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中一个叫黄喜的老石匠主动宣布,要用余生,在城外的黄山上为元必武等三百壮士雕真人像,以记念明知必死,仍义无反顾的杀到江阴城下,只为给江阴百姓抵抗下去的勇气的三百壮士。

    城中富户李忆时听说后,捐出五千金助黄喜,城中百姓也纷纷慷慨解囊,多到几百两,少到一个铜钱,一日之间竟捐得五万多两。

    想到元必武身上插满箭矢,仍屹立不倒,望着江阴含笑逝去的样子,满城百姓又忍不住嚎啕大哭。

    江阴城不大,与扬州、杭州那样的重镇难以相比,但是它却是整个江南最坚固的城池,它的坚固不在于它的城有多高,墙有多厚,而在于它不屈的骨气。

    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予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这就是江阴的骨气,也是华夏的骨气,万死而不屈的骨气。

    清贝勒博洛率军到江阴城下,望着数以十万计的新冢,心头也不禁为之发怵。虽然大败苏谨一场,但随后又陷入一场无望的攻城战之中。

    此时惠登相和金声桓六万大军在水师护送之下,也到达了江阴,并占据了苏谨先来建在黄山的营寨,与江阴城互为犄角,与博洛展开了拉锯战。

    现在水师已经控制了长江水道,隔断了南北两岸,博洛要打攻城战,消耗战,这正是秦军乐意看到的。

    因为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绿营兵不算,真正的满蒙旗军野战能力很强,有着强大的机动力,一但让清军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要战胜他们往往要付出几陪的代价。

    所以苏谨决定暂不出城与之决战,能利用城池多消耗博洛一点兵力也是好的。这时秦牧的命令也传到了,命袁宗第率一万骑兵,快速向浙东穿插。

    这是因为派路振飞主持浙江军政后作出的调整,这样路振飞在浙江,留苏谨在江南统领惠登相等六万大军。

    而且秦牧不拘一格拨用人才,任命阎应元为副将,辅佐苏谨一同统帅江阴所有兵力,对诸生许、典史陈遇明、秀才金磊等在守城战中有突出表现的人都封官重赏;

    许用直接提拔为江阴县令,陈遇明调刑部员外郎。金秀才拒绝了秦牧的封官,只求了一个参加科举的资格,毅然决定自己去参加科举,谋求正途出身。

    除了对这些人的封赏之外,秦牧下旨免除江阴十年赋税,同时拨五十万两银子抚恤江阴战死的军民,此举赢得了江阴百姓热烈的拥护。

    ***********************************

    PS:今天是双倍月票最后一天了,继续三更,愿兄弟们的支持再给力些!

    俺的动力源泉来自于各位的支持,激情澎湃之下,说不定能码出个四更。

    求月票!

    求打赏!。

    (未完待续……)

第332章 贤良淑德

    ******

    武昌黄鹤楼下的八股论坛,从开始的普通读书人辩论,已经演变成大师级人物的辩论,每天吸引着数以千计的读书人前来观战。

    反对八股取士的一方以顾炎武、艾南英、罗万藻等人为代表。

    而支持八股取士的以杨廷枢、金声等人为代表。

    高坛之上,在万众著目中,杨廷枢侃侃而谈道:“欲理之明必溯源六经而切究乎宋、元诸儒之说,欲辞之当必贴合题义而取于三代、两汉之书,欲气之昌必以义理洒濯其心而沉潜反覆于周、秦、盛汉、唐、宋大家之古文。唯有如此,为文才能达到理、辞、气三者具足的境界。”

    金声则是说得更直白:“自两汉之后,为文者多虚求华丽,冗长反复,一篇文章,虚言万字,未及要义,若是文人自娱之作,便也罢了,然军政公文也如此,岂不误国误民?

