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治世经典-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子听了,只好按兵不动。
  356 内忧攻强,外患击弱
  齐简公时,田常想在齐国造反(约在公元前 484 年),又怕高、国、鲍、晏等大臣作梗,所以想改调部队反攻打鲁国。
  孔子听到消息,告诉门下学生说:“鲁国是我们祖坟所在地,是父母之国,如今十分危急,各位何不出去想想办法呢?”
  子路随即请求外出,孔子不答应。子张、子石也请求外出,孔子也不答应。子贡请求外出,孔子答应。
  子贡于是来到齐国,游说田常:“你要攻打鲁国,错啦!鲁国是难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又薄又低,土了又窄又低,国君遇笨而不仁,大臣虚伪而无用,士民又厌恶作战,所以不能攻打。你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的城墙又厚又高,土地广阔,装备新式坚固,战士都是精选而且健壮的,有重器精兵,又有贤明的大夫守御,比较容易攻打。”
  田常生气地说:“你认为难的,却是人家认为容易的;你所谓容易的,却是人家所谓难的。你说这些,是什么道理呢?”
  子贡说:“我听说国内有忧患的,就攻打强国;国外有忧患的,才先攻打弱国。我听说你曾三度受封却都未成功,是国内大臣不顺从的缘故。而你现在想攻打鲁来扩充齐国的领域,战胜了则国军荣耀、国家强盛。其他大臣的地位提高了,但你却毫无功劳,反而会与国君日渐疏远,那你想成就大事,难喽!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倘若打吴国,不胜,人民死在国外,国内大臣的势力也空虚了。这么一来,对你而言,不再有大臣作梗,也不会有人民责怪你,而能够控制齐国的,只有你了。”
  田常说:“有道理。”
  357 冯驭说秦,孟尝复相
  齐王(缗王)被秦、楚的底毁迷惑,认为孟尝名望高过君主,而且在齐国专权,就废了孟尝君的职位(公元前 298 年)。
  孟尝君的门下客一听说孟尝君被废,都走了。
  冯驭没走,告诉孟尝君说:“请借我一辆可以到秦国的车子,一定让你受国君重用,封地增加,你愿意吗?”
  孟尝君于是准备车子、礼物,派他去秦国。
  冯驭拂入秦国,游说秦王(昭襄王):“天下的游士,驱车入秦,没有不希望使秦国强大而削弱齐国的;而驱车入齐的,没有不希望使齐国强大而消弱秦国。这是因为秦、齐势不两立,想一决雌雄,能称雄就能掌握天下了。”
  秦王听,单膝落地拜问:“如何能让秦国称雄呢?”
  冯驭说:“大王知道齐国废除孟尝君的职位吗?”
  秦王说:“听说了。”
  冯驭说:“使齐国在天下之间举足轻重,都是孟尝君的功劳。现在齐王听了他人诋毁的话,废了孟尝君的职位,盂尝君心中怀怨,一定会背弃齐国。如果他能投靠秦国,那么齐国的人心自然倾向秦国,齐国领土就掌握之中了,岂只是称雄而已?大王赶紧差使者筹办厚礼去迎聘孟尝君,千万不要错失良机。否则一旦齐国觉悟,再重用孟尝君,那谁能称雄天下,那就难说了。”
  秦王很高兴,就派了十辆车子,载了百镒的黄金,来迎聘孟尝君。
  下归附,秦国自然就称雄于天下,齐国大城临淄、即墨就危险了。大王何不在秦国使者还未到的时候,恢复孟尝君的职位,再扩充他的领地,向他表示谢罪之意?孟尝君一定欣然接受,秦国即使强大,又怎能强请他国之人去当宰相呢?”
  齐王说:“好!”
  于是召见孟尝君,恢复他宰相的职位,赐予旧有封地,另外又扩充了一千户,这时,秦国使者恰好到了齐国,一听说这件事,只好回去了。
  358 赵仓唐令主君父慈子孝
  魏文侯将太子击封在中山(公元前 408 年)经过三年,双方都未派使者往来。
  太子舍人赵仓唐向太子进言说:“身为人子,三年来问侯父亲,不算孝顺;身为人父,三年未探问儿子,也不算慈爱。我愿充当使者为太子问候父亲,请问君侯有什么嗜好?”
