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的议论也较长——引者)
这节文字也是由两组对比构成的连续对比,前一组对比(“一个要。。”与
“一个则。。”)是两种策略的概括性对比,后一组对比(“一个说。。”
与“一个则说。。”)是两种策略的具体对比。显然,这种情况的对比,更
为复杂。
像上面这种多组的复杂对比,对比的双方衔接成对;还有一种复杂对比,
却不是这样。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分析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
为什么中国会最后胜利的问题时,把日本情况和中国情况作了对比,这是使
两个大的对象进行对比,其中每一个大的对象都包括四种具体情况:
日本方面:
第一,它是东方最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军力、经济和政治组织力都是一
等的;
第二,它进行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
第三,它是小国,人力、军力、财力和物力都很缺乏;
第四,它在国际上失道寡助。
中国方面:
第一,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是弱国;
第二,它进行的战争具有正义性、进步性;
第三,它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和兵员充足;
第四,它得道多助。
这是中国和日本两个大的对象的整体对比,其中每一个大的对比对象中
都有一组四个小的内容,两个大的对象中每一个小的内容依次遥相对应,都
分别形成一组小的对比,这样小的对比共有四组。通过这样的对比,看得出
日本方面有一长三短,中国方面则有一短三长,因而毛泽东据此引出抗日战
争必将是持久战和中国必胜的结论。由于这种对比法更加具体,故很容易使
分析深入,得出正确的结论。
②对比法的灵活运用
毛泽东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随处运用对比法。句内、句与句间、段与
段间、层次与层次间,甚至整篇内容和标题间也常常运用对比法。
句内与句间对比。又分为单句内的词语对比和复句内的单句对比。例如: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
相斗争而发展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句内“真的、善的、美的”与“假的、恶的、丑的”一一相对,它们都属于
复杂对比中的词语对比。
。。这种进攻(指游击战的进攻——引者)必须是奇袭,大摇大摆大
吹大擂地暴露自己,是较之正规战更加不能许可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
略问题》)
这是一个复句,前一个分句游击战中的“奇袭”与后一个分句游击战的“大
摇大摆大吹大擂地暴露自己”构成正确与错误的两面对比,这是复旬中两个
分句的对比。
。。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新
民主主义论》)
这也是一个复句,“不依靠主观的夸张”与“依靠客观的实践”这两个
分句构成了两面对比。
上文提到的“一个要招收广大的人马。。”与“一个则要依靠单兵独
马。。”,它们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句子,故属于句子间的强烈对比。
段间对比。段间对比都在某一较大层次中进行,所以实际上这是层次中
对比。毛泽东经常运用这种对比。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第三节(即
第三个大的层次),其内容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
习态度。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态度和主观主义学习态度联系起来,但又
分为两个段落对比来谈:先谈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后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学习态度。这就形成了两个段落间的鲜明对比。
这种情况,在《论联合政府》中也存在不少。例如在“抗日战争中的两
条路线”这个较大的层次中,共有11 个小节,其中有7 个小节(也可视为较
小的层次)都属于两个段落间对比性的文字:“中国问题的关键”这个小节
是共产党积极抗战与国民党消极抗战两条路线的对比;“走着曲折道路的历
史”这个小节是国共两党两条路线发展过程的对比;“两个战场”这个小节
是战争中共产党战场和国民党战场两个战场情况的对比;“中国解放区”和
“国民党统治区”是两个小节(也可视为两个段落),是解放区现状及其进
步的根据与国统区衰败及其根据的对比;“比较”这一小节是根据人民战争
和反人民战争两条路线的两种结果的对比;“两个前途”这个小节是根据上
述各小节的对比,对今后中国好坏两种前途预测的对比。这些对比,都是相
对独立的两个段落间的对比。
全篇对比。毛泽东有时还把对比法扩用到全篇。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
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中,全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坚决抗战与退让
妥协“两种方针”的对比:第二部分是坚决抗战的办法(即“八大纲领”)
与退让妥协办法“两套办法”的对比;第三部分是光明与黑暗“两个前途”
的对比;第四部分“结论”,也是对比:因为它是对上述“两种方针”、“两
套办法”和“两个前途”的总结,主张第一种方针、第一套办法,争取第一
个前途,否定第二种方针、第二套办法,反对第二个前途。就是说,这篇文
章全篇都是对比。
另外,人们都熟悉的《致徐特立》那封信,其主体内容也都是对比。它
把徐老困难时期入党、对待工作和困难的积极态度、虚心好学、纯净的胸怀、
联系群众、遵守纪律、大公无私、高度的责任心等八个方面的高尚品质,都
分别与其相反方面的低劣品质联系起来,进行鲜明对照。这也是全篇运用对
