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杀死几百万中国人,也算一项“友谊”的表示。(《“友谊”,还
是侵略?》)
“他算一项‘友谊’的表示”一语在三个句子中都出现了,并且都在句子的
末尾,所以这是句尾重复。
句首与句尾重复。这有两种具体情况,一种情况是句首与句首重复,句
尾与句尾也重复。例如,1951 年根据当时的形势,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我希望我国人民好好地自己团结一致,并好好地和我们的苏联盟友团
结一致,好好地和一切人民民主国家团结一致,好好地和世界上一切同情我
们的民族和人民团结一致,。。(《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
从内容角度说,这是一个由四个分句构成的层递句式(这四个分句中的四个
概念——“自己”、“苏联盟友”、“一切人民民主国家”和“世界上一切
同情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其内容范围,一个比一个大),每个分句的开头
部分都有“好好地”字面重复,每个分句的末尾都是“团结一致”,也互相
重复。这可以视为句首与句首重复,句尾与句尾也重复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在一个句子中,其本身的句首与句尾相互重复。
例一:
不懂就是不懂,。。(《论人民民主专政》)
例二: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引1967 年7 月29 日《文
汇报》)
上面两则例子,每一个句子的句首与句尾都是重复的,其形式有如回文式,
句子的两头重复,也具有一种回环美;但它们不是回文,因为它们重复的字
面并没有词序反迭的现象出现,完全是一种重复。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综合了上述两种具体重复的情况。例
如:
。。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引1966年8
月20 日《人民日报》)
这三个分句,每一个分句的句首与句尾重复,同时三个分句的句首与句首、
句尾与句尾也都重复,使得这组重复句子中文字的重复量大大超过了非重复
量。这是极少见的奇特的语言现象。
段首重复。在《论联合政府》关于“人民战争”这个内容的较小的层次
中,上文讲的是当时(1945 年4 月)党的正规军队已经成了“中国抗日战争
的主力军”,下文接着分为三个段落(更小的层次)阐述党的正规军“有力
量”的三个方面的根据或原因,其每一个段落的开头文字都是这样的: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
由于这三个段落都用“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开头,就对这个军队“有力
量”作了格外的强调。另外,其中第一个段落的内容,即“这个军队有力量”
的第一个根据或原因,是这个军队“唯一的宗旨”——“紧紧地和中国人民
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具体阐述“唯一的宗旨”的积
极作用时,作者又分为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五个自然段的
开头,又都使用了同样的状语:
在这个宗旨下面。。
这又是五个重复的字面。这样做,自然也突出了“这个军队的宗旨及其作用”。
段尾重复。在《民众的大联合》(二)一文中,有这样两个自然段,一
个自然段是讲农夫们“小联合”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一些要求解决的实际问
题,其末尾一句是:“应该和我们的同类(指农民——引者)结成一个联合,
切切实实章明较著的去求解答。”另一个自然段是讲工人的“小联合”的
必要性,同时也提出一些迫求解决的问题,末尾一句是:“不可不和我们的
同类(指工人——引者)结成一个联合,切切实实章明较著的去求一个解
答。”这两个自然段的末尾字面,基本上是重复的。
下面评述重复法与对偶式、排比式、层递式等结合运用的具体情况。
重复法与对偶式合用。例如: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引《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
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文中前后两个分句中的“一天天”是重复,“敌人”和“我们”、“烂下去”
和“好起来”是明显的对偶(反对)。这种重复法与对偶式合用的情况(其
中有明显的对比式),在毛泽东运用的重复句中,并不少见。
重复法与排比式合用。这种情况更为普遍,毛泽东运用的许多重复句都
同时属于排比句。这从上面列举的个别例子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为了更明确
他说明这个问题,再看一个例子:
必须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这段话中,有两组排比句:“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前者“执行”共出现三次,
