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十福晋-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弘政便叫安居岛海关衙门的负责人给广州海关衙门发了个公文,拟定的临时操作指南作为附件也一并发了过去,请他们指正,还告诉他们,即便是日后,洋人若不停泊安居岛或吕宋岛,在到达大清本土港口前,都不会知道朝廷出了这么个章程,所以,目前可以先拿英国作为试点,勒令他们回航到安居岛或吕宋岛。将大炮卸下再说,也顺便给两个岛带点收益,总不能给他们白保管吧?当然,安居岛如今已经做好了寄存服务的准备,可以叫英国人都到安居岛来,毕竟吕宋岛是否也搞寄存服务,得康熙说了算…

    大伙听到这,都摇头看向九阿哥,唉,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没想到弘政小小年纪就如此财迷…

    九阿哥表情有些复杂,但还是比较抱歉的看了看老十,没想到是弘政这个王八蛋惹的事…

    老十却没看九阿哥,而是一脸讪讪的看了看康熙,按理接下来应该是安安上的折子了,因为广州衙门转来的吕宋岛水师游击的折子涉及的是农桑保护政策,据老十所知,前段时间因要支援苏禄岛地震灾区,安居岛军营仓库要调拨许多物资,安安遂到军营仓库观摩,学到了什么老十不大清楚,但却知道有两个后继影响,一是提刀追杀张守备,一是开始关心农民生活问题,对丰年农民收入不涨很是不平…

    所以,老十对自己误骂到安安、并冤枉了康熙很是有些难为情…

    不想,接下来却让老十傻眼了,农耕问题竟然还是弘政的主意。

    弘政说了,安居岛的移民大多都没什么家产。虽然减免了开头三年的赋税,但生活依旧非常艰辛,所以为了让移民觉得生活有奔头,决定在安居岛实施农产品最低收购价,保护农民的利益,避免丰收后粮贱伤民。

    但吕宋岛与安居岛太近了,如果只安居岛实施,难免会引发吕宋岛的移民潮,但是,吕宋岛可是实实在在的大清的地盘,弘政无权逾越,只好叫安居岛海关衙门给吕宋岛的大清水师游击发了一道文书,通知他们提前想对策…

    太监念完了,九阿哥已经跪下请罪了,说自己这个当爹的愿意为弘政的胡作非为负责,但话里却透着那么一点得意,哪个皇孙不到十岁的时候能有这番见识?

    老十则楞在了那里,倒不是糊涂为什么弘政抢了安安的功劳,而是隐约觉得其木格与此事脱不了干系,否则,怎么弘政提都没提安安呢?

    而且若其木格插手,那么弘政能指挥得动海关衙门也就解释得通了…

    老十和九阿哥一个发愣,一个心中得意。却忘了一帮兄弟的感受。

    三阿哥似笑非笑的看了眼老十,挑拨道:“弘政小小年纪哪想得到这么多,该不是被人当枪使了吧?”

    其他兄弟皆微微点头,弘政在上书房好几年了,从没听过他聪颖过人,怎么一到安居岛就成小大人了?

    老十冷笑道:“三哥,你把话说清楚点,谁拿弘政当枪使了?”

    九阿哥则反驳道:“三哥,我家弘政脑袋瓜子好使着呢,小小年纪可就被皇阿玛封为世子了,谁家府上的世子比他年纪小啊?”

    康熙觉得胸口有些发堵。早早封弘政是气九阿哥的,没想到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四阿哥也出声了,“弘政这些日子的确出息了许多。”

    康熙一听,对三阿哥鄙视了,瞧瞧人家老四多会说话,明着夸弘政,其实是告诉大家,怎么弘政一到安居岛就突然出息了?

    康熙认为三阿哥简直枉自自称为文人,说话的水平简直和老十一样,丢人!