  太子说:“君侯喜欢吃晨凫和北犬。”
  于是派赵仓唐献晨凫和北大给魏文侯。
  赵仓唐来到朝廷,先呈报说:“我是君侯孽子击的使者,不敢当着大夫朝会的时候晋见,只希望在君侯宴会的时候,将晨凫献到君侯的膳厨,另外,牵了一条北犬,想献给君侯的侍臣。”
  文侯很高兴地说:“击真是爱我,知道我的嗜好。”
  于是召见赵仓唐。问道:“你的国君还好吗?”
  赵仓唐说:“很好,我来的时候,还大庭送我呢!”
  文侯回头指着左右的侍臣说:“你的国君身高与哪个人差不多?”
  赵仓唐说:“依照礼仪,拿人相比,要找同等的相比;而诸侯是独一无二的,无法与他人相比拟。”
  文侯说:“那他身材与寡人相比,如何?”
  赵仓唐说:“君侯所赏赐的外府袤袄,恰好合身,所赏赐的斥带,也不必再修改。”
  文候很高兴,于是派赵仓唐赏赐太子一套衣服,并命令他在鸡鸣之前面见太子。
  太子起身,跪拜,接受赏赐,打开箱子,发现衣服颠倒了。
  太子说:“快!准备车子,我一大早就要出发了,君侯召见我。”
  赵仓唐说:“我回来的时候,并未接到君侯的命令啊!”
  太子说:“君侯赏赐衣服给我,不是御寒的,是想召见我,因,此命令你在鸡鸣时分到。《诗经》上不是说:‘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君召之。’吗?”
  于是晋见文侯,文侯很高兴,大张宴席,并且说:“疏远贤者而亲近疼爱的人,实在不是为社稷谋福的好办法。”
  于是派出少子挚,将他封在中山,而恢复击太子的地位。
  所以古人说:“想了解儿子,应先看看他的朋友;想了解国君,应先看看他差遣的使臣。”赵仓唐一出使,就使文侯成为慈父,使击成为孝子,这话难道不可信吗?
  359 毋择“失礼”反受赏
  魏文侯派毋择献大鹄鸟给齐侯,但毋择在途中却让大鹄鸟给飞了,只好献上空笼子。
  毋择拜见齐侯之后,说:“我国君派我来献大秸鸟,我在半路上又饿又渴,出去吃喝,没料到大鹄鸟就飞上天,再也不回来了。我想我并不是没钱再买大鹄鸟,但哪有当国君的使者,可以随便更换礼物的呢?我又想我并不是不能自杀谢罪,让自己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中,但又怕人家批评我的国君只重视鹄鸟,却不重视使者。我再想我并不是不能逃到陈、蔡两国之间去,但怕会损伤两国国君间的交往,所以不敢贪生逃亡,只好献上空笼子,希望大王重重的处罚我。”
  齐侯很高兴地说:我听到你说的三句话,比拥有鹄鸟好多了。我有大城郊外的一百里,想送给你当生活用的礼物。”
  毋择回答说:“哪有当国君的使者,却贪求诸侯土地的呢?”
  于是就离开,不再回来了。
  360 孟尝君手下人才济济
  孟尝君派公孙弘到秦国,晋见秦昭王。
  昭王说,“孟尝君的薛国,土地有多大?”
  公孙弘说:“百里。”
  昭王说:“方圆百里,却想为难寡人,能吗?”
  公孙弘说:“孟尝君好士,其中根本瞧不起天子、诸侯的有三个人。够格当管仲、商鞅的老师,能使国君称霸于诸侯之间的人才有五个。一旦出使,受万乘国君的羞辱,告退之时自刎,也定要血溅国君的衣裳;像我,敢这么做的,有七个人。”
  昭王于是谢罪,说:“你何必如此呢?我会善待孟尝君。”
  361 蔺相如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时(公元前 283 年),搜集到以前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一听
  说,就派人送书信赵王,表示愿以十五座城来交换和氏璧。
  赵王召集大臣商议,要给秦国嘛!怕秦国不割让城池,空被欺凌;不给嘛!又怕秦国部队大军压境,于是派人寻求可以出使秦国的人选。
  当时,宦官统领缪贤推荐蔺相如。
  赵王召见蔺相如,问说:“秦王希望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和氏璧,可以给吗?”
