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斗在甲午年-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骑兵随即进入门洞大开的城门,关闭北门,由北到南的对义州城的各个角落,家家户户,进行地毯式搜索。

    在木村重从永州率队行军之前,立见尚文就对他下达了‘清城’的命令。

    要求假如义州此时已经没有了清军的踪迹,就把城内除了官员和地主之外的所有平民,全部赶出义州城。

    防止有清军间谍渗透其中。

    此时的义州城,有钱的大户,城内的官员和城防兵,还有稍微有点门路的平民,早已经去了上游的水丰和朔州,要么到附近村镇避兵难。

    只剩下一些实在无处可去的城市贫民,在惊惶和恐惧中,一天天的等待着那些传说中的,凶神恶煞倭夷兵。

    结果,果不出其然!

    这些天杀的倭夷兵,进城来的第一件事居然是一家家的踹开房门,用枪和马鞭把所有的人都驱逐出屋子,然后赶出义州城。

    而且除了身上穿的衣服,不允许这些贫民带走一枚铜板,一粒粮食。

    一时间,整个义州城都骚动了起来,哭声震天。

    在寒冷的夜风里,一群群的男女,老人,小孩子,哺乳的婴儿,

    都被蛮横的强行撵出义州城南门,站在黑暗的寒风里,哭啼!

    “啪,啪”

    义州城内断续的响起了零星的枪声,那是一些胆敢反抗的朝鲜百姓,被日军开枪击毙。

    而更多的日军则是为了节约子弹,直接用刺刀把反抗不从者,一个个的活活捅死。

    这场骚动整整持续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才渐渐平息下来。

    而此时的义州城内,除了日军,再也没有一个活人!

    在义州城内响起枪声的时候,在南城门口堆积的朝鲜贫民随即都真正的醒悟过来。

    这些狗槽的倭夷兵,可不是朝鲜的那些只会吃拿卡要的城防兵。

    也不是闯进屋跟个大爷一样一屁股坐在凳子上要吃肉,要喝酒,看到漂亮婆姨就要扒了裤子日~弄一回的大清兵。

    他们就是再作恶,也绝对不会轻易的开枪杀人。

    而这些倭夷畜生,显然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野兽!

    想清楚了这些,围在南城门口的朝鲜贫民们,都是脸色惨白的转身就逃,生怕里面的那些畜生杀红了眼,再跑到城外来作恶。

    不久以后,在义州城外远处的山林里面,星星点点的亮起了一堆堆的小火堆。

    那些身上衣服补丁落着补丁的朝鲜贫民们,在山林子里升起了柴火,借着火堆来驱走夜的寒冷。

    等待黎明。

    在夜晚凌晨三点时分,日军第十旅团主力抵达义州城,立见尚文直接就上了北城楼,望着黑黝黝的江对岸。

    “那是九连城,那是河,那是虎山,那是口水镇,它的对面就是安平河口。”

    立见尚文,友安治延,富冈三造,一群日军的将佐站在城墙上面,听着林太郎指点讲解。

    “报告,义州城所有的大户官员士兵都不见踪迹,所有的平民全部驱逐出义州。”

    木村重匆匆登上城墙,向立见尚文汇报。

    “电报房还在不在?”

    立见尚文此时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东西,只有电报通畅,第一军才能和估计已经组建完成的第二军,还有海军联合舰队,在辽东形成三把利刃,有条不紊的配合着一一捅向大清。

    而且他还要尽快把上半夜看到的,那队奇怪的士兵的事情禀告给广岛大本营,好让国内问清西洋列国,有没有西洋士兵在鸭绿江畔?

    “电报房被清军焚毁,电报线也被破坏,不知道线路埋在哪里。”

    说这些话的时候,木村重就在心里面暗骂自己愚蠢,为什么不留下几个朝鲜平民。

    他们即使不知道电报线铺设的具体地点,可是大致方位多少也应该知道一些。

    “马场正雄,你部立即开始搜寻电报线,毋需尽快恢复通信。”

    立见尚文对着工兵第五大队大队长马场正雄少佐,下达命令。

    “嗨!”

    马场正雄大吼一声,大步走下城墙。

    “友安治延,你部出一个大队,负责义州城的防守和城外的警戒。”

    “嗨!”

