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 年)正要继续追查下去,梁王很可能因此被杀。这样的话,太后也只能将爱子被杀的悲痛,积
压心头,不能对皇上发泄她的怨怒,可是太后必然会迁怒皇上所亲近贵幸的臣子。臣下担心长君处境可能很危险,所以为你忧愁。”
王长君听了,一时有些惊惶失措,说:“那要怎么办才好呢?”
邹阳说:“长君若能劝皇上,不要再追查梁王涉及袁盎的事,必可以增强你和太后的关系。太后得到你的帮忙,内心必然深深的感激你;那么你的妹妹,就同时受到太后、皇上的宠幸,她的地位也就会非常巩固了。但愿长君好好的为自己想一想。”
“以前,舜的弟弟象,一天到晚所想的、所做的,就是要怎么把舜杀了;等到舜当上天子,却将有卑之地封给他。一个仁者,对自己的兄弟不会怀恨于心,不会长久记仇,有的只是更加亲善厚爱罢了,所以后世的人特别赞扬他们。希望你用这些事例来说服天子,好让天子不再查办梁王涉案的事情。”
王长君听了,说:“好吧!”
就找了适当时机向皇上进言,整个事件果然就不了了之。
179 诸葛亮一语惊醒梦中人
东汉末年,刘表的后妻蔡氏,宠爱自己的儿子刘琮,厌恶前妻之子刘琦,和自己的弟弟蔡瑁天天毁谤他。
刘琦自觉得很不安全,和诸葛亮研究维护自己安全的办法,可是诸葛亮不愿作答。
后来与诸葛亮一起爬到楼上,随即叫人拿掉梯子,然后对诸葛亮说:“现在上不到天,下不到地,话从你口中说出,就只有我一人听到,可以说了吗?”
诸葛亮说:“你没看到申生留在国内而遭受危险,重耳在外流亡很却安全吗?”
刘琦有所领悟,从此暗中规划离去的事宜。适逢黄祖去世(公元 208 年),刘琦请求代替他的职位,刘表就派任他为江夏太守。
180 曹冲戳衣,库吏释罪
三国时,曹操刚定都许县(许昌)时(约在公元 196 年前后),国事纷杂,所以用刑非常严酷。
曹操的马鞍放在库房中,被老鼠咬破了,库房的官吏担心自己会被处死,想要前去自首。
当时小侯王曹冲就对他说:“等过了第三天,才去自首吧!”
小侯王随后用刀子将自己的衣服刺破,就如同被老鼠咬的一样,然后装出失意的样子,加上一脸的忧愁。
曹操见了,问他为什么。
小侯王就说:“民间传说,衣服被老鼠咬破,衣服的主人会不吉利。如今我的衣裳被咬破了,所以很担忧。”
曹操就对他说:“这都是乱说的,不要被影响了。”
不久,官吏就来报告说,马鞍被咬破了。
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在身边都被咬破了,何况马鞍归悬在柱子上呢?”
于是不再查问。
181 满宠施“苦肉计”救杨彪
汉朝末年,太尉杨彪与袁术联婚(公元 197 年),曹操因此很讨厌他,想借阴谋废掉旧君另立新君的理由,来诬赖陷害他,就将他押到牢狱中,派许县县令满宠侦讯他。
当时将作大匠(负责重大土木工程的官职)的孔融和荀或嘱托满宠说:“只要言辞上侦讯,千万不要用刑拷打。”
满宠听了,全不理会,还是依法拷打讯问。
过了几天,满宠去见曹操说:“杨彪经过拷打讯问,都得不到什么供词,这个人名满天下,若是罪状不明不白,而受刑罚,一定会使明公大失民心,我为明公感到很不值得。”
曹操于是当天就放了杨彪。
最先荀或和孔融听到满宠拷打杨彪,都非常愤怒。后来竟因这样才让杨彪得以出狱,于是更加亲善满宠。
182 华佗的“盛怒药方”
三国时华佗,是著名的神医。当时有一位郡守得重病已经很久了,华佗认为只要生很大的气病就会好,于是多拿他许多钱财,而不为他医疗,没多久又放下他不管,并且留下一封信骂他。
太守果然非常生气,派人追杀华佗,可是却追不上,因此愤怒到极点,口吐黑血几升,病就好了。
183 王伟元为门生担饭
魏朝王伟元,名裒,门生被本县派去服劳役,请求伟元向县令说情免去劳役。
王伟元对门生说:“你的学识不足以保持你自己,我的德行也不足以维护你,去请托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自己步行担着干饭,儿子背着盐豉(加盐的豆鼓),送门生到县府。
