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呢?”
李雄又对张淳说:“你主公英名盖世,凉州地势险要,部队强大,何不索性称帝,逍遥一方呢?”
张淳说:“我国君自祖父以来世代忠贞,如今还未报仇雪恨,正枕戈待旦,怎会逍遥呢?”
李雄的祖父本来是晋朝的臣子,听到这些话,觉得很惭愧,就准备厚礼,送走张淳。而张淳最后也达成使命(事在公元 33 年)。
368 荣誉已到极点
晋朝侍御史俞归到凉州封张重华(张骏之子,公元 346 年继位为凉王)为“侍中大都督西平公”。俞归来到凉州,但张重华想自称“凉王”不肯接受命令,并派亲信沈猛私下对俞归说:
“我们主公历代都是晋朝忠臣,如今却不如鲜卑,为什么?朝廷对鲜卑慕容当燕王(前燕),而我们主公只为大将军,这如何奖励忠贤呢?明台应当劝我们凉州主公当凉王。臣子出使,只要对国家社会有利的事,不妨权宜处理。”
俞归说:“先生失言了,一代君王之下,最尊贵的爵位就是上公。只是到了周朝,王室衰微,吴、楚僭越身份,自称为王,诸侯也不敢批评,实在是因为吴、楚被当作夷狄看待。如今皇上认为你们主公忠诚贤明,所以封他为上公,任命他为一方之诸侯,荣誉已至极点,哪里是鲜卑、夷狄所可比拟的呢?”
张重华才未称王。
369 恪守本份,各尽己忠
五胡乱华的时候,燕国派梁琛出使秦国。当时,梁琛的哥哥梁奕在秦国当尚书郎。秦王要礼宾司将梁琛安排到梁奕家里住。
梁琛说:“以前诸葛瑾与孔明是兄弟,但一在吴当官,一在蜀当官,他们两人只在办公场合相见,下班以后。不会私下会面。现在出使,就要我住在哥哥家里,我实在不敢接受。”
梁奕好几次问梁琛打听燕国的事,梁琢说:“我们兄弟各自服侍不同的国君,想说自己国家好嘛!恐怕你不喜欢听:想说自己国家不好嘛!又跟使
臣的原则不合。”
秦王派太子邀请梁琛见面,秦国人希望梁琛向太子跪拜,就先讽刺他说:“对待邻国国君,就像自己国君一般,而太子又何差别呢?”
梁琛说:“就算是天子的儿子,都不敢把父亲的臣子当作自己的臣子,何况别国的臣子呢!”
最后并未跪拜。
370 骨肉至亲重于城
北周派杜果送陈国(南朝陈)安成王顼(陈顼)回南方去(公元 563 年)。
陈文帝对杜杲说:“家弟蒙受礼遇,护送回来,实在是周国给予的恩惠;但是如果鲁山城没有交还给你们,恐怕也不会如此吧!”
杜杲回答说:“安成在长安,只算是平民,却是陈主的弟弟,身价何止是一座城而已?本国一向敦睦九族,恕道更是推及外物,所以送安成回来。现在你竟然说是用平常的土地才换回骨肉之亲,这种话实在不是使臣所敢听的事。”
文帝觉得惭愧,说道:“刚才是开玩笑的。”
从此对杜杲就更好了。
371 王虔朗用舌如用兵
符彦通是蛮族酋长,自以为富强,就在溪洞之间自称为王。王逵在攻下湖南之后,想派使者去安抚他,于是召募能去的人,他手下将领王虔朗自动请求前往。
王虔朗到溪洞之后,符彦通在侍卫如云的情况下接见他,态度十分狂傲。
王虔朗高声责备他说:“足下自称是符秦的后裔,应该知道礼仪,而与其他蛮夷有所分别。以前马氏在湖南的时候,足下的祖父都北面称臣,如今我们主公控制了以前马氏所有的领土,足下不早点去乞求结盟,还让使者先来找你,又不懂得以礼接待,难道不怕将来后悔?”
符彦通听了,又惭愧又害怕,站起身来握着王虔朗的手,向他谢罪。
王虔朗知道可以打动符彦通的心,就顺势游说他说:“溪洞这一带的土地,在隋、唐时,都是州、县,史册、图籍都有记载。现在你既没有天子的命令,又没有使节的委任,虽然在山谷之间自称为王,其实不过是个蛮夷的酋长罢了,不如去掉王号,归顺王公,王公必定以天子的身份,正式委任足下,使足下与中国的侯、伯有同等的地位,岂不是既尊贵又荣耀?”
