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4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的时候的表现,经济上上去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原来一团乱麻的安新,现在是政通人和,这是真正考验一个领导干部的,对我来讲,我更看重他这一方面。”

“嗯,我知道了。”

总理点点头。

如果单单只是会搞经济工作,那像陆政东这样的干部也不会引起轩然大波,恐怕也根本推不上这个台阶,正因为陆政东表现太过优异突出,当然缺陷也很明显1年龄和经验问题,这样鲜明的对比,使得大家在对这个干部的使用上才会才这么大的分歧。

都说年轻是个宝,但是在正部级干部的使用上却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人的成长和成熟都需要时间和经历来沉淀,这是客观现实决定的,太过于年轻使得他的心理成熟度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来完成阅历上的蜕变,进而形成一种风格,而这种风格也就是成熟稳重,当然这只是普遍性的问题,在经历阅历相当丰富的情况和这个干部的悟性比别人更高的情况下,一个干部的成长成熟也会超出一般正常人的成长速度。

在任用一名高级干部上主流的观点都还是趋稳,但是不是就一定要按照一个定制一个模式搞一刀切,他不认同这个观点,毕竟客观事物都是千变万化,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不能因为普遍性就否定特殊性,这不符合辩证法,当然也不能把特殊性放之四海而皆准。

就像他的前任,四十多岁还是副科级,五十岁才正处,五十五岁却步入副部级,这在当时同样不可理解和思议。

当时已经极力提倡干部四化,五十五岁,而以他的年龄,是不可能纳入后备干部的,当时考察一千余人,年龄标准是四十到四十五岁,五十五肯定不能说是年轻干部。但却得到了力荐,可是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中组部一开始直接给否掉了,也是有人坚持不懈,才终于进入副部级,没有这一步,那么无论他有天大的本领也只能长叹一声“时运不济”,而正是如此他才进入更高领导人的视野,然后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进入最高层。

能够突破常规崭露头角首先是因为他个人的能力,其次才是博弈的结果。改革开放后,改革与保守,总是在一种此消彼长,保守者几十年来极力推行计划经济理论,有相当强大的人事网络,对改革形成强有力的牵制作用。

而在那场风波后,国内的改革、外交前景愁云惨淡,急需新面孔推陈出新。工作能力和对经济工作内行,也敢冒风险,而保守者也欣赏其才干,认为比起其他人,其应该算得上是理论素养较完备的一个,同时,其在改革大刀阔斧,又能头脑清醒地看到改革“大干快上”将会导致的危机,再加上这样的机遇,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陆政东也有些类似。

由于这些年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国内外都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但是作为最高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是很清醒的看到背后的隐忧,摆在面前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

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下岗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非常之大;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发展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相当一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财政负担沉重,金融不良资产比例较大……

这那一条都不轻松,特别是前任是在极高的声誉之下离任的,作为继任者,难免会被人拿出来进行比较,这肯定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必须要继续进行开创性的工作,才能打开局面。

而要打开局面,最重要的当人还是用人,之所以有其他同志提出这样的建议,恐怕也正是很清醒的看到这一点……

孙伟阳注意到总理虽然脸上挂着一贯的淡淡的微笑,只是却是在深深的凝思之中,似乎是在思考什么,看来陆政东的任用问题确实是让高层也感到有些挠头,只是他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陆政东想要真正进入权力核心,就得看高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打算和云家那位老人是何考虑了……

第215章沸沸扬扬

乍暖还寒的京城三月,一年一度的两会又一次即将拉开帷幕,由于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两会越来越成为境外媒体了解共和国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和外界了解这个国家走势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而人事变化无疑使走向的一个重要标志,与人事新局相关,中共高层的政经新部署,特别是在这次大会上通过的纲领性文件会就国家大政方针、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等提出何种新举措、新观点,以及大会本身对中国未来若干年发展方向的影响,是境外媒体普遍想了解的内容。希望从中解读出这个迅猛发展的国家的未来,所以会议还没召开,境内外的媒体已经积极开始为两会进行预热,并引发了一场小小的媒体战。

虽然每次的两会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所不同,但却有一个话题始终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那就是人事调整布局。

虽然去年才是换届和新一代领导集体起航之年,按照惯例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党政高层人事安排,早在十六大已经做出通盘考虑。全国“两会”结束后,新班子正式起航,今年只是微调而已,照理说关注度虽然有,但是不会太高,可实际情况却相反,由于决策机构成员早已经到位,不少媒体更将兴趣点扩展至各部委的高官身上。

这一次两会有可能的人事变动却是激起了境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港媒,关注度更高,原因无他,一是因为一个位置,二是因为一个人,这两者都和香港息息相关。这个位置就是中联办主任,而这个人就是陆政东。

中联办是中央政府在港的三个代表机构之一,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的三个机构之一,另外分别是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和驻港部队,而中联办负责联系后两者,并且而从名称上也可以看出中联办在三大机构中所处的位置最为重要,被视为代表中央的声音。

