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52铁血中华-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常的堑壕一样。靠近防守的普列文要塞的那边,堑壕则被完全铲平。也就是说,跳下堑壕的俄军发现自己就如同遭到枪决的人一样,背后靠着不太容易再翻上去的堑壕枪毙,任由普列文要塞的火力点尽情射击。

    片刻之后,这些勇敢的俄军就在步枪和加特林机枪子弹的攒射中一命呜呼。从跳下堑壕到被击毙或者被打成重伤,这些人移动的距离不到十米。生与死,就是这十米的距离而已。

    奥斯曼军此时也根本来不及清点战果,如同潮水般涌来的俄军也不是单纯来送死的。他们也对着奥斯曼军猛烈开火,密集的子弹打死打伤了不少火力点中的机枪手。那些在外部阵地上进行作战的奥斯曼军伤亡更多。

    带着军医标志的医生领着后勤人员往来于各个射击点,把伤者和死者抬走。死者们送到后方集中停放,伤者送进医院开始治疗。新的战斗人员立刻接替作战。

    木材商出身的阿里??里札中尉负责运送弹药,他带着自己的连队扛着弹药箱奔行在通道里面,强烈的硝烟味道让他连呼吸都感觉艰难。但是中尉并没有停止,而是和其他运输部队的同伴一样,用一条沾了水的布蒙住口鼻。把弹药箱放在射击位置旁边的固定位置上。

    每一个射击点里面都有人负责把地上的弹壳尽量收集起来,放在空的弹药箱里面。阿里??里札中尉他们还要扛起这些箱子,把弹壳放到各个通道口的相应位置上。这都是训练很多次的作战行动。经过反复训练之后,这些动作闭着眼都能完成。

    有专人会把这些弹壳送到要塞的小型兵工厂。在兵工厂里面,五百名兵工人员开始利用工具对这些子弹进行复装。运到普列文的物资中就有这些中国制造的复装子弹设备,考虑到土耳其的工业水平,这些设备都是人力操作。这些设备适合土耳其,格外适合现在的普列文要塞。

    生产采用流水线方式,去掉火帽,清除弹壳内的灰垢,扩大弹壳口部,装上火帽,把定量火药装入弹壳,装上弹头,把接口处用机器压紧。虽然复装子弹不用立刻送上前线,但是军工厂也在紧张的工作着,完全不在乎外面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在李维仁的安排和训练下,整座要塞井然有序的运作着。而在要塞外面的俄军经历了三轮的进攻之后也顶不住了。接下来进攻的主力就变成了对奥斯曼帝国有着刻骨仇恨的保加利亚人。

    保加利亚军队主要是民团为骨干的武装力量,他们没有俄**队这么正规的训练,队列稀疏散乱,遇到敌人射击的时候,保加利亚人也会趴在地上,利用俄国人的累累尸体避开子弹。这种做法无疑展现了保加利亚人的不专业,不过这种做法也的确达成了在行进过程中减少伤亡的效果。而且保加利亚人在行动的时候还会捡起俄军丢在阵地上的武器,他们自己的武器比起俄军的武器无疑落后不少,相当一部分还是前装滑膛枪。

    但是保加利亚对奥斯曼帝国的仇恨远胜俄国,动作看上去再不正规,却没有人临阵脱逃或者迟疑不前。他们接近了普列文要塞,并且和奥斯曼军开始交火。

    民团灵活作战的优势在抵达五十米处的堑壕之后就不复存在,他们看到自己有机会一气冲到被炮火摧残的“破败不堪”的奥斯曼军阵地的时候,这些充满了对奥斯曼帝国刻骨仇恨的保加利亚军人如同飞蛾扑火一般跳下堑壕,随即完全暴露在奥斯曼军的火力之下。

    堑壕里面的尸体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堆积起来,这一波战斗结束之后,投入战斗的五千人中能够回到出发点的不足一千。战死的加利亚军队用自己的身体填平了李维仁尽心设计的堑壕。李维仁在望远镜里面看到堑壕里面堆满的尸体时,他甚至没能生出得意的感觉。举着望远镜,李维仁觉得自己的世界观都要崩溃了。即便亲眼看见残酷到这种地步的战斗,他依然觉得完全不能相信。

