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运筹帷幄--诸葛亮兵法-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谛。这些论述是其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其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研究。
  拓例
  狡兔三窟留后路
  战国时期,齐国宰相孟尝君的家里,养了很多的食客。其中有个名叫冯谖的,没有
什么特殊的本领,所以来了很长时间也没引起孟尝君的注意。
  有一次,家里正赶上没人,孟尝君就派冯谖到孟尝君的封地薛地去收债。临走的时
候冯谖很有礼貌地问孟尝君是否带些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随便,你看着办吧,
你觉得应该带些什么回来就带些什么吧。”
  冯谖来到薛地,召集了所有的债户,把债契收上来,又当众把所有的债契烧掉,然
后对大家说:“孟尝君让我把你们的债全免啦,今后你们可以安居乐业,过好日子了!”
人们非常高兴,纷纷欢呼、磕头。
  冯谖回来,孟尝君问他带了什么回来?债收完了没有?冯谖慢条斯理地回答说:
“您说让我看着办,如果我觉得应该带
  些什么回来就带什么,我觉得最应该给您带回来的是‘德政’,所以我就给您带回
来个‘德’。因此我就把薛地的全部债契烧掉,债免了。”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可一
想,木已成舟,也没说什么,就算了。
  一年后,孟尝君被齐王免去了宰相的职务,他只好回到薛地。当地百姓听到这一消
息,扶老携幼到大路上欢迎他,孟尝君对百姓如此热烈地欢迎他,感到很奇怪。冯谖就
对他说:“这就是我给您带回‘德’的验证。”孟尝君这才恍然大悟,真正体会到冯谖
的用意,非常感谢他。冯谖接着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保住性命,现在你只
不过才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睡安稳觉,万一齐王对你再有不利,还得有另外的
存身之处,因此我们还得再凿两个洞才行。”于是冯谖向孟尝君请求,让他到魏国去游
说。
  冯谖来到魏国,对魏王说:“孟尝君名扬各国,您如果能请他到魏国来做您的宰相,
魏国定会国富民强。”魏王正好空着相位,找不到合适的人,于是派人带着重金来聘请
孟尝君。冯谖临走时早就告诉过孟尝君这样做只是给齐王看,并不要接受聘请。所以魏
王连请了三次都被拒绝了。
  果然齐王听说魏国要请孟尝君做宰相,吓得连忙叫人带着黄金、彩车,用很隆重的
礼节把孟尝君请了回去,恢复了原职。
  齐王为了表示诚意,特意问孟尝君还需要什么。冯谖就偷偷告诉孟尝君说:“请求
齐王在薛地建立祠庙,再赐份先王留下的祭器,以保薛地的安全。”
  齐王答应了孟尝君的请求。祠庙建成那天,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已经挖
好了,你可以高枕无忧,安安稳稳睡觉了。”
便  利
  原文
  夫草木丛集,利以游逸;重塞山林,利以不意;前林无隐,利以潜伏;以少击众,
利以日莫;以众击寡,利以清晨;强弩长兵,利以捷次,遇渊隔水,风大暗昧,利以搏
前击后。
  译文
  在草木茂密的地区作战可以采用游击战略;有浓密的山林地带作战可以用突击的办
法,出敌不意;在平原作战没有任何隐蔽物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壕堑战术;在敌众我寡
的情况下,我方应在黄昏时候攻击敌人;在我众敌寡的时候,则应在清晨向敌人进攻;
如果武器装备精良,兵力强盛,则应速战速决;如果隔岸对峙,又有风沙,视线不清,
就应采取前后夹击的战术。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基本战术策略。详细说明在各种条件下宜于使用的战术,启发将领
按照客观条件灵活运用战术,而不可主观臆断瞎指挥。
  拓例
  主观臆断失街亭
  三国时,诸葛亮得报司马懿领兵二十万前来,立即布置镇守街亭,诸葛亮说:“这
是我军的咽喉要道,关系重大。如果失了街亭,我们大军就完了。”马谡自愿前去守卫,
诸葛亮告诫:“这里没有城郭,又没有险阻,防守非常困难。”马谡却说:“我自幼熟
读兵书,懂得兵法。难道连一个街亭都守不住吗?”
