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长孙-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长宁没有拒绝,的确她身上没有些银钱是很麻烦的。

    她捏着这个小小的荷包,不由得想起三弟身上那件灰鼠皮的大氅。

    光是那件大氅的花销,就不止这个小荷包的数了。

    若是她能中进士,自然可以改变长房的窘迫。特别是她的两个姐姐,姐姐们自小疼爱她,她是不忍心看她们过得苦的。

    见两父子说完了话,赵玉婵也被两个丫头寻回来了,窦氏才让下人上了菜。

    赵长宁的这个嫡妹玉婵年十三,梳了垂髫分心发髻,穿了件茜红色绣海棠花压襟的褙子,梳洗好了出来。嘴巴就撅起来:“怎么都是些清淡的菜,我不爱吃的。”说罢叫自己的婢女,“春绣,我今晚只要半碗饭。”

    窦氏瞪她一眼:“你还有脸提,你哥哥被你牵连跪祠堂,人得病了不舒服,便只能吃

第5章 第五章

    第5章

    身边的赵长旭却立刻反应过来,对那人拱手道:“竟然是七叔回来了。”

    那株苍松下挺拔的身影才走出来,他披了件薄薄的玄色披风,俊朗的脸神色淡漠,身后跟着一众小厮。

    赵长宁立刻反应过来这位是谁了。

    这人名周承礼,他父亲跟赵老太爷是同僚,当年被贬官至云南,却不幸身亡在路途中。赵老太爷眷念同窗情谊,便收养了他的独子,并和赵家上一辈一同从’承‘字辈,仍让他保留原姓,以让他时时念着亡父。

    周承礼也念着赵家的恩德,与赵家亲如一家人。他年二十五,任通州知县,相当的前途光明。听说是很少回家的。

    “见过七叔。”赵长宁对此人不熟悉,没见过几次,只是略一拱手。

    周承礼看她的目光却很奇怪,似乎是看了很久,才缓缓地说:“大庭广众,你们二人勾肩搭背像什么样子。”

    赵长宁眉头微皱,这话说得真奇怪。她和赵长旭是堂兄弟,这有什么的?

    但是长辈训话,也只能应是了。

    随后周承礼才嗯了一声,让他们二人离开了。

    这晚赵长宁回了东院休息,她在东院有个小院子,里头伺候的多半是小厮和书童,只有个贴身的顾嬷嬷和两个丫头。

    外头蟋蟀唧唧,顾嬷嬷在给她缝制贴身的里衣。顾嬷嬷很老了,不过长宁是她带大的,很依赖顾嬷嬷,所以一直将她荣养在自己府中。她正收拾好了入学的箱笼,门扉就被扣响了。

    丫头打开隔扇让小厮进来,原是来送东西的,笑眯眯地说:“见过大少爷,小的为七老爷送东西来。”

    说罢奉上了一只锦盒。

    周承礼……他给自己什么东西?

    赵长宁拿过来,锦盒里放了块印纽,雕了骆驼,大概是个古董吧,她没有多管。不过里头还有一封信,拆开一读只有寥寥几个字,‘勿担心,我已有安排。’

    赵长宁更加疑惑了,这个周承礼和她说话的语气,二人应该是很熟悉的。但她的确不怎么记得此人,难道是他和以前的小长宁是熟悉的?

    赵长宁把东西收起来,问小厮:“七叔只给我一个人送了吗?”

    那小厮不过十一二,什么都不懂:“小的是只往大少爷这里送东西的,别的不知道。七老爷什么都没说。”

    赵长宁让丫头打发了他几个大钱,把他送了出去。

    她现在满腹心思都在明天的入学上,就暂时就没管周承礼这件事。

    倒是今儿早上赵长淮得了李廷珪墨一事,传到了窦氏的耳朵里。

    窦氏在梳头,当时就折断了一根玉簪子。恨恨地道:“这死不要脸的东西!我儿还是嫡长孙,他巴巴地给那小妾的儿子这么好的东西,当我儿不存在么?还当着我儿的面给的,真真是打我儿的脸!”说罢就想去找赵承义好好说道。

    宋嬷嬷赶紧拦下她,很委婉地劝:“太太,您若这样直接去找老爷,老爷就以二少爷读书更好为由来说道您,您反而会被骂一通。正是长孙知道这个理,所以他才不告诉您这事啊。”

    窦氏稍微冷静了一些:“那嬷嬷你说怎么办,我可咽不下这口气。”

    宋嬷嬷又道:“您觉得女子最有用的东西是什么?”

