始能表出深刻的格调,惟观察与情绪常矛盾,情绪正浓时,若加以分析,则此情绪倏忽即过,欲有观察,又非加以分析不可,而此情绪又少纵即逝,故音乐之观察,实难乎其难者(画家观察风景时间可延长),同乎音乐者为抒情诗人。
    4.审美的鉴赏力——吾人对于自然界,有了丰富的经验,以后可以超出经验以上来构造一空想现象,惟彼之经验,若系卑污的,则彼所构成之空想,亦系高洁的,故①经验不可不慎,而对材料之鉴别力,尤不可不慎加选择也;②当彼之内作品得一conception时,须鉴别究竟美否?美则留,否则去,勿白费力也。
    富于审美鉴别力之作家,纵无特别天才,亦可成功,反之,虽有天才而乏鉴别力,决难得好的结果也。
    5.空想——此种作用,较前四者为尤要,盖无此,决不能成为大艺术家也。
第一部分艺术创造之天资问题(2)
    前四者偏于记忆方面,此空想作用phantasyphantasy=fantasy:英文,想象力、幻想、狂想等。——编者则关乎创造方面,所谓creative phantasycreative phantasy:英文,创造想象。——编者者是也。吾人普遍意识,可约分为三种:①明了意识;②梦的意识;③下意识。明了意识者,感觉作用正盛之时,寻常之日常生活,醒的意识也。梦的意识,为空想的、幻觉的、催眠的等等是也。下意识者,本为hallucinationhallucination:英文,幻觉;幻觉中的事物。——编者所假定,用以解释一切日常经验不到之事者,如解释作梦是也。hypothesishypothesis:英文,假设;假说。——编者空想意识属第二层,由明了意识忽到梦的意识(三层本非十分严格),在明了意识时,吾人所记忆之对象,并不十分明了具体,而多为抽象或暗淡,至再冥想时,则从前之景象渐成具体,逐渐入于梦意识之境界,盖过去之境界与眼前之现实,二者不可兼得,彼模糊,则此明了,此模糊,则彼明了,必将眼前的除去,过去之景象,始可明了也。闭目深思,则入白日之梦,全副精神,渐渐集中入于梦幻的意识,感觉对象全部消灭矣(便在意识之边缘),此时,理智之作用明了之,支配已经极少,但听此境界自生自灭,出现于冥想之中,故此等幻像,较有机为自由,整个的日常现实境界,则为机械的、无机的、片段的、空想的,创造性即根据此点发生者(梦中常有此境界,如不欲看之,仍不能自主矣),彼既自为整个,故可脱离吾人而独立,不若明了意识,分为片断而被束也,再进一层则为真之做梦。
    又有在明了意识中实现一境界,此等幻像竟将明了意识之一部占领之,较空想为更强矣。此现象即名之为hallucination,因此,大艺术家自己报告常得此景象,故有是名。
    梦中常想到日常想不起之事实,可见梦意识对于过去记忆之支配较明了意识为强也。
    梦意识者,其范围甚大,系对醒时而言,非指真正之梦境也,真正梦境对于艺术,并不生何影响。
    自我催眠——在未得到inspiration之前,常有自己催眠之现象,盖欲得一理想的conception,其道甚远,故自己对于外界预先须摒除一切,对内发展,于是开始遂有一tempertemper:英文,气质、性情、心情、脾气;趋向、倾向等。——编者发生,此念头念念不忘,日常生活中,必时常注意及此,日月积久,突然贯通,而涌现于眼前,如欲雕刻战胜之女神,即其例也(然因天才之关系,或有终身意不得此)。
    前言忽然的奇境出现,是事前毫不存心,忽从下意识得来的,此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