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袒谏挥幸谎皇窃诮袒谏0镏谏隙裥猩疲泼钥颍渤墒ィ皇切〕恕P〕怂浇沧粤撕海腋龅胤阶约喝プ孕蓿唤哟ト褐凇N裁矗糠衬障捌欢稀=哟ト褐谡庥衷煲担鹦亩睿岫瘢皇谴蟪耍淮蟪嗣挥姓庑模馐谴笮〕瞬灰谎牡胤健K孕〕耸亲粤耍蟪耸峭耆抢挥凶约海⌒〕俗约夯姑挥型簦淙唤参抑雌频袅耍ㄖ从檀妫粗ㄖ矗康比换故怯形遥馕腋颐且话憬驳暮艿×耍恢灰兄粗挠忻挥形业牡览恚∥尬遥娴奈尬遥蔷兔挥兄粗耍裁挥蟹直鹆耍裁挥型肓恕K蛲耄课掖蛲搿K直穑课曳直稹⑽抑粗苊挥邪盐彝簟�
佛教大乘菩萨,《金刚经》是般若纲要,教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初步;更深一层的「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念头都没有,哪来的执著?无四见那是妄想、分别都没有了,无我相是不执著,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大乘菩萨。《金刚经》是什么境界?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的境界,就是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境界。释迦牟尼佛教导这科目在方等之后,我们怎样把妄想、分别、执著磨掉?磨是磨炼,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境缘之中,我们不舍弃境缘,随缘,你能够随缘在里头磨炼自己,就是「随缘消旧业」。旧业是什么?就是妄想、分别、执著。
恒顺众生在这里头把自己这些习气磨掉,磨到念头都不生了。佛给我们的标准就是《金刚经》后面教须菩提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就修这功夫,什么环境都可以接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所接触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在那里面修什么?还不就是修《金刚经》上这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我们换句话来讲大家好懂,「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就磨这个。再说得白一点,外面不管是什么境界,我不受它的影响,它对我不会产生诱惑,不会产生影响;里面我虽然跟他们接触,跟他们应酬,我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痕迹都不著。你修成功了,你就明心见性,你就是法身菩萨了。
念佛人如果修到这境界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不是凡圣土,也不是有余土,生实报庄严土。大小乘人修行不一样地方在此地。小乘人选择环境,大乘人不选择。但是你要晓得,大乘你要真的没有功夫,那你很容易堕落,就好像不设防,你要是禁不起诱惑,你堕落得很快;你能够禁得起这考验,确确实实能守住自己的清净心、真诚心、平等心、慈悲心,不受任何干扰,成功了。这一段是这意思,应当这样学习。
我们看清凉大师注解后面还有几句话,「然旧云法命主」,这「旧云」就是《六十华严》所说的。我们知道《华严经》总共有三次翻译,这「旧云」是第一次晋朝时候翻译,翻译这地方它不叫做帝释弓,它叫法命主。「意取帝释以法教命为天主故」,所以它翻的时候它有意思,依旧是帝释天,帝释天就是忉利天主;忉利天主「以法教命」,就是说他在忉利天教化一般的天人,他以十善业道教化众生,所以这是天主,天王。「今云其弓,但一事耳,若作宫室字」,做为这宫,做为这宫室的宫。「以处取人,大同晋本」,如果「弓」改成宫室的「宫」跟《六十华严》就没有两样,那是帝释的宫殿,你能够进到那个地方去学习。这是《八十华严》跟《六十华严》稍稍不同的地方,我们看用弓箭这弓的意思更好。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五九卷) 2003/5/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59
诸位同学,请看经文,娑婆世界邻近的十方,下方关钥世界,如来名号第四句看起:
【或名无常所。】
世间人可以说六道里面的众生都有『常所』的执著,像出家人跟一般人初次见面,人家一定会问你:法师,你的道场在哪里?我们常常在国外弘法,每个地方也都有道场,人家就会问你:你的总部在哪里?总是免不了有这样的执著,这执著可以说由来久矣。我们在六道里头轮回,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劫的时间,这习气已经成了习惯,真正是所谓习惯成自然。殊不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就无常所了。
我们中国人常常说,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峨眉,观音菩萨的道场在普陀,好像都有常所。其实不然,法身菩萨他们的境界,观音菩萨普陀山在哪里?处处都是普陀,凡是他现身的地方都叫普陀。凡是文殊菩萨示现的地方都是五台,真的无常所,这是什么道理?连现在科学家也发现,也肯定有这么一桩事情,但是现在不能兑现,这什么事情?空间没有远近,没有远近就是没有空间,没有前后就是没有时间,哪来的常所?如果有常所就麻烦,遥远的地区众生有感,你怎么去应?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边多远?十万亿个佛国土。一个佛国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很难说。早年我学佛的时候,总以为一个大千世界就是现代天文学家所讲的银河系,黄念祖老居士说不是。那银河系是什么?他说银河系是个单位世界,那就太大了。银河系如果是单位世界,一千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小千世界,再乘一千是个中千世界,中千世界再乘一千是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因为它有三个千乘的,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亿,十亿个银河系是一个世界,一佛土,这距离无法想像。我们这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当中有多少个大千世界?有十万亿个。一个世界是十亿个银河系,这样遥远的距离,但是在如来境界里,法身菩萨境界里,它就在面前。为什么?没有空间。阿弥陀佛成佛,这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已经十劫了,过去十劫了。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时间,成佛就在现前,就像《华严经》上所说的「如来始成正觉」,在我们观念当中「过去过去太遥远太遥远了,佛在那里成佛」,就在当下。他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哪有常所?所以「无常所」里面含的意思很深,这不是妄想、不是幻觉,是事实。