后者“一致”共出现四次。这是明显的重复法与排比式合用。
重复法与层递式合用。毛泽东的语言中,这种情况也时有出现。如上面
提到的《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一文中那则例子,就是一则典型。
3。设问法
在毛泽东所有的文章和讲话当中,他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设问法是相当
多的。据粗略的统计,在《毛泽东选集》(1—4 卷)中,设问句不少于400
句。特别是在他的演说或讲演中,设问句出现得更多。如《青年运动的方向》
全篇仅5,600 余字,就有30 多句设问句;《必须制裁反动派》,全篇仅2,100 余字,设问句竟达21 句之多。即使在学术论文中,毛泽东也格外喜欢设
问,如《矛盾论》、《论持久战》中各有设问句20 多句。因此,要想学习毛
泽东的语言艺术,不能不熟悉他运用设问法的各种技巧。
①运用设问法的种类
毛泽东运用设问法的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其中除单一设问法(仅发问
一次的技巧)之外,有连续设问法(连续设问法又包括总分设问法、并列设
问法、重叠设问法)、两面设问法;另外,从问答关系的角度看,除一问一
答法之外,还有一问多答法、多问一答法、连问连答法。
总分设问法。这是先作一总提性的设问,接着分为两个以上的分问题连
续设向的一种设向法。例如:
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
普及,。。用什么东西向他们普及呢?用封建地主阶级所需要、所便于接受
的东西吗?用资产阶级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一段话,连续四问,头一向“用什么东西向他们普及呢?”是总提设问,
后面关于“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三
问都是分问。这就是总分设问法。又如:
国民党统治者面前摆着这些反常的状况(指国统区各种腐败状况——引
者),怪谁呢?怪别人,还是怪他们自己呢?怪外国缺少援助,还是怪国民
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腐败无能呢?(《论联合政府》)
这段话中有三个问号,实际上是五个设问句。“怪谁呢?”这是总提设问;
它的后面是两组四问,对于总提设问来说,它们都是分问。所以,这也是总
分设问法。
并列设问法。这是把两个以上内容并列的设问句放在一起的一种设问
法。例如:
什么是文艺工作中的普及和提高呢?这两种任务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是并列的两个设问句:前面是关于“普及”和“提高”的设问句,后面是
关于二者关系的设问句。又如:
这个党内刊物定名为《共产党人》。它的任务是什么呢?它将写些什么
东西呢?它和别的党报有些什么不同呢?(《〈共产党人〉发刊词》)
由于《共产党人》这个杂志的“任务”、“写些什么东西”(即内容)、
“和别的党报有些什么不同”(即特点)这三个问题是并列的,故这三个设
问句也属于并列设问句。
重叠设问法。这种设问法,一般连续两次设问,但其设问的内容是一致
的(即意思重复),其答案只有一种。不过,其内容必然是一个较为抽象,
另一个较为具体:
既然日本现在还没有被打败,既然打败日本之后,还是存在着两个前途
(一个是“光明的中国”,一个是“黑暗的中国”——引者),那末,我们
的工作应当怎样做呢?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呢?(《两个中国之命运》)
“怎样做”和“任务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内容基本一致,因此只能有
一个答案,但是,前者比较具体,后者比较抽象。又如: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我们现在干的是什么革命呢?(《青年运动的
方向》)
“革命的性质”和“现在干的是什么革命”的内容也是一致的,不过前者比
较抽象,后者比较具体。
为什么要同时提出两个内容一致的问题呢?这也属于针对性的问题。这
样的设问,主要是为了针对不同的读者或听众对象。当时,延安的读者和听
众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毛泽东对同样内容的问题的提出,既有
抽象的,也有具体的,这就适应了不同层次读者或听众的需要。因此,这种
设问法的运用,有时是十分必要的。
两面设问法。这种设问法,是同时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发问,因此也
有人称之为“正反问”。这种设问法常用“是不是”(“是否”)、“好不
好”、“会不会”(“会否”)、“能不能”(“能否”)、“对不对”(“对
否”)、“行不行”(“可不可以”、“可否”)等字样发问。例如:
我们自己来批评自己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这会不会使我
们的党丧失威信呢?(《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里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会丧失党的威信?”和“不会丧失党的威信?”