    窦氏就很是想了一会儿:“我哪里知道,才智?美貌?女红?”

    宋嬷嬷摇头说:“自己有的东西才是最有用的。您样貌好,又是正室,有的是本钱呢。”

    宋嬷嬷是委婉地劝一下窦氏,才智那条路呢,您就别想去走通了。女红什么的,您手笨得水鸭子都绣不好,也是死路一条。咱们呢就想想最有用的。最有用的是什么?长得漂亮啊!

    宋嬷嬷是从窦家陪嫁来的,窦氏最信任她。听了却疑惑了:“若不是让我去那死不要脸的人那里哭,我可一百个不愿意的。”

    宋嬷嬷就笑了:“不让您去大老爷那里哭,那终究是落了下乘的。您知道有一句话叫做一物降一物,咱们要去找那降得住大老爷的。”

    窦氏想了一会儿,压得住大老爷的……那不能是老太爷,老太爷跟大老爷的想法是差不多的。

    “咱们家里,还有一尊大佛呢……”宋嬷嬷轻轻地说。

    窦氏这下终于是明白了宋嬷嬷的意思。

    该小佛堂里的那位出山了。

    窦氏这下穿戴了最整齐最华贵的衣服,梳洗一番之后,扶着宋嬷嬷的手,去了西园的小佛堂里。

    赵家另一尊大佛,赵老太太住在小佛堂里。

    &nbs

第6章 第六章

    第6章

    只见一位穿秋香色宝相花绸褂,戴金银两色勾边嵌翡翠眉勒的老太太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几个捧盒子的婢女,几个婢女明明花朵一样的年纪,却都摆着一张冷冰冰的死人脸,气势很足。赵老太太一进来气氛便凝固了般,顿时静若无声。

    “母亲今日过来,怎也不先和儿子说一声。”赵承义伸手想去接老太太的手。

    赵老太太却似没有看到他,看向赵长宁,喊了一声:“宁哥儿。”

    窦氏低声对儿子道:“你还不快去接你祖母。”

    赵长宁这才明白过来,窦氏这一直张望门口,难不成就是看的赵老太太?

    她两步走上前,伸手去请老太太:“祖母,孙儿在。”

    赵老太太才把手搭在她手背上,慢慢地走到了正堂上,坐在了赵老太爷的旁边。屋内的儿辈孙辈立刻下跪行礼,赵老太太面无表情地受了礼,随后端起了旁边的茶碗,“我听说今儿个两位哥儿入学,正堂里热闹,才想着过来看看。”

    “此事原本也是儿子该和母亲说的,只是怕扰了母亲的清净。”赵承义连忙解释说。

    这事真不怪他,赵老太太最恨别人无事去烦她。你若为这等小事去告诉赵老太太,搞不好她会让人拿笤帚轰你。

    赵老太太却慢慢地叹了口气:“大老爷不用解释,我知道如今赵家家大业大了。我这老婆子久不问世事,说话也不管用了。”

    赵承义听到这话额头都要冒汗了,忙又说:“母亲折煞儿子,您含辛茹苦将儿子抚养长大,您说话儿子自然是听的。”另外的几个兄弟虽不是她生的,却也立刻道:“正是的 ,老太太,您是劳苦功高的。”

    赵老太太又叹息一声:“劳苦功高?老身不敢当,不过是你们一个二个的,见我是侍奉佛祖去了,不将我放在眼里了。进学这么大的事,竟没人跟我这老太婆说过一声,可见是人世苍凉啊!”

    众人默默一噎,当年几个少爷刚开蒙的时候,他们就去请过老太太,老太太回话是:混账东西,多大的事来扰我?中了举再来。

    赵老太太却慢慢转过头,看了赵老太爷一眼。

    赵老太爷立刻想起了当年被赵老太太支配的恐惧,冷冷地咳嗽了一声:“没人敢亏待你,你想做什么,便做吧。”

    赵老太太正是要这一句话,因此笑了:“好,我也想的是老爷没得忘了我这个老不死的东西。我年纪大了,不知道还有多少日好活的,却也不能青灯古佛的了却残生,以往你们这些人惯疲懒的,不给我这老婆子请安。如今我想着,晨昏定省的规矩也该拿出来了。否则叫言官听去了,告你们几个爷不重孝道,就不好了。”

    是他们懒么?以前给这位老太太请安的时候,老太太不给开门,大冬天在外面冻得话都说不出来。好不容易进了门,热茶也不给喝一口,没说两句就赶他们走。要你问她身体是否安好,她还会反问你:“整日都问,是巴不得我不好是吧?”

