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人怎么“坏”男人才会爱(图)?
阅读(129575) 评论(256)
发表时间:2009年07月23日 07:52
本文地址:qzone。qq/blog/622007433…1248306727
本文标签: 孤岛 嫉妒之研究 东方的故事 爱情的智慧男人打动女人的办法,是向她显示自己对于其他女人的魅力;
女人打动男人的最好办法,是向他显示自己对于其他男人的魅力。
爱情的智慧·格言版(二)
——选自柯云路爱情小说:《孤岛》《东方的故事》《嫉妒之研究》
目前的社会还不能消除男强女弱的差别,女性因此远比男性更郑重地对待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因为对男性来讲或许这只是爱情,而对于女性往往就是包括理想追求在内的全部。
拒绝爱情而又保持友谊,这对于任何一个被爱慕的女性来讲,都是最复杂的外交艺术。
女人是男人平静的港湾,是男人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们都认为男人有力量,其实,男人的力量说到底还要归属女人。
男人打动一个女人的最好办法,常常是向她显示自己对于其他女人的魅力;女人打动一个男人的最好办法,常常是向他显示自己对于其他男人的魅力。
幻想中幼稚的初恋是变幻不定的,而真正的初恋却是最专一的。
两个女孩同时对一个男人发生好感,是很危险的。
她们常常会在潜在的竞争中,很轻易地(失去正常判断地)交出自己的感情。
被两个女性同时爱着,往往会培育男性自私的优越感。
他可以在暧昧不决的态度中既保持着被对方爱,又保持着从容选择的权利。
男人选择女友(或情人)与选择妻子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选择配偶的标准是个复杂的、多方面的系统,它涉及并包含着年龄、外貌、性格、思想、感情、气质、道德、政治、社会地位……纯洁的、不需要任何实际考虑和权衡的、完全从性爱及感情出发的爱情选择是属于青春的。随着青春的逝去,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纯性爱、纯感情的因素在爱情及婚姻的选择中占有的比重便逐步下降,越来越让位于种种现实的考虑。
在对爱情及婚姻的考虑中,凝聚的社会因素太多了。人类很难在不远的未来实现那种完全摆脱经济、政治等实际利益的考虑,完全从两性相爱出发的婚姻。
》》》阅读《孤岛》
有人以为志同道合便是爱情,其实,爱情不仅是事业上的一致。
人往往是先爱了,才问为什么的;可只有问了为什么,才知道该爱到什么程度,该不该一心一意去爱。
爱情是相互吸引,是相互刺激,是相互需要,是相互补充,是相互满足,是相互折磨。爱情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异性间最复杂的关系。
容易得到的爱情再美好,也少了点吸引力。
处在光荣中的女性是容易激起男人爱慕的。
女人常常下意识地将自己遇到的男人与丈夫相比较:举止、风度、才华、做派;男人的相貌倒是其次的。爱丈夫者,有意无意地给丈夫加着分;不爱者,则有意无意地给丈夫减着分。
对于一个刚刚出现的同性,女人们往往在心里暗暗评价她——从相貌到风度气质。这种评价往往还潜含着与自己的比较,潜含着嫉妒和对评价对象的贬低。
男人们则拿她与自己的妻子作比较,虽然并不自觉。
有些女孩在恋爱时,大概不光是爱那个人,更主要的是在爱自己的爱情。
爱情也是一个追求过程,也有它的刺激力。追求的目标一旦达到了,过程结束了,热情可能就消失了。女孩会发现,那个人并不像原来想像得那么可爱。
》》》阅读《嫉妒之研究》
假若,天地间没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没有一片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没有人造的一切;假若,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湖泊、森林、沼泽、草原、原始的荒野;假若你是个赤身裸体的男人,你将会没有任何考虑,去爱任何一个你所喜欢的并且能够得到的女性。也可以放任自己的全部感情和欲望,而无需做任何抉择。然而,你不是一个赤身裸体的人,所有的人都不是赤身裸体的,你和所有的人都不仅被衣装包裹着,被数不清的建筑包裹着,被各种各样的人造物包裹着,还被各种社会的关系——也是人造的——包裹着。你每走一步,都要受到自己衣装的束缚,都要被碰撞在各种建筑物上,都要受到数不清的关系——像绳索——的牵制。
爱情的抉择同在政治上一样,既需要深思熟虑的慎重,也需要当机立断的胆魄。
