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完)-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恩德是举世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但他本人并不完全认同“儿童文学作家”这个称谓,他甚至反对“为了孩子而存在一种特别的文学的说法”。这并不是说他不重视孩子,恰恰相反,他认为没有孩子丝毫不关心的主题、或者孩子完全不能理解的主题,也就是说,没有什么话题是专门为孩子而设定的,也没有什么话题是不能与孩子一起探讨的,只是叙述的方式不同而已。他坚持自己是为所有的大人和孩子而创作的。
    不过事实上,恩德作品的绝大多数读者是儿童和青少年,大多数大人不愿意读恩德。为什么呢?
    一来,大概是因为恩德作品中太多孩子的“玩意儿”了,让不少大人感到难以“屈尊”。就说这三部他最著名的魔幻小说吧,《毛毛》的主人公是小女孩,还有乌龟、时间老人、虚无的灰衣人;《愿望潘趣酒》中有雄猫、乌鸦、巫师和巫婆;《讲不完的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男孩,还有一堆童话世界的人物和动物。大人读这些东西,未免太孩子气了吧?
    二来,大人实在没有时间,连很多有用的东西都没办法去读,怎么有时间来读小说,尤其是幻想小说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人越来越没有时间了。我们相互问候起来,总这么说——“最近忙些什么呢?”“唉呀,瞎忙呗。总是加班呀、出差呀、开会呀。”“好啊。有的忙是好事呀。祝你早日升官发财吧。”——大体如此吧。你想想,如果换了这样寒暄会怎么样?——“最近在忙什么呢?”“哦,最近正在读幻想小说,没事儿就瞎想想呗。”“好呀,能这么过真开心。”——话是这么说,可是心里恐怕在想“真没出息,这么大的人还看闲书!”
    不知从何时起,“时间就是金钱”渐渐成为一种社会精神。大都市越来越繁华,人们越来越忙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每天都在争分夺秒。我们都在想,如果能有更多的时间,我们就能做更多有用的事情,创造更多的财富,日子就会过得越来越美好。
    真的是这样吗?恩德以一种童话的叙述方式提出了疑问。于是《毛毛》诞生了。
    在一个城市的一角,出现了一位无家可归的女孩毛毛,她蓬头垢面,身体虚弱。开始,人们只是因为好心,收留并给她接济,但渐渐地,人们发现生活中不能缺少毛毛,因为这个女孩太特别了。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魔力,只是有一个小小的本领:
    小毛毛能做到而别人做不到的只有一点,就是——倾听别人讲话。其实这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现在也许有人就要说了,咳,听别人讲话,那谁不会!
    如果你这样说的话,那就错了。真的,只有很少人会倾听别人讲话,而且像毛毛这样懂得怎样听别人讲话的人,简直还从来不曾有过。
    毛毛那么会倾听,她能使很笨拙的人突然产生机智的思想。这不是因为她说了什么或者问了什么,给了那些人一些什么启发,不,她只是坐在那儿倾听,非常专心,充满同情。这时候,她用又大又深的眼睛看着那些人,使被看的人觉得心中仿佛忽然涌现出许多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隐藏在心底的想法。
    她那样会听,能使没有办法的人和犹豫不决的人突然明确自己的目标,还能使害羞的人突然感到自由自在、勇气十足,能使不幸的人和心情忧郁的人变得自信而快活起来。如果有人以为自己的生活出了岔子,觉得活着实在没什么意思,天天如此,平凡之极,和千千万万的人一样,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人,最多像一个可以随时更换的破罐子——那么,他就到毛毛那里去,对她讲述这一切,于是,他就会感到一边讲,一边不知不觉地认识到自己完全错了,仍然会像从前一样,感到自己是大家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又会重新以自己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重要性。
