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枭雄-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话,我们每个月的收益又能增加不少啊,再搞几个月的话,别说装备迫击炮的钱够用了,恐怕再给锦州巡防营那边新编一个步兵营都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以后不能做俄国人的生意了,倒也可惜!”赵东平如此道。

    但是他刚说完,赵东云却是道:“谁说俄国人的生意不做了?日‘本要军械我们卖,俄国人要我们也卖!”

    赵东平听罢略微一愣:“日本人那边不是要每个月五千发炮弹吗?给了日‘本人我们拿什么卖给俄国人?”

    赵东云道:“那我们就每个月买一万发,一家一半!”

    这个时候赵东平疑惑道:“三哥您的意思是让福元机器厂那边再加五千发的产量,他们那边不是说没有那么对产量吗?”

    赵东云没好气道:“产量不够不会先挪用其他订单的产量啊,不会继续扩产啊?退一万步就算福元机器厂不够产量,难道我们不能从德国,美国进货吗?”

    这个时候赵东平彷佛才是开窍了:“哦,差点忘了,福元机器厂是我们自己家的!”

    赵东云这个时候加了句:“你也忘了,我们是二道贩子!”

    赵东云说的并没有错,他和俄国人以及日‘本人的军火贸易中,并不是福元机器厂和日俄两国的直接军火贸易,他只是一个供货商而已,在这场军火贸易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控制锦州的赵东云。

    赵东云只要能够提供充足的货源,那么就能够从日‘本人或者俄国人手中赚钱,只是要扩大货源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最先考虑到的自然是让福元机器厂扩大产量了,但是现在的福元机器厂已经是负债众多,连续投资扩张步枪以及子弹和炮弹的生产线后,年初福元机器厂又投资建立了附属炼钢厂,想要进一步扩大炮弹的产量,估计问题比较大。

    如果是一年前的福元机器厂,估计赵东云都可以直接指示下去让福元机器厂扩产了,但是现在福元机器厂那边的股本争斗比较厉害,赵东云也不好再插手福元机器厂的详细经营情况了。

    福元机器厂从筹建之初,甚至还没有进行量产的时候就已经是开始盈利了,北洋新军以及其他各省新军以及旧军的军械订单给予了福元机器厂优良的盈利未来,尤其是去年后诸多人都看上了这块蛋糕,甚至不少外资都想要插一手。

    不过视福元机器厂为北洋集体企业的袁世凯特地为福元机器厂请旨,说该厂关系国防,严防落入外人之手。清廷特别下旨该厂不允许让洋人入股投资,洋人即使通过各种手段持有该厂股本,只要一经发现,立即作废。这种事情在乱七八糟的清末时代也算得上是一个例外了。

    不过没洋人什么事后,国内多钱的人都是想要入股其中,其中又以福元机器厂的原有股东更加希望扩大他们手中的股本比例。

    但是过去一年里赵家百分百控股的福元纱厂作为福元机器厂的母公司,大股东一直都是没有同意大规模的股本增发,只是通过了两次小规模的股本增发而已,主要资金来源还是通过贷款,然而贷款虽然有不少,但是当贷款达到一定幅度后,很快也就是贷不到款了。

    而去年年底福元机器厂计划建立附属炼钢厂、同时准备购入造炮、重机枪所需的诸多设备,这所需的资金可是达到了数百万之多,贷款根本就贷不到那么多,最后准备进行股本增发集资。

    但是这一次的由于增发的规模太大,一但成功增股就会让福元纱厂对福元机器厂的股份从百分之四十三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四,此举自然是遭到了福元纱厂这家母公司的强烈反对,发展虽然重要,但是掌控这家企业更加重要,但是福元纱厂的反对却是失败了。

    因为福元机器厂虽然是福元纱厂的子公司,但它的经营权是属于董事会的,同时福元还是在英租界注册,算得上半个英资企业的,拥有现代化规章制度的福元机器厂在召开了董事会后,大部分股东同意增发导致福元机器厂进行了大规模的股本增发,就算是母公司、大股东福元纱厂也无法改变董事会的决定。