比法的范例。
毛泽东除了在正文中运用对比法以外,还在文章和讲话的标题(包括小
标题)中运用对比法。诸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糟得很’和
‘好得很’”,就属于对比性的小标题。
毛泽东对对比法的灵活运用,除了随处运用之外,还体现在把对比法与
映衬法、对偶法合用上面。
对比法与映衬法合用。请看下面一句话:
我们反对群众脑子里的敌人,常常比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还要困难些。
(《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这句话中,“反对群众脑子里的敌人”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是两个事物
对比,但这两个事物并不是相反的,而是相对的,全句意思是说,做到后者
难,但做到前者更难。说后者难,是为说前者更难作的铺垫。所以,这句话
既有对比的因素,也有映衬的因素。再如:
撼山易,撼解放军难。(引1967 年8 月25 日《解放军报》)
句中“撼山易”和“撼解放军难”,一易一难,构成了鲜明对比;但仔细分
析,其内容也并非完全对立。整个句子意思是说,撼山难,撼解放军更难,
因为撼山也并不易,只是说撼山比撼解放军易罢了。因此,说“撼山易”只
是说“撼解放军难”的衬垫。这句话也是对比法与映衬法的合用。
对比法与对偶式合用。请看下面两则例句。
例一: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开
幕词》)
例二:
重复地说,理论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
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理论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
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实践论》)
例一是两种态度及其结果的鲜明对比,但前后两个分句的字数相等,“虚心”
和“骄傲”、“进步”和“落后”对仗工稳,故又属于对偶式。其实,对偶
式中所有的“反对”,均属于对比法与对偶式合用。例二中两个分句中的“感
性的。。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和“理论的。。全体的、本质
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这两个偏正词组的结构相同,且其中的“感性的”和
“理论的”、“片面的”和“本质的”、“外部联系的”和“内部联系的”
对偶因素明显。所以,这也属于对比法与对偶式合用。不过,这两则例子中
字面都有重复,其对偶也只是宽式对偶。
2。重复法
①运用重复法的种类
毛泽东运用重复法的种类,如果从连续性角度划分,则可以分为连续重
复法和间隔重复法;如果从重复字面的结构角度划分,则可以分为单词重复
法与词组和短语重复法。
连续重复法。这是使重复的字面紧相连接的一种重复法。1949 年8 月,
国民党反动派大势已去,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也已失去控制,美国国务院公开
发表了题为《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白皮书和国务卿艾奇逊致美国总统杜鲁门
的一封信。这本白皮书和这封信的内容,除了为他们侵略中国、扶蒋反共政
策失败辩解,进一步诬蔑中国革命以外,就是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资产阶
级身上,鼓励尚相信美国但又有爱国心的中国的那些“民主个人主义者”摆
脱马克思主义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认为那些“民主个人主义终于会再显身
手”。对此毛泽东说,美帝国主义以为这是一种“鼓励”,但对于那些“民
主个人主义者”来说,很可能是“一瓢冷水”,因为相信美国什么都好的“民
主个人主义者”们会怎样想呢?“那么好”的美国,“不和中国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当局好好地打交道,却要干这些混账工作,而且公开地发表出来,丢
脸,丢脸!对于有爱国心的人们说来,艾奇逊的话不是一种‘鼓励’而是一
种侮辱”(《丢掉幻想,准备斗争》)。那些“民主个人主义者”,当时由
于既相信美国,又有爱国心,自然希望美国不要干蠢事,即不要反对中国“人
民民主专政的当局”,但是美国不仅干了蠢事,而且在白皮书和艾奇逊的信
中公布出来,这就不但不是对他们的“鼓励”,而且必然使他们为此而感到
“丢脸”。这里,毛泽东把两个“丢脸”放在一起连用,反映出那些“民主
个人主义者”们羞愧难当的心情,很是得体。这就是连续性重复。
毛泽东常常在感情较为激动的情况之下运用重复法。例如,毛泽东从历
史发展的角度,阐述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在其上升时期曾经是革命者,是
真老虎,但它们终究是“纸老虎、死老虎、豆腐老虎”,说到这里,毛泽东
动了感情,接着说:“这是历史的事实。人们难道没有看见过这些吗?真是
成千成万!成千成万!”(《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题
解)毛泽东在阐述那些“真老虎”终将转化为“纸老虎”时,越说越带感情,
于是就用了“成千成万!成千成万!”这样的连续重复,来充分抒发他那强
烈的感情。
在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文章和讲话中,这种连续性重复法用得不是很
多,运用得较多的,是间隔重复法。
间隔重复法。这是在不同句子或段落中多次出现字面重复的技巧。例如:
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关
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这是一个分总复句,“我们应当相信”一语重复出现在两个分句当中,并不
相接。这就是间隔重复法。
毛泽东运用重复法重复的字面的次数,往往不止于两次、三次,有时甚
至重复四次、五次以上:
他们(指反共顽固分子——引者)今天顽固,明天顽固,后天还是顽
固。(《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这里的“顽固”出现了三次。
。。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
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这里的“没有”共出现了四次。
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一文里,毛泽东指出,
当时抗日根据地开展的生产运动中存在着九种错误倾向,都需要扭转,他在
阐述每一种倾向时,都使用了“。。是错误的”同一种句式,例如阐述第一
种错误倾向时是这样说的:“在生产运动中,不注重发展经济,只片面地在
开支问题上打算盘的保守的单纯的财政观点,是错误的。”其他八种错误倾
向的表示语式都与此相同。这一段话中“是错误的”一语共出现了九次,并
且都是间隔性的重复。
一般情况下,毛泽东运用间隔重复法都使重复的字面按照一定的规律出
现:有的都在句首,有的都在句中,有的都在句尾,有的都在段首,有的都
在段尾,等等(关于这些具体情况,请参阅下文关于“重复法的灵活运用”
一节的有关内容)。即使在同一句子中的词语间隔重复,往往也是有规律的。
例如,毛泽东说,“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是,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人民的逻辑”是,“斗争,
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敌人的“逻辑”中,“捣乱”
和“失败”交替出现,各出现两次;人民的“逻辑”中,“斗争”和“失败”
也是交替出现,“斗争”出现三次,“失败”出现两次(《丢掉幻想,准备
斗争》)。间隔重复的规律性非常明显。
从文字相互重复的衔接性角度看,重复法分为连续重复法和间隔重复法
两种;但从重复字面的结构角度看,重复法又可以分为单词重复法与词组和
短语重复法两种。
单词重复法。这种重复法,重复的字面都是单词。
例一:
在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斗争中,已经涌出并正在继续涌出很多的积极分
子,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组织他们,培养他们,爱护他们,并善于使用他
们。(《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例二:
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引1966 年8 月20
日《人民日报》)
例一中的“他们”共间隔出现四次,例二中的“群众”共间隔出现三次。“他
们”和“群众”都是单词,故这两则例子都是单词重复法的运用。
词组重复法。如果重复的字面是词组和短语,则属于词组和短语重复法。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论“学习”的主观主义态度的害处和影响
时,共谈了三个方面,其具体表述如下: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在这种
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这节文字中,有三个句子,反映主观主义学习态度三个方面的害处和影响,
每一个句子的前面都用“在这种态度下”这个短语作状语。这种重复法,就
属于短语重复法。又如: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
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
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这段话中两次出现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也属于短语,所以是短语
重复法;两次出现的“作风”,则是单词,这又是单词重复法。
②重复法的灵活运用
毛泽东运用重复法也很灵活。其中既有句首重复,句中重复,句尾重复,
句首和句尾均重复,又有段首重复,段尾重复;另外,他还把重复法与对偶
法、排比法、层递怯等结合起来运用。
句首重复。请看下面的例文:
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
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与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
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这些人不怕困难,。。这些人不是狂妄
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引1967
年3 月30 日《解放军报》)
这是一组总分式复句。其中七个分句重复出现的七个“这些人”,都是总提
中“一大批人”的复指成分,并且都置于各个分句的句首。这就是句首重复。
句中重复。这种重复,其重复的字面不在句子的首尾,而在句子的中间
部分:
无产阶级必然能够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能够战胜资本主义,
被压迫民族必然能够战胜帝国主义。(《在苏联最高苏维埃社会主义革命四
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
这是层递的三个句子,由于每个句子的中间都出现了“必然能够战胜”这样
的字面,所以这是句中重复。
句尾重复。请看下面的例子:
(美国)参加八国联军打败中国,。。也算一项“友谊”的表示。
治外法权是“废除”了,强奸沈崇案的犯人回到美国,却被美国海军部
宣布无罪释放,也算一项“友谊”的表示。
“战时和战后的对华援助”,据白皮书说是四十五亿余美元,。。帮助
蒋介石杀死几百万中国人,也算一项“友谊”的表示。(《“友谊”,还
是侵略?》)
“他算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