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4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瓜州城里,巴图尔汗刚下令收缩兵力,就接着李定国大军倾巢而出的禀报,心中不禁更加烦躁。

    僧格急得团团转说道:“父汗,快下令吧,等不得了呀”

    留在天山以北的族人,被秦军一窝端了,这对巴图尔父子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僧格发现自己的父汗竟然还在犹豫不决。他急得两眼一片血红。

    其他手下将领也纷纷促请巴图尔赶下令,回援漠西。

    巴图尔汗不愧是个雄才大略的人,到了这个时候,竟然还能压抑住内心的惊躁,他正在努力分析着,眼下应该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

    回援漠西,救回族人,这当然是必须的,但从传来的情报看来,只怕要救回族人已经很难,更大的可能是抢回一大堆的尸体。

    秦军九死一生渡过瀚海,已经成功控制了留在莫西的老弱妇孺,岂会再轻易让你夺回来?

    但是不派兵回去,别说杜尔特部以及其他小部族,就连他的准噶尔部士兵恐怕也不干,毕竟谁不牵挂父母妻儿呢?

    “僧格,你立即带一万大军回去,击败秦军,救回族人。”

    “是,父王。”僧格片刻不留,立即飞奔出去。

    杜尔特部首领克尔台见马图尔只派一万兵马回去,立即说道:“盟长,我也要领兵回去救回族人。”

    其他小部族的头领,也纷纷叫嚷着带兵回漠西,大帐里叫嚣声响个不绝。

    巴图尔心中已经有一个计划,他不认为现在过多派兵马回漠西是明智之举,他料想那样只会两头落空,不但救不回族人,连西域也会丢失。

    他有意将错就错,利用这件事给李定国一个迎头痛击。

    但如何说服克尔台这些人呢?无法说服他们,军心大乱,就谈不给李定国重创了。

    ****************************

    PS:求年度作品票,求推荐!。

    (未完待续……)

求月票,求年度作品票

    今天有事,可能要忙着一天,昨夜熬到半夜,熬出了两章一起发上去了,819章需要审核,审核通过的话,会自然显示。

    求月票,求年度作品票!(未完待续……)

第819章 更戍法(求年度作品票)

    ***

    更戍法可以避免将领专权割据,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后果,是军队的战斗力严重下降。

    在古代,军队作战多用各种阵形,需要士兵与将领密切配合,同时将军也要非常了解士兵的纪律好坏,战斗力高低才行。

    否则你发出一个命令,士兵执行能力有限,根本没办法及时按指令转变阵形,立即就露出巨大的破绽,成为敌人突破的缺口。

    司马安说道:“陛下,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军功授爵制使先秦横扫**,但到明朝张居正重施此策,不但未能取得成效,反而成为边将谋私的手段,杀良冒功者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不管什么样的政策,关键是看它合不合时宜。随着世异时移,以前的良法,可能会变得弊端重重;而以前弊端重重之法,也有可能会变成良法。”

    秦牧听了不禁点头道:“司马学士所言甚有道理。”他也觉得,宋代的更戍法还真有可取之处。

    司马安接着说道:“宋代之更戍法,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这对防范将领因领一军过久,而形成专权乃至尾大不掉的非常有效。而此法最大的弊端,是导致军队战力大减。

    若是以前,无论你如何改良,更戍法都难以避免军队战力下降的弊端。但如今却大不一样,随着六九式步枪的逐步装备军队,我军的作战形式势必因此改变,再不是象以前那样,注重阵法配合,步骑协同等等。

    枪兵的训练,更加简单,作战时号令也大大简化,只要士兵体能跟得上。能熟练操作枪支,基本上就行了。

    如此,所谓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弊端,对战斗力影响也就不大了。也就是说,在宋代行不通的更戍法,到了我大秦,却能把它的利发挥出来,而又能让它弊降到最小。”

    确实,热兵器与冷兵器的作战模式。有着巨大的差异;