    最后福元纱厂被迫利用原有股东的购股优先权,不惜从天津官银号以及其他几家钱庄贷款了数十万两银子购入增发股份,试图保持绝对的控股权,但是依旧有大量增发股份被其他股东购买,导致福元纱厂对福元机器厂的占股进一步下降到了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地步。

    而值得注意的是,先后三次股本增发以及多次的贷款中,福元机器厂从国内尤其是天津、京城为中心的北方资本市场上筹集了高达四百多万两银子,基本上北方地面上的拥有百万身家以上的民族资本家或多或少都参与其中。

    而这还是直接参与进来的,有些没能直接入股的资本家们通过迂回方式,比如投资其中的某个股东公司从而间接获得福元机器厂的股份,比如说福元机器厂的第二大股东‘鼎盛票号’,年初从传统的票号改制为鼎盛银行,洪旭维在经过了长达四年的考察学习外资银行体系后,终于是走上了改革之路,把鼎盛票号这个传统的山西票号改为新式的现代化银行。

    并且在改制之后,也是仿效福元机器厂发展之路,并没有固执的坚持私人持有,而是根据最新颁布的公司法改为有限股份制银行,同时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

    由于其持有福元机器厂的大量股份以及也是福元纱厂、福元机器厂的几个主要债权人之一,所以该票号的改革吸引了众多国内资本家参与,发展势头可是非常猛。

    福元机器厂的多次的融资,其实就是一次次的资本盛宴,无数都想要咬上一口,参与其中的总资本规模已经不仅仅只有几百万两银子,而是高达上千万。

    同时福元纱厂的其他几个子公司也是引来了诸多资本的联合参与,比如福元织布厂,福元洋灰厂、福元火柴厂、福元肥皂厂等一系列的子公司,虽然规模远不如福元机器厂那么大,但是同样由于采用了清一色的新式管理制度,而且有着福元机器厂的成功前例在,同样吸引了诸多国内资本甚至外资的参与。

    几个新建的子公司中,尤其是福元织布厂,去年筹办的时候吸引了国内诸多纺织业的民族资本家参与,锦州李家当初就是想要入股其中,不过当时福元纱厂并没有大规模对外吸引投资,而是自己负担了前期投资,一直到今年二月顺利投产,并且由于日俄战争的爆发,该织布厂的布匹迅速攻占了东北以及其他北方几个省的机制布市场后,这才高调的面向资本市场增发股本融资,一举获得了高达百万两银子的融资,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一家织布企业。

    如果和福元纱厂这个母公司的纺纱业务结合起来的话,那么它的纺纱织布规模已经是超越了湖北官办纱厂、织布厂以及大生纱厂等国内其他纺织企业。

    此外有意思的是,福元纱厂作为诸多福元集团子公司的母公司,但是自身业务却是远不如几个子公司,赵晨滨和赵晨亮等人掌舵人也是发现了这种尴尬局面,已经是筹备着福元纱厂的改组,不过事涉福元纱厂以及其他众多子公司,尤其还有福元机器厂这么一个重要子公司的时候。

    虽然赵家在这一系列子公司里头做占有的份额估计也就两百万两银子左右,但是一系列重组涉及的各子公司以及合作企业的资产规模却是会达到千万之巨,关系到一系列子公司以及合作企业数万雇员的生计,没有太多现代企业重组管理经验的他们也是不敢擅自改动,而是听从了管理层的意见远赴纽约寻找重组业务的专业人士。

    估计要重组完毕都得一两年时间。

    福元纱厂出现在美国,英国以及任何一个工业化的国家都不奇怪,但是出现在庚子年后的中国,不得不说是极不恰当的事情。

    虽然福元纱厂是赵家全权掌控,但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这家企业是属于正八儿经的英资企业,是向天津英租界当局缴纳税收的,而福元纱厂的重组过程中,更是打算把未来的母公司注册到香港甚至伦敦去,说实话,当今的中国的缺乏相关的政治环境,连工商的诸多法律都没有,贸然把一个资产千万之巨的超级企业放到中国,是对无数股东的不负责任。

    福元机器厂有袁世凯亲自看着,其他人不敢搞,但是福元纱厂以及其他子公司,如果没有个外资的背‘景,那绝对会被大小官僚吞的渣都不会剩下。

    但是外资背‘景,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对赵家而言也有坏处,那就是将来将会逐步失去对诸多下属企业的掌控权。