    而八股时文,一切自有定式,容不得一字虚言客套,八股形式用于公文往来,实为良药。再则,八股文若做好了,其它的文章又岂在话下,随你要诗就诗,要赋就赋,就我看来,八股文实为世人提供了文精意赅之典范,言尽一理,语无重出。”

    杨廷枢字维斗,苏州府长洲人,是崇祯三年乡试解元,文名振天下,众游之士颇多,为复社领袖之一。清军南下后,因反清事泄,避走浙西,最后流落到武昌来。

    金声,字正希,号赤壁,徽州休宁瓯山人,崇祯元年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上书建议破格用人御敌。未被采纳,于是托病辞官返乡,招集乡勇,在城西凤山一带习射演战,弘光任他为左佥都御史,不受。

    清军打到徽州时,他与门生江天一率众起兵反清,以“杀虏者昌,降虏者亡”为口号,但因寡不敌众。战败;

    后崔锋率大军防徽州,他又为崔锋献依凭丛山关险隘,因守绩溪的策略。得到崔峰采纳,致使三万清军久攻不下,徽州遂安。

    金声反对取消八股取士,但却热烈拥护秦牧,前些天鉴定传国玉玺真伪,就有他一份。他反对取消八股文,是因为厌恶官样文章;

    他为官之时。许多官员往来公文,写了一大堆虚言假话,马屁客套,看了半天也看不到要说的公事。金声认为。这正是八股文章在公文往来中没有得到很好应用的结果。

    若是官文都用八股的形式来行文,开式因字,字数有限,便容不得你再搞官样文章。误国误民。

    金声的观点,赢来了台下热烈的欢呼,就是顾炎武等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接下来顾炎武再次提出自己的言论:“唐之取士以赋,而赋之末流最为冗滥。宋之取士以论策,而论策之弊亦复如之。明之取士以经义,而经义之不成文又有甚于前代者;

    以此可见,考八股时文,并不能解决金先生所提及的问题,反而败坏了读书种子。士人为了挣得功名,皓首穷经,揣磨圣贤言行及时文程墨。甚至有人连经书也不读了,只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而已。”

    艾南英也反驳道:“科举取士,国家本为求生计,然八股时文尽成欺人之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弟。却不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汉祖是哪朝皇帝;

    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了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只是百姓、朝廷晦气。”

    谁也没想到,艾南英会拿出他老师汤显祖写戏文的形式来,对八股时文如此嘲弄讽刺,一时论坛下笑声如潮;

    艾南英的话虽是戏文哩语,却说中了很多读书人的真实现状,有些人为了科举,连书也不读了,就是买些好的八股范文来死记硬背。

    台下数千读书人大笑过后,许多人暗暗脸红,因为艾南英说的,正是他们在做的。

    实际上,八股论坛在一天天的讨论在慢慢演变,隐隐之间已经成了拥护旧明与或是新秦的一种学术讨论。

    因为八股文是明太祖开始实行的科举形式,而秦牧一开国立祚就有意废除八股取士。

    支持八股取士,虽然不一定就是拥护明朝,象金声一样,有另外看法的也有。

    但反对八股取士的,却基本都是拥护秦国的,反对八股取士的人数多少,就成了秦国得到多少读书人拥护的一个大体数据。

    而批判八股取士,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在批判明朝的国策,这一点也正是秦牧让顾炎武开八股论坛的主要原因之一。

    你要取代前朝,必须对其进行批判,证明前朝的不合时宜,从而证明自己取而代之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样在义理上就说得过去了。

    秦牧没有对大明进行血淋淋的直接批判,而是通过八股论坛进行巧妙地引导,否定了八股取士,也就是否定在明朝。

    读书人掌握着天下的舆论导向,赢得了读书人的支持,也就赢得了民心。

    对秦牧这点心思,杨芷很理解,她不能到前线去,但在后方也日夜想着能帮自己夫君一把,武昌天气炎热是出了名的,进入八月后除了早晚凉爽,白天仍象火炉一般。

    杨芷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购买茶水糕点,派人送到黄鹤楼下,供参加论坛的读书人饮食,以表示对读书人的尊重。

    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不管在场的读书人对秦牧是什么态度,但这她这位贤惠的王后,却都是充满了好感和敬意。

    武昌王府曾经被张献忠焚烧过,有一半宫殿毁于大火,大秦立国之时,大臣们就劝秦牧修缮一番,以示新朝气象,被秦牧严词拒绝了。

    当时秦牧说:“天下未定,有钱当用于强军济民,绝不能用于修建华屋广厦。”