    日军步兵第十二联队,联队长友安治延中佐,大声的接受命令。

    “木村重少佐,你部骑兵从明日开始,对义州到上游长甸一线的鸭绿江沿岸进行侦查;第一弄清哪些地点有清军防守,第二弄清沿线江面情况,找到每一个渡江点,并且伺机到江对岸进行实地侦察。”

    “嗨!”

    木村重也是一声大吼,接受指令。

    “诸军都辛苦了;不过这种辛苦是值得的,占领了义州,就代表着帝国完全的占领了朝鲜这两千里江山;除了有任务的部队,其余各部立即宿营。”

    立见尚文凝目望着在弦月里黝黑高耸的虎山,穆然感觉有一丝的不舒服。

    这座虎山,就如大清朝盘踞在鸭绿江边的一只猛虎,时刻虎视眈眈的盯着朝鲜。

    那种无形隐隐的威压,让人总在不知觉间,感到心里面微微的发。

    “等打下了九连城,我一定要登上这座虎山,把这头老虎踩在脚下!到时候,诸君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蹬这虎山,把咱们的东洋旗插上去?”

    在立见尚文的目光望向虎山的时候,日军众将的目光也都看了过去。

    随即都有着那种极不舒服的,被威压了的压抑。

    这时听到旅团长的豪言,众人都是大吼道:“愿跟将军一起,登上虎山,插上东洋旗!”

第三百零三章 晨谈

    津门,直隶总督衙门。

    在日军立见尚文部抵达义州城后,第二天早晨,宋庆的电报早早就发了过来,送到了李鸿章的手中。

    对于这个结果,李鸿章之前就有了预料。

    在昨天,李鸿章已经收到了西洋各国公使转达过来的,东洋的明确回复。

    除非大清投降,否则和谈免谈!

    听到东洋如此猖狂的回答,李鸿章羞怒的直想吐血。

    谁能想到,这个学了大清朝两百年多年,一直恭顺有加的学生,在羽翼稍丰之后,居然露出如此的狼子野心。

    昨夜回屋的时候,李鸿章郁火攻心的坐在椅子,甚至连站起来上床的力气都没有了。

    结果今早一起床,就收到了这封倭夷进入义州城的电报。

    “把消息发给京师,”

    李鸿章憔悴的脸上充满了疲惫,他略微迟疑了一下,对李经方说道:“也把电报发给津门各衙门,贴告示大力征兵;这场仗,一时半会儿打不完。”

    “儿子这就去办。”

    李经方忍着内心的惊慌,连忙站起来,拿着九连城传过来的电报,向电报房走去。

    张佩纶看着李经方消失在门角的背影,心里面有些吃味儿。

    自从大舅子在朝鲜取了功绩回来,岳父是越来越倚重他了,什么事都和他商量,在不知不觉里,对自己的意见就忽视了很多。

    “中堂,这个宋庆这次真的是太糊涂;要是他听了中堂的暗示,提前主动让出无险可守的鸭绿江防线,在岫岩,凤凰,宽甸一线险隘结重兵把守;”

    张佩纶思索着说道:“倭夷兵就算跨过鸭绿江,只要打不到辽阳,海城,营口一线,朝廷也没什么话好说;可是现在的鸭绿江防线,却成了悬在咱北洋头上的斧头啊!一旦失守,这斧头就要落在咱们北洋的头上”

    说到这里,张佩纶浑身就打了一个重重的寒颤。

    如果这条鸭绿江防线,真像何长缨预测的那般不堪一击,前次失了平壤,朝廷就把中堂手下的两员陆军大将投进了大牢。

    那么这次丢了鸭绿江防线,该谁来当这个替罪羊呢?

    直隶提督叶志超的武毅军,驻守津门以北的40里的宁河县10余年,盛期时曾有30个营头,后来虽然被一再裁剪,可现在依然有10营的兵力。

    虽然这10营兵额被叶志超吃了不少的空饷,可是这3000的练军在聂士成多年的精训下,战力一直是北洋最强。

    盛军总兵卫汝贵统领17营步马练兵驻守津门小站,是中堂最宠信的军方大将,而且因为卫汝贵吃空饷不是很严重,现在盛军的兵力更是北洋第一。

    其下才是宋庆的14营毅军亲庆军,章高元的16营嵩武军,戴宗骞的绥巩军8营,吴育仁的仁字军正副6营,刘盛休的11营铭军。

    至于还有一些在战前就被拆的,仅剩两三营的拱卫军之流,那是能没有当替罪羊的资格了。

    朝廷上次之所以逮着叶志超和卫汝贵不放,就是因为他们两军,一部军力最强,一部兵力最多。

    而且他们两个都是肥西人。

    更重要的就是,这两只虎军就卧在京师的榻侧,不过是朝发暮至的百里距离。

    朝中的那些有些人,岂能不顾及?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霍光独揽朝中大权,宣帝韬光养晦,逐减其羽翼。”

