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后就说:“你看我们的军队多壮大强盛啊,罗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家,我一定会顺利
地打败他。”饯行之后,屈瑕率领人马意气飞扬地出发了。
斗伯比回来的路上对驾车的人说:“屈瑕这次是打败了,你看走路把脚抬得高高的,
多神气,他轻视敌人,骄傲自大,目空一切,怎能不打败仗啊!”
于是,斗伯比马上去见楚武王,说:“你赶快派兵援助屈瑕吧!”武王没有听斗伯
比的意见。
屈瑕率领军队来到罗国边境,他没有认真组织作战,而罗国早就订下夹击楚军的计
划。屈瑕因轻敌而没有防备,结果楚军大败。
武王回到宫中,把斗伯比的意见跟夫人邓曼说了。邓曼是个聪明的女子,她告诉武
王斗伯比是说屈瑕自高自大,必然失败,应该告诫他。于是武王马上派军援助,可是已
经来不及了。楚军已经全军覆没。屈瑕一个人跑到山谷里自杀了。
将 强
原文
将有五强八恶。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客众,力
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
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
译文
将帅的品德修养标准是五强八恶。五强是指五种必须的德性:高风亮节可以勉励世
俗,友爱孝悌可以名扬海内,信义忠诚可以获得友谊,周到细致地考虑问题可以容忍他
人,身体力行可以建功立业。八恶是八种在德性上的缺陷:虽然足智多谋但不能明辨是
非,不能礼贤下士,更不能任用贤良之人,施政时有法不依,无法引导社会风俗,不能
慷慨施惠,不肯救济穷困,不能防患于未燃,智慧不足,不能深思远虑,也不能防微杜
渐,不能在声誉显达时推荐自己所熟悉的贤能之士,不能在战败时,毫无怨言,负担全
部责任。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将领的修养。但侧重点却在将领的道德品质的方面。文章从正反两
个两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为将之人应有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事应有的修养。诸葛亮首先
从正面提出了“五强”,即高节、孝悌、信义、深虑、力行,这和孙子兵法倡导的智、
仁、勇、信、严是一致的。当然,不同的社会可以赋予这五方面以不同的内涵,当今不
能完全照搬,但是,从这五个方面规范人的道德品质,却是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尤其
是肩负重任的人,更应该在这五个方面规范自己。
作者在正面论述“五强”后,又从反面提出了“八恶”,作为将领修养的戒律。这
“八恶”都是为将统兵之人应该力戒的,有了其中任何一“恶”,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杰
出将领或者卓越的政治家。作者提出这入条戒律,是对正面论述的有力补充,使论述更
全面,更周密,更深刻。看来,诸葛亮很喜欢,也很善于从正反两面论述,从而把问题
说得更透彻。本篇文章提的“五强”、“八恶”,和前面几篇论述交领修养的文章可以
互为补充,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将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规范将领和一切政要
的品德和行为很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拓例
闻鸡起舞勤练武
西晋时期,朝廷昏庸腐败,国家虚弱,北方异族乘机骚扰,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当时有两个青年,祖逖和刘琨,他俩是好朋友,经常住在一起。他们面对腐朽黑暗
的社会现实,感到无限忧虑和悲愤。
一天夜里,祖逖和刘琨同床而眠,但是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祖逖在想,怎样才能
出本领,保卫和治理好国家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由此得到启发。决心
今后要奋发图强,起早贪黑,抓紧时间,练一身过硬本领,报效国家。他推醒刘琨,谈
了自己的想法,刘琨非常赞同。于是,二人起床到院子里去练习武艺。祖逖手持长剑,
刘琨手挥大刀,在皎洁的月光下,刀光剑影,两个热血青年认真地挥舞起来。
从此以后,祖逖和刘琨二人,无论是凛冽的严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也无论是刮风,
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俩立刻起身练武,舞动刀剑。由于他们勤学苦练,持之以恒,
所以两人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了奋威将军,他率领部队,日夜操练。在战斗中,他的队伍纪律严明、
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因而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出 师
原文
古者国有危难,君简贤能而任之。斋三曰,入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铖
于君。君持铖柄以授将,曰:“以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
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
食,勿食,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日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将
受词,凿凶门,引军而出。君送之,跪而推毂,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
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
男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译文
从古至今,大凡国家遇有危难,国君会选拔贤德之人作将帅以解救国难。出征前,
斋戒三日,进至太庙告祭列祖列宗,国君面南而站,将帅面北而立,太师双手奉上大斧