    很多年后,普列文城内的要塞早就被拆除的不见踪影。而普列文战役纪念馆就设在这道堑壕旁边。堑壕的最低那段再次挖了出来,成了展览馆的一部分。即便曾经被填埋,即便过去了几十年,饱吸了几吨鲜血的这段堑壕再次被挖出来之后,依旧能清楚的看到与其他土层完全不同的黑色。

    在旁边的展示牌上,大大写着这段堑壕的名称——“血河”。

第347章 欲静而不止(十二)

    “总理,听说你侄子当上了奥斯曼帝国的帕夏。恭喜啊!”军委的阮希浩有点轻佻的对李玉昌说道。

    李玉昌听完之后苦笑一下,“谁知道他在奥斯曼帝国是怎么瞎胡闹的。”

    阮希浩笑道:“瞎胡闹肯定称不上,我们得到的消息里面,李维仁同志要塞战搞的有声有色的。三万奥斯曼军抵挡住了二十万俄军,等他回来之后得让他好好做做报告。”

    李玉昌只能敷衍的说道:“你们就赶紧把他弄回来吧。”

    说是这么说,李玉昌对自己这位堂侄的安全并不是很有信心。7月15日开始的第三次普列文要塞攻防战在7月17日结束,俄**队的猛攻付出了惨烈代价,83000人的俄军伤亡2万,10000保加利亚民团伤亡7500,指挥官也在前线战死。

    为了攻下普列文城,俄国多瑙河军团在三次攻防战中已经损失了四万人。驻守普列文城的奥斯曼军不过三万人,据说这三万人的的伤亡不到三千。当然,这都是据说而已。有关普列文城内奥斯曼军的消息也就到此为止了。中国在1877年8月1日得到了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消息是,奥斯曼帝国苏丹授予中国驻派奥斯曼帝国的教官李维仁“帕夏”称号。这个尊贵的奥斯曼帝国称号极少授予外国人,凡是得到这种称号的外国人无一例外的都为奥斯曼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剩下的消息都来自奥斯曼帝国之外的国家。第三次普列文攻防战结束之后,二十万俄军不得不停下步伐,会合了十万罗马尼亚士兵构建了一条70公里长的堑壕,对普列文城进行彻底合围。从这个迹象上判断,俄国在拔掉普列文城之前,在莱茵河地区不太可能有新的大规模进攻。

    欧洲报纸上大篇幅的报道上写着骇人的标题,《坚不可摧的普列文要塞》《俄国的多瑙河噩梦》《崛起的奥斯曼军》《奥斯曼名将——奥斯曼??努里帕夏》,根据不同政治立场和吸引眼球的不同方式《奥斯曼屠夫——奥斯曼??努里帕夏》《手艺人的儿子——奥斯曼??努里帕夏》《从饥饿到显赫——奥斯曼??努里帕夏》等文章也纷纷出笼。

    和新闻界各种对立的报道态度相比,欧洲的财经界反应完全一致。欧洲各大交易所里因为100吨黄金交易成功而大涨特涨的俄国股票全部崩盘,卢布贬值逾三分之一,欧洲各家银行都拒绝再购买俄国的战争公债。

    即便不是军人,李玉昌也很清楚,普列文城已经成了战争焦点。俄国想挽回受损的信用,必须攻克普列文城才行。在这种局面之下,“李维仁帕夏大人”一点都谈不上安全。

    当军人总是会遇到这种事情,李玉昌对此也没解决的办法。向军委人事局局长阮希上jiang浩告辞之后,李玉昌前去见韦泽,边走边想着自己的麻烦。内部已经传了很久,二五计划第二年,也就是1877年的人事调动,李玉昌将出任总理一职。以李玉昌的工作资历来讲,他当总理也没有值得别人否定的理由。问题是有人将此解释为韦泽要开始强力推动退休制度。李玉昌今年63岁,当一任总理之后正好68岁,按照七上八下的规定,他当完总理之后就要乖乖下台。

    而毕庆山当了三任总理,现在不过46岁。之所以不让毕庆山继续当总理,是因为韦泽认为毕庆山权力太大,必须把他晾一边去。而且还有种非常离谱的说法,韦泽想把毕庆山打发到苏丹省。也就是流放海外。

    毕庆山能当三任总理,也算是在政府里面权力很厚,不过李家也没任何畏惧毕庆山的理由。对李玉昌个人来说,以一介商人出身,以当总理收尾,他的人生已经没有任何可以遗憾的地方了。唯一问题就是韦泽要把毕庆山流放非洲的传言。

    两年前有人传说农业部畜牧厅厅长洪大春要整王明山。洪大春只是一众有些功劳有苦劳的中级人员,而王明山则是中央的核心成员。洪大春去搞王明山的消息一出,听说这个消息的人基本都不相信。让一个中级人员去挑战顶级核心,这玩笑开的太大了。

    事情的发展让人大跌眼镜,北方牧畜局的陈济世反对王明山提出的强化饲养业计划,遭到了王明山的痛批。这件事本来不会起什么波澜,主管四省工作的王明山整一个畜牧局长算是个事儿么?

