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恭帝司马德文让位,又重新回到琅琊王府第,后又被封为零陵王。14日,宋王刘裕即帝位。至此,晋室灭亡,刘宋开国。东晋最典型的政治特色是门阀政治。著名学者田余庆先生认为,“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古代皇权政治在特定条件下的变态”。他说:“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如果以上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局面。反之,这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变化,都会导致江左门阀政治的相应变化。”他指出:“东晋一朝,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门阀政治才能维持。”换言之,一旦皇权、士族和流民三方力量的发展被打破,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势必终结。东晋灭亡和刘宋开国就说明了这一点。


北魏建国


  变夷苦旅:北魏覆亡真相
  西晋王朝经“八王之乱”同室操戈后已是风雨飘摇、不堪一击,在匈奴汉国的铁骑践踏下顿时支离破碎,先后涌现出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各族数百万众涌入中原,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烽烟滚滚、刀兵四起,黄河流域顿时堕入血海深渊,史称“五胡乱华”。正是在这血与火交织成的惨烈熔炉中,铸就了中华民族一次空前规模的大融合,游牧民族的尚武精神为中华民族输送了新鲜血液与蓬勃生机,为日后隋唐盛世的辉煌奠定了丰厚的民族心理基础,故这段历史亦可谓“五胡乱华”。在这个风起云涌的伟大时代,匈奴儿、鲜卑子、羯族豪、氐族雄、羌中杰,汉家英,轮番弯弓射雕、飞马逐鹿、纵横驱驰、叱咤风云,演绎出一幕幕波澜壮阔、瑰丽磅礴的历史歌剧,真个是精彩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鲜卑族拓跋部所创建的北魏王朝无疑是这歌剧中最精彩的一段乐章,其余韵直至引领出历史歌剧的最高潮——煌煌盛唐的横空出世。因创建了北魏王朝而在历史上煊赫一时的鲜卑族拓跋部虽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之中而湮没无痕,但其因何而兴,因何而灭,仍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索、不断发掘的历史课题。
  北魏建国
  鲜卑族显于史书的共有三部:宇文氏、慕容氏和拓跋氏。拓跋部最初活动于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最初,以游牧渔猎为主。生活简单朴野,刻木作符信,没有文字。西晋末年,部落首领猗卢统一拓跋各部,因依附西晋抗击匈奴刘聪、羯赵石勒,拥有匈奴旧地,被晋朝册封为代王。猗卢得晋人帮助,成为一国之君,而拓跋部还是“国俗宽简,民未知察”,保持旧习俗。君臣官民的区别并不严格。猗卢一方面要向各部落酋长行使绝对权利,一方面各酋长依旧例要同掌朝政,不能容忍国王专断。矛盾加剧,猗卢用残酷的刑法压服部属;违禁者,全部落全被杀死,前后杀死上万人。拓跋本部和属部惊骇思乱,316年,猗卢子六修违令,猗卢往讨,被六修击败。猗卢逃匿民家,被妇人认出被杀。猗卢死后,拓跋部重陷分离混乱之中。新旧猜疑,互相残杀。所谓新旧,就是鲜卑人称旧人,归附的晋人及乌桓人为新人。猗卢信任新人,引起旧人憎恨。338年,什翼犍重新统一拓跋各部,自封代王,建都盛乐(现内蒙古托克托),迈出了建国的艰辛步伐。什翼犍在石勒都城做人质十年,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即位后,设置官职,制定法律,用汉族人作长史,代国开始确定了国家的体制。正当拓跋部在国家形成之路上迅猛发展的时候,不幸遭遇了一代天骄前秦大帝苻坚。苻坚灭掉鲜卑族慕容部所建的前燕后,就把目光投向了北方草创中的代国。被什翼犍打败的匈奴刘卫辰部向前秦求助,为苻坚伐代提供了最佳借口。