    九阿哥仰着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

    康熙摆摆手,制止了他们对弘政智商的进一步讨论,而是叫大家商议商议,弘政的两个提议是否可行。

    这世道就这么不公平,若是老十提的,那老十就是其心可诛,换成弘政提的了,尽管康熙心存疑虑,但却还是很大度的叫大伙讨论了。

    关于叫洋船卸炮的问题,大家没什么反对意见,但却不赞成立即马上拿英国人开刀,毕竟朝廷没宣传过啊,容易出乱子,还是先大肆宣传为好,不仅广州海关衙门要宣传,而且驻扎在吕宋的水师更应该加强海上巡逻次数,对过往的船只发发宣传单,宣传个大半年再实施不迟…

    至于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朝堂上则全是一片反对声,安居岛虽还没正式划进大清版图,但沿海一带可没人认为安居岛是蛮夷的,安居岛这么搞了,吕宋岛肯定也只能跟着搞,那么接下来呢,本土怎么办?搞还是不搞?搞的话,若遇到丰年,朝廷哪有那么多银子去买农民的粮食?若不搞,那岂不是告诉大家。朝廷对南洋流民比对本土良民还好吗?这不是鼓励大家都跑到吕宋去嘛,届时还不知会荒芜多少田地…

    说到后来,朝堂上也有人将矛头指向了老十,认为弘政此举定然是受老十指使的。

    老十锁紧眉头,道:“我让弘政搞这一出,对我有什么好处啊?”

    大家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弘政虽然是世子,但若没十阿哥的许可,安居岛的人会听他的?”

    老十也不知该怎么回答,按理说,弘政是插不到手的,但事实摆在眼前,弘政的确在安居岛发号施令了,那只能有一个解释,其木格插手了…但这话不仅不能说,而且还打死都不能承认…

    所以老十只好道:“大家都知道我喜欢弘政,加之认为他说得在理,自然就听了…”

    朝议最后在吵吵闹闹中结束,虽然大家都还是怀疑老十背后捣鬼,但弘政毕竟站了出来,老十的压力小了许多。

    散朝后,因惊喜而有点昏头的九阿哥也清醒了过来,拉着老十上了马车,问他弘政怎么能指挥得动安居岛的行政机构,到底是哪里出了乱子…

    老十想了想,道:“安安连张守备都敢砍,弘政怕更是…”

    九阿哥道:“不对,就算他们受不了弘政闹,但也应该先给你送个信啊…”

    老十一听信,脑子里闪过那么一个念头,叫了声:“糟糕…”

    的确,年还没过完的时候,老十就收到了其木格的信,先是对自己的婆婆荣登皇后宝座表示了祝贺,然后便大篇幅的叫老十保重好身体,约束好三胞胎,虽然写了两页纸,但却没再说其他内容,只是安安在信的末尾加了几句思念老十的话…

    老十有种不好的感觉,大概自己误事了…

    果然,老十丢下九阿哥飞奔回到书房后,拿出那封信,又在书架上找了本《论语》,按几年前的规矩将其木格的书信翻译了出来…

    其木格急了,告诉老十,要么就赶紧带着孩子回安居岛,要么就接她和安安进京,她实在不放心老十一人面对这么多问题…

    最后请示老十,安居岛需不需要闹点事出来,这样没准康熙就让老十回来主持工作了…

    老十这次回京走得急,临行前没和其木格商定说暗语,加之许久没用过了,京里事情又多,老十接到信后,压根就没想到这上面去…

    老十想了想,又将他命弘暄飞鸽传递的信件仔细回想了一下,默写了个大概出来,然后翻着论语那么一对照,老十想死的心都有了,译出的暗号竟然是:“可行,但一定找好替罪羊…”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第四百四十三章 来龙去脉

    第四百四十三章来龙去脉

    弘政当了替罪羊。其实真不能怪其木格黑心。

    当初听到老十额娘被追封为皇后时,其木格整个人完全傻了,清醒后的第一个反应不是去想此举可能造成的诸多冲击,而是开始拼命回忆后世网络上的种种清穿文,想证明一下老十的额娘是不是真的当过皇后…

    其木格其实有点印象,好像遏必隆有两个女儿进宫,一个皇后,一个贵妃,而老十的姨妈已经是皇后了,老十的额娘怎么可能又成皇后呢?

    其木格觉得历史好似改动得大了些,皇后毕竟是一国之母,骤然间多了一个出来,应该也算是大事吧?