    因为企业发展的越快,就越需要大规模的融资,而融资就代表着股本增发,摊薄自身的股份份额,一次两次不算什么,但是时间一久赵家对下属企业的掌控将会越来越弱的,当然总资产肯定也会越来越多。

    不得不说,当年赵东云一门心思把福元机器厂搞成西式的现代化企业,已经是埋下了福元机器厂独立自主的祸根。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那些现代化的管理制度,福元机器厂根本不可能发展如此迅速,那么小股东们也不会想尽办法争夺更多的股份了。

    这种情况对于赵东云甚至对于整个北洋体系来说都是好事情,福元机器厂的大客户可就是北洋新军啊,要是福元机器厂进一步扩张能够造成更多的步枪甚至新式火炮和重机枪等武器,袁世凯为首的一票北洋高层将领是欢迎至极的,而这也是北洋体系在过去两年以及今后都为福元机器厂提供政治保护的根本原因。

    福元机器厂赚不赚钱袁世凯不管,但是福元机器厂必须得把武器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谁要是在里头搞破坏影响到了北洋新军的扩军大计,袁世凯第一个不放过他!

    如此的福元机器厂的经营权被董事会全面掌控,哪怕是赵晨滨这个董事长都无法做出独断的决断,所以赵东云想要让福元机器厂扩大炮弹产量也不是张张嘴就能够办成的事情。

    但是不能直接干预,不代表着赵东云影响不了福元机器厂了,好歹赵晨滨还是福元机器厂的董事长呢,他虽然不可能让福元机器厂凭空给自己炮弹,但是却可以通过增加订单以及把订单挪到前头生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同时增加的订单也会进一步造成福元机器厂的产量不足,进而迫使董事会加大对炮弹以及子弹等生产线的继续投资。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边倒卖

    日‘本人想要通过直接购买赵东云的军械,进而断绝赵东云和俄国人之间的军火贸易,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赵东云想要的不仅仅是赚钱那么简单而已,更加没有想到赵东云还能够搜刮更多的货源。

    六月份赵东云出了卖给了日‘本一批高达二十余万两银子的军火外,依旧没有断绝和俄国的军火贸易,为俄国提供了高达三十万两银子的军火等各项作战所需物资。

    其中大头自然是炮弹,此外机枪子弹也是重要的一项!

    自从四月份日军和俄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地面作战,前期的鸭绿江作战以及金州、大连等战役中,俄军虽然还没有大规模的集中机枪使用,但是部队原有配属的机枪也是发挥出来了巨大的作用的,加上赵东云在后头指点了两句,在俄国后续打造的辽阳防线中,已经还是集中部署重机枪,如此对机枪子弹的需求就更大了。

    在六月份,赵东云的军火生意可谓是做的不亦乐乎,甚至为了满足生意所需,而福元机器厂那边的订单一时间也没有那么快送到的时候,赵东云甚至把自己库存的一些子弹以及炮弹都拉出仓库卖掉了。

    这种行为在当今国人看来,就是妥妥的资敌卖国啊!

    但是这个军火生意却是给赵东云带来了大量的额外收入,通过这几个月的军火贸易积累,停滞了多时的扩军也是再一次开始了。

    “如今我们第三镇这边已经全员满编,迫击炮的装备工作也已经完成,下个月开始我们就能够腾出一部分迫击炮用来装备锦州巡防营了!”林永权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中的编制表递给赵东云。

    赵东云并没有把目光留在编制表上太久,上面的这个编制表是早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下来的,步兵、骑兵以及炮兵编制都是北洋常备军的标准编制,而第三镇额外加了迫击炮的编制,同时把机枪下放到了营级、标级部队。

    “历时数年,我们这个第三镇总算是成军了!”赵东云合上编制表,心中感叹非常,过去的两年里他一直都在为了练军而努力,费劲了心思想要练出一支新军出来,如今总算是初成了。