  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秦国用城交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就是赵国;如赵国给了和氏璧而秦国不割让城池,理亏的就是秦国。我原带着和氏璧去秦国,如果秦国不割让城池,我就带着和氏璧回赵国。”
  于是赵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秦王一拿到和氏璧,很高兴,就传下去给后宫美人及左右大臣观赏,根本没有意思要用城池来偿付赵国。
  蔺相如于是向前说:“和氏璧有些瑕疵,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交出和氏璧,蔺相如就捧着和氏璧,退了几步,靠着柱子,怒发冲冠,对着秦王说:“赵王派我捧着和氏璧来秦国,但我看大王并没有意思要以城池偿付赵国。一般人交往,都不会被欺蒙,何况是大国呢?所以我就取回和氏璧,大王如果想动武,我的头及和氏璧会一起碎在这根柱子下。”
  蔺相如说着,一边斜视着柱子,做出冲撞的姿态。秦王怕蔺相如破坏和氏璧,只好谢罪。
  蔺相如就对秦王说:“赵王送走和氏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大王也应该斋戒五天再接受和氏璧。”
  秦王心想不能强夺和氏璧,只好答应了,并将蔺相如安置在广咸的宾馆内。
  蔺相如心想秦王绝对会毁约,于是派他的随从带着和氏璧,走捷径先逃回赵国。
  五天后,蔺相如对秦王说:“我怕被大王蒙骗而辜负赵国,所以就派人带着和氏璧回赵国了。再说秦强赵弱,秦国如果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怎敢留住和氏壁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瞒大王,罪该受死,请大王杀我吧!”
  秦王听了,对臣子们说:“现在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却断了秦、赵的友谊,不如对他好一些,让他回赵国。”
  蔺相如回到赵国之后,赵王认为他很贤明,任命他当上大夫。由于秦国并未割让城池,赵国自然也没有交出和氏璧。
  362 陆贾说服尉陀降双
  汉朝陆贾,楚国人,以宾客的身份,随着高祖平定天下,有口才,常出使诸侯,当时中国刚刚平定,而尉陀也平定了南越,自立为一。高祖派陆贾赐印给尉陀,并封尉陀为南越王(公元前 1196 年)。陆贾来到南越,尉陀态度轻率傲慢,椎髻蹲踞地接见陆贾。
  陆贾就劝说:“足下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的坟墓在真定。如果想以小小的南越,与天子抗衡作对,就灾祸临头了。当初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纷纷起义,只有汉王先入关,占领咸阳,而项籍背约(当时各路人马曾约定先入关的人称王)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都属臣于他,可以说是极强的。
  但汉王由巴蜀起义,攻略天下,铲除项羽,五年之内,平定海内,这不是人力所能及,而是上天所赐予的。
  “如今天子听说大王在南越称王,根本不想帮助天下铲除暴逆,将相们都想调兵讨伐大王。但是天子怜悯百姓刚受战争的困顿,暂时按兵不动。并派我颁赐大王印玺,大王应当到郊外迎接,北向对天子称臣。如果想以刚刚建立、人心尚未附集的南越,在这里逞强,一旦汉天子知道,将会掘出并烧掉大王祖先的坟墓,杀光大王的宗族,再添一个小将,率十万部队,就可以杀掉大王,灭了新越,这是易如反掌的事。”
  于是尉陀站起来,向陆贾谢罪,说:“在蛮荒之地住久了,实在很失礼。”
  留下陆贾,连喝了几个月的酒。
  尉陀说:“南越之中,实在找不到值得谈话的对象,一直到先生来了,才令我每天听到一些前所未知的事。”
  于是在陆贾行李袋中装了价值千金的礼物,另外再送他千斤黄金,而陆贾也终于完成任命尉陀为南越王的任务,让尉陀称臣并奉行汉朝的规约。回朝之后,天子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大中大夫。
  363 雁足系书,救回苏武
  汉朝苏武出使匈奴(公元前 100 年)单于想招降他,苏武不屈服,被关在大地窖中,并断绝粮食的供应。苏武只好吃雪吞旃(使节仪杖上的编织物),几天下来还活着,匈奴就当他是神。
  单于于是将苏武流放到北海边上,要他牧养一群公羊,告诉他说:“等公羊生小羊,就放你回去。”。
  苏武靠着使节的仪杖牧羊,时间一久,仪杖的旃旄都掉光了。
  汉朝派使者来到西域寻找苏武(公元前 89 年),匈奴骗说苏武已经死了。当时常惠想了一个办法,私下告诉一个使者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找猎,找到一封系在鸿雁脚上的信,信上说苏武正在某个沼泽中。这个使者依常惠的话,责问单于,单于大惊,谢罪,只好放了苏武。
  苏武留在匈奴十九年,壮年出国,而回国时,胡须头发都白了。
  364 班超夜斩匈奴使者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公元 73 年)到了鄯善,鄯善王广十分礼遇班超,但不久,态度就变了。
  班超告诉属下的官员说:“觉不觉得鄯善招待我们的态度变得不够周到了呢?这一定是匈奴有使者来的缘故,所以鄯善王犹豫不决。明眼人在事迹尚未发生时就看得很清楚,何况事态已很明显了呢?”