(权力的象征),国君接过大斧,手持斧柄授给将帅说:“从现在开始,部队由您指
挥。”然后,国君接着说:“作战时,见敌人势弱则进击,见敌人实力强固则以退为主。
不能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看轻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意见独特而听不进部下的意见,不
可以凭借自己功绩显赫就失去人忠信本分的品质。部下还没有坐下来休息时,身为将帅
不能自己先坐下来休息,部下还没有吃饭时,身为将帅也不要首先进餐,应该与部下同
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做到了这一切,手下的将士必会竭尽全力,敌人也一
定会被打败”。将帅听完国君的训命后,宣誓效忠,然后亲自打开凶门,率军出征。国
君把出征的军队送到北门,向将帅乘用的车马跪拜同时又说:“将在外,不受君命。从
今天起,军队中的一切行动都由您来决策”。这样,将帅就具有了绝对的权威,也可以
使智谋之人为之献策,使勇犯之人为之效命沙场。由此,可以百战百胜,立下汗马功劳,
也能扬名于后世,福泽恩及子孙。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将帅统兵打仗应有的行为准则。文章借叙述古代帝王向将帅授权仪
式上,君臣间的一段对答,说出了将帅统兵打仗应有的行为准则。将帅的答词正是将帅
的行为准则,这里既讲了临战指挥问题,也讲了用人、律已和决策问题,讲述十分详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将帅当着君王的面说出了:“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
将出。”接着,诸葛亮又充分论述了这样做的必要性。可见诸葛亮在将帅行为准则诸方
面中,特别重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兵权问题,这和他在《将苑》中,把
《兵权》一文放在最前面,首先论述将领的权威问题的用意一样,在于着重说明兵权问
题是将帅统兵打仗最根本的问题,必须充分授权,才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
后世,福流于子孙。”
诸葛亮借将军之口说出这一切,没有空洞说教的味道,让人感到亲切可信,易于接
受。确实高明。
拓例
田穰苴重权立威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征战不休。有一年齐国连吃败仗,齐景公很着急,很想找到一
位得力的将领能够扭转局面。
齐景公根据正卿晏婴的推荐,决定令田穰苴为将军,领兵开赴前线回击敌军。田穰
苴原来只是一名下级官吏,他拜谢景公后,诚恳地提出一条请求,说:“君王,我一向
地位卑微,现在您一下子把我从卒伍之间提拔到将军之位,我担心士卒们不听我的,百
官不信我的,这是因为人微权轻。我请求您派一位高尊的大臣,做我的监军,以助士
气。”
齐景公说:“这好办。”当即派他的宠臣庄贾走一趟。田穰苴与庄贾约定好第二天
中午在军门外会合出发。
第二天,田穰苴很早就带领部队来到军门外,列好队伍,等侯庄贾。可是到了傍晚,
庄贾才大摇大摆地来到军门。田穰苴很生气地厉声喝问:“庄大人为什么这么晚才来?”
庄贾因受景公宠爱,一向狂妄骄横,他哪里把小小的田穰苴放在眼里,就傲慢地说:
“亲朋饯行,多饮了几杯……”田穰苴说:“眼下敌军入侵,大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士卒战死在边境,百姓的性命难保,你却为酒宴而违犯军法……”庄贾毫不在乎地说:
“你不要太神气,才当了几天将军就教训起我来了。”田穰苴毫不示弱,厉声吼道:
“违犯军法该当何罪?当斩!”说时迟,那时快,田穰苴刚刚下令,庄贾的脑袋就被砍
了下来。
田穰苴的举动,威震三军,将士们俯首贴耳地听从他的指挥。
几个月后,击退了敌人,田穰苴率军凯旋,齐景公亲自迎接,后提升他为大司马。
择 材
原文
夫师之行也,有好斗乐战,独取强敌者,聚为一徒,名曰报国之士;有气盖三军,
材力勇捷者,聚为一徒,名曰突阵之士;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名曰搴
旗之士;有骑射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曰争锋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
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有善发强弩,远而必中者,聚为一徒,名曰摧锋之士。此六
军之善士,名因其能而用之也。
译文
将帅在编排军队时,应该注意:有的士兵武艺高强,喜欢对敌厮杀,愿意独立地与
强劲对手较量,应把他们编在一个行列里,这些人可以算的上是报国之士;有的士兵气
冠三军,精力充沛,身手狡捷,应把他们编在一个行列里,这些人可以算作是突击队;
有的士兵行走快速而敏捷,象飞驰的马一样有威势,应把他们编在一起,这此人可以组
成前锋队;有的士兵善骑善射,箭术高超,百发百中,应把他们编在一起,这些人可以
组成奇袭队;有的士兵专门擅长射箭,是一流的射手,也应把他们编在一个行列里,这
些人可以组成射击队;有的士兵力大无比可以使用强有力的弓弩,即使射程比较远也可
以射中目标,应把他们编成一组,组成阻击队。可见,不同的士兵,有不同的能力特点,
应该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其才,各尽其用。
解析
本篇文章专门论述用人之道。作者把军中将士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描绘出各自的特
点,然后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因其能而用之”。
能否识人、用人,是一员将领才干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标准。
将领本领再高强,也不可能一个人包打天下。只有组织起一支强大的队伍才能战胜强敌。
而军中将士不可能人人一样,必然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很难一个人样样皆精。但是,
一支军队如能充分发挥军中将士的各自所长,就能形成一支样样皆精的强大无敌的军队。
一个聪明的将领,就在于能够了解军中将士各自的长短,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把自己
的部下组织成一支样样皆精的队伍。那么,即使这位将领并非武艺超群,而他的军队却
是无敌的。所以说,一位杰出将领的高明就在于“各因其能而用之”!