    毛毛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简单,却非常实在的女孩。她的存在让周围的人们感到无比充实。
    可是好景不长,这个城市又出现了一些神秘的灰衣人,他们自称是“时间银行”的职员,向每一个人推销时间储蓄业务。他们告诉大家,只要大家能把那些没有充分利用的时间节省下来,存到时间银行里,就能获得很高的时间利息,就能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比如说,每天陪着聋子母亲闲聊一个小时是多么无益,不如把她送到老人院;每天花半个小时去看望双腿残废的邻居是多么无益,不如省下来多做一些面包;还有精致地制作食物更是浪费自己和大家的时间,不如采用批量的快餐食品,这样自己和别人都能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大家能赚更多的钱;等等,诸如此类。
    灰衣人的推销打动了所有的大人,整个城市变得忙忙碌碌起来。忙碌,却也没了生趣。再也不会有人来向毛毛倾诉了,因为这种事儿太浪费时间。
    毛毛看穿了灰衣人的诡计,她发动孩子们游行,提醒大人们,将时间存在灰衣人的“时间银行”里将会带来世界的毁灭。灰衣人对毛毛和孩子们恨之入骨,全城的灰衣人出动,准备消灭毛毛。这时时间控制者霍拉派来一只乌龟帮助毛毛脱离险境。
    乌龟引导毛毛,不紧不慢地在大城市里逃亡,它告诉毛毛,并不是跑得越快越好,只要恰好在某个时间跑到某个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就这样乌龟带着毛毛来到了整个世界的时间中心,她要与时间控制者霍拉一起拯救这个世界。
    最后,被灰衣人偷盗的时间重新被释放,它们使时间之花复苏,变成一朵巨大的云彩,花朵宛如片片雪花飘落大地,渐渐融化、消失。它们又回到了自己的住所——人们的心中。
    这个小女孩与时间窃贼大战的故事,显然是一个充满理性的寓言。孩子象征着实在,灰衣人象征着虚无。虽然故事的叙述采用的是童话的方式,故事的字面意思完全能被孩子所理解,紧张有趣的情节也能深深抓住孩子的心,但恩德的所求绝没有这么简单。他用这个幻想的故事,向大人和正在长大的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每一个人都不能回避——
    当现代人越来越追求时间的实效价值时,我们是更接近实在,还是虚无?
    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如果你想深入讨论,不妨自己来读一读《毛毛》。你不必担心读这部作品太“小儿科”,实际上有许多社会学者、心理学者、哲学家、小说家、诗人都在读恩德的《毛毛》和《讲不完的故事》。对恩德而言,他只是选择了不同的叙述方式,而对我们而言,也完全可以选择不同的解读方式。
    一般来说,写给孩子们的书不宜过于哲理化,并不是因为孩子不能进行这方面的讨论,而是因为这样做成功的例子太少了。首先,作者必须是一位深具哲学修养的人,他才能真正深入浅出地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否则就变成文字游戏了。其次,儿童的思维是形象化的,依赖直觉的,所以作者也应当具备这方面的才华,他讲的故事应该是好玩的,同时趣味性又不能去破坏哲理的内涵。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太难了,恩德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特例。
    从表面上看,《愿望潘趣酒》是一个很好玩的魔幻故事,简直可以说好玩极了。仅仅为了弄明白魔法书中常用的“望远镜词”,你也应该读读这本书。
    为什么叫“望远镜词”?大约是因为它们像那种被叫做“小望远镜”的老式望远镜那样,既可以被拉长,又可以缩起来的缘故。制造”望远镜词“的规则很简单:一个词开头和结尾的音节应当“恰好或在稍有变化的情况下”正好能嵌在另外一个字的中间。比如”七节望远镜词“:
    
  


讲不完的恩德(2)


  撒旦混乱考古谎言绝妙好酒地狱
    看明白了吗?当然魔法书上的词并不是那么容易明白的,我再试着解释一下:
    1、阎王名字是撒旦
    2、但是确实很混乱
    3、乱七八糟去考古
    4、考出一堆是谎言
    5、言不由衷很奇妙
    6、妙不可言是好酒
    7、好酒原来是地狱