    然而畜牧局长陈济世要求科学院派遣研究组验证王明山的计划,这时候很多中央干部才知道,原来韦泽在项目审批上有一套制度,这套制度其实也通过了中央的同意。可大家根本不在乎这种事情,直到小小的畜牧局长利用这套制度尝试反击,大家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

    这场地位悬殊的对抗以王明山的失败收场,科学院认为王明山提出的方案里面计算方式是错误的,四省全部推行强化饲养业的计划里面的数据完全错误,最后支持陈济世的方案。一群籍籍无名的毛头小子一家伙掀翻了老家伙们的发言权,这可是轰动官场的大事。

    李玉昌其实知道农业部畜牧厅厅长洪大春根本就没参与此事,只是有人认为洪大春是畜牧厅厅长,没有他的指示谁都不敢动手。洪大春一直觉得自己比窦娥都冤,可他是负责畜牧的最高官员,说他没参与指使此事,说了也没人信。后来韦泽痛下狠手,整顿了一批嘴上不把门的家伙,这件事最终才消停下来。

    从这件事中,李玉昌学到的经验就是,越是离谱的说法,剥掉对这些说法的各种解读,里面的事实可未必不真实。即便传言不真实,但是一定有某些东西在里头。俗话说,无风不起浪。韦泽如传言所说,让毕庆山去非洲?或者是韦泽让毕庆山负责非洲事务?不管是哪一种可能,都意味着中国的战略方向上有着相当的变动。

    见到韦泽之后,李玉昌副总理沉默不语的往椅子上一坐,准备听韦泽要说什么。

    韦泽说道:“日本可能内部要爆发一次冲突,我想让你去外交部,和外交部的同志一起做一次评估。”

    “做评估?”李玉昌忍不住问道。其实这也不是真的想问出什么结果,李玉昌对做评估的事情并不真正赞成。现在政府部门一提评估就不爽,王明山就是栽在评估上。如果王明山是以四省负责的身份对畜牧局局长下令,畜牧局局长没有任何可以否定的机会。韦泽在制度上的建设的准备工作已经逐渐显露出来,政府里面已经与传统的封建政府完全不同,现在的新制度又与传统的当官模式大不相同。

    听到李玉昌的反问,韦泽也不厌其烦的解释道:“我们要在新情况下对日本做一个评估。以前我们的力量不足,英国人支持日本,要独占在日本的利益。我们就只能答应英国的要求。现在力量对比已经发生变化,我们能对日本做的更多。这时候就需要对日本当下的变化做一个评估。”

    “都督,你下一个决定不就行了?何必评估呢?”李玉昌问。

    韦泽答道:“对于真正决定国家命运的事情,我搞搞研究,做个判断,这是我必须做的。现在日本根本对中国的国家命运没有本质的影响,这些评估当然要由专门负责的部门来做。总理你负责对外贸易,也与日本这些事情有关,你就得参与这些评估工作。”

    李玉昌毕竟是到了这个年纪,他率直的问道:“那要是评估错了呢?”

    “评估不是单纯拿出一个结果,如果是这样的话,谁拍拍脑袋都能干。而真正的评估是要拿出一套评估的方法来,这是个很科学的东西。组织生活会上我们经常做这方面的训练,科学的态度不是说你拿出的东西就是对的。科学的态度在于我们拿出了一套可以证伪的理论或者拿出了实际中总结出来的可以证伪的经验。对于日本的评估不可能一上手就是正确的,我之所以要评估,就是要拿出我们分析日本的一个模型。即便是这次的事情的评估办法不对,也得知道我们评估到底错在哪里。”韦泽不厌其烦的继续解释着。

    听了韦泽的解释,李玉昌心里面相当不爽。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们千锤百炼总结出的绝招可不是说传给徒弟就传给徒弟的。这种评估本身就是要师父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这还不仅是教给徒弟,更让那群其实没什么关系的人一起学了。

    韦泽本人一直是这么干的,他从来不吝于把自己的本事教给别人,可韦泽因此得到了无人能及的地位。李玉昌不敢公开否定这种做法,但是他觉得自己这么做有点冤枉。这种评估一旦出现错误,那就不单单是损了面子的问题,更会让一些心中怀着阴暗想法的人抓到把柄。

    看李玉昌一脸为难的表情,韦泽神色轻松的问道:“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么?”