    在张佩纶的脑海之中,突然冒出来这段话来,让他的脸色猛然变得卡白,心儿寒栗。

    现在环顾整个北洋战区,除了一向被皇上眼中钉的中堂大人,哪里还有比叶志超更高的北洋大臣呢?

    “你都想明白了?”

    李鸿章布满皱纹的老脸上炸出一丝嘲讽的冷笑:“这场战争即使不能避免,但是只要朝廷审时度势,大不了失点朝鲜的脸面,完全可以把战事朝后推个十年八年;然后国内发愤图强,死劲练兵,可是朝廷不愿意啊!”

    李鸿章点起烟袋:“朝廷历来视北洋如肉中刺,这么好的一个削弱北洋的天赐良机,他们岂能放过?打胜了,朝廷有了脸面,北洋当然是损失惨重,小皇帝正好扶持别的派系继续打压北洋;要是败了”

    李鸿章声音里透着悲凉:“那就树倒猢狲散!”

    张佩纶听得心脏都几乎停了下来,这个道理他不是看不明白,可是这是中堂第一次这么直白的说了出来,怎不由得他不心惊。

    “中堂,不是没有挽回的余地;翁同这么胡闹,老佛爷那边可不糊涂。”

    张佩纶极力压制着心里的惊惧,声音干巴巴的,劝说着李鸿章。

    “不糊涂?哼”

    李鸿章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她是在冷眼相看的装糊涂!老佛爷守了大清几十年的江山,现在要进园子颐养天年了,这天下毕竟是他们爱新觉罗的,她虽然没明说,可是也等着老夫主动识趣的告老,给皇帝让路呢。”

    李鸿章怒声说道:“咱们北洋,淮系,给朝廷的了几十年的走狗,皇帝这种任人唯亲睚眦必报的冲动狠辣性格,我怎敢轻易的放手!”

    “老师为什么能在骂名里勉强善终,湘系为何现在依然荣华?还不是因为老佛爷是咱大清国里罕有的坚忍卓绝的人物,因为在湘系前头又站着咱们北洋;我问你,等以后老佛爷进了园子,完全放手不管,皇上要拿北洋开刀,谁能抵挡!”

    汗水顺着张佩纶的头上,脸上,滚滚淌了下来,就把他的手绢都浸透了。

    “之前我一直大力的培养袁世凯和盛怀宣,就是想等我退下去,咱们北洋依然有着跟朝廷叫价的能力,可是这场清日战争,坏掉了一切;”

    李鸿章疲敝的闭上眼睛,幽幽的说道:“等到鸭绿江防线一败,就是为父我下台的时候,满天下的百姓官员都喊打喊杀我李鸿章,就像当年老师一样。”

    “再等两年,等皇上坐稳了位置,就会开始对湘系淮系下刀子,算这几十年的总账了;这天下官员都是一般黑的乌鸦,有哪一个不贪?查谁谁就得掉脑袋蹲大狱!和绅倒,嘉庆饱”

    李鸿章有很多年没有这么痛快淋漓的把心里的话儿一气说完,睁眼看了满头汗水的张佩纶一眼,笑着说道:“这些年你一直拒绝入仕,看来还是对的,你也去歇着吧;过不了两天,咱们就会搬离这总督府,从现在开始,朝廷,北洋,辽东鸭绿江那边,咱们都全部放下吧。”

    “中堂,那何长缨那边怎么办?”