县令以为王伟元来拜访自己,就穿着整齐地出来迎接。王伟元于是由小道走到土牛傍,屈身敬谨的站着,自己禀明说门生要服劳役,所以来送他。
县令因王伟元德行高尚,受人崇敬,而现在这样,自觉失礼,就立刻下令免去门生的劳役。
184 误死误生的星象家
晋朝习凿齿,字彦威,年轻时即有远大的志气,学问深厚,见闻广博,因为文章极好,著名于当时。桓温(公元 312~373 年)提拔他为佐吏,关系很亲密,很受礼遇。
当时桓温胸怀大志,找来蜀地善看天文星象的星象家,问他国运的长短。
星象家答说:“国运还正长着。”
桓温疑心他有不好说出口的事,于是表面上说:“照你所说,这岂只是
我个人的福份,应该是天下百姓的幸福了。但是今天所谈论的事,希望你能说得更详尽、更明白,如果有些小小的灾厄,也应该都说明白。”
星象家说:“太微,紫微、文昌三宫的气运征候就是这样,一定没有任何值得忧虑的事。至于五十年后的事,则没有办法说它了。”
桓温很不高兴,就不再谈了。过几天,桓温送绢一疋、钱五千文给星象家。
星象家赶忙去见习凿齿说:“我家在益州(四川),受命远来此地,如今又受命自杀,不知要如何处理这一身尸骨。因为你为人仁慈敦厚,所以请求你替我准备棺木,树立墓碑。”
习凿齿问他原因,他答说:“赐我一疋绢,就是命令我自裁的意思;送我五千文钱,就是用来买棺木的。”
习鉴凿听了,说:“你差一点错死了。这绢是用来开你玩笑的,钱则是供你返乡作盘缠用的,意思是随你任意去留。”星象家听了大喜,便去向桓温道别。桓温问他为什么要离去,他就将习凿齿的意思说了。”
桓温笑说:“凿齿担心你错死了,你一定是错活了。只是徒然白读了儒家的书三十年,不如拜见习主簿凿齿一次。”
185 村妇借火,婆婆知错
有一位里中的妇人与同里的许多太太感情很好,这位妇人家中夜里丢了肉,婆婆怀疑是她偷的,很生气地把她赶走。
这位妇人早上离去时,会见她亲近的好些太太,并且告诉她们这件事。
其中一位太太说:“你慢慢走,我现在就让你的家人来找你回去。”
就绑了一束麻,到那位妇人的婆家借火,说:“昨天夜里,狗咬了一块肉,纷纷的争着吃,结果互相咬死了。希望借火来熏烤这些死狗。”
丢肉的人家一听,立刻一面追一面喊的要找回媳妇。
186 机智豁达的小兵
晋朝苏峻叛乱时(公元 327 年),庚氏家族的人四处逃亡。
庚冰当时担任吴郡太守,自己一人逃走,手下的官吏百姓都走掉了,只有郡中一位小兵,独自用小船载他离开钱塘口,并用粗竹席将他盖住。
当时苏峻县赏捉拿庚冰,交代只要庚冰可能出现的地方,都要严密搜察,情况很危险。
小兵就丢下船到洲岛上买东西,顺便喝了酒,醉醺醺的回来,挥舞着船浆指着船里叫道:“到哪里去找庚吴郡(冰)呢?这里面就是他了。”
此时,庚冰听他一说,大为惊慌恐惧,但是又不敢亡动。监守的官吏看见船很小,能载的地方又很狭窄,认为小兵发酒狂,一点都不怀疑。小兵于是将庚冰送过浙江,寄居在山阴魏家,而得以逃过劫难。
后来叛乱平定之后,庚冰要报答小兵,看他要什么都尽可能的要满足他。
小兵说话:“我出身仆身,不希望什么名位富贵。年轻时苦干驾车劳身,常常怨叹无法痛快的喝酒。假使能为我准备足够痛快喝一年的酒,我就满足了,不再需要任何东西了。”
庚冰于是为他盖了大房子,买奴婢来服侍他,让他家中常有百斛的酒,
一辈子都让他喝个痛快。
当时的人都说,这个小兵不只机智,而且也能看透人生。
187 宋典打马救皇帝
晋元帝司马睿(公元 277~322 年),字景文,是宣帝的曾孙,瑯琊恭王觐的儿子。继位瑯琊时,叔父东安王县被成都王颖所杀。元帝因怕灾祸监身,所以暗中逃出。
成都王颖先就下令各关防不可让显贵的人出城,所以元帝到了河阳之后,就被津渡官吏拦止下来。
他的随从宋典晚到,就拿到鞭子打元帝的马儿,笑着说:“管客馆、津渡的长官是禁止显贵的人出走,怎么连你也被拘禁啊!”