拓例
任人唯贤得天下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登基,做了皇帝,称为汉高祖。文武百官前呼后拥,毕恭
毕敬。这是农民儿子出身的皇帝在几年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呀。于是他在洛阳南宫摆设
庆功酒宴,大庆三天。大家喝着、说着、笑着,非常热闹。刘邦也非常高兴,他对大家
说:“各位诸侯将领,今天是大庆之日,你们都说心里话,不许欺骗我,告诉我,我刘
邦为什么能获天下,而项羽为什么却失了天下?”
大伙酒是没少喝,可谁敢说胡话。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唱着恭维话。将军王陵说
得更好,他说:“陛下派壮士去披甲征战,攻下城邑就封给他,有封有赏,有利可图。
陛下能与天下同利,所以大家肯卖力替你打天下。而项羽却不封不赏,所以丢失天下。”
有人接着说:“不仅不封赏而且还妒贤忌能,贤能的有功的还要被陷害,遭怀疑呢!”
刘邦笑了笑说:“你们说得很不全面,我之所以能有今天,主要是用人上能够知人善用,
任人唯贤。我重用了三名大贤人。其实在深谋远虑上我不如张良,在治国安民上我不如
萧何,在统兵攻城这方面我更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够重用这三位当世豪杰,所以才能取
得天下。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还不能重用。这就是他失败的根本哪!”
智 用
原文
夫为将之道,必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也。故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
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
亦不逆人也。
译文
将帅将兵出征想夺取战斗的胜利,必须考虑到天候、战机、人的素质这几方面的因
素,要顺天候、得战机、具备相应的战斗力。所以在顺应了天候、也具备了相应的战斗
力,但时机却不成熟的情况下出兵是逆时,在具备了相应的战斗力,有了成熟的战机,
但不具备天候条件下出兵是逆天,在顺应了天候、抓住了战机,但却不具备士兵相应的
战斗力的条件下出兵是逆人。明智的将帅,领兵作战是决不会逆天、逆时、逆人的。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的是将领的指挥素养。文章指出,将领用兵要“顺天、因时、依人”,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注重“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又从反面强调,不能“逆天、逆
时、逆人”。这样正反两面论述,把这些要求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了。
讲求“顺天、因时、依人”,在临战指挥上确实太重要了。曹孟德可算得我国历史
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了,他打败袁绍百万大军,横扫北方大地,所向无敌。但他在赤壁
却遭了惨败,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吃透“天时”。曹孟德统领八十三万大军,浩
浩荡荡,直下长江,大有一口吞掉孙权、刘备之势。但是,在长江水战,他的北方士兵
不能适应。正当他为此苦恼时,庞士元给他献了一条“连环计”,让他用铁环把战船锁
在一起,三十只或五十只成一排。这样一来,连在一起的战船果然十分平稳,不怕风浪。
曹孟德十分高兴,以为稳操胜券了。谋士程昱提醒说:“船都连锁起来,固然平稳;但
是,敌人如用火攻,就难以躲避了。不能不防。”曹孟德说:“凡是用火攻,必须借用
风力。现在正是严冬季节,只有西北风,怎么会有东风、南风呢?我们在西北方,敌军
都在南岸,他们如用火攻,是烧自己的军队,我怕什么?如果是十月小阳春时,我早就
提防了。”曹孟德这是只知一般规律,而不知特殊情况,结果算计不如诸葛亮、周瑜,
大小几千只战船,顷刻之间,灰飞烟灭,八十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拓例
顺应时势寻良机
《列子》里有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两家父子做了同样的事,因此而得到的祸福却大
相径庭。
战国时,鲁国有一个姓施的老人,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喜欢儒学,另一个爱好兵法。
后来,喜欢儒学的这一个,凭着自己的渊博知识和一套以德治国的学说,去游说齐王,
得到齐王的重用,做了王子们的老师。那个爱好兵法的,来到楚国,向楚王纵谈法治,
楚王对他的见解大加赞赏,委任他为军政大臣。两个儿子身居显位,他们的亲人也跟着
沾光,尽享荣华富贵。
施老的邻居孟老,也有两个儿子,与施家二子所学相同,但家业却一直不兴盛。孟
家父子羡慕施家的富有,于是上门请教,打听求官的门路。施家二子以实相告。孟家父
子一听,事情原来是这样简单,自己却没想到。为以前白白地放弃高官厚禄,深感后悔。
邻居这么多年,谁不了解谁呢?施家儿子能做到的,孟家的人绝不会更差!父子三人这
样想着,心里很是兴奋。孟老将两个儿子送上旅程,就象送他们去上任一样快意。
孟老的一个儿子前往秦国,大谈以礼治天下的好处。秦王却一句也听不进去,最后
竟发起怒来,斥责说:“当今诸侯混战,强存弱亡,什么能比军事、经济更要紧?照你
的说法,用仁义治国,这不是叫我束手待毙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