彦通非常高兴,就去除王号,并将王虔朗入贡几枚铜鼓给王逵。
王逵说:“虔良一番话就胜过几万名部队,真是国士啊!”
372 坚守节操,不辱使命
宋太宗时(公元 968~997 年)起居舍人辛仲甫出使辽国。
辽王问道:“听说中原朝廷之中,有位党进,非常骁勇;像他这样的人才,有多少人呢?”
辛仲甫回答说:“中原名将很多,像党进这种人,只是做鹰犬的材料,
哪能数得清呢?”
辽王想留下辛仲甫,辛仲甫说;“有诚信才能成就道义,就道义而言,我不能留下:如强迫我留下,我只有死一条路。”
辽王知道辛仲甫坚守节操,无法动摇,就备了厚礼,送辛仲甫回中原。
宋太宗说:“仲甫远赴绝域出使,可说是不辱君命,如果再有几个像他这样的人才,朕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373 弱国外交,赏全保地
宋朝富弼(公元 1004~1083 年)出使契丹,见到了契丹王,说道:“我们两朝国君维持良好的关系,已经四十几年了,你们突然要求我们割让土地,为什么呢?”
契丹王说:“臣子们希望带兵南下,而我认为不如派使者要求你们割让土地,要不到土地,再出兵也不晚。”
富弼说:“北朝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则国君就可以专享利益,臣子却一无所获;如果用兵的话,那么臣子就可以从中图利,而国君则蒙受其害。所以提议出兵的,都只是为自己设想。现在中国边境万里,精兵百万;北朝想出兵,能保证一定打赢吗?即使赢了,所丧失的士卒、马匹,算做臣子的损失呢?还是国君的损失?”
契丹王说:“只要我们得到土地,两朝友好关系自能持久。”
富弼说:“北朝既然以获得土地为荣耀,那南朝也一定失去土地为耻辱;我们既然是兄弟之国,怎么可以一受荣耀,一受耻辱呢?”
于是反复说明不能割让土地的理由,最后议定增加交付契丹的款项,而后才回去。
374 口折强敌,视死如归
宋朝时,方信孺(公元 1177~1222 年)为参谋官,出使金国。纥石烈子仁对他要求五件事:宋对金称臣、割让土地、送回俘虏、交出首谋、附加每年交付的款项。将方信儒留在监狱中,四周由兵刃出鞘的士兵守卫着,并断绝粮食及饮水的供应。
方信孺说:“送回俘虏、送钱都可以。但交出首谋,却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事。至于对金称臣、割让土地,实在不是我能答应的。”
子仁生气地说:“你不想活着回去吗?”
信孺说:“我受命出国门的时候,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子仁无法使他屈服。
方信孺曾经三度出使金国,能凭借口舌折服强敌,即使古代出名的使节也不能比他好。
第十三章 分辩忠奸(能吏类)
[开宗明义]用宝镜来照相貌,立刻能分辩出美丑,贤明的官吏判案,也马上能分辨忠奸。一般而言,刁民虚妄怪诞,即使经过三番五次的刺探,也常测不出实情;所以判案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反复侦察的技术,才能使细微的蛛丝马迹,逃不出我们的掌握,那么即使是暧昧不明的诉讼案件,也能迎刃而解。
375 争儿测母心
汉朝时,在颖川,有一户人家的大媳妇与弟媳妇在争儿子。
黄霸(殁于公元前 51 年)是当地主管,办案时,下令两个妇人各站一头,让这名幼儿各距离她们十步,然后要他们各自去争幼儿。
大媳妇抢得很急,幼儿大哭,而弟媳妇怕伤了幼儿就放了手,但心怀悲痛。
黄霸看了,说:“这是弟媳妇的儿子。”
376 柳崇察言观色索马贼
柳崇(北魏人,字僧生,河南解人),在孝文时(公元 471~499 年)调为河中郡太守。
柳崇刚到河中郡时,当地人张明丢了马匹。