    冷兵器时代,没有一两年的训练,只能算是乌合之众。

    热兵器时代,无论是训练还是指挥,其实都简化了很多,受更戍法的弊端影响自然也就小。

    “陛下,宋代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冠以驻泊、屯驻、就粮等名目。通常出戍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荆湖、川峡、广东等地戍军,以三年为期轮换。

    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如此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易于控制。

    再看明代之京营,因长驻京城,久无战事。糜烂不堪,空有二三十万大军,真有战事却不堪一击。如果实行更戍法。内外轮换,如此对保持军队战斗力很大的帮助。”

    秦牧说道:“如此内外轮换,耗费巨大,恐怕也难以长久施行。”

    “陛下,主要是换将就可以了,至于士兵内外轮换,每次数量无须太多。南京驻军,每三年轮换一至两万即可,如此便不至于所有京畿驻军都不堪一击。”

    只要定期换将,连带着把商人勾结将领的问题也解决了。

    秦牧说道:“这样吧,司马先生先拟个详细的章程出来,让大臣们讨论一下,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补充的。”

    “是,陛下。”

    秦牧其实一直以为,就小心防范着,在用将方面,都是搭配着用,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策,实行将领定期轮换,这是势在必行的。

    另外,一但战争平息,象蒙轲、马永贞这些将领,肯定是要回南京的,不可能继续让他们“辛苦戍边”。

    司马安接着说道:“陛下,陇右战事已经平定,还请陛下早日班师回西京。一来,关中兵力过于空虚,让人担忧。二来下雪之后,后勤转运越发困难,大军长驻兰州,会造成极大的负担。”

    能顺利解决固始汗这个心腹大患,进军青藏,不光是秦牧,所有大臣都大松了一口气。

    至于西域的准噶尔和河套的奇他特,随着大雪降临,这个时候再大举兴师讨伐已经不现实。

    西域其实秦牧并不太急,留几年都没关系,巴图尔汗大肆摧毁叶尔羌汗国时期建的清真寺,强制当地百姓改信黄教,这点秦牧是乐见其成的,让巴图尔先折腾着也不错。

    至于河套的奇他特,秦牧也不打算再自己去征讨。

    马永贞与蒙轲在漠南整编了近五万蒙古兵马,剿灭诺尔布后,总得找点事给他们干,这五万大军得先找由头拉出去征战一两年,由佥事官大力洗脑再说。

    还有青藏的高一功,也会整编吐蕃各部青壮成军,你平白无故的把这些青壮拉下高原,不好。做强盗还知道找个“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理由呢。

    讨伐奇他特和巴图尔就是不错的理由。讨伐完这两个,再找其他敌人。

    是以,解决固始汗之后,秦牧再带几万大军留在兰州意义就不大了。

    秦牧点头道:“那司马学士就安排一下班师的事宜吧。”

    “是,陛下。”见皇帝没有再远征西域或河套之意,司马安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次战争,事关国运,大秦开国未久,皇帝亲征是必然的。

    纵观历朝历代开国之初的一两代君主,一有大战事多数选择亲征。这是因为正统尚未深入人心,没有几个皇帝敢把几十万大军交给一个将军。

    打输了不用说,打赢了主帅的威望就盖过皇帝,这种高功高震主的将领没有几个有好下场。

    遇上李世民那样的明君,李靖灭东突厥后,还得隐退过着幽居的生活,徐达也一样,李文忠甚至差点进不了长城。

    所以,开国之初把几十万大军交给一个将领,几乎是逼他们造反。秦牧这次亲征,朝中大臣没有过多反对,也正是这个道理。

    不过司马安担心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继续亲征河套或西域。见他从善如流,司马安起身时不禁深深一拜。

    秦牧突然想起一件事,又叫住他道:“司马学士。”

    “不知陛下还有何吩咐?”

    “皇家蒙学之事,司马凯主持得力,进展颇为喜人,朕心甚慰,朕心甚尉呐!”