    所以其木格便开始回忆,希望能找到点蛛丝马迹以证明自己的记忆是错的…

    虽然其木格死命的回想,但很遗憾,没找到任何一点佐证…

    郁闷的其木格只好回归现实,开始思索如何应对康熙带来的突发状况。

    左思右想,其木格也没想到什么好主意,就算想到了,也不敢轻举妄动啊,谁知道京里是个什么局势。所以只好写了封密信去征求老十的意见,问是应该静候消息还是该在安居岛搞点名堂出来,没别的目的,就是想告诉老十,自己也是能使上一点力的,如果需要的话。

    没想到老十还真叫其木格闹点事出来,而且还附带了一个条件,要找个替罪羊。

    这让其木格很为难,怎么闹啊,既要闹得大,又要康熙必须立马放老十回来,还得有替罪羊,这难度委实太大了,除非英国人派兵来搞侵略了…

    在老十不在的情况下,其木格自问没那胆子去挑衅英国人,只好将主意打到了克里蒂丝身上,琢磨着能不能请西班牙人搞次军事演习…

    想了大半天,其木格最终还是否决了这个想法,太危险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安居岛本来就是从西班牙人手里抢来的,请西班牙人来演戏,其木格没把握能与狼共舞…

    所以其木格便将主意打到了土著人身上,觉得土著民的暴动应该比较容易掌控,但是,其木格还是很怕死。担心万一局势不受控制,自己和安安被送上断头台,那可太冤枉了…

    但其木格想了许久,最终发现,好像除了土著人,其他人都不适合当替罪羊,因此,便将目标锁定到了土著身上,开始认真动起了脑子…

    其实吧,当这头脑简单的人开始思考复杂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将事情想得特别复杂,因为他潜意识里就认定了对手的脑袋肯定比计算机还复杂百倍…

    所以其木格便开始努力复杂化了,先将结果列出来:要土著人暴动,备注:在可控范围内,最好是只有这个苗头,然后,其木格便开始反推回去…

    于是,列出的第二点便是如何诱使土著人闹点小事。

    其木格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辙来,去欺压他们吧?好像没这个传统,而且如果派兵去惹事。康熙那脑袋肯定会想到自己是故意的…

    其木格想得都想哭了,开始咒骂蒋先生,这个节骨眼上,怎么去苏禄岛了呢?虽然蒋先生到底是不是康熙的探子还没个定论,但此时此刻其木格已经顾不得了,如今点子第一…

    老十离开后,蒋先生便去苏禄岛那边了,说要收集当地的第一手资料,至于安居岛的安危,他倒不担心,真出了事,他一介文人,也抵不了事,关键是,他认为即使出现难题,那也是京里老十该面对的,与其木格无关,所以走得很潇洒,越发像是康熙的探子。

    本来其木格是可以派人去请他回来的,但是,前面已经说了,简单的人复杂起来,那就是特复杂,其木格担心即使蒋先生不是康熙的人,自己这个举动落入康熙眼里,日后发生的什么事都会让康熙先入为主的认为是人为导演的了,而且还有一半的可能性蒋先生是间谍呢,所以其木格也只是骂骂过过嘴瘾,骂过后理智又占了上风。最终还是在点子和安全之间选择了后者…

    所以认为自己只能自力更生的其木格哪能想到什么法子啊,急得嘴角突然间冒了两个大泡…

    而这时弘政认为自己收拾洋人的法子趋于成熟了,便在一晚上,为什么选晚上呢,因为这样才能轻轻松松的摆脱克里蒂丝,因此,在一个晚上,拉着安安来给其木格说他的主意了。

    此时的其木格哪有心思管这个啊,耐着性子心不在焉的听了听,不想,听着听着,突然想到,弘政这法子好啊,如果英国人将大炮暂存在安居岛,那么谁知道会发生什么纠纷?而且老十要请旨回来也有理由啊,小小一个安居岛,突然多了那么多重型武器,安全堪忧啊…