办案时,有十余名嫌犯被抓了来,柳崇看见他们,先不问偷马的事,只是表现出温和的表情,一一询问双亲是否在世,及农作物收成的情形,然后再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辞和神色,终于找到真正的盗贼吕穆等二人,其余的嫌犯都被释放了。
从此郡里的人,都因此敬畏而平服,境内也就太平了。
377 畏寒无影,丙吉妙断
汉朝时,陈留有一位老翁,九十岁,娶了佃农的女儿作妾,结果一圆房就死了。
后来,这名妾生下一个男孩,但老翁的大儿子对妾说:“我父亲年纪已大,早已不能人道了,而且才睡了一夜,怎么可能会生孩子?我看你是淫荡的女人,不守妇道,反而想玷污我们家族的种。”
彼此为遗产争讼数年,州郡的官吏根本无法判定谁是谁非。
当时汉宣帝任命丙吉(殁于公元前 55 年)作宰相,丙吉对这件事想了很久,说道:“听说‘真人’没有身影,‘老翁子’也没有身影,而且又受不了寒冷,大家不妨来试试看。”
就在八月的时候,找来同年龄的小孩,与妾生的幼儿一起脱光衣服,结果只有这名‘老翁子’哭着喊冷。然后又叫这些小孩一起在太阳下走路,发现只有‘老翁子’没有身影。
民众这下都心服口服了。
378 赵广汉运用猜忌破私党
汉朝时,赵广汉(殁于公元前 65 年)当颍川太守。当时颖川的豪杰、大户彼此通婚,官吏、民众也结为私党,赵广汉对这种现像很是担忧。
赵广汉于是先找出可信任的人,传授计策。每当有诉讼案件时,在定罪、判刑之后,故意泄漏罪犯的供词,让有关系的人彼此埋怨、责怪。然后又叫小吏制作信箱,让民众投书;一有投书,就削去投书者姓名,再假托是那些豪杰、大户子弟所写的。
这么一来,在地方上有势力的一些豪杰、大户彼此都结为仇家,奸党自然解散,而当地风气也起了很大的变化。
379 从头头身上下手
汉朝长安市,有很多偷窃案件,各行各业的商人都深以为苦。
张敞来到长安主政时,先去访问几个偷窃集团的首领,发现他们平常表现得温和敦厚,出入都有车马随从,邻里都很尊重他们。
张敞再召见这些首领,先责怪讯问他们,然后要求他们帮忙找偷窃犯来,以减除罪刑。
首领们表示:“如果突然之间找他们来官府,怕这些人惊慌失措,希望另外再想个办法。”
张敞于是先任命这些首领为府里的官吏。这么一来,小偷们都到家里来道贺、庆祝、喝酒,等大家都喝醉了,首领就用红色颜料——涂在小偷的衣襟上作记号。而官府的巡捕就守在邻里之间,衣襟上有红色记号的人,就收押捆绑,一天当中就抓了数百人。
经过严密侦讯之后,长安市再也没有人偷窃,报案的次数自然也就少了。
380 张纲擒贼先抚首领
后汉时,张纲(公元 108~143 年)当广陵太守。
当时,广陵盗贼张婴在扬州、徐州之间已经作乱十余年。前几任太守多半仰仗兵马护卫自己,而张纲却只凭一辆车就上任了。
张纲上任之后,竟然来到张婴所居住的邻里,写信给张婴,希望张婴能出来相见。
张婴于是出来,拜见太守。
张纲对他说明:“前几任官员多半放肆、残暴、贪财,以至于大家心怀怨恨,聚集为盗,但各位这么做,毕竟不合道义。当今皇上仁慈圣明,希望以文德平服叛乱,所以派我这位太守来到此地,想赋予各位荣华富贵,而不愿对各位施加刑罚,这实在是各位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
张婴听了,哭着说:“蛮荒愚民,夫法上通朝廷,又受不了欺凌,才会相聚偷盗,但我们干这种勾当,就像鱼在锅里激动,自己也知道不是长久之计,只是想暂时喘息一下罢了。同丰听了大人的一番话,深深觉得我们再生的时机啊!”
第二天,张婴就率领手下万余人投降,从此广陵境内就太平了。
381 抽丝剥茧,观察入微
后汉周绔,字文通,章帝时(公元 76~88 年)调任为召陵侯宰相。到任时,廷椽(官府副官佐吏)畏惧周绔办事严明,想杀杀他的威风,于是一大早找来一具死尸,切断手脚,树立在庙门口。
周绔闻讯,便赶去察看,到了死人身边,做出好像跟死人谈话的样子,然后暗中察看,发觉死尸的嘴、眼有稻草的细芒。
于是问守城门的人说:“知不知道有谁载干稻草入城?”