    这下明白了吧?如果还不明白,你只好再去修炼魔法了。不过你也不必太自卑,即使是故事里那个巫师伊尔维策尔也不是很明白。他向巫婆姨妈问道:“以千兆伽马超级原子灾难的名义发誓,这些东西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不过正如不去理会哲理也能很愉快地读恩德的小说一样,不懂这个“望远镜词”也一样可以享受这个故事。
    这一对巫师和巫婆不是好东西,他们与魔鬼签约,准备毁灭这个世界。他们在新年到来之前制作了一种酒——撒旦混乱考古谎言绝妙好酒地狱愿望潘趣酒。只要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前,喝下这种酒,然后进行美好的祝愿,这个世界就会变成祝愿的反面。打个比方,如果我喝了这酒,然后祝愿“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像天鹅一样美丽”,那么你就会变得像癞蛤蟆一样丑陋。
    只有雄猫莫里齐奥和乌鸦雅各布有可能接近他们,可是两只动物也没有办法阻止他们喝酒和祝愿,怎么办呢?它们试图去阻止新年时钟的进程,但遭到了惨败。这时,新年老人出现了,老人告诉它们,时间的秩序是无法被改变的。不过,他送给两只动物一个小小的音符,嘱咐它们把音符放进愿望潘趣酒里,并且告诉它们:
    “从永恒的角度来看,我们是生活在时空之外的。没有前和后之分,原因和结果也不一定是紧密相连的。一切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整体,所以,我现在就可以把这个音符送给你们,尽管它应该在午夜时分才能敲响。如同来自永恒世界的许多馈赠一样,它的结果将会发生在其原因之前。”
    你读懂了这位新年老人的赠言吗?如果没读懂也没关系,我们并不总是去“读懂”某种东西的,需要懂的时候自然会懂的。当然,如果你能把《愿望潘趣酒》读完,或许会得到更多的启发。这个故事的结局,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愿望潘趣酒》的故事节奏非常紧凑,故事从除夕的下午5点发展到新年钟声敲响时,每一章都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整个世界的命运都悬在这个时钟上,读者仿佛能听见那时钟不紧不慢走向命运终点的嘀嗒声。
    在这个紧张、好玩又带有浓厚的魔幻色彩的故事中,恩德也讲了一个哲学寓言,只是更加不动声色,让你甚至忘了它的存在。这才是故事高手的本色。
    讲故事的高手通常不会轻易把故事讲完,而真正的大师讲的故事永远没完。恩德的《讲不完的故事》就是这样的故事。
    一个下雨天,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巴斯蒂安来到了一家旧书店。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男孩除了酷爱读书之外几乎一无是处。他在旧书店里发现了一本《讲不完的故事》,于是趁店主不备拿走了它。
    在学校的阴冷的阁楼里,他裹着毯子如饥似渴地读着这本书。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书,因为这是个永不结束的故事,书中之王!很快他被卷入了书中的幻想世界,是的,他真的进入到故事中去了。他的惊叫声发生在书中的惊险故事里,他被带进书中的世界去为童女皇完成一项使命。
    童女皇看到了一本书,名叫《讲不完的故事》。书里讲一个男孩在下雨天来到一家旧书店,找到了一本名叫《讲不完的故事》的书,他躲在学校的阁楼里,如饥似渴地读……
    这个故事每一篇用英文字母排序,从A到Z,英文字母用完了,故事还没完。不过你肯定愿意知道,这个男孩已经跳出了这个故事,他已经找到了他需要的一切,或者说,他已经知道他要找什么了。
    这部翻译成中文长达30万字的故事,是为恩德获得世界性声誉的幻想文学名著,全世界的幻想迷都为之着迷,着迷的程度不亚于托尔金的《魔戒》和刘易斯的《纳尼亚王国传奇》。它的结构非常独特,主人公有时在现实世界,有时却在书中的幻想国。情节盘根错节,场景光怪陆离。如果你不读到最后,很难搞清楚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即使读到最后,这个故事还是没完。
    恩德是一位极富理性的作家,驾驭这么长的一篇故事,令他自己也殚精竭虑。他回忆说:“为了写作《讲不完的故事》,我几乎把半条性命搭进去。这个故事险些把我送进精神病院。”既然如此辛苦,为何还要写这样一个故事呢?
