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护自己的真诚心,决定不要被外面搅乱,这个重要,他烧然,我不烧然。第四个名号叫流转:
【或名流转。】
我们看到这个名号,就想到什么?业在『流转』,就是因果。因果常说不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它永远在转变,因果循环不空,因果相续不空。所以,六道众生生生世世,都是业果的相续、业果的循环、业果的转变。如果你没有能力突破,这就是生死轮回的真因。你要问,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这就告诉你,这就有六道轮回了。怎样出离六道轮回?佛在经论上教导我们,还是一个转变,这一次的转变,转恶为善,你就不堕三恶道;转迷为悟,你就不会再迷惑颠倒;转凡成圣,你就超越三界,功夫深一层的,超越十法界,你的问题真的解决了。所以佛法里面讲断烦恼,不是真正断,烦恼哪能断得了,转变!
转烦恼为