科学家是从数学里面推演出来的,在某一个状况之下,宇宙是静止的。我们现在知道宇宙是动的,刹那刹那在变化,这佛在经上也说过。现代的太空物理对这已经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但是对於浩瀚的宇宙知道还是太少太少了!非常可惜,这么多科学家没有读过《华严经》。如果读《华严》,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大开眼界,确确实实如来境界是寂灭相,清净寂灭。在大乘经里面什么时候证得寂灭?法云地的菩萨证得寂灭境界,《仁王经》里面讲的下品,等觉是中品,妙觉上品,妙觉就是诸佛如来的果位。七、八、九三地证的是无生法忍,那个境界已经不得了,无生法忍是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看一切法是生灭,在他的境界里一切法不生不灭,无生法忍。
今天科学我们也不能不佩服,他从数学里面推断有这境界,看科学家用什么方法来证得。我们知道佛法里面是用禅定,甚深禅定,「净极光通」,光是智慧,净到极处智慧开了,宇宙的真相你就见到了。一切万法、一切法的真相统统见到了,所见到的都是清净寂灭相,那是真正的殊胜庄严,一丝毫没有破坏。我们晓得这众生起心动念,就把我们环境一切相破坏了。妄念才一起,这念头立刻就感染你的周边环境,而周边环境立刻它就有反应,把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这就是佛在经上常常讲的「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唯识所变。在这里头不知不觉起了妄想分别执著,真相迷失了。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世间,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迷就是妄。换句话说,破迷开悟就是转妄归真,示现教学目的在此。再看下面第五个名号:
【或名觉悟本。】
『本』,本性。法相唯识学家他们不承认法相,他只承认唯识。为什么不承认法相?相是识变的,识能变,相是所变,能变是真的,所变是假的,他们舍假取真。他们心目当中宇宙之间有什么?只有识,除了识之外一无所有。这就好比古人从比喻里头常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用黄金做的器皿,形状几千种、几万种不一样,琳琅满目;法相唯识家看的时候,你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黄金,除了金之外什么都没有。他说的没错,几千种几万种每一种都是黄金做的,他讲的没错。
此地讲的「本」可以说是本识,本识已经是第二义了。第一义是什么?本性。识从哪来的?识从性来的。迷了自性,佛的话所谓是「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就是本识,阿赖耶识,无明业相!从无明业相,业是动的,这一动那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知见立知」,这就产生变化了。知见立知,「转相」,随著转相它就真的「现相」,现相这是相分。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转相是精神,现相是物质。精神跟物质从哪里来的?从无明业相里头变现出来的。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能够觉悟到这一层,不错了,法身菩萨了,但是它还是第二义。第一义是本性,本性跟阿赖耶是一不是二,觉了就叫本性,迷了就叫阿赖耶。所以法相宗里面讲阿赖耶是真妄和合。
什么叫真妄和合?就是觉迷和合。它有觉的那一分,也有迷的那一分,觉的那一分是自性,迷的那一分叫阿赖耶。佛法教导我们,我们觉悟,到底觉悟什么?这地方不能含糊,不能搞错,要真正找到根本。根本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真心」、「本性」,禅宗里面说它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它的名字很多。佛在有情众生说它作佛性,在无情众生说它作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绝对不是两个性。所以「觉悟本」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是本,就是觉悟本。虽然觉悟,觉悟本了,一点都不错,但是不究竟、不圆满;圆满的觉悟,如来果地。
《华严经》上圆教初住菩萨就觉悟本了,但是他要圆满觉悟必须要破四十品无明。圆教初住菩萨破了一品,还有四十品,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品无明破尽了,那个时候叫圆觉,圆满了;在这境界又称作无上正等正觉,我们中国人常常讲无上菩提都是这意思。佛在此地示现教导我们、提醒我们,我们学佛要以这为终极的目标,我一定要得到。不能够得少为足,不能够把中途站当作最后的目的地,那你就错了,如来用这名号最重要的意义在此地。这中途有许多站,那不是我们的目的地,目的地是圆满的明心见性,真正达到究竟圆满,这一桩事情要努力认真学习。