    如果秦牧夸他,司马安一定会战战兢兢,但夸他儿子,没有什么比这更让司马安更高兴的了,只不过他不会表现出来而已:“陛下,犬子年轻鲁莽,能为陛下办事,那是他莫大的福气,陛下万万不可夸他,以免惯出他骄逸之性。”

    “哈哈哈,这个朕倒不担心,有司马学士教导,朕相信他是知道进退的,这次的差事办得确实好,朕总不能有功不赏。朕如今有个新的想法,想办几个专教数理化的学院,此事便一并交给司马凯来办吧。”

    “数理化?”司马安一脸疑惑,不知皇帝这又要唱哪出。

    当然,皇帝不时冒出些新奇玩意来,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如果不是事涉儿子,他还懒得管这么多呢。

    关于工科人才培养,秦牧不打算再拖下去,但由于师资的缺乏,也不可能一次办太多学院,先办一两个,以后再慢慢扩办。

    至于办学的钱,秦牧不是崇祯,他要弄这点钱,绝不是什么难事,现在皇家的产业中,光是香皂厂的收入,办几所学院都绰绰有余了。

    他是考虑到此事可能会遭到孔孟弟子的反对,所以才把司马安拉来顶缸。

    司马安鬼精的人,自然想到了这种可能,但无论如何,让儿子与皇帝绑在一起,对司马安是有益的,所以他也就装着不知:“陛下,若是觉得犬子可用,臣自然不敢反对,只是犬子年少无知,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只怕”

    “好了,你不用担心,能出什么差错?正因为他年轻,才需要多多历练,不是吗?”

    “是是的,陛下。”

    ****************************

    PS:拜求月票,年度作品票,2015开始这几天,无论是月票还是年度作品票,都是关键,再拜求票!请兄弟姐妹多多支持!。

    (未完待续……)

第821章 无声的较量

    ***

    “盟长,阎应元带了大量的火枪,僧格一万人马回去,未必是阎应元的对手,不行,我们得立即回救我们的族人。”

    “就是,我们要回去。”

    “盟长,我们的族人不死不知,让人士兵怎么还有心继续在这里作战?”

    “河西我们来年再来夺取不迟,可族人却等不得啊!”

    “就是,就是,就算我们听盟长的,留下来继续作战,恐怕手下的士兵了不答应啊。”

    巴图尔汗的大帐里,各部头领吵吵嚷嚷,人人急着赶回漠西救妻儿老小。吵得巴图尔汗脑袋嗡嗡作响。

    “只怕你们回去,不但救不了族人,连自己的命也赔进去了。”巴图尔汗大声说一句,大帐中顿时静下来。

    杜尔特部首领克尔台不以然地说道:“难道盟长打算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族人被阎应元掳去吗?”

    “就是,还有机会,不回去将士们会怎么想?”

    巴图尔汗霍然站起那雄壮的身躯,目光如鹰地扫视着各人说道:“大伙请听我把话说完,我的族人也被掳去了,难道我心里就不急吗?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我们全部回去,恐怕不但救不了我们族人,还可能害死他们?”

    “盟长,这怎么会呢?”

    “怎么不会,我们不回去,阎应元显然不会大开杀戒,不然他当初直接杀掉就是了。但如果咱们大军一回去,阎应元自觉难以逃脱,换了你们是阎应元,你们会怎么做?”

    最简单的是把所有累赘杀掉,把漠西的根本全部毁掉,然后轻骑逃离。想到这种可能,大帐中的各部族头领脸色顿时难看到了极点。

    巴图尔接着说道“如果阎应元真的那么干,咱们就算杀了阎应元。自己恐怕也得冷死,饿死,族人没人,牛羊没人,这一回去,西域又丢了,到时咱们连这个冬天都撑不过去。”

    “盟长,难道咱们就听天由命了?”

    “当然不能听天由命。”巴图尔汗决绝地说道:“现在就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咱们合力击败李定国,占领河西。如果能俘虏大量的秦军和汉人,就可以拿他们换回咱们的族人和牲口。”

    “现在,李定国倾巢出动,显然是想趁咱们赶回漠西之机,一举占领整个西域,其实他不用占领整个西域,只要守住天山的关隘,咱们这个冬天就得冻死饿死。”

    “漠西没了,咱们还有西域。咱们的主力还在,如果西域也丢了,咱们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连命都没有了。”

    巴图尔不断地游说着各部头人。说实话,也幸亏有他,换了别人,一准不顾一切的杀回漠西去了。

    经他这一劝。各部族的首领都安静了下来,反复琢磨着他的话,越想越有理。

    巴图尔汗不容他们多想。接着说道:“李定国仓促出兵,准备一定不足,咱们正好将计就计,全歼他。”

    “盟长,你打算怎么做?”

