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服孩子的对话:这样说孩子最能接-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难怪,假惺惺的谁信哪。赞美的话要发自内心地说才行。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

  客人笑着对杜鲁门的母亲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

  杜鲁门的母亲微笑地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呢。”

  杜鲁门的弟弟是一位农夫,但是,母亲并没有认为这位做农夫的儿子是无能的。对她来说,每个孩子都令她感到自豪,无论儿子是总统还是农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杜鲁门的弟弟是这样评价哥哥和自己的:“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

  这是何等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正来自于母亲的赏识。

  实际上,每一个孩子总是有优点的,只要父母真正从内心去赏识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父母自豪的。

  由此可见,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从孩子本身出发,不要把孩子与别的孩子做盲目的比较,尤其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而应该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不管孩子是否优秀,做父母的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只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平凡的人,当你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时,你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赏识他。

  当你发自内心地赏识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注视着孩子,温和地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无限真诚。

  2.在众人面前赞扬孩子

  一次,阳阳的爸爸请几位朋友来家里吃饭,几杯酒下肚,几个人开始谈论起各家的儿女,可是他们都是在夸奖别人的孩子,却没有一个夸奖自己的孩子。

  这时,阳阳的爸爸非常兴奋地说道:“你们都别互相吹捧了,我还就觉得我们家阳阳好,我这儿子既聪明又听话,还特别关心别人。就前几天,我干活累了,他还帮我捶肩揉背呢。儿子的小手捶在我的肩膀上,别提有多舒服了!”

  说这话的时候,阳阳爸爸的几个朋友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其中有一个朋友说:“阳阳真是个好孩子,我们真羡慕你!”

  “其实你们的孩子也都很好,只是你们光挑他们的毛病,却忽略了孩子的优点。”阳阳的爸爸对朋友们说。

  阳阳在自己的房间里听到了爸爸和朋友们的谈话,心里高兴极了,他决心以后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爸爸对自己的赞赏。

  在学校门口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两位家长在学校门口相遇,孩子尚未放学出来,于是他们便聊上了。在一番寒暄之后,一位家长说:“唉,还是你家小孩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不像我家那个,将来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另一位家长说:“哪里的话,你家孩子也不错,我家孩子只不过是暂时好一些,以后怎样便不知道了。”……

  他们也许只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但是若让天真的孩子听到,免不了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爸爸妈妈总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更谈不上什么自尊心,其实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十分珍视自我。

  邻居一位年轻妈妈一次随随便便地说:“啊!你家小妹妹真可爱,真乖,不像我们家乐乐吵吵闹闹,只会淘气,让人心烦。”在一旁的乐乐瞪大了眼睛怯生生地说:“妈妈我乖。”不料妈妈却大声说:“乖什么乖,就知道淘气烦人,一边去!”过了几天,人们发现乐乐变了,天真活泼的乐乐看到妈妈回来,躲在椅子后面不敢往前去。妈妈说:“乐乐过来亲亲妈妈!”乐乐小心翼翼地亲亲妈妈后竟然冒出一句:“妈妈我乖,你别心烦。”所有在场的人听了都大吃一惊。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作为父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在别人面前,孩子的自尊心更加强烈,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和训斥孩子,将会大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大脑还处在混沌天真的状态,大人的一言一行将影响孩子的一切。当你漫不经心或火冒三丈地说孩子“笨”的时候,就是让孩子形成一种概念:我是天下最笨的孩子。孩子一次次地接受大人苛责,也就等于一次次地接受对自己的否定:我什么也比不上别的孩子。

赞美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2)


  经常对孩子赞扬、鼓励,尤其是当着别人的面赞扬孩子,能使孩子产生成功感和荣誉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和做事的信心。

  在别人面前赏识自己的孩子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赏识孩子的态度必须是认真和真诚的。不能因为炫耀自己或者敷衍别人而故意吹嘘,夸大孩子的优点。

  二是必须有根有据。要根据孩子的平时表现来赏识孩子,不能因为赏识而赏识,凭空捏造事实,让孩子感觉你在作假。

  三是要适可而止。不要说起来没完,让孩子感觉不自在。要知道,赏识的话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说得多了反而无益。

  孩子比成人更爱面子。他们对于赞扬是极其敏感的,他们在比我们想象的更早的幼年时期就具有这一敏感度。他们觉得,自己能被别人看得起,尤其是被父母看得起并当众夸奖,是一种莫大的快乐。所以,当跟别人说起自己的孩子时,不管孩子是否在场,都要怀着赏识和尊重的心态去谈论他们:“我的孩子很棒,我很喜欢他!”