那些官吏听说这样,也就任他们离去了。
188 心病心药医
刘倩,南齐明帝时,任尚书吏部郎。他有一位妹妹嫁给鄱阳王,夫妇俩恩爱异常。
后来,鄱阳王惨遭明帝杀害,王妃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日夜悲伤,久而久之,成为病疾,各种可行的医疗方法都试过了,却不见有任何疗效。
当时陈郡有一位名叫殷茜的画家,画出来的人像栩栩如生,非常逼真,刘倩于是赶快叫殷窗作一张画,画中的鄱阳王,与他生前的宠姬亲呢的照镜子,一副就要双双入寝的模样。
殷茜作好画后,刘倩就叫王妃的奶妈偷偷将画拿给王妃看。王妃一看,嫉火中烧,不但向画像吐口水,还大骂:“死鬼,早死的一点不冤枉。”
从此以后,王妃的病情就慢慢好转了。
189 昙冰棒喝,津吏释疑
当晋王廞起事刚失败的时候,佛僧昙冰藏匿了他的幼子王华(公元 358~427 年),叫他自己提着衣裳跟在后面。
结果看守巡逻渡口的官吏起了疑心,昙冰就大骂王华说:“你这奴才,这么懒,怎么不走快一点!”
并拿起棍子连打他几下,那管渡口的官吏才不疑心,因此得免于灾难。
190 李穆挥鞭,宇文泰避险
侯景与宇文泰作战,宇文泰的马中了流箭,摔落地上,东魏(侯景)的军队随即追到,但左右的人都已逃散。
当时都督(大元帅)李穆就下马,拿起鞭子打宇文泰的背,骂说:“陇东(在今陕西境内)军士,你们的主子在哪里?难道逃得只剩你一人吗?”
追来的人听李穆一骂,对宇文泰一点也没有疑心,就放他走了,李穆就将马给宇文泰乘坐,一起逃走。
191 李忠臣以情打动皇帝
唐朝辛京杲因为私自打死家仆,主管的官吏上奏朝廷,认为罪当处死。皇上批准了。
李忠臣要救他,却想不出好办法,于是对皇上说:“京杲早该杀了。”
皇上问他原因,李忠臣说:“京杲的父执长辈及兄弟,整个家族都战死了,只有京杲到现在还活着,所以臣认为他早该死了。”
皇上听了无限同情感伤,才只将辛京杲贬官。
192 张说赐婢,书生报恩
唐朝姚崇(公元 651~721 年)当宰相时,有一天在便殿(天子休憩闲宴之殿)上奏弹劾张说(公元 667~73Q 年)的罪状数百言(事在公元 713 年)。
玄宗非常生气,说:“你回中书省后,应抄一副本送给御史中丞,和御吏中丞一起追查这些事。”
可是张说完全不知情。
大约十个月前,一位张说教导的书生,私通张说最喜欢、最宠爱的侍婢,正巧被抓到奸情,这件事被张说知道了。张说很生气,准备送他到京兆尹去接受审问判罪。
这位书生大声的叫说:“见了美色,情不自禁,这是人之常情。公贵为宰相,难道不会碰到紧急要人帮忙的时候?而竟然要吝惜一位婢女呢?”
张说对他的话很惊异,于是放过他,并把侍女送他。
书生离开之后,十个多月不见踪影,也无消息。有一天突然来访张说,满脸的忧愁,并且说:“我感激张公的恩德,一直都想报答。现在听说张公被姚相国陷害,御史台已准备调查,张公危难就要临头了。我希望能取得张公生平最喜欢的宝物,送给九公主,想办法请她帮忙,一定能即刻摆平此事。”
张说于是一一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宝物,书生都认为不恰当。
当看到鸡林郡所进献的夜明窗,书生就说:“这件很合适,我的计划可以成功了。”
同时请张公写几行恳请帮忙的话,一起带走。
书生很快离去,急忙赶路,到了晚上才到九公主府邸,书生一五一十的将张说的意思,以及整个情况告诉九公主,同时以夜明窗做为见面礼,并且请公主对玄宗说:“皇上难道不想想在东宫时(当太子时),不是一直想要好好对待张丞相吗?现在怎么反而要对他有所不利呢?”