一个要搞番事业的男人,最幸运的莫过于身边有一个完全理解自己又能帮助自己的聪明可爱、能干的女人了,多少男人有这样的伴侣,那是他们的骄傲,那是他们力量的显现。
男人常常忘了,女人并不任凭你们选择。她们也在选择。她们也有选择权。
女人不能找一个常常使她产生不安感的男人。
她要找的应是一个以她为骄傲、为幸福的男人。
爱情,是无止境的散步和说话的最大动力。
失了自信的带着卑怯心理的女子在恋爱时,是注定要把自己的聪明丢光的。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养育子女,这对于女性远比对男性有更重大的意义。
女性对这一切的依赖要大得多,女性对这一切的责任感也大得多。
在这个世界上,女性总是比男性对爱情和家庭承担更大的义务,做出更多的牺牲。
》》》阅读《东方的故事》
阻挠人得到幸福是最不道德的;帮助人去争取幸福是最道德的。
用并不合理的家庭外壳来束缚压制爱情,是旧的传统道德;以爱情的内容来决定家庭的形式,是新的文明道德。这是两种道德伦理的冲突。爱情至上,放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并不是真理,它失之偏颇;但在婚姻、家庭中却应该是至高无上的原则。女性要敢于追求自己的生活。
以为提倡新道德就是真理,未免有些肤浅。可以看看那些提倡新道德的人,他们作为思想家,持这种观点;但作为丈夫,常常持恰恰相反的观点,有时甚至持典型的旧道德观点。
有时候,对“不正经”过分义愤,往往是因为自己就不正经;
对“风流”的过分义愤,则常常是反映着对风流的歆羡。
“有时候,对“不正经”过分义愤,往往是因为自己就不正经;对“风流”的过分义愤,则常常是反映着对风流的歆羡。” 做事情要有分寸,做到恰到好处,这也就是不温不火。过分地愤怒“不正经”是表现出一种嫉妒心,因为别人的不正经超出了自己的不正经的表现;对“风流”的过分义愤,只是表现出他对“风流”的羡慕一种欣赏,这只有一种欲望感一种向往的趋势,到底有不有自己也“风流”,那倒是不一定。 通常“不正经”与“风流”反映出人的生活作风,“不正经”更多的表现别人的一种评论,“风流”则表现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性,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个性。 “不正经”与“风流”都要不得,但又不是一个人想不想的问题。
男人女人谁更“恐婚”?
收藏(2人收藏)
复制链接
打印
发布者:bqrwe463
【共1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07月29日 13:40:43
他,身边不缺女性朋友,一旦对方有进一步发展的暗示,他就人间蒸发。她,与稳定的男友走在爱情边缘,面对第101次求婚,她还是拒绝。这个华丽都市,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愈加的表现出对婚姻的恐惧。
婚后太多未知数……
“害怕女人结了婚就变脸”
30岁的吴先生是外企部门经理,高学历,高薪水,有住房,堪称钻石王老五。身边的女孩一茬又一茬,他却在心里视她们为哥们,与她们绝对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也乐意与她们在一起消磨闲暇时光,今天去泡吧,明天去K歌,或者过两天去吃海鲜。如果哪个女朋友有事找到他,他也毫不推辞,非得负责到底。可是万一遇到哪个女孩想把他们之间的关系上升到爱情,不仅如此还两颊绯红地说他具有“模范丈夫”的潜质,吴先生说:“那对不起了,我只好与她玩失踪。”
吴先生身边的好友对他这样的举动深表怀疑,他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要求进一步交往的女孩条件也不错,为何吴先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她们呢?“其实我不是拒绝,我压根就是对婚姻存在恐惧的心理。”吴先生称自己是恐惧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听老婆的话,而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一部赚钱机器。“害怕结婚前很可爱的女人,结了婚就变脸。”
在他看来,有些女人本来也有很多志向理想,但一旦步入婚姻,原来努力向上的她们也会开始目光短浅,只对自己生活的一亩三分地感兴趣,会把对老公的教诲当成男人后半生的必修课。“女人是男人的一所好学校”对吴先生而言是句多么可怕的话。“在我周围有多少结婚前精神抖擞的男人,一进了婚姻学校就弄得灰头土脸,没精打采!我在婚姻的大门外自在惯了,可不想在女人们办的学校里受罪!”