  3.夸孩子聪明不如夸他勤奋

  小霞学东西总是比别的孩子慢半拍,为此,他的父母非常苦恼。小霞上小学了,就当父母都认为小霞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时候,小霞却带回了一张100分的试卷。这是一张数学测验的试卷,上面被老师画满了红色的钩钩。

  “这是你的卷子吗?”爸爸吃惊地问小霞。

  “当然是我的,上面有我的名字啊!”小霞自豪地对爸爸说。

  “小霞真不错,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的?”妈妈问道。

  “老师讲课的时候我有时会听不太懂,所以下课之后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问老师,老师再给我讲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有不会做的题,我就把老师讲的课再复习一遍,不会做的题也就会做了。所以考试的那些题目我都会做,就考了100分。”小霞高兴地对妈妈说。

  听了小霞的话,妈妈的眼圈一下子红了——虽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聪明,却如此勤奋努力。

  “小霞真是一个勤奋的好孩子!”妈妈含着泪说。

  家长若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聪明,而是鼓励他们刻苦学习。聪明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

  美国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过多地被夸奖智力聪明的孩子可能回避新的挑战。在这项研究中,老师让幼儿园的孩子们解决一些非语言性的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这样说:“你们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而对另外一半的孩子则换了一种说法:“你们答对了8道题,你们确实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紧接着,给这些孩子两种任务让他们自己选择:一种是他们在完成的时候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是最终能够从中学到一些非常重要的新的东西;另一种是他们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结果是三分之二的被夸奖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那种任务,因为他们不想冒出任何差错的风险;与此相比,被夸奖付出努力的那些孩子中的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能够学到新事物的那种任务。

  总是夸奖孩子聪明的另一个缺陷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开始把好的结果与脑子聪明画等号,逐渐形成过于良好的自我感觉,使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发生偏离,并且只有成功的打算。如果他把事情做得很好,他就认为那只是他聪明罢了。一旦他受到了挫折,他将很可能为此断定“我并不聪明”,随后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往远一点说,一个人在社会上不可能样样行,处处赢。孩子没有失败的准备,结果不仅是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也必然会反复遭受失败的打击,结果导致终生一蹶不振。

  但是,当你夸奖孩子的勤奋而不是他的聪明的时候,你其实是在鼓励他继续努力去寻求更多的挑战。这可以帮助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气馁。即便结果并不是他所期望的,他也将明白他的努力是最被看重的,会被认为是一件好事,是一件值得他不懈努力完成的任务。
  在人生的旅程中,许多聪明的人常常在最后变笨了;而原本被认为笨的人,却常常在最后变聪明了。遇到寒冷酷热,聪明的人逃开了,笨的人则亲身尝试,却意外地在寒冷酷热中成长。笨的人逐渐认识到:“勤奋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却永远需要勤奋。”

  我们稍加观察就可以注意到,在一个学校或者班级中,通常有两种学生是最受老师喜爱的:一种是非常聪明又非常勤奋,从来都不因为自己的聪明而骄傲自满的;另一种是不算聪明却非常勤奋,从来都不为自己的不聪明而自卑的。由此可见,勤奋努力的孩子总是能受到欢迎。

  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夸奖。不要因为孩子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孩子不努力而担心。记住: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所以,很多情况下,父母应该故意淡忘孩子的聪明,而重视孩子的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夸奖。

  当孩子的表现不够理想时,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真笨!”这样的话,一定会伤了他的自尊。应该问问他:“你是不是还不够努力?”当孩子表现优秀时,不要把它归功于孩子聪明的先天优势,而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后天勤奋努力上。应该告诉他:“成绩不错,这都是你勤奋努力的结果!你努力的过程是最值得赞赏的!”
批评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1)


  第6章 批评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

  1.批评孩子一定要艺术

  请先看一位父亲讲的真实教子故事。

  一天夜里,妻子推醒我,声音颤抖地说:“今天派出所找过我,咱家的小三跟几个同学在假期里偷过几家商店。”“真的?”我大吃一惊。“他们说,已找过小三和他的同学,他们也承认了。”

  “啊!”我怒火中烧,真想立刻冲到小三的房间,狠狠揍他一顿。但理智让我没这样做。小三刚12岁,还是个孩子,是初犯,如能通过批评教育及时正确引导,比打一顿的效果会更好。于是,我嘱咐妻子:第一,在他哥哥面前只字不提,以防兄弟间发生口角时揭他的短,刺伤他的自尊心;第二,此事由你先对小三谈,我暂时回避,日后找机会再跟他谈;第三,对小三的批评重在正面引导,体贴他,温暖他,切勿用冷言恶语刺激他,更不能打骂。