第二天早上,公主进去拜见,完全将这些活上奏。玄宗受感动,赶紧命高力士到御史台宣示前回交待审讯调查的事情,一律停止。书生从此后也不再拜见张丞相了。
193 王旦速焚占卜书
宋朝王旦(公元 957~1017 年)为宰相时,有位命相师上书谈论宫廷的事,却因而被杀,在抄没他家时,找出许多朝廷官员和他往来占卜吉凶的一些记录。
皇帝很生气,想要一律交由御史去审问情节。
王旦说:“这是人之常情,况且所谈的事情,没有牵涉朝廷政事,不足以构成罪状。”
于是自己拿出曾经占问过的记录文书,进呈皇帝,说:“臣年轻微贱的时候,不免也去做这些,如果一定要论罪,那么连同臣下也一起送交刑狱吧!”
皇帝此时怒意才稍微消解。王旦于是往中书省,将搜得的文书全部焚毁,后来皇帝又后悔,派人去取回,却已经都烧掉了。
194 翁蒙之恩救赵汾一家
宋朝赵鼎(公元 1085~1147 年)因得罪秦桧而被处死,他的儿子赵汾一路护送灵枢回衢州埋葬。
郡守章杰,知道出葬的当天,朝廷内外的士大夫都会带酒来祭吊,于是暗中派县尉翁蒙之,借搜查私酒的名义,去搜赵鼎过去与人往来的书信,以便取来当作珍奇的东西,好拿它来要胁或陷害别人,却不知道翁蒙之一直就是一个正人君子。当翁蒙之接到指令之后,赶忙写了张纸条,派仆人从后园出去,暗中通知赵汾,叫他将箱中的书信全部焚毁,连同家中弓箭刀子之类的东西,一并销毁,等到官兵来搜索时,完全一无所得,赵鼎一家人因此得以逃过一劫,这全靠翁蒙之出力帮助。
195 一首诗平反佃户
明朝赵渐齐先生的佃户陆老大,为人朴拙勤俭,衣食还算过得去。
突然一天,有数位嘉兴来捉强盗的兵,拥进他家,说盗贼供出他是同谋有罪。于是将他绑捆送到船停泊的地方,推出一位盗贼,大声责问说:“你将什么东西寄放他家?”
贼答说:“有什么……有什么……”
结果陆老大就受了一顿拷打侦讯,陆老大不胜痛快,将所有财物给官兵,还无法获免,最后将家产田产都拿出来,才免于刑罚。
虽然逃过一劫,可是陆老大心下愤怒不平,于是一状告到监司。行文到了县府,由县府追查此事,陆老大一向木讷,拙于言语,不知如何对质,就向赵渐齐请教。
赵渐齐就送他一首诗:“自昔只闻人捕虎,于今驾虎偏伤民。可时得向龚黄语,除盗先除捕盗人。”
并且又告诫他说:“小心别泄露此诗,等对质时,有不妥当的地方,就拿出给县官看。”陆老大依他的话做,终于平反,捕快另外捉到盗贼,发送边疆从军。
第七章 讽谏人主(讽谏类)
[开宗明义]人主有过失,如不功谏就将危害人君,如功谏却使自己遭到危亡。孔子说:“劝谏的方式有五种,我赞成讽谏。”有的借着文词篇章,有的借着别的事,目的在期望君父完全的醒悟改变,而转向好的一面。这就是忠臣孝子的用心。
196 酒入舌出,言多必失
齐桓公为大臣准备酒席,约定中午开席。管仲迟到了,桓公举起酒杯罚管仲喝酒。管仲却倒掉半杯的酒。
桓公说:“约好时间,却迟到了!该喝罚酒,又倒掉半杯!算是合乎礼法吗?”
管仲答说:“臣听说:酒一喝下去,舌头就出来了。舌头出来,就是失言,失言的人一定会招祸丧身,我想与其酒祸丧身,不如倒掉酒。”
桓公笑着说:“仲父请起。请就坐。”
197 祝君王能不得罪臣民
齐桓公打猎,到了麦丘(今山东商河县境内),看见一位老先生,问他说:“你多大年纪?”
答说:“八十三了。”
公说:“很好啊!这样的长寿。你愿意用长寿的福运祝福寡人吗?”
答说:“祝福君主能看重百姓,轻贱金玉。”
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