376年,前秦大军势不可挡,在石子岭一战中大败代军。身患重病的什翼犍窜逃阴山之北。前秦军队带着无数的战利品凯旋时,什翼犍却被忤逆子侄杀死,内部大乱,前秦大军趁势回师,一举灭代。此前五年,大臣长孙斤谋反,借朝会之机刺杀什翼犍。嫡子拓跋奋死护父,身受重伤而死。代国灭亡时,子拓跋尚幼,随生母贺兰氏投亲靠友,在战乱流离中成长。386年,苻坚兵败淝水,前秦土崩瓦解。拓跋作为什翼犍的嫡长孙,拓跋各部拥立为代王,时年17岁。不久他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此后,拓跋锐意进取、连年征伐,收服了周边许多部族。拓跋部世仇刘卫辰父子趁其征伐柔然之际,派兵攻魏。激起了拓跋的旧恨新仇,回师大破刘卫辰部,刘卫辰父子相继死于乱军之中,拓跋仍不解恨,把五千多俘虏全部杀死,投入黄河。刘卫辰全族尽灭,只有第三子勃勃逃脱,就是后来建立大夏国的暴君赫连勃勃。拓跋缴获良马三十多万匹、牛羊四百多万头,更加富强,周围各部族闻风臣服。
  同一时期,在前燕亡国后归降苻坚的慕容垂也趁乱光复燕国,自立为帝,史称后燕。慕容垂立国后,第一要务就是统一慕容部,西燕首当其冲。西燕国主慕容永被困长安,一面向东晋求援,一面向当时尚属后燕附庸的北魏求助。拓跋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短暂犹豫后即派兵救援,军队还在路上,西燕已经灭亡。此前,拓跋为表示臣服慕容垂,曾派弟弟拓跋觚向后燕进贡,却被扣为人质以勒索代地良马。拓跋毫不妥协,两国从此结仇。魏国弱小,拓跋不敢正面攻燕,便不时派兵扰其边境,慕容垂不堪其扰,395年,派遣八万精兵大举伐魏。当终于要面对慕容垂这位连曾经辅佐苻坚一统北方的盖世英才王猛都颇为忌惮的枭雄时,英武若拓跋者也觉胆寒。当得知燕军统帅是太子慕容宝时,不禁精神一振,用心筹划。起初魏军佯败示弱,西渡黄河千余里,诱使燕军骄狂轻进。拓跋派人截获燕国使者,使之散布“慕容垂已死、诸子争位”的谣言,赵王慕容麟的手下慕容嵩认定老皇帝已死,企图杀了慕容宝奉慕容麟为帝,事败被杀。但慕容宝、慕容麟两兄弟自此貌合神离、相互猜疑。慕容宝归心迫切,连夜烧船回师。当时天气虽寒但黄河尚未结冰,而魏军船队已在先前的战斗中被摧毁。慕容宝认定魏军无法渡河追击,就没有考虑断后问题。孰料寒流忽至,有如神助,一夜间黄河千里冰封。拓跋亲率轻骑、涉冰过河,追袭燕军。燕军边走边抢、行军迟缓,在一个叫参合陂的地方临水驻扎,昼夜兼程的魏军已先赶到这里设伏。燕军一觉醒来,忽见魏军严阵以待,顿时乱作一团。拓跋纵兵冲杀,燕兵赴水淹死及自相践踏而死的就多达万余人。拼命过河的又被对岸北魏伏兵截击,惨遭屠戮。太子慕容宝、赵王慕容麟弃众逃脱,近五万燕军群龙无首纷纷投降,拓跋将其全部活埋,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慕容垂惊闻噩耗,整军备战。转年以古稀高龄、帝皇之尊,亲率奇兵,秘密伐魏,出其不意,首战告捷。北魏震惊,拓跋企图迁都避难。幸好天不亡魏,燕军兵过参合陂,祭奠被活埋的同胞,纵声大哭,声震山谷。老英雄慕容垂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旧疾复发,死于军中,部众扶灵而退。慑于慕容垂的威名,北魏君臣竟无人敢起追击之念。但至此,魏王拓跋再无对手,遂于396年改元称帝,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是为北魏道武帝。之后亲率40万大军伐燕,络绎两千余里,鼓行而进,民屋皆震。草包皇帝幕容宝一路败将下来,惶惶如丧家之犬,于398年被舅父兰汗诱杀于龙城。后燕遂分裂为辽东的北燕和山东的南燕两个小国,鲜卑慕容氏至此一蹶不振。其后数年中,北魏四处兴兵,征伐不已,大河以北诸州郡全为魏所有,终成北方强国。
  魏道武帝有战必胜,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在军事上利用颁赐群臣各有差的办法,使上下积极参加,很少发生叛逃事件;在政治上,大量起用汉族士人。他留心纳贤,士大夫凡来军门求见,不论老少,一概引入谈话,尽量录用。并尊孔读经,大兴太学。在经济上提倡农业,改变鲜卑部落原有的生产生活结构,使鲜卑社会发展演化。可以说,道武帝是一位有力推动鲜卑社会前进的人物。他灭后燕国,建立强大魏国,为结束北魏长期混乱,统一中国北部作了准备,从这一点上,他对中国历史贡献有加。拓跋晚年因服食一种名为“寒石散”的丹药中毒,精神分裂,喜怒无常,残暴嗜杀,最后被逆子拓跋绍所弑,时年39岁。拓跋绍自幼即残暴无赖、不得人心。最后群臣擒杀拓跋绍,拥戴素有贤名的拓跋嗣为帝,是为明元帝。拓跋嗣在位15年,其军事才能平庸,既不及乃父道武帝拓跋,亦逊色其子太武帝拓跋焘,加上生不逢时,遭遇南朝杰出的汉人英雄、军事天才刘裕,难有作为。但在位期间,内修德政,外抗强敌,堪称守成之君。