  三天后的一个中午,我提前下班,小三也第一个放学回家。我把刚收到的一份《法制报》递给他,上面登有一段关于“少年犯”的文章。等他看罢,我趁热打铁,从一条小虫毁了一条大船谈起,谈到盗窃者的心理,今天偷一元,明天想偷十元,日后就会犯更大的错误……小三听得很认真,不断点头,但这次我未提及他的事。

  10天后,派出所将小三盗窃挥霍掉的东西折款245元,责令退赔。从妻子那里得知,小三为此很着急。因为他清楚去年家里已经欠下一笔债,目前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他怎能不着急呢?我认为跟小三直接面谈的时候到了。晚上,我单独和他直截了当地提起此事,先讲了如何做人、遵纪守法的道理,最后说:“尽管咱家很困难,但这245元,就是借,也要替你赔上。但有两条你必须记住:一、吸取教训,从此坚决洗手不干;二、必须抓紧学习,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小三听后,发自内心地哭了:“爸爸,您放心,我再也不干坏事了。”

  此后,小三真的变了,到了学期末,还拿回一张奖状。

  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真可谓教子有方。看来,批评孩子也是一门艺术。那么,这位父亲的教子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第一,正面引导。

  有些家长批评起孩子,张口闭口都是否定性的语言:“你真没出息。”“你真不争气。”“你真不要脸。”……有的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如此责骂不休,真不知究竟是要把孩子往正道上引,还是往邪路上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抓住要害、严肃认真、简明扼要地指出错误后,要用肯定的语言,如“你是有出息的”“肯定会争气”等,给予正确引导,指明出路。任何批评,其根本目的不仅在于抑制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激发起孩子改正错误的行为。那位父亲不用冷言恶语刺激孩子,而是加以引导、指明出路,是十分明智的。
批评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2)


  第二,尊重人格。

  孩子有过错,理应批评,但其人格应受到尊重。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孩子和大人,被批评者和批评者,人格应该平等。正是基于这一点,那位父亲才能严肃认真又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批评可以严肃,甚至严厉,但这类似于镇痛药,用多了便失效。

  第三,避免当众批评。

  有的父母误认为当着他人的面数落一下孩子,会增强“激发”效果,殊不知,这样做最大的弊病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前面提到的那位父亲采取单独批评的方式,是极可取的。

  第四,看准时机。

  孩子一旦有错,通常要及时批评。“你等着,晚上爸爸回来见!”这种策略是一种失误。你想,本是上午的事,到晚上再批评,这中间孩子还要干好多事,对那错事也许就淡忘了。当然,所谓及时批评也应视年龄特点及错误性质有个时间跨度,要抓住时机“冷处理”。那位父亲就既抓准了时机,又不失为及时。

  第五,相互配合。

  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真正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用钱物或食品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第六,肯定与批评话语的比例不低于5∶1。

  父母对孩子的肯定越多,孩子的智力、应变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就越强,父母对孩子负面关注多,正面关注少,会引发孩子抑郁和敌意的情绪。所以如果批评过多,肯定过少,孩子就会像缺少阳光和营养的秧苗一样,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问题。

  第七,要勇于自我批评和承担责任。

  父母敢于自我批评或向孩子认错,不仅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且还可以用行动证明给孩子看——认错,不是无能和耻辱,不会给自己带来难堪。承担责任,是真正自信的表现,可以给别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赢得更多的尊重。

  2.批评孩子是项“五个一”工程

  一天下午,老师集中开会,学校提前放学,明明写完作业后,打电话找来几个同学到家里玩。明明拿出象棋与同学比试高低。正当他们玩得高兴时,明明的妈妈回来了。

  明明赶快草草地结束了“战斗”,同学们也知趣地走了。

  妈妈送走了明明的同学后,对明明大声说:“我同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就要中考了,不要再找同学下棋了,你怎么就是不听!”

  明明解释道:“今天考了一上午,感觉很累,想休息一下,就和同学下了几盘棋。”

  “别找理由了,我看你就是爱下棋,不爱学习。”妈妈说。

  “下棋又怎么了?”明明也急了。

  “中考考下象棋吗?上大学考下象棋吗?”

  “不考就不能玩一玩吗?”明明理直气壮地反问了一句。

  “不行,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别的什么都不行。”

  “我也不能一天到晚总是学习呀,我下下棋有什么不好。”

  妈妈听到这里似乎没了词,便突然厉声说道:“你现在越来越不像话,说你一句你有十句在那儿等着,我是你妈妈,我说话你听着就是了,哪来那么多废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