    见秦牧坚决反对,大臣们才作罢。

    但王府里一半是断垣残壁,确实影响观瞻,杨芷写信征求秦牧的意见后,便将倒塌的砖石发卖;

    王府所用的砖石都是上好的,很多人愿意购买,很快就卖完了,清理出了大片的空地。

    杨芷又让人在空地上种上桃李,再饰以一些普通的花草,花费不大,却让王府焕然一新,生气盎然,令武昌的官民啧啧称赞。

    卖砖石得所的钱财,除了种果树花去一部分外,剩下的杨芷又用来建了一个育儿院,收养一些孤儿。

    外间传言,王后与小王子每餐食用不过两菜一汤,而且都是家常小菜,户部拨给王府的用度,多数被王妃用来抚养孤儿了。

    百姓听了很感动,不少人开始主动给育儿院捐些财物,有些坊间妇人还抽出时间来,主动到育儿院帮着照顾孩子。

    王后的绣工很好,在王府里传授侍女织绣,为前方的将士织戎衣,此事也很快传到民间,带动了间民很多妇女,武昌城中织机昼夜不息,蔚然成风。

    杨芷的所作所为,说来都不是什么大功德,但积累起来,却对武昌的民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良好作用。也为她这个王后赢得了贤良淑德的美名。

    之前就曾有人把秦牧与唐太宗对比,现在,又开始有人将杨王后与长孙皇后相比了。

    一个贤良的皇后,往往能对君主的行为起到匡正的作用。一国之母的品行好坏,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兴废。

    家有贤妻,夫不遭祸。大到一个国家,若是有一个贤良的国母,也是国家兴盛的保障之一。

    因此人们都很关心杨芷的一举一动,对她的一言一行也给予了高度的赞誉,进而使更多人心向秦国。

    **********************************************

    PS:第二更,求月票!求月票!求支持!。

    (未完待续……)

求双倍月票

    从一号开始,平均每天三更,不上Q,不开手机,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多更新,俺身体比较差,能保持这样的更新量确实不容易。

    今天是双倍月票最后一天,还在努力更新中,开个单章求月票,希望各位兄弟多多鼓励,给力支持。

    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333章 甘少卿出使

    ******

    甘南出使燕京后,身份已经暴露,不宜再在敌后作战。

    虽然交换俘虏之事没有达成,但他的政治讹诈极为成功,燕京的多尔衮现在内外交困,处境十分困难。

    甘南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回来后受到秦牧嘉奖,刚好这时秦牧要派人出使南京,甘南主动请缨,秦牧便授他以鸿胪寺少卿一职,出使南京。

    甘南换上了一套黑色为底,绣以云纹的大秦官袍,和明朝外置补子的官服不同,大秦官服继承了先秦的朴素大气的风格,不再用补子来区分品级的高低,而是用冠梁和革带,外加云纹的颜色来区分。

    大秦五德为水,尚黑,黑色为主的官服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观感,而加绣的云纹襟边简洁而生动,又在庄重之间平添了几分超脱和灵逸,不至于让人感觉太阴郁刻板。

    甘南十分喜欢这套官服,穿戴得一丝不苟,负手站在船头上,从西水门缓缓进入南京城,江风吹拂着他那飘然的大袖,有种凌风欲飞的感觉。

    船头插着一面黑底王旗,王旗一面绣着五爪金龙,一面绣着一个篆书“秦”字,是秦王的标志,张牙舞爪的金龙在招展的旗面上舞动,振振欲飞,霸气凌人。

    这一面龙旗和甘南一身峨冠博带出现在满地马褂的南京城,再次引起来无数百姓的嘘唏声。

    秦淮河两岸,无数百姓含泪观看,窃窃私语,对比自己的辫子马褂,人们对汉家衣冠充满了无尽的怀念和憧憬。

    有些情绪失控的人,莫名的嚎啕大哭起来,甚至有些大胆的人躲在暗处大声问秦王何时发兵来金陵。

    护送甘南进城清军如临大敌,不断厉声喝斥。人们却是聚而不散,一步一趋跟随着甘南的船只。

    再次面对这样的场面,甘南感慨万端,频频对岸上跟随的百姓作揖。

    与在燕京时一言不发不同,这次甘南不顾清兵的阻止,毅然对跟随的千百民众说道:“乡亲们,金陵是秦王的桑梓之邦,你们放心吧,秦王很快就会回来的。”