统一北方


  统一北方
  明元帝拓跋嗣亦嗜好一种叫“寒石散”的毒品,32岁就病死了。太子拓跋焘继位,是为太武帝。早在北魏立国前,古东胡苗裔柔然即迅速壮大,逐渐形成了一个东起外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括贝加尔湖、南连朔漠的游牧强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是北魏北方最主要的威胁。柔然趁丧伐魏,攻陷了北魏旧都盛乐。年方14岁的拓跋焘闻讯大怒,亲率轻骑,疾驰三天两夜,直抵云中(今内蒙锡林格尔)。遭遇柔然骑兵,被重重包围,但拓跋焘神色夷然,指挥若定。魏军将士见主帅少年英雄,士气高昂,大败柔然。次年,拓跋焘又亲自率军,分五路征伐柔然,越大漠击其腹地,柔然国主纥升盖落荒而逃,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兴兵南下。鲜卑族到魏太武帝时期,武力达到最高峰,完成了黄河流域的统一战争。魏太武帝如魏道武帝一样,是魏国杰出的皇帝。
  此前,汉族英雄东晋权臣刘裕在相继镇压了南方邪教和另一权臣桓玄的叛乱后,开始大举北伐。先后灭南燕,平西蜀,破后秦,基本收复了黄河流域,建下盖世功勋。可叹英雄迟暮,自知时日无多,不及巩固疆土,便匆忙赶回建康篡位,只留下几个幼子镇守名都重镇,不久便在北方各国的反击中得而复失,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赫连勃勃趁机夺占关中,建立夏国。赫连勃勃便是当初为道武帝拓跋所灭的刘卫辰唯一漏网的儿子,本姓刘,改姓赫连,意为家族显赫与天相连,又因《史记·匈奴列传》所载匈奴乃夏王朝之苗裔,故国号大夏。其视人命如草芥,攻破长安后杀人如麻,积数万人头为一景观,号为“骷髅台”。命工匠蒸土筑统万城,城墙完工一段,就以铁锥试验,扎进一寸,立杀筑墙匠人,并把尸体筑进墙内再换一批工匠来筑,终于筑起一座坚固无比的统万城。名为“统万”,意思是统一天下万城。其南门号称“朝宋门”,意为使宋国来朝;东门号称“招魏门”,意为招降魏国;西门号称“服凉门”,意为征服西凉;北门号称“平朔门”,意为扫平朔北。因此,赫连勃勃以凶残暴虐、猖狂自大而名著于史。赫连勃勃死后不久,拓跋焘率兵征夏,攻进统万城,看着穷极文采、雕梁画栋的壮丽楼台,抚摸着坚硬如铁、可磨刀斧的统万城墙,不禁叹道:“弹丸小国,劳民伤财到这种地步,怎么能不亡国呢!”
  灭夏后,拓跋焘多次北伐、大破柔然、修筑长城三千余里、设置军事重镇六座,基本消除了北方边患。开始向割据辽东的北燕发起进攻。北燕最初为后燕残余势力所建,如今政权几经辗转,落入汉人冯跋之手。冯跋在位22年,是十六国中少见的仁德君主,他轻徭薄赋,崇尚儒学,劝民农桑、息兵止武,使北燕境内百姓享受到了少有的乱世粗安。冯跋有个弟弟叫冯素弗,1965年考古发掘从他的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说明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国已开始使用马镫,这在军事史上不亚于坦克的发明,具有里程碑般的重大意义。它标志着骑兵开始成为完全独立的、决定战争胜负关键的作战力量,同时也揭示了这一时期游牧民族轮番迅速崛起于草原却相继陨落于中原的奥秘。冯跋死后,他的另一个弟弟冯弘自立为天王,废杀太子冯翼,并把大哥冯跋其余的儿子一百多人全部杀死,搞得众叛亲离,连其长子冯崇在内的几个儿子都看不过去、奔亡北魏去了。太武帝拓跋焘自然不会错过良机,不断发兵蚕食鲸吞。冯弘先向南方的刘宋请降,奈何远水不解近渴,于是在征得附庸国高丽国王的允许后,举国迁徙,北燕灭亡。宗主国投靠附庸国也算奇事一桩,但冯弘逃至高丽却仍然一副高丽太上皇的派头,最终被愤恨不平的高丽王灭族。在冯弘奔亡北魏的儿子中有个叫冯朗的,他的女儿就是日后北魏王朝大名鼎鼎的文明冯太后。