    于是,其木格一下就雀跃起来,对着弘政是连番夸奖,性急的叫弘政不用去请示老十和九阿哥了,直接放手去干,立即就开始寄存服务。

    弘政年纪虽然小。但却很有耐心,不紧不慢的告诉其木格,一切得徐徐图之,这种事必须得有广州海关衙门的配合才行,所以一定要朝廷点头,才能实施…

    其木格冷静下来,想想也是,康熙不点头,安居岛想办理大炮寄存服务无异于痴人说梦,想着用不上了,便没精打采的叫弘政给老十和九阿哥写信。咨询他们的意见。

    而这时安安出声了,夸弘政这法子好,不仅为大清解除了隐患,而且还能给安居岛带来一笔额外收益,手里有钱了,谷贱的时候便能出手救救市…

    其木格一听,便琢磨开了,如果安居岛汉人的日子过得舒畅,那土著人肯定要眼红的,没准会跑来搞点血案什么的…

    举一反三的其木格一下思绪如涌,立马就联想到了最低收购价,如果同样的亩产量,家庭年收入却差上一大截,那土著人的嫉妒之火肯定会熊熊燃烧…

    因此,其木格马上提示了一下,安安便立即想到了保护价这个点子,其木格当即附和,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应该立即张榜将这好消息告诉民众,让大家高兴高兴,当然了,主要是让土著人心生不满…

    两孩子一听,也高兴了,弘政高兴自己的创收举动给百姓带来了福音,安安兴奋自己的主意利民,两孩子都兴致勃勃,开始亲自拟定告示…

    其木格开心啊,这政策一出来,也只是煽起了土著人的不满情绪,离暴动还远着呢,压根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但是,老十也有借口赶回来了啊,凡事要防患于未然嘛…

    其木格觉得这法子简直是绝顶的好,陶醉了…

    但是,弘政开心一会儿后又想到了负面影响,安居岛这么搞了。吕宋怎么办?

    于是,弘政便告诉其木格,应该通知吕宋岛一声,让他们做个预案比较好…

    其木格一想,对啊,安居岛这么搞了,土著人还没闹,吕宋岛肯定就先闹起来了,虽然有调拨大家窝里斗的嫌疑,但这比土著人闹事更可控…

    其木格头次觉得弘政简直比天使还可爱,大肆赞扬了弘政一番,告诉他们,不用请示了老十和九阿哥了,立即放手去办…

    弘政走到门口时,确认了一下,是不是两件事都不用请示了?说到底,还是孩子,性子还是急躁了些。

    见着弘政期望的眼神,其木格粗略想了想,反正大炮寄存服务只是提议,广州海关衙门还是会去请旨的,于是,便点头,两件都不用专门请示了,好好干吧,给老十和九阿哥一个惊喜…

    于是,弘政便和安安一起跑到海关衙门,叫他们分别给广州海关衙门和吕宋水师发公文,至于他们亲自起草的告示,弘政决定过两天再贴,要给吕宋岛准备的时间嘛,其木格对此也是同意的,反正世上没不透风的墙,这事贴不贴告示,肯定都会传出去的,吕宋村民肯定会天天去水师那打听消息…

    但过了两天后,蒋先生回来了,从海关衙门处听到此事,头都大了,毫不客气的告诉其木格,这哪是给老十惊喜啊,完全是惊吓。

    其木格没吭声,很有警惕性的没告诉蒋先生闹事是经过老十批准的…

    而蒋先生也没理会那么多,当即开始采取补救措施,叫弘政直接给康熙上折子,减轻老十的压力…

    其木格多了个心眼,问康熙会不会迁怒于弘政,蒋先生道:“世子年纪小,能想到这些点子已然难得,而且这都只是提议,就算上头要怪罪,也有回旋的余地。”

    弘政一点也不怕,告诉其木格,“婶娘,主意本来就是我出的,而且又不是馊主意。”

    安安忙要将保护价的责任揽过来,蒋先生毫不留情的道:“格格乃一女子,插手这些事是犯大忌!这不是逞英雄的时候。”

    于是,其木格便提议,将弘暄加进去吧,就说弘暄一直有这想法,弘政只是弟承兄志罢了…

    蒋先生也制止了,说没时间和弘暄通消息,不能弄巧成拙…

    其木格想了想,觉得应该不会对弘政造成什么负面影响,而且即使康熙要迁怒,大不了弘政不回京就是,反正雍正上台的话,九阿哥一家最好的未来也是在安居岛安家,所以便点头应了…

    哪知却让老十觉得万分愧对九阿哥…

    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第四百四十四章 “弯路”?

    第四百四十四章“弯路”?

    大清的十皇子似乎走到哪儿都能创造点历史记录。这不,上下五千年,所有被弹劾之人皆被老十踩在了脚下,只经过了短短一个晚上,康熙案头上的弹劾老十的折子就已放不下了,据事后统计,将各地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