    赵承义这亲儿子只能忍,别的几个庶出的受不了了。没几天就传出话来,有的是站久了腰不好,有的是风吹多了感了风寒,有的是一听到木鱼念经声就开始恶心犯呕,总的来说,身体真的不好,实在是无法去给老太太请安了。

    赵老太太从此闭门。也好,不来给她请安正好她清净清净。

    现在这位老太太不知是不是日子终于无聊了,想起她还有这么一群儿子呢,要重提晨昏定省了。

    赵承义浑身一震,回头看诸位弟弟,皆一脸的便秘之相。

    &

第7章 第七章

    第7章

    纪家族学位于南居贤坊的十字路口。对面是顺天府学,旁边是慧照寺和正觉寺,南面隔一条巷子就是东城兵马司,很热闹。

    两人在门口下了马车,有个穿短衣搭坎肩的童子等着他们。进了院门是一扇照壁,上刻了‘南山纪家’四个大篆,古朴雄浑。从两侧的夹道走进去是客堂,里头还有七八个人在等。小童笑道:“诸位先等片刻,族学正在开讲,先生马上就过来。”

    赵长宁坐下来端了杯茶,先打量了一下这屋里的人,年龄二十多到十多岁的都有,穿丝绸或青布直裰,头戴方巾,是时下流行的儒生打扮。都打开了朝正堂的隔扇,看着外面窃窃私语。她刚喝了一口茶,突然听到阵阵拍巴掌叫好的声音。

    赵长宁这才循声看去,只见里头是正堂,有个人正站在堂屋里讲课,下面盘坐了一群儒生打扮的学生,巴掌声和叫好声都是从他们这里传出来的。那先生穿了件蓝色棉布直裰,瘦得没几两肉的样子,唇上生了两撇胡须。

    见听众给面子,这位先生更是慷慨激昂地讲道:“众人皆知□□是农民出生,是怕别人推翻了他,才惶恐地加重了‘君臣之道’的**,更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荒谬论调。观唐时太宗皇帝所言,是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前后颠倒,简直是败坏了祖宗的规矩!”

    赵长宁听得差点一口茶喷出来,这位先生……胆子真大!

    赵长宁现在所处的朝代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大明,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没错,不过历史在明成祖那里转了个弯,皇帝做到最后的是建文帝,现在做皇帝的是建文帝的孙辈。这位皇上跟祖父一样,性情比较温和,喜欢儒学。所以各种各样的学派就开始层出不穷,只是没想到这家伙竟然在天子脚下也敢讲这些。

    赵长宁身边有人不赞同他的观点,低声道:“这先生怎能这般说话。要不是因为元朝皇帝太过昏聩,□□皇帝怎的严酷刑法。亏是当朝的圣上开明,否则定砍了他的脑袋,叫他再胡言乱语!”

    长宁侧头看了一眼,这人长了一张方正的脸,很正派的样子。

    后来长宁知道,这位教谕的父亲前朝是某位大官(多大不知道,反正人家说很大很大)。因贪粮被了砍头,这位教谕就开始憎恨起本朝来。也亏皇帝不管他,他还好好地活着。搁大清去,他就是朗诵个‘清风不顾我,明月照我身’,都要被搞一下文字狱的。

    愤青老师骂两句皇帝在所难免,不过这位愤青是她的老师,这就危险了。

    长宁暗想这位可别是他的老师才好,她可惜命。

    那边的先生讲完了,满堂喝彩,过一会儿见三位先生入客堂来了,刚才那位讲学的愤青先生赫然在其中,另外的两位,一个留了长胡须,另一个面无表情,背着手走在最后面。

    旁有个教谕便介绍了这三位先生,都是举人的功名,是纪家族学里最好的三位先生。其中长胡子那个是纪家本家的,也是族学的院长。刚才那位愤青先生姓范,最后那个面无表情,长得最高的姓白,倒是长得有几分俊朗。

    一听三人都是举人的功名,在场的人只有秀才的功名,自然是大为震惊,立刻就拱手再行礼。举人这个功名其实已经可以做知县了,做先生其实很少见的。赵长宁和赵长淮倒是见过世面的,倒还镇定。

    那位纪先生就问:“哪两个是赵家的少爷?”