    在幻想国的故事一开始,幻想国里每一个国家的信使,都给童女皇带去同一个消息:“整个幻想国都面临着危险。”而童女皇正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身染重病。只有人类的孩子才能拯救这一切。
    巴斯蒂安被神奇的力量卷入他所读的书中,他要去拯救那个幻想国,同时也为自己寻找出路。恩德想做的也是同样一件事,他想把读这本书的孩子也卷入其中,因为只有孩子才能拯救幻想国,同时也为自己寻找出路。
    与恩德在《毛毛》中所要表达的相同,那个幻想世界正在被虚无吞噬。在现实世界里,追名逐利成为时尚,人们没有时间去读书、去思想、去追求理想——就像在幻想的世界里,虚无正在蚕食着一切。在现实的世界里,像巴斯蒂安这样的孩子,除了酷爱读书、耽于幻想之外,几乎一无是处,他受同学的讥笑,老师的责骂。恩德在自己创造的幻想世界里给这孩子以无比的力量,嘱托他按照自己的愿望去追求,从一个愿望到另一个愿望,直到找到真正的愿望。因为只有它能带来拯救。
    到底这个真正的愿望是什么呢?我不能说,你得自己到故事里去找,答案就在这本书的结尾。书有结尾,故事却没有结尾,因为这是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讲不完的恩德(3)


  《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
    '英' 伊迪丝·内斯比特 /著 任溶溶 /译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适合年龄:9…15岁
    家长提示:这是英国女作家内斯比特的四部魔幻小说的第一部,后面的三部是《四个孩子和一个护身符》、《五个孩子和凤凰与魔毯》、《魔堡》。这部小说是20世纪幻想小说的开山之作。
    内斯比特也是属于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她的语言风格是比较典雅的古典风格,娓娓道来中略带幽默味道,还有一丝怀旧情结。今天喜欢快节奏的孩子也许一开始会觉得有些沉闷,但只要细细品尝,就会回味无穷。
    《5月35日》
    '德'埃里希·凯斯特纳 /著 刘冬瑜 /译 明天出版社1999年版
    适合年龄:9岁以上,幻想小说迷必读。
    家长提示:凯斯特纳被誉为“德国战后儿童文学之父”,主要活跃于德国二战前后,影响延至近日。他曾于1960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盛誉。根据他的少年侦探名著《埃米尔擒贼记》改编的电影曾经在中国放映过,成长于八十年代的中国人应该对他的作品并不陌生。
    凯斯特纳的作品极富想象力,这在《5月35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也因为这部小说而成为幻想小说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凯斯特纳也是一位很严肃的作家,不习惯规整、含蓄的表述方式的小读者还是会感到有些沉闷。不过只要小读者们能耐心地跨越起步的沉闷,就会发现他的作品也非常幽默,情节扣人心弦,而且作品的背后富涵哲理。这是一位非常值得认识的经典作家。
    《纳尼亚王国传奇》
    '英'C。S。刘易斯 /著 '英'贝恩斯 /图 陈良廷 刘文澜 米友梅 吴力新 徐海燕 吴岩 /译 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适合年龄:7…99岁,幻想小说迷必读。
    家长提示:如果你是一位“哈利·波特迷”,那么不读纳尼亚是非常遗憾的。当魔法妈妈罗琳接受记者的采访,被问及“谁是她最崇拜的作家”时,她列了三位:内斯比特、刘易斯和保罗·加里科(美国作家,童话代表作有《无尾鼠》)。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出版后,英国的评论界也有评论家将“哈利·波特”与“纳尼亚”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在倡导基督教中的“忠诚、勇气、诚实、正义、公平”等美德观念的意义上,完全可相媲美。
    幻想小说在西方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流派,有许多创意、叙述方式和作品内在的寓意,都是在不断的重复、继承和发展之中。对于刘易斯而言,他的精神导师是活跃于19世纪中叶英国文坛的麦克唐纳德(代表作是《北风的背后》),而他本人又成为不少后辈的导师,其中就有J·K·罗琳。如果仔细比较这三位大师的幻想作品,你会发现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