    “诸位听我说,你们等下就去告诉你们的士兵,咱们马上就回漠西。”

    “盟长,你不是说”

    ***

    李定国大军才推进到赤斤城,就接到确切消息,阎应元确实成功了,横扫了漠西草原,众将士确认了这个消息,无不欢欣鼓舞。

    游击将军韦松立即对李定国说道:“大都督,这回西蒙古各部老窝被端掉,军心必然大乱,末将建议立即让所有骑兵加快突进,以免让巴图尔回巢。”

    李定国望了望白皑皑的原野,这些天虽然下雪了,但还不够大,对行军影响不是很大,蒙古人惯居苦寒之地,这样的小雪对他们几乎没有影响。但对秦军的后勤却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急不得,先等一等,巴图尔并非易予之辈,越是这种时候,咱们越得小心他困兽犹斗,拼个鱼死网破。”

    李定国说完,前方侦骑回报:“大都督,准噶尔大军撤了,除瓜州和沙州城各留下两三千人马外,所有大军都往哈密方向撤了。”

    韦松惊呼一声:“大都督,不好,巴图尔要逃,咱们赶紧咬上去,千万别让他跑了。”

    李从智、李晟、卫南天,方原几位将军也无不纷纷请战,李定国这个时候,反而勒停战马,仔细思索着整件事的关窍。

    和巴图尔汗交手的时间不短,李定国深知他是个老谋深算的人,一个不慎,便会着他的道。从巴图尔目前的行动来看,没有什么破绽,难道他真的这么撤回漠西了吗?

    “如果你们是巴图尔,听到留在漠西部的部族被我军横扫一空,你们怎么做?”李定国若有所思地问道。

    卫南天抢先答道:“大都督,还能怎么做?当然是带兵赶回去,把族人救出来,大都督,你想啊,就算巴图尔有什么想法,他们手下的士兵肯干吗?谁不担心自己的妻儿老小?”

    “就是,大都督,巴图尔撤军,这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意料之中?”李定国自言自语一句,心中突然有种警醒。

    所谓的意料之中,是兵家大忌,巴图尔汗算得上是个雄才大略的人,他会按你们意料之中去做吗?

    西风在荒原上呼啸着,两万秦军顶风而行,人人只露出两只眼睛一个鼻子。这是一片历史的荒原,两千年来,汉人王朝能控制这片地区的时间并不长。原因是,这样的环境对游牧民族的骑兵非常有利。

    “传本督命令,让邓三桥分出三股五百人小队,对巴图尔汗撤退的兵马不断袭扰。他的主力人马不可冒进。”

    “喏!”传令兵立即飞驰而去。

    卫南天等人不解地问道:“大都督,你这是?”

    李定国说道:“如果巴图尔真是军心大乱,匆匆撤退,三营骑兵不断袭击,他一定会露出破绽来,若是他没有破绽,说明他还能控制住手下大军。那咱们就得小心了。”

    “大都督,那咱们应该怎么做?”

    “先让邓三桥五千骑兵缀着巴图尔,咱们先全力攻取瓜州和沙州再说。”

    “那万一巴图尔一口气撤回漠西,阎将军他们岂不是危险了?”

    “天寒地冻,若是冒进,我们更危险。”

    “将军,你是说巴图尔还想设套让咱们钻?”

    “一切皆有可能。”

    这个时候,李定国反而谨慎了起来,这不能不说是秦军的幸运。前头的邓三桥接到李定国的命令后,派出营指挥使黄登、范上志、赵七弟各率五百人马,越过隆吉河,向巴图尔大军疾追而去。

    巴图尔几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西北的哈密方向而去,在马稷山附近,黄登、范上志、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3 8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