守门人说:“只有廷椽。”
又问说:“府里随从当中,是否有人怀疑我跟死人谈话的?”
手下人回答说:“廷椽怀疑先生。”
周绔就下令收押廷椽,加以讯问,廷椽都承认了,只是他并未杀人,尸体是路边捡来的,此后再也没有敢欺瞒周绔了。
382 邓■以贼攻贼
后汉邓■(殁于公元 121 年,安帝建光元年)在朝迁中,不满虞诩的作为,被调任为朝歌主管,他的一些老朋友都为他难过。
邓■笑着说:“做事不怕难,是人臣的本份;刀子不过到盘根错节的木材,就无法分辨出是否锐利,所以这正是我建立功业的大好时机。”
上任后,分三个等级征求壮士,其中曾犯袭击、抢动罪的是第一等;曾犯伤人、偷盗罪的是第二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是第三等。总共如募了一百余人,都赦免他们的刑罚,然后派他们混入盗贼集团当中。这些人就纵恿盗贼抢动、作乱,而邓■则早已设下埋伏,前后逮捕数百名盗贼。
邓■又暗中派人混入盗贼集团,帮盗贼做衣服,在衣襟上缝上彩线做记号。这些盗贼一旦出现在市集,就被官府的人抓走。
于是盗贼惊慌失措,仓皇光散,大家都称许邓■贤明,县城也因此太平无事。
383 际云欲擒故纵破悬案
晋朝陆云(公元 262~303 年)当浚仪县令时(公元 294 年)有人被杀,凶嫌尚未确定。
陆云收押了被害人的妻子,但是并未审问。过了十几天,竟放了她。
但暗中派人跟着她,并交待跟踪者说:“她离开之后,不超过十里路,一定会有一个男人等着她,并与她说话。如果发现了,就抓回来。”
不久,果然如陆云所料,于是将这个男人抓回来。经过审讯,承认与死者之妻通奸然后一起杀了死者。后来听说死者之妻被释放,所以老还跑来接她。
当时全县民众都认为陆云办案如同神明一般。
384 把盗匪曝露阳光下
杨津(殁于公元 531 年)字罗汉,北魏宣武时(公元 500~515 年)调为
骁骑将军,转任岐州刺史。他做事一向孜孜不倦,而且大小兼管。
当时武功有一商人带着三匹绢布,在离城十里的地方,被盗匪抢劫。正好有一个信差要到驿站,经过这里,被抢劫的人就把经过情形告诉他。
这名信差来到岐州,就把情形向杨津报告。
杨津就对外宣布说:“有某人穿某颜色的衣服,骑着某颜色的马,在城东十里的地方被杀,姓名不详,如果有家人失踪,可以去验尸、收尸。”
有一个老婆婆走出来哭着说:“那是我儿子啊!”
杨津就派人快马加鞭追捕到案,连同绢布一起,人赃俱获。从此境内平静,不再有人作乱。
385 谁是盗金贼
柳庆,字更兴,北魏孝文帝时(公元 471~499 年)任雍州别驾的官职。当时有一个商人带着二十斤黄金到京城,寄放在别人家里,每次外出,总是自己带着钥匙。
但是过不不久,箱子虽然还是锁着,黄金却不见了,于是商人告到官府,说是寄放处的主人所偷的。经过官府严加拷讯,主人承认是他偷的。
但柳庆却心中存疑,就问那商人说:“你的钥匙都放在哪里?”
商人说:“都自己带着。”
柳庆问:“常与人同睡吗?”
商人说:“没有。”
柳庆问:“跟别人一起喝酒?”
商人说:“有。白天曾与一名和尚喝了两顿,大白天喝醉,就睡了。”
柳庆说:“和尚才是真正的窃贼。”
于是下令追捕。
而这名和尚却早已带着黄金逃走了,过了许久,才把遗失的黄金追缉回来。
386 范邵断绢试贼心
梁朝范邵当浚仪令时,有两个人在市集中拉扯一块绢布,还一边争吵。
到了官府,范邵命人将布剪断,一人各分一半。然后,范邵派人跟踪,暗中观察,发现其中一人很高兴,另一人却很生气;于是逮捕那名高兴的人,后来他也认罪了。
387 牵藤摘瓜策略
王敬则,在齐高帝建元年间(公元 479~482 年)调任吴兴太守。
当时,府里收押着一名窃盗犯,王敬则召集这名窃盗犯的亲属在旁观看,再鞭打他,然后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