  马谡到达街亭,看了地势,就笑诸葛亮多心,料定魏兵不敢来,把诸葛亮的谆谆嘱
咐全抛到一边。王平要在五路总口当道下寨,他却要上土山屯军。王平说:“如果魏军
来围住怎么办?”马谡却大笑说:“你真是女子的见解!兵法说:‘居高临下,势如破
竹’。魏兵如来,我让他片甲不回!”王平又说:“我多次随丞相出征,每到一处,丞
相都尽心指教。我看这座山是个绝地。如果魏兵切断我军水道,我军就会不战自乱了。”
马谡说:“你不要乱说!孙子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如魏兵断我水道,蜀兵岂不死
战?可以以一当百。我一向多读兵书,丞相还事事问计于我,你为什么拦阻我呢!”王
平又请求分兵在山下扎一个小寨,成为犄角之势,可以呼应。马谡连这也不答应,这时,
百姓成群结队逃来,说魏兵已到。王平要辞去,马谡才分兵五千让他去自己下寨。探路
回报,街亭有守军,司马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人!我不如他。”听说蜀军屯兵山上,
司马懿才放心。然后,亲自去察看,马谡还在山上大笑说:“他们如果要命,就不来围
山!”
  司马懿派人打听到是马谡守卫,就笑着说:“只有虚名,实际是个庸才!孔明用这
种人,怎么能不误事!”随后带大军把土山四面围住,蜀兵一见魏兵漫山遍野,十分严
整,全都丧胆,哪里还敢下山。马谡连连摇动红旗,蜀将谁敢去冲杀呀!马谡大怒,亲
自杀了二员将领,众军害怕,才奋力下山冲击魏兵;但哪里冲得动,蜀军又退回山上。
马谡这才知道事情不妙,让军士紧守寨口,等待外援。蜀兵被困一天,山上没有水,众
军吃不上饭,嚷到半夜,山南蜀兵就打开寨门,下山投降魏军去了。司马懿又命人沿山
放火,蜀军更是大乱。马谡一看守不住了,就驱赶残兵杀下山,往西逃跑了。
应  机
  原文
  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见机之道,莫先于不
意。故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虿发毒,壮夫彷徨而失色,以其祸出不图,变速
非虑也。
  译文
  必胜的要诀及掌握情势变化以指挥调动部队的方法是出其不意。如果不是智者,谁
又能把握时机当机立断呢?掌握时机的秘诀在于出其不意。如果猛兽离开山区,失去了
险峻的山势做依托,就是个孩子手持长戟也可以吓退它,而小小的毒蜂只凭借自己一根
毒刺,就可使强壮的大汉不敢靠近,对敌人来说,让灾祸突然出现,防不胜防,无法预
料,是最好的制胜办法。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基本战术策略。侧重于论述捕捉战机。文章强调指出抓住战机的重
要,文章说,小孩抓住了战机,可以制服猛兽;小小的毒蜂,如出击得当,可以让壮士
大惊失色。文章特别强调抓住战机,出其不意,打击敌人,可收到意外的效果。
  拓例
  曹操北伐出奇兵
  东汉末年,北方的少数民族经常进犯,其中辽西的单于蹋顿势力最强。公元207
年,曹操亲自率兵讨伐,以稳定北疆。
  由于曹军人马众多,粮草无数,所以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河间的易城(今河北省雄
县西北)。谋士郭嘉对此状况很焦急,便对曹操说:“兵贵神速。行军千里去打人家,
又带这么多的东西,是很难取胜的。如果敌人知道我们来了,必然会有所准备,不如留
下辎重,派出轻兵日夜兼程,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样才能获胜。”曹操觉得郭嘉言之有
理,亲自点出数千精兵,轻装前进。在白狼山,曹军与蹋顿的数万骑兵相遇了。曹操登
上山头,见敌军虽人数众多,但队形不整,于是下令先锋张辽率领部队冲杀上去。将士
们以一当十,奋勇杀敌,结果蹋顿军队大败,许多将领都死于乱刀之下。
揣  能
  原文
  古人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胜负。主孰圣也?将孰贤也?吏孰能也?粮饷孰丰
也?士卒孰练也?军客孰整也?我马孰逸也?形势孰险也?宾客孰智也?邻国孰惧也?