    李玉昌却也不敢推辞,被认为是拒绝工作临阵脱逃,那会有很严重的结果。与这个结果一比,工作上判断不准反倒不是什么大事。他认真的答道:“我明白了,我会去和外交部一起做这个评估。”

第348章 欲静而不止(十三)

    想透彻的分析一个国家并非是容易事情,这个国家里面各阶级现状,统治阶级以及统治者的详细资料,搜集起来相当的费力。

    李玉昌一进情报分析小组的会议室,登时就被吓下了一跳。超过两百平方的超大会议室内部墙壁中央墙上,挂了三块仅靠在一起的白板。白板上是一副超巨大的日本地图,地图上用各种颜色的磁铁扣固定了大量的便签纸。每张便签纸上都写满了文字。其他墙壁上的白板上则是日本四岛的地图,上面也有各种资料。

    与大会议室联通的办公室,以及会议室走廊对面的会议室里面也是分析室。令李玉昌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两间办公室墙壁两边立起架子,架子上往来拉了棉线,互相交织的棉线让李玉昌想起了蜘蛛网。棉线上用夹子加了好多资料。资料有标号,有简单的说明,或者看不明白的事件简写。不同棉线的交叉点上用夹子固定住,夹子下面挂了重要事件的说明标签。

    现任外交部部长李新曾经是李玉场的侄子李维斯的部下,也曾经是李玉昌的部下。李玉昌还能记得李新稚气未脱时候带着紧张与好奇的表情办事的样子。可等他在一间小会议室里面再见到李新的时候,他发现李新变了。那个年轻人已经成了带着疲惫感的中年人,看样子忙了很久,李新胡子拉碴的,参加会议的也都是表情和李新差不多的青壮年,他们或者叼着烟卷,或者干脆闭着眼睛,以或认真或随意的表情坐在椅子上。

    李新大声说道:“前几次推演失败的原因大概确定为,推演的时候大家觉得某些人是注定不会死的。这不符合事实。日本的情况是,没有人不会死,也没有人注定不死。就跟军棋推演的时候要使用骰子加入不确定性一样,我们的推演里面有太多绝对性与必然性。这明显不符合客观规律。”

    听了这话,李玉昌心里面一阵不爽。倒不是这话有什么问题,而是李玉昌那句“没有人不会死,也没有人注定不死”,让已经63岁的李玉昌非常不爽。就现在的身体状况,李玉昌觉得自己活到古稀之年并没有问题,对于自己已经老了的明确认知,让李玉昌对“无人不死”这个事实非常敏感。

    开完了会之后,李新才请李玉昌到他办公室里面谈话。李玉昌笑道:“李部长,我看你现在是要当算命先生啊。”

    李新疲惫的摇摇头,“总理你这是笑话我们呢。我们可不是算命先生,我们思维里面原本认为有些人是常量,可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是变量。怎么把变量的意义弄清楚,这个的确不容易。”

    听了这些听到过但是从来没这么考虑过的用词,李玉昌心里面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老了。经历与见识了满清与民朝两个时代,李玉昌完全承认满清时代不过是一潭死水,不管上面的官员怎么变,他们也只能在早就被规定好的小笼子里面跳,而那些笼子则是牢牢固定在如同铁板一般的社会结构中动弹不得。刻舟求剑在满清不仅是可行,甚至是唯一可行的办法。而民朝就如孔子看到的大河一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即便是再大的船,要不了多久就会顺江而去,改变了位置。更不用说民朝的船还自带动力,拼命向前开。

    “都督让我来和你们一起评估一下日本的局势,可我这一来完全看不懂你们在做什么。还得李部长多教教我。”李玉昌很认真的说道。

    李新赶紧说道:“总理您这是说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