恐婚族到底怕什么?
结婚的理由只有一个“爱”字,不结婚的理由却形形色色各有千秋。
有些人目睹了家庭内部爱情悲剧,从小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甚至认为父母折磨着自己,糟踏了圣洁的婚姻,最后只有通过离婚摆脱苦海。就算在父母分手之后,分别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可是在婚姻废都上长大的孩子,无论物质上多么丰裕,也难以弥合心灵上的裂痕。
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实背景,加上电视剧的大肆渲染,又看多了身边亲戚朋友的婚变,都市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也不再“神圣”,男人女人各有恐婚的理由。
恐婚的男人往往像吴先生这样害怕被女人套牢,管头管脚,毫无自由可言。他们心中的另一症结是害怕承担责任,对自己能不能承担起家庭重担的能力持怀疑态度。放大了生活压力的他们,一想到赚票子、供房子就头大,婚后的经济责任、家务负担、爱人的忠诚等等问题让他们对婚姻显得诚惶诚恐,许多男人因此宁肯采取其它方式和女朋友在一起,却闭口不谈婚论嫁。
恐婚的女人,多是天生的理想主义者,期待的是一种完美的生活。即使说她们恨嫁,想要的也更多是嫁的仪式和象征意义,一旦真正提到婚姻生活,她们也难免恐慌。白领丽人们早就不需要找个男人做他们的长期饭票,自己的收入一样能养活自己和父母。
找双合脚的鞋
每一个童话故事都戛然而止在“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每一个童话都没有勇气描写王子和公主结婚后的鸡毛蒜皮、柴米油盐、水电煤气。王子会发现公主开始以老婆的名义对他查岗。公主也发现王子失去了恋爱时候的浪漫。婚姻,本来就不是童话,是责任,也是承担责任的勇气。
谁能预计已婚女性婚后的生活就必定能上演王子和公主的戏码,没准儿,昨天看来还是王子的男人,隔天就变成糟老头了呢!
正如那句经典的话所言:婚姻,就好像一双鞋,夹不夹脚、磨不磨脚,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拒绝穿鞋,也许能够避免因为鞋子不合脚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钉子流血不止,一直痛到内心的最深处。
回顾卓琳一生:站在伟人身后默默奉献(组图)
收藏(5人收藏)
复制链接
打印
发布者:uwgfdsgs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07月29日 21:29:11
孙子的调皮聪明常常让卓琳夫妇开心不已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伟大的一生。这与他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一位温柔、善良、不断给予支持与帮助的妻子是分不开的。
■卓琳,原名浦琼英,1916年4月出生于云南宣威,1936年毕业于北平第一女子中学并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7年考上了陕北公学。先后在八路军129师师部秘书科、中共中央办公厅等单位或部门工作过。与邓小平结合,卓琳便站到了一代伟人的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丈夫,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卓琳与邓小平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夫妇,但他们心底深处有很多内在的东西是相通而融和的,两人默契地应对一切来自外界变幻的风云。在困难时期,家庭的温暖,无疑有助于邓小平从容应对接踵而至的政治风波。风雨飘摇与境遇沉浮中,不变的是与他相伴永远的妻子的深情。
■邓榕说:“爸爸老在忙工作,不大管我们,因此对我们来说,妈妈自然就比爸爸更为亲近。我们的妈妈,不仅在生活上照料我们,在思想上,乃至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对我们来说,妈妈的影响力都是非同寻常的。”卓琳曾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生,结果自己三个子女也都相继选择了物理这门专业,而且考上的也都是北大物理系。从这一点,足见在潜移默化中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力之大。