    洪承畴站在将军衙门前,看着这一幕。心头很不是滋味,但终究没有下令强行将百姓驱散,因为他清楚这么做已经没有意义,人群可以驱散,民意却驱不散。

    秦牧生于南京,南京百姓对他本来就多一份认同感,更何况现在秦牧其势灼灼,节节取胜,天下汉人都将他看成了唯一的希望。作为南京百姓,对他的期盼肯定要比别的地方要热烈。

    “以你的人为,我本应见面就吐你一脸口水,但作为大秦的使者。必须保持大秦的风范,往你脸上吐口水的事,就让金陵城的百姓将来再做吧。”这是甘南见到洪承畴时说的第一句话,以至于让洪承畴愣了好一会儿。

    “秦牧派你来所为何事。”洪承畴面无表情地问道。

    “我王决定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投降,只要你下令南京守军放下武器投降,我王对你以前的所做所为可以既往不咎。你应该比谁都清楚,长江南北已经被我水师隔断,你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了。”

    洪承畴端起茶杯,沉静地呷了一口,才徐徐答道:“秦牧派你来,若只是为劝降的话,那你可以回去交差了。”

    甘南淡然笑道:“你可知道,多尔衮自顾不暇,随时可能得拿你来顶罪。”

    “我知道,你出使过燕京,成功引发了大清内部的纷争。你这次来,大概又是想故技重施,挑拨离间来了吧。”

    “没那么个必要,看看城中百姓的反应,还用得着我挑拨离间吗?实不相瞒,洪大学士您的长子在我们手上,本使这次前来,是要用洪大学士的长子换一个人。”

    “什么人?”洪承畴目中厉芒一闪而逝,又恢复了古井不波的样子。

    “在衢水一战中,我军一员将领力竭被俘,名叫韩刚,我王愿用洪大学士的长子换回韩刚。”

    “休想。”洪承畴并不是不想救儿子,但他敏锐地觉察到这看似简单的事,背后包含着一个险恶的阴谋。

    对洪承畴如此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反应,甘南也不禁暗暗佩服,这一个套,等闲人等恐怕一时觉察不了。

    第一个套不行,甘南也不以为意,含笑说道:“洪大学士果然吃了秤砣铁了心,真的要把奴才做到底啊,为鞑虏不惜大义灭亲,难得啊。不过本使还听说过一句话,虎毒不食子,洪大学士的大义灭亲恐怕难免被人说成禽兽不如啊。”

    对甘南的讽刺,洪承畴不为所动,反舌相讥道:“甘少卿就这点能耐?”

    “洪大学士刀枪不入,再大的能耐在您这脸皮下也只能甘拜下风啊。”甘南嘘唏连连,又接着下第二个套,“既然洪大学士不管自己儿子的死活,好吧,图赖、孔有德、尚可喜这三人的分量总够了吧,洪大学士可以在这三人中任选一个,用以交换韩刚。”

    这下洪承畴不答话了,如果说第一个套一眼就看出,并且容易破解的话,那么这第二个套更明显,但看出来是一回事,要解这个套却就难了。

    先说说甘南下的第一个套:现在清军在江南处处受挫,在博洛、尼堪等人看来,作为总理江南军政的洪承畴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他已颇多怨言。

    试想,如果这个时候洪承畴用韩刚换回自己的儿子,费扬古乃至博洛等人会作何感想呢?

    特别是费扬古,损失了一千七百人,才得到韩刚一个战俘,洪承畴却用来换回自己的儿子,费扬古肯定十分愤慨。再加上秦军挑拨离间的话,出现什么后果很难想象。

    而第二个套则复杂得多,三选一,表面上看秦牧很大方,三个人选的分量确实也很足,图赖原是正黄旗八大臣之一,实受固山额真一职,地位仅次于旗主,具体负责一旗的事务。

    尚可喜与孔有德是三顺王中的两位,用一个王换一个参将,看上去也是大清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3 8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