  至此,北方只剩下北凉这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北凉是十六国中辖区最小的一个,建国者沮渠蒙逊是匈奴别种,本是后凉国主吕光手下大将,于401年自立为王,史称北凉。420年,穷兵黩武的北凉国主沮渠蒙逊攻入酒泉,灭掉西凉,西域诸小国向其称臣纳贡,也着实风光了一阵子。后兵败于柔然,归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待他不薄,仍封为凉王。沮渠蒙逊病死后,其子沮渠牧犍袭位,同时向南朝宋国和北朝魏国遣使报丧,两国也争先恐后地都册封他为“河西王”。拓跋焘为笼络北凉,把妹妹武威公主嫁与沮渠牧犍。牧犍发妻李氏不满,私下派人往武威公主食物中投毒,拓跋焘得知后忙派御用“传车”载御医疾驰而至,才捡回妹子一条命,但已落下残疾。大怒之下,命沮渠牧犍交出李氏,牧犍舍不得美貌的李氏,藏娇于酒泉。
  拓跋焘遂起伐凉之意;但大臣们多认为北凉“土地卤薄,略无水草”,攻之甚远,占之无益。司徒崔浩却力排众议,援引《汉书·地理志》论证凉州实乃水草丰茂、牲畜繁多的富饶之地。否则沮渠氏何以建国?拓跋焘深觉有理,遂决议征伐。439年,拓跋焘亲率大兵分两路伐凉。穷途末路下,沮渠牧犍开城出降。北凉遂亡。至此,中国北方纷乱多时的十六国时代宣告终结,北魏一统北部中国,与刘宋政权夹江对峙,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崔浩事件


  崔浩事件
  灭北凉后,拓跋焘亲见北凉府库珍宝无数、士民殷富,对崔浩的非凡识见更是信服。崔浩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多次在关键时刻出谋划策,无论是在平定北方诸国还是对南朝作战中,其谋略都对北魏军队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崔浩出身北朝第一高门望族清河崔氏,长相如美貌妇人,文韬武略,常以张良自比,官至司徒,位列三公。拓跋焘对其言听计从。崔浩笃信道教,劝说太武帝灭佛。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原,至北魏广为传播,上至太子,下至百姓,信徒无数。佛教僧侣无限量的增加,兵役徭役人口日益流失,对北魏的皇权统治构成威胁。拓跋焘曾亲见寺僧藏匿武器、淫乱妇女,于是下了“灭佛诏”,焚经毁像,杀戮僧侣。虽矫枉过正,多为后世所非。但这场灭佛举动在短时间内确实对巩固北魏皇权、阻止谶纬邪说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太武帝拓跋焘因此名列灭佛帝王“三武一宗”的首位。但崔浩此举却得罪了大批信奉佛教的鲜卑贵族。最终为崔浩惹下杀身灭族惨祸的却是《国记》事件。崔浩负责主编北魏国史《国记》,其直书鲜卑源起,“备而不典”,对北魏皇族的老祖先多有不敬,又涉及北魏王朝许多同族杀戮、荒暴淫乱的史实。加之崔浩名士文人、轻狂喜功,铭刻《国记》于石碑之上,竖立道旁供人浏览,希望能流传千古。鲜卑贵族以及嫉恨崔浩的大臣纷纷上疏告发崔浩借修国史“暴扬国恶”。而晚年拓跋焘,酗酒成性、喜怒无常,简直丧心病狂。盛怒之下,不仅尽诛崔浩全族,又族诛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氏、河东柳氏以及太原郭氏等北方望族。临刑之前,崔浩被囚于木笼内,数十兵士在台上嗷嗷大叫着向他头上小便,如此功臣,如此污辱,为几千年文士功臣所未有之惨遇。
  崔浩事件是北魏王朝前期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崔浩问题也最能反映北魏王朝前期汉化与反汉化两种势力的斗争情形。因此后世史家,无不对崔浩事件倍加关注。后世论崔浩之死,或从民族方面提出华夷之争,或从宗教方面提出佛道之争,均失之表面。从个人处世态度方面看,崔浩因长期受宠于北魏皇室而得意忘形,四处树敌、屡触禁忌,虽自比张良,却乏其“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的道家式远见。
  其深层原因应在于崔浩“齐整人伦,分明姓族”的士族门阀政治理想与鲜卑统治阶层利益的冲突。对鲜卑贵族而言,崔浩所理想的出身与才能相结合,而出身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