财货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观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
  译文
  古代善于用兵的将领,往往能在掌握了敌我双方实力的虚实后就对双方交战的结果
有了基本的认识。将帅在预料胜负的结果时需要了解的内容有:双方的君主哪一个比较
圣明?双方的将领哪一个更为贤明有能力?双方的官吏哪一方更有能力?双方哪一方的
粮草更为充足?双方中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双方的军容哪一方更为严整?双方的战
马哪一方跑的快?双方哪一方占据的地势更为险要?双方哪一方的幕僚更有计谋?双方
各有哪些可以畏惧的邻国?双方哪一方的国力更富有?双方哪一方的百姓生活更安定?
通过比较上述几个方面,双方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出判断了。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知已知彼的问题。这是我国军事家们都十分重视的临战指挥的基本
问题,孙子兵法也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诸葛亮十分强调开战之前深入分
析敌我力量对比,不打无把握之仗。这再一次显示了诸葛亮谨慎用兵的指导思想。
  拓例
  诸葛亮两全遣兵
  三国时期,曹操谋杀马腾之后,又想趁周瑜新死之际进攻东吴。而这时刘备正在积
极准备攻取西川。曹操认为既攻东吴又防止刘备的势力扩大,似不可能。另一方面如果
放纵刘备入川,也有有利的一面,可使孙权处于无援的地位。于是决定举兵攻吴。孙权
得到消息大惊,忙向刘备求救。刘备、诸葛亮认真分析当时形势,认为如果孙权被灭刘
备则成为更孤单的力量。如果援助孙权,则失去进兵西川的好时机。诸葛亮经过认真思
考,他认为不动用江南之兵,也不必动用荆州之兵,曹操不会真的举兵东吴。只要修书
一封给马超即可。原来诸葛亮想到,曹操杀了马腾;其子马超必有报仇之心。这时如果
表示与马超结好,马超必定更加放心地考虑攻打曹操。果然,马超见到刘备的书信后,
马上决定攻打曹操,并连下长安、潼关。曹澡得知马超由西入关,只好率军调头舍东吴
而顾马超。
  这一实例充分说明诸葛亮根据当时几方力量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找到了
变两难为两全的对策。
轻  战
  原文
  螫虫之触,负其毒也;战士能勇,恃其备也。所以锋锐甲坚,则人轻战。故甲不坚
密,与肉袒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探候不谨,与无目同;将
帅不勇,与无将同。
  译文
  蜜蜂等有毒刺的小虫子就是凭着令人生畏的毒刺来保护自己,使人不敢轻易地招惹
它,士兵在战场上能勇敢作战,是因为他有精良的武器作依靠。所以,只要有了锋利的
武器,坚实的铠甲,那么所有的将士都可以勇猛善战。如果铠甲不够坚实,就好象赤身
裸体与敌人拼杀;如果弓箭射不中敌人,就好象没有弓箭一般;如果射中了目标,但因
为力量不够没有射进去,就好象弓箭没有箭头一样;如果战前的侦察工作做得不仔细,
不周详,就好象一个盲人在准备作战;如果将帅不能英勇更不善战,就好象没有将帅一
样。可见,这些都是在战备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用兵准备问题。文章论述战前要充分准备,强调不打无准备之仗,
是前一篇的补充。文章用了四组句子,以排比的句式,论述了没有准备的危害,论述十
分突出,发人深思。这三篇文章从不同侧面论述了指挥作战的基本战术原则,主要是临
战决策。在把兵力投入战斗前,作为指挥作战的将领必须认真处理这些问题,真正做到
情况清楚,准备充分,战术运用得当,才有必胜的把握。
  拓例
  诸葛亮反兵法用兵
  曹操在赤壁遭到大败后,仓皇逃命,行至华容,见前面有两条通路。一条是小路,
山险道窄,坎坷难行,但却近50里;另一条是大路,宽畅平坦,但却远50里。诸葛
亮认为曹操深谙兵法,多谋善断,故用反兵法原则而用兵。他在华容小道上预先设点埋
伏,并故意暴露若干目标,让曹操看出有兵马埋伏。
  曹操犹豫了,究竟走哪条路好呢?前面探路的军士跑回向曹操请示:“前面有大小
两条路,都通南郡。大路平坦,远50里;小路经过华容道,窄狭难行,却近50里。
请问丞相走哪一条?”曹操下令两条路都去探一下。
  军士探路回来报告:“大路上看不到什么动静,小路的山口子上,有几处在冒烟。”
众将认为:烽烟起处,必有伏兵,不宜走小路。曹操想了一会说:“不,还是走小路。”