  于是召来当侍役的胡人。经过诘问,胡役骇怕,就照实说了。
  班超就将胡役关起来,会集属下三十六人,说:“你我都在西域,现在匈好的使者到了鄯善,才不过几天,鄯善王对我们的态度就变了。如果让鄯善俘虏我们,送给匈奴,我们可能就会葬身在豺狼的口腹之中了,怎么办呢?”
  属下都说:“不论生死,听令行事。”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藉着夜色,火攻匈奴的使者,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
  一定会很惊慌,那就可以将他们歼灭。匈奴一旦被灭,鄯善自然吓破胆,大功也就告成了。”
  于是率领属下,奔向匈奴的营地,当天恰好是刮大风的天气,班超下令十个人带鼓,藏身在匈奴房舍的后头。约定:“看到火,然后击鼓,大叫,其他的人都拿着弓弩在门边埋伏。”
  班超顺风放火,营地前后就起了一片鼓声,叫喊声,匈奴大乱。班超亲手杀了三人,属下则杀了匈奴使者及其手下三十余人,其他大约一百人,都被火烧死。
  第二天,班超召见鄯善王广,拿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都惊恐非常,就交出王子作为人质。
  365 赵咨善对魏王
  三国时赵咨,字德度,南阳人,博文多识,孙权提拔他当中大夫。
  有一次赵咨被派出使魏国,魏文帝曹丕嘲弄说:“吴王孙权有学问吗?”
  赵咨说:“吴王在江上有万艘战舰,武装战士百万人,知人善任,心存经略天下之志,一有空闲,就博览群书,搜罗奇闻异事,不像一般书生只会死读书,断章取义。”
  曹丕问:“能不能打吴国呢?”
  赵咨说:“魏国是大国,固然有攻战的能力;吴国是小国,却也有防御的工事。”
  曹丕说:“在吴国,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多少?”
  赵咨说:“特别聪明练达的有八、九十人,至于像我这样的人,即使用车载、用斗量也数不清。”
  366 天有头有耳有脚有姓
  吴国派张温出使到蜀国,问秦宓说:“天有头吗?”
  “有。”
  “在哪里?”
  “《诗经》说:‘乃眷西顾。’可见是在西方。”
  “天有耳朵吗?”
  “天在高处听低处的声音。《诗经》说:‘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天要是没耳朵,怎么听鹤鸣?”
  “天有脚吗?”
  “《诗经》说:‘天步维艰。’没脚怎么走路?”
  “天有姓吗?”
  “姓刘。”
  “为什么?”
  “天子姓刘,天自然姓刘。”
  367 张淳义折成王
  晋朝时凉州张骏(公元 307~364 公元 332 年在凉州称王)派张淳借道经
  过成(地方名),上书健康。成主李雄假装答应,却一面派强盗,想在峡截杀张淳。张淳听到消息,就告诉李雄说:“我们主人要我不露行迹,不辞万里,上书健康,是因为陛下提倡忠义,能够成为之美。如果你想杀我,也应当在大都市里头,并宣示大众说:“凉州竟然难忘旧朝的恩德,派使者到?琊(意指东晋),被发觉,处斩。”这么一来,陛下自然义声远,天下敬畏,但如今你却想派强盗到江东杀我,毫无威严,如何宣示天下?”
  李雄大吃一惊,说;“哪有此事?”
  于是派司隶校尉景骞告诉张淳说:“你身材硕大,天气又热,不妨稍微逗留一会儿。”
  张淳说:“我们国君的灵柩(怀帝、缗帝)尚未送回,人民生活在困苦之中,所以才会派我上书通诚,表示拥护,即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怎么会怕天气的冷热呢?”
  李雄又对张淳说:“你主公英名盖世,凉州地势险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