    第三镇的编练始于1902年的第三协,然后1903年夏改编为第三混成协,1903年底扩编第三镇,在扩编第三镇的过程中,因为需要新编步队第六协、炮队第三标,缺额是非常大的,一直到今年年初炮兵标的火炮才到位,而第六协所需的新式福造88式步枪更是到今年三月份才完全到位。

    也就是说虽然去年年底就有了第三镇,但实际上到今年的六月份才算达到了全员满编的状态。

    “如今第三镇的扩编工作也算告一段落了,接下来你们的工作重心要放在锦州巡防营那边!”赵东云丝毫没有停下扩军的步伐,虽然第三镇已经练成了,但是他手底下还有一个锦州巡防营呢。

    而且和第三镇有着固定编制不同,他手下的锦州巡防营却是没有固定编制的那种,说白了赵东云只要有本事练个十万兵力都没人能说什么。

    锦州巡防营,这里头的‘营’字大体上是看成‘军’的,和淮军中的盛字营、元字营的营是同一个概念。锦州巡防营的概念其实和奉天巡防营是相当的,两者是属于相互独立的一支军队,只要赵东云这个锦州巡防营督办有能力,就是练成十几万兵力都是可以的。

    其实相对于第三镇来说,锦州巡防营更像是赵东云的私人部队,因为第三镇上头还有着一个北洋常备军以及袁世凯呢,而锦州巡防营则是属于赵东云全权督办的,军费、军械、人员都是赵东云自己管理,他要扩军甚至都不用给朝廷打报告,只要事后上个奏章汇报下自己的练军成绩就行了。

    比如不久前赵东云才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而是这么说的:“自臣督办锦州巡防营以来,已练成步队三营、炮队一营、骑队一营……”

    这些词汇是通告的意思,并不是请求的意思,这里头区别是非常大的,当然了前提是别跟朝廷要钱……

    而这年头练新军花钱实在太厉害,赵东云就算捞钱再厉害也不可能自己独自养着一个锦州虚巡防营啊,所以奏章的后头还有这么一句:臣受命弹压锦州、控卫辽西,手中可用之兵不足万五之数,然百里外日俄交战之兵达五十万之巨,一旦局势败坏以臣之兵恐难为继,为局外中立之虑,非练兵十万不可,纵银钱紧缺,也当练新兵三万充用。

    拟于锦州巡防营新增步队九营、炮队两营、骑队三营,编成步队两协、炮队一标、骑队一标,期成一镇之数。”

    不得不说,这份奏章其实就是狮子大开口,赵东云给朝廷说我要把锦州巡防营编成一个新军镇,目的是什么?摆明了就是要钱嘛。

    朝廷自然是不会轻易答应的,编练新军虽然是1904年的主旋律,但是编练新军的地方多了去,现在朝廷的重点还是放在了北洋常备军以及京旗常备军上头,至于其他省份的新军编练基本上是别指望朝廷给钱了,别说是赵东云请求的扩编经费,就算是增祺手下的奉天常备军想要扩编,也不知道是说了多少会,朝廷是一两银子都没给,回复都是千篇一律的:“所呈已知!”

    表面意思是:你说扩军这事我知道了!

    但实际意思就是:要扩军自己想办法去,别找朝廷要钱!

    这也是清末时期编练新军的普遍做法,除了北洋常备军以及京旗常备军是朝廷承担大部分军费外,其他各省编练新军所需的费用都只能自筹,练成了朝廷就派人去检验然后给予番号,练不成就一直拖着。

    不过赵东云自然是没有指望朝廷能够给多少钱的,他主要还是想着让袁世凯那边赞助他一点,毕竟现在的锦州巡防营的军费来源就是分别来源于直隶旧有的防军以及奉天这边。

    赵东云估计着,不管是直隶还是奉天,多了不会有,但是多少会给一点,总比一点都没有强,为了获得编练锦州巡防营的军费,赵东云甚至又给袁世凯提议,让他准许自己整编直隶的其他几部旧军,以把这些旧军的军费腾出来让自己编练锦州巡防营。

    要想从上头获得足够的金钱来支援扩军所需,自然是不现实的,第三镇这种北洋正派嫡系部队还好说,袁世凯还会给足了军费,但是锦州巡防营这种编外部队就得靠赵东云自己捞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