正反两个问题。这就是两面设问法。
运用两面设问法,有时只从一个方面回答,有时需要从两个方面都作回
答。1956 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
话》中说:
将来搞了几个五年计划,有了经验,是不是还会犯错误呢?还会犯的。
经验是永远学不足的。。
是不会犯错误?是还会犯错误?这是两个相反的问题,但毛泽东仅作了肯定
的回答。又如,在同一篇讲话中,毛泽东又说:
十月革命还灵不灵?还可不可以作为各国的模范?苏共二十次代表大
会赫鲁晓夫的报告说,可以经过议会道路去取得政权,这就是说,各国可以
不学十月革命了。这个门一开,列宁主义就基本上丢掉了。这里开头两个问
号的设问,内容基本相同,属于重叠设问,可以只有一组答案;由于其中有
“灵不灵”和“可不可以”的字样,故又属于两面设问,对这两面设问,毛
泽东是从两个方面回答的:一方面,他否定了十月革命“不灵”和不应该作
为“模范”,另一方面,则肯定了十月革命“还灵”和还应该作为“模范”。
这种两面设问法的好处是,便于具体分析和阐述具体问题,从而揭示问题的
本质。
下面具体评述毛泽东运用的一问多答法、多问一答法和连问连答法。
一问多答法。一次设问,作两次以上的回答,这就是一问多答法。毛泽
东运用这种方法,一问两答、三答的情况很多,一问四答、五答,甚至六答、
七答者也不少见。例如:
(作战的)灵活性是什么呢?就是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作战中的东西,
就是灵活地使用兵力。(《论持久战》)
这是一问两答。
蒋介石是怎样上台的?是靠北伐战争,靠第一次国共合作,靠那时候人
民还没有摸清他的底细,还拥护他。(《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
针》)
这是一问三答。
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
要怕,资本家不要怕。(《〈湘江评论〉创刊宣言》)
这是一问六答。还有一问七答者: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的“结论”部分说,讨论文艺方面的具体问题,应该从当时的具体实际出发,
而不应该从定义出发。说到这里,他设问道:“现在的实际是什么呢?”他
只用这样一个设问句,便从七个方面加以回答,这七个方面都是当时“实际
存在的不可否认的事实”。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提到的重叠设问法,由于提出的两个问题内容
是一致的,其答案只有一种。但是,一种答案,不一定只是一个答案;可能
是一个答案,也可能是两个以上的答案。如果只是一个答案,这时的重叠设
问,则属于一问一答。例如:
革命是什么人去干呢?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老百姓。(《青
年运动的方向》)
这里的两个设问,由于内容一致,实际上只是一向;答案也只有一个。因此,
这属于一问一答。如果重叠设问的答案是两个以上(仍然属于一种),则这
时的重叠设问,就属于一问多答法。例如:
现在要问:中国革命干了几十年,为什么至今尚未达到目的呢?原因在
什么地方呢?我以为原因在两个地方:第一是敌人的力量太强;第二是自己
的力量太弱。(《青年运动的方向》)
这里的两问,由于其中“为什么至今尚未达到目的”和“原因在什么地方”
这两个问题的本质是一回事,故也属于一问,但其具体答案却有两个:一个
是从敌人方面讲的,一个是从自己方面讲的。所以这时的重叠设问就属于一
问多答(两答)了。
多问一答法。连续提出两个以上的问题,然后一次作答,这就是多问一
答法。多问一答法有两种具体情况。第一,提出的多个问题内容不同,属于
同一个总的问题中并列的多个侧面:
为什么俄国在一九一七年二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同年十月的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直接地联系着,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直接地联系于社
会主义的革命,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公社终于失败了呢?为什么蒙古和中亚细
亚的游牧制度又直接地和社会主义联系了呢?为什么中国的革命可以避免资
本主义的前途,可以和社会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不要再走西方国家的历史老
路,不要经过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时期呢?没有别的,都是由于当时的具体
条件。(《矛盾论》)
这是三问一答。这一答之前的三问,其内容是“各种性质革命的根据或条件
都是什么”这个总问题的几个侧面,所以可以用同一答案回答。
多问一答法的第二种情况,不太单纯,它提出的多个问题的内容并不一
致,也不并列。先看两则例子。
例一:
。。所谓文艺的提高,是从什么基础上去提高呢?从封建阶级的基础
吗?从资产阶级的基础吗?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基础吗?都不是,只能
是从工农兵群众的基础上去提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例二: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
里国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人的正确
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例一表面上是四问两答,但仔细体会,实质上是一问一答,即开始一问,最
后一答。至于中间部分的三问(“从封建阶级的基础吗?从资产阶级的基础
吗?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基础吗?”)一答(“都不是”),提出问题
之后,便立即予以否定了,讲话人的目的是,要排除这三个问题的内容(开
头的一问,实际是总提设问,中间的三问属于分问)。例二表面上与例一不
同,但实质上是一样的。它的开头一问和最后一答,是设问设答的主体。中
间的设问设答(也可以变成两问一答)是主体问答的陪衬,目的也是为了排
除。这种多问一答法,先提出实质性问题,但不立刻作答,而是接着提出需
要否定的问题,最后再作回答。这样,正反结合,有破有立,显得问题突出,
答案(观点)也突出,很值得借鉴。
连问连答法。问一次答一次,答完之后,再问再答。。,这就是连问连
答法。例如:
“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
用。。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青年运动的方向》)
这是两问两答。毛泽东有时还作更多次连问连答:
为什么你们(指国民党政府——引者)要求和谈呢?是因为你们打了败
仗。你们为什么打败仗呢?是因为你们发动反人民的国内战争。你们在什么
时候发动这次国内战争呢?是在日本投降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