■在家里,卓琳是“中心”,而邓小平是“核心”。卓琳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看好,不让小平操心,让他专心致志地干好工作。
在北京景山后街的一条胡同里,有一个两进的普通院子,院内种满了花、草、树,郁郁葱葱。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生前的生活世界,全家1977年搬到这里。至今,与邓小平相伴走过了58个春秋的卓琳还生活在这里。
卓琳比邓小平小12岁,两人都属龙。院子里有两棵靠得很近的油松,一棵高大挺拔,一棵婀娜多姿,枝条互相拥抱着,并肩矗立,好像两个人相依相伴。于是,孩子们称这两棵树为“双龙树”。卓琳闲庭信步时,总爱倚靠着双龙树干静静地回忆些什么……
性格爽朗的卓琳,与邓小平相知相伴58个春秋。
春天来时,卓琳夫妇最开心的就是坐在孩子们中间,享受春天的和煦和家庭的欢乐。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伟大的一生。这与他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一位温柔、善良、不断给予支持与帮助的妻子是分不开的。
■卓琳,原名浦琼英,1916年4月出生于云南宣威,1936年毕业于北平第一女子中学并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7年考上了陕北公学。先后在八路军129师师部秘书科、中共中央办公厅等单位或部门工作过。与邓小平结合,卓琳便站到了一代伟人的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丈夫,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卓琳与邓小平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夫妇,但他们心底深处有很多内在的东西是相通而融和的,两人默契地应对一切来自外界变幻的风云。在困难时期,家庭的温暖,无疑有助于邓小平从容应对接踵而至的政治风波。风雨飘摇与境遇沉浮中,不变的是与他相伴永远的妻子的深情。
■邓榕说:“爸爸老在忙工作,不大管我们,因此对我们来说,妈妈自然就比爸爸更为亲近。我们的妈妈,不仅在生活上照料我们,在思想上,乃至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对我们来说,妈妈的影响力都是非同寻常的。”卓琳曾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生,结果自己三个子女也都相继选择了物理这门专业,而且考上的也都是北大物理系。从这一点,足见在潜移默化中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力之大。
■在家里,卓琳是“中心”,而邓小平是“核心”。卓琳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看好,不让小平操心,让他专心致志地干好工作。
在北京景山后街的一条胡同里,有一个两进的普通院子,院内种满了花、草、树,郁郁葱葱。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生前的生活世界,全家1977年搬到这里。至今,与邓小平相伴走过了58个春秋的卓琳还生活在这里。
卓琳比邓小平小12岁,两人都属龙。院子里有两棵靠得很近的油松,一棵高大挺拔,一棵婀娜多姿,枝条互相拥抱着,并肩矗立,好像两个人相依相伴。于是,孩子们称这两棵树为“双龙树”。卓琳闲庭信步时,总爱倚靠着双龙树干静静地回忆些什么……
相识相爱在延安的金秋
1939年秋,邓小平与卓琳相识在延安。卓琳说:“他(邓小平)是从前方回来的,和邓发住在一个窑洞里头。我是在公安部工作,他们经常到公安部来玩,因为公安部女同志多。有时候也叫我们到他们那里玩,他大概在那个时候就对我有意了,就找跟我一块儿到延安的女朋友,让她来跟我谈,说他想跟我结婚,问我同不同意。谈了两次,我说我年纪还轻,不想那么早结婚,我拒绝了。”邓小平当时是八路军129师政委,卓琳是一个年轻女生。对这位从前方来的长征干部,卓琳自然缺乏了解。
后来,邓小平两次主动找上门来,卓琳听了他的有关情况和理想后,觉得他还不错,是个知识分子。“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结婚,那个时候自己已经23岁了,我说算了吧,凑合吧。”
不多久,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前,战友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