佛法教学的内容,无论在质上或者在量上,全世界大学统统集合起来也不能够相比;人间天上、三千大千世界集合起来也不行,你还是比不了。就算《华严经》来说,龙树菩萨在龙宫,大龙菩萨所收藏的《华严经》分量有多大?他告诉我们,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我们知道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佛土,十个三千大千是十佛土,那是世尊说的;「一四天下微尘品」,那每一品的分量都不得了,无法想像!我们今天这本子是什么《华严经》?《华严经》的目录提要。就跟《四库全书》一样,你们看到《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有一册叫目录提要。我记得好像目录提要总共有五册,你看全书一千五百册,目录提要只有五册。
我们今天读的这《华严经》是目录提要,你想想看全世界的大学所有的科系合起来,跟《华严经》比小巫见大巫,不能比!这才知道佛菩萨教学真是博大精深,博大是说量,精深是说质。世出世间一切法应有尽有,这就像现在说科系,你们这世间所有科系他都有,还有许许多多的科系你们这世间还没有,太多太多了。所以终极的目标一定要知道,决定不是说我们学佛证个小果就很满足了。证个阿罗汉果,像济公活佛一样,神通自在,那心量太小了。阿罗汉果在佛法里面小学毕业,菩萨里面有中学、有大学、有研究所,权教菩萨好比中学,十住、十行、十回向好比是大学,十地菩萨好比是研究所,每一个阶段都有毕业。不能说到那个阶段就心满意足,不想再向上提升,那你就错了。永远要向上提升,提升到如来果地,那就再没有往上去,圆满了。
性德圆满现前,现前之后你常住常寂光中。虽然常住常寂光中,他作用不可思议,哪个地方有众生感,他那个地方就现相,「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他在那里现身教学,感应有缘。每个人妄想分别执著不同就是缘不一样,所感应的形相不一样,教学方式不一样,所说的法门也不一样,无量无边!不仅是无常所,无常身、无常法、无常行、无常色,随众生的心想自自然然的显应,这不可思议。
祖师大德给我们说,他们的话都是有根据的,绝对不是妄语,「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很希罕,难得有一个人得道,末法时期!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哪个法门,为什么这么难?在理论上是一点不难,众生成佛是一念之间,一念觉众生就成佛了。问题在哪里?问题我们没有办法觉,觉不出来,迷得太深了。迷在见思烦恼里面,尘沙烦恼里面,无明烦恼里面。这从总的理论原则上来说,见思烦恼断了,你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断了,你证权教菩萨果;无明烦恼破一分,你才是真正实教的菩萨,法身菩萨,分证位菩萨。你试试看你见思烦恼能不能断掉?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还会不会起心动念?自己清楚!如果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还会起心动念,你烦恼没断,你心里头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是六道凡夫。
我常常讲,这话讲千遍万遍都不多,为什么?还没做到。放下自私自利,放下了没有?放下名闻利养,名闻利养你还动不动心?你还追不追求?五欲六尘你还贪不贪图?贪瞋痴慢这些东西要不断掉,菩提道上一寸也进不去,确确实实你是被拒绝在菩提道之外,没进门。我们要想在这一生有成就,这十六个字不能不放下,放下之后能不能成就?放下之后学别的法门不能成就,学净土法门肯定成就,这是一个不思议的法门。
末法时期,真正了生死出三界证无上菩提,那个根本就是净土法门。你要晓得《华严经》到最后怎么成佛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就是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法身大士,普贤文殊这两位大菩萨带他们到极乐世界,才能够圆满无上菩提。这境界了不起,毗卢遮那佛的心量我们要学习。我们今天这么一个小道场,大家在一起同参多年了,现在有一个人把你们带到别的道场去了,把我们这道场的人都带走了,信徒也带走了,你是怎么个反应?你一定大发雷霆,这还得了,成什么话!而毗卢遮那佛的反应是鼓掌欢喜。文殊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为什么?到极乐世界成就快,他到那边去拿博士学位。
在华藏世界拿很难,初住菩萨要证得无上菩提要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实际上还拿不到,三大阿僧只劫证得什么正果位?法云地的菩萨。这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第一个阿僧只劫证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一个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是从圆教初住算起的,没有证得初住以前不算。第二个阿僧只劫,愈上去愈难,第二个阿僧只劫证七个位次,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证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所以三大阿僧只劫你证得什么果位?法云地的菩萨,十地菩萨,不错,那真的是成佛了,为什么?你已经证得寂灭忍,下品;等觉,中品;妙觉那就是如来果地,上品。这统统叫寂灭忍,清净寂灭。
所以今天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那个没有关系,一定要求生净土。《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你看看《三辈往生》,《三辈往生》经文一共四大段,前面三段上辈、中辈、下辈,后面一段是修学其他法门,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慈舟大师在这科判里面把那一段判做一心三辈,那不是修净宗法门的,修禅也好、修密也好、修天台也好、修法相也好、修华严也好,统统都是,修其他法门的回向求生净土,净土这门太大太大了。阿弥陀佛绝对不是说「你一定要修净土法门你才能往生,修别的法门我不要你」,阿弥陀佛没有这话。无论修学哪个法门统统都收,只要你愿意来,这愿意来的要具足信愿行,你就能往生了。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你到底是生哪一土?什么样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