    对于何长缨这么一个年轻有能耐又有本事,为人似乎也很讲究够义气的新生代将军,张佩纶还是很愿意跟他做‘连襟’的。

第三百零四章 和梗吻毂�

    紫禁城,御花园,万春亭。

    十月的京城,是一年中难得的好时节。

    这个时候,京城里也没有什么雾霭,最多就是家家户户烧火做饭的煤烟。

    不过皇城根里面住着的百姓讲究个脸面,除非是实在困顿无奈的人家,就是普通人家,家家户户烧的也都是杂质少的好煤。

    所以在今日这个秋高气爽的中午时分,京城的上空只有几丝云缕幽幽浮荡。

    天空澄蓝瓦澈的让人心悸。

    此时,光绪赏宴,一群军机正诚惶诚恐的坐在亭子里,感恩戴德的享用着这可以光宗耀祖,百年之后会写进族谱的巨大荣耀。

    今天光绪帝在早朝不久,就收到了总理衙门的禀奏,说东洋兵已经出现在鸭绿江南岸,进入了义州城。

    而且只这支先头部队,军力目测竟然不下万人。

    “等了这么久,这群孙子终于来了,这次定然让你们有来无回!”

    看到了这封奏报,光绪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兴奋。

    他还真怕这些倭夷占领了平壤,安州之后,见好就收,死活不继续北上了。

    那么李鸿章这个老东西,绝对会死扛着不再发兵南下。

    而且现在离‘亲爸爸’的大寿,也就是半个月出头的时间,前两天‘亲爸爸’还从园子里特地的传了话,要‘以和为贵’,请西洋调停。

    调停调停,人家撮尔小国都在咱大清朝的头上拉屎撒尿了,居然还在幻想调停?

    你们两个,一个是快要入土的死老头子,一个是头发长见识短的愚昧老太婆,当然不怕丢脸。

    也可以不要脸!

    朕可是堂堂大清朝的皇帝,在康乾之时,大清朝可是万邦来朝的天下中心。

    朕的万里江山,这好好的大清,让你们给治理的一塌糊涂。

    就是因为你们这些贪权,死把着权力不放的老东西们给生生弄坏的!

    现在倭夷兵终于来了,看你们还说‘以和为贵’?

    看你们还有脸避战,口口声声的嚷着‘调停’!

    “叩见皇上。”

    恭亲王奕登上万春亭,给光绪叩首请安。

    “六叔免礼,太后怎么说?”

    光绪焦急的等了半天,这时一看奕过来,就直接开口询问。

    “回皇上,太后说她既然进园子颐养,这外面的事儿,是打是和,一切由皇上做主。”

    经过了岁月的浮沉磨砺,磨平了奕?盛年时的棱角,挫折了他的锐气。

    当年京城有名的‘鬼子六’,此时也被磨去了锋利,变得如同鹅卵石一般的光滑。

    进入军机处,当上了总理海军的总理衙门大臣的奕,这些天的作为,归结在一起就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

    跑腿的。

    把北洋的消息传给皇上,把皇上的谕旨电传给北洋和天下各督抚。

    把洋人的消息传给皇上,再把皇上的回谕转呈给洋人。

    帮皇上去征求‘老嫂子’的意见,再把‘老嫂子’的回答传给皇上。

    对于是战是和,怎么战怎么和,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布局谋划?

    当年那个慷慨飞扬,指点江山的‘鬼子六’,现却是如同泥塑偶的菩萨一般,至此至终一言不发。

    他算是早就看明白了,在这个大清朝,装聋作哑才是王道,叽叽喳喳死的快。

    不干事,就不会犯错。

    干得多,错的就多。

    千万年来,老祖宗的金玉良言,果然诚不欺我!

    自己都六十了,何必呢,自己又图个什么?

    “好,太后英明!”

    听到了恭亲王的回话,光绪大喜过望,自己等这句话,已经等了太久了!

    “老师,你给全国督抚去电,命令他们把各省应缴的税银,即刻解送进京;看还需要购进多少枪械,大炮,你和西洋各国商谈,酌情购买。”

    “遵旨!”

    翁同立即跪下来接旨。

    “李鸿藻,你去电王文锦,曹克忠,张梦元,让他们加快征兵;津胜营要至少招满20营,他们现在不是说没有驻地么?”

    光绪皇帝冷声说道:“让那留守小站的盛军让出军营,让津胜军进驻!”

    “臣遵旨;皇上,那盛军这两营如何安排,安排的不妥当,李鸿章那里可不好交代?”

    李鸿藻唯恐天下不乱的询问。

    “我需要向他交代么?让这两营盛军去找李鸿章,那些仁字军,芦榆防军,那里到处不都是空营房?”

    光绪提高了声音,,尖着嗓子下达了旨意,然后缓和了声音对礼亲王世铎说道:“你给九连城宋庆去电,告诉他好好的打;朕不是刻薄寡恩之君,只要他们用命,打出了光彩,朕绝对不会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