    赵长宁和赵长淮便出列了,纪家和赵家原是世交,所以这位纪先生就说:“两位世侄不必客气,你们父亲是早说过你们的。只是这规矩还是要的,烦请交一篇文章上来。”

    这是纪家族学入学的规矩,先生以文章好坏来收人。由于这三位先生都是最好的,故能被这三个人挑选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赵长宁和赵长淮属于关系份子。但若是三个先生都没有看上他们的文章,就会被打落去别的先生那里,这就丢人了。

    其他人一个个地分了先生,有几个先生们都没要,顿时就脸色苍白,半句话说不出来,被人请了下去。

    客堂里刚才还吵吵嚷嚷,看到有人真的被拉出去,就变得安静极了。

    赵长宁和赵长淮的文章放在最后面,纪先生先是念了句赵长淮。赵长淮几步上前,纪先生先拿了他文章一读,便笑道:“你祖父说你文章已有造化,我看的确是好,你便到我这里来吧!”

    赵长淮倒也没有惊讶,恭敬地行礼退到旁边,别人看他的目光很艳羡。要知道,刚才那些人多半是被收到了范先生那里,这位院长是仅要了两个人。

    轮到赵长宁了。

    纪先生喊了她的名字,赵长宁定步走上前去。只觉得周围的人都在看着她,便垂下了眼。纪先生拿起她的文章就皱了皱眉,没看内容,端是这手字就不好。科举场上一手好字是非常重要的。纪先生看一眼就递给了范先生。

    赵长宁这般一起一落,心里苦笑。

    方才还想着这位愤青老师别看上她。现在觉得被他看上都是好的,总比没人要的好!她知道自己文章火候极高,比赵长淮只高不低,只是这手字……的确是不美!

    这位范先

第8章 第八章

    第8章

    赵长淮还没反应他这话是什么意思。纪少陵已经被纪先生叫过去了。

    纪少陵从小就是被娇养大的,纪大人四十多才得这一子,实在宝贝得紧。家里的叔叔婶婶,姐姐妹妹的都很宠他。纪先生对他更是疼爱,叮嘱他要好生读书。

    赵长淮却回头看了一眼赵长宁。

    正好赵长宁也看向他,有些疑惑,似乎在问他为什么看她。

    赵长淮突然想到,如果一开始他对这个长兄是什么情绪,那大概是不甘吧。他是嫡出,自出生开始就有自己没有的一切,长辈的宠爱,尊贵的身份。可自己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靠努力得来的。

    但这个处处不如自己的人,却还是压在他头上。永远都是他的兄长,赵家的嫡长孙,赵老太太为了嫡出这个身份,也会无条件地维护他。

    他怎么会甘心呢。

    只不过有时候看着太单薄了,太脆弱了,像好看上等的薄瓷一样,竟然让他生出‘这个人没有威胁感’的奇怪想法。这太荒谬了。

    赵长淮很快就收回了视线,赵长宁却皱了皱眉,刚才那位纪公子跟他说了什么,他看她做什么呢?

    纪先生得了空,便把他们都叫起来,要去启圣祠拜孔子。

    纪家族学非常大,长宁等人平日进学的是明伦堂,东西廊房是休息之处,从客堂的月门过去是启圣祠,供奉了老子画像,学生刚进族学要拜夫子。启圣祠旁边还有一口钟磬,一口井的大小。

    纪先生、范先生二人正了诸位学生的衣冠,又端来了清水净手,这是‘净手礼’。到了最后整理干净才能拜孔子,拜先生。

    赵长淮是纪先生的学生,站在最前头。赵长宁站在人群中,四周都是人。

    她却抬起头,看着香雾缭绕中孔夫子的画像,端香稽首。俯仰之间,沉重悠长的钟磬声响起,一声,两声。

    三跪三拜,叩首成礼,为圣人奉香,竟然给人非常神圣的感觉。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赵长宁心想。

    她会学习最正统的儒家文化,最深刻的中华文明,聆听圣人的教诲,被教导出色的德行,做一个真正的有传承的儒家子弟。

    也许,这是现代文明教育无论如何都无法教给她的。一种单纯的对文化的骄傲和继承。

    在这一刻赵长宁突然有点改变了对读书的看法,科举改变命运亦是要紧,但是读书,却也是了解这个她根深蒂固的文化,它最传统和灿烂的文明。

    其余学生要拜先生,那位白先生左右都不见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