大家惶惑不解,曹操说:“你们哪里懂得,兵法上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诸葛亮派人于小路烧烟,诱我走大道中其埋伏。我会上当么?”于是,他领着部下走向
华容道。结果,恰恰中了诸葛亮的圈套。
  原来诸葛亮针对曹操深知兵法,多谋善算的特点,算敌之算,因敌施谋,将兵力设
伏于华容道,并故意暴露出此处有兵马的真情,使曹操反以为假,误入歧途。
  后来,幸亏奉命在华容道伏击曹操的关羽重信义,心肠软,受不了曹操的哭求,网
开一面,曹操才得以死里逃生。
地  势
  原文
  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山林土陵,丘阜大川,此步
兵之地。土高山狭,蔓衍相属,此车骑之地。依山附涧,高林深谷,此弓弩之地。草浅
土平,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芦苇相参,竹树交映,此枪矛之地也。
  译文
  好的地势对军队作战取胜是最好的帮助,身为将帅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地势地形特
点就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高山峻岭、森林险川的地形,适合用步兵作战。山
势高陡、蔓草杂生的地形,适合用战车、骑兵作战。在依山临水、狭涧谷深的战场上,
可以用弓箭手作战。在平坦宽阔、可以自由活动的战场上,可以用长戟与敌交战。在草
木交错的地带,又可以充分发挥长枪、长矛的优势。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善于利用地形地物。文章指出,不会利用地形地物的将领,无法取
得胜利。文章还具体说明了在各种地形地物条件下,该用什么战术,甚至该用什么兵种、
兵器,都讲得十分详尽。这篇文章对临阵指挥的将领大有用处。
  拓例
  韩信背水破敌军
  公元前205年,汉将韩信偷袭魏王豹,灭掉魏国。10月汉王又派他与张耳率几
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
兵,严密防守。
  赵国谋士李左车对陈余说:“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
风,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可挡。不过,他们运送粮草需经过千里
之遥,长途跋涉。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
这样你暂时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汉军不
战死也会饿得半死。你再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
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
  陈余是个迂腐之人,又自以为是,他不听李左车的话,还说:“韩信的兵力很少,
长途千里赶到这里又精疲力尽,像这样的敌人我们都不敢打,别国会怎么看我们,不是
更瞧不起我们了吗?”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探听到这种情况,很高兴,庆幸自己碰上这样一个迂腐将领。于是就将军队安
营扎寨在井陉口30里的地方。到了后半夜,韩信又派精锐骑兵2000人,每人拿一
面汉军红旗,从小路爬上附近山头,埋伏起来。然后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
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
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
  天亮后,韩信竖起帅旗,大张旗鼓地开出井陉口,赵军立刻迎击,两军激战很久。
韩信、张耳假装败退,丢盔弃旗向河岸阵地靠拢。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汉军背水
而战,非常勇敢。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驰入赵
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
  赵军久战不能取胜,也抓不住韩信,想收兵回营,回头一看军营里已全部插起了汉
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被俘虏,于是顿时军心动摇,纷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