其中联办其前身是华新社驻港分社,香港中联办的前身是新华通讯社驻港分社,成立于一九四七年,是中央派驻港的机构,同时担负国家通讯社驻港分支机构的新闻职能,在主权未移交之前前,该社以政府驻港最高代表机构的身份,与殖民地港英政府进行联系。

六十年代后期,随着香港形势的变化,以及与大陆关系的发展,港府遂委派政治顾问负责与分社保持联系。改革开放初年,分社举行国庆招待会,第25任港督首次参加。自此成为惯例,其后历任总督每年都出席分社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一直延续到主权移交之前。

所以驻港的华新社分社的功能并不单是一家媒体所扮演的角色,而是一直担负着特别使命。

主权移交予之后,分社对原有职能作了适当调整,继续作为中央政府授权的工作机构履行职责。直到九九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分社自两千年起正式更名为驻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简称中联办,并通知特区政府。至于原分社内的新闻业务,则进行了剥离。原正副社长亦改称为中联办正、副主任。

而现任中联办主任则是从回归之时的分社社长一直干到现在,本来以为其因为年纪关系会在换届之时调整,可是中央出于稳定出发并没有对其职务进行调整,由于其对港事务非常熟悉,港人对于这个能有对港产生深刻影响的继任者如何也是充满了各种心思。

而陆政东则是因为和港的渊源,九七九八年那场让所有香港人记忆犹新的金融大战有陆政东参与的事情在媒体高度发达的香港并没有保密多久就发掘出来,让不少人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不由充满了亲切,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陆政东的年轻,如此年轻的高官肯定更是一个强烈的新闻点。

特别是虽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但很多人对于大陆党内的人事选拔机制依然是雾里看花,充满了神秘感,而且在外界看来在人事上素来就习惯于按部就班,相对保守的大陆,能够有这样一个年轻的高官,而且根据那些神通广大的港媒和记者打探到的消息,陆政东很有希望在两会前后会再进一步,这无疑更是让人震惊。

所以在两会开幕前,陆政东顿时成了港媒热捧的人物,各家媒体的政经类节目都是连篇累牍的进行报道。对于陆政东的去向都进行了预测,有的预测陆政东将调任西部的甘远省任省长,理由是陆政东本身是西部办的高官,又在西部工作过多年,出任西部落后地区的省长,进而促进当地的发展应该是第一选择,而有些媒体则大胆预测陆政东也许可以出任中联办主任,理由是虽然陆政东没有外交经历,可是陆政东和港有渊源,而且年轻就意味着思维更为开放,能够更能接纳新鲜事物,能够为很多港人所接受……

只是事实上事情根本没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京城红墙之内,一间书房简单朴素,几个单座沙发,领导更喜欢在这里办公。

“坐吧,景升。”

老者喝了桌上的净水,微微颔首。

“我是来汇报一下香港访京团来访情况,他们又一个建议,希望在中联办主任的人选上能够多一些选择。”

吴景升字斟句酌的说道,作为港澳办的副主任,知道中央对于港澳的重视,这样规格的访京团照例是高规格的会见,除了最高领导之外,还会有其他常委和重要的领导人参与会见。

其他事情倒是没有什么,可是有访京团提出的一个请求让他转达却是让他很做难,中央在人事问题上是会考虑到他们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不过这个也是有限度的,所以他也说得很是委婉:“他们希望也考虑一下陆政东,理由是陆政东对于经济相当熟悉,也为港人所熟知,正处在非典之后恢复期的香港需要这样一个人,有他在港坐镇,港人会更放心。”

老者点点头,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于泰国,之后波及了邻近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

虽然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联手,打破了国际炒家的美梦,只是香港在这次危机中也受到强烈影响,而去年的非典更是让正处于恢复期的香港又一次遭受打击,再这样下去,那就会出问题。

香港不能乱,这是大原则,而摆脱经济低迷无疑是不乱的最好的良方,中央也正在筹划一些大动作,准备和香港签署CEPA,以期短时期内就摆脱困境走向复苏。

港人一朝被蛇咬的心态他也清楚,只是……

老者微微蹙眉,他意识到了吴景升这样谨慎的缘由,现在组织上正在酝酿陆政东的去向问题,争议不小,一直未有定论,而港媒对陆政东也是报道得沸沸扬扬,现在又提出这样一个事情来,这会好心办坏事,或者说是有人故意诱导,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捧杀陆政东?

这些港人的希望是良好的,不过有些时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却会引很多不必要的猜想,进而影响到中央的决策,甚至还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这一点上不能不说吴景升的政治敏感性还是比较高的。

“我知道了,有些事情中央会通盘考虑的,这方面你和他们好好沟通一下。”

吴景升走后,老者沉吟半晌,人事调整前夕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引来很多遐想,如果换了是其他人,也许影响不到,可恰恰涉及到陆政东,这个问题倒是不能不慎重考虑,陆政东的工作变动是小事,若是因此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解进而影响到原本还算比较和谐的氛围那就得不偿失了……

第216章因势利导

陆政东得到通知参加会见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访京团的时候正在云溪省进行考察调研,这段时间他是出于风口浪尖之上,陆政东也深知外面越是沸沸扬扬,实际上对于他而言,越是热炒,对于他而言,越发的不利。

越是有争议,他就得越是要镇定低调,上串下跳,除了暴露自己的心虚和不成熟,只有百害而无一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沉着应对即便是这一次上不去,依然有的是机会,而如果应对失措,那别人就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那今后会更为艰难,所以他是刻意的离开了京城。

对于这一次安排他参加这么高规格的会见活动,陆政东也知道表面的意思,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来之后,高层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推销者,对于来访的境外的跨国公司、财团、企业家,都会动员他们去西部投资,作为西部办的主任,又和香港工商界有些渊源,让他参加这样的会见活动,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正常之中又有些不同寻常,在这样沸沸扬扬之中,按照常理应该是淡化或者雪藏,而现在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因势利导,向外界释放出一种强烈的信号?

由于没有其他能佐证的东西,这还需要好好的琢磨……

在参加会见活动之前,港澳办和中联办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陆政东知道自己的身份,他不在是当年参与应对金融风暴那般位置一般,可以洒脱而为。

在这方面有专门负责的部门,作为西部办的副主任,介绍西部大开发的情况,引导这些工商界人士引导其参与西部大开发是他的本分和责任。

主角是港澳办和中联办的领导,自己不过是一个配角,而配角就要有配角的觉悟,不需要出头露面的时候就最好变成一个隐身人。

“政东,恭喜啊。”

从会议厅出来,陆政东和赵一芒并肩而行,赵一芒所在的经济研讨会也受邀出席了这次座谈会,就国内的经济发展谈了看法。

“一芒,何喜之有?我现在完全是被架在火上烤,捧得越高,就怕摔得越重啊!”

赵一芒显然是解读他能参与这样的座谈会和会见,是上面释放的一种信号,这种可能性很大,只是只要真正式的说法没出来,那变数都是极大的。

陆政东在赵一芒面前也不用遮遮掩掩的说些外交辞令,把自己的担忧表达了出来。

“政东,领导心里还是有杆秤的,不管怎么说,事情总是需要人去做的,特别是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总是需要你这样的人去做,早晚而已,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

陆政东笑了笑,他当然知道赵一芒所说的有道理,能够让他更为高调的露面,这说明对于他的任用问题,高层间已经有过沟通,已经是有了一个较为明晰的看法,用他这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离开西部办也是肯定的,现在的问题是他的去向问题,是热炒的云溪还是中联办,还是其他?

在陆政东看来,去中联办的可能性相当的小,虽然港人对此有所期待,只是对于这个位置的负责人而言,懂经济只能一个很次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条件是要知港懂港,具备熟悉和各方沟通协调的专门事务的人担当此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联办主任应该是多年从事对港澳工作的资深人士担任,高层考虑人选肯定首先从这方面考虑,而不会是他这样没有从事过对外工作的人。

至于云溪,这倒存在可能,云溪属于西部欠发达省份,省委班子因为有人年纪到点要进行微调,不过这个位置也是备选人不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恐怕现在他的准确去向,就连刘振强也同样没办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之前的沟通也只是关于自己的进入这一轮调整,并未涉及到具体位置,现在和其他人一样,入围问题虽然解决了,真正具体去向,却是茫然无知,应该是这一轮调整的所有位置和部门皆有可能,其最终结果到现在恐怕都还是存在于高层的脑海中,最终揭晓答案恐怕还是得等到上会讨论决定。

见陆政东若有所思,赵一芒也是无限感慨。

当初和陆政东在云维娜结婚的时候,陆政东还是长滩一个县委书记,虽然也是年轻得让人惊艳,但一想到云家还有云维熙,当时的云维熙已经是准厅了,在所有的人看来,陆政东在仕途上的成就肯定是要给云维熙让路,恐怕心里也有些不服气,只是再不服气,也只能暗叹自己的生不逢时。

可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陆政东的仕途发展却是一帆风顺,而被奉为云家正宗继位者的云维熙却是被其超越,这让人大跌眼镜,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不能只用一个运气二字或者单纯能力等词语来一言蔽之,能够让一向都看重孙子的云家那位老爷子做出这样的选择,这就是一个奇迹。

而陆政东能够得到云家老爷子如此待遇,绝不仅仅像了解云家一点内勤的人所讲的是因为云家老爷子对于因为他而备受磨难的女儿的一种补偿,而是陆政东各方面全方位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包涵了机遇、人脉和背景等等诸多因素混合在一起挥出来的真正力量,只有这样你才能解释得清楚他能够从短短十多年间从一个基层干部逐渐变成高干。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副部已经是高干了,可在赵一芒的眼界里只有正部才算是高干,而且还得看这个正部的含金量。

而他志不在此,因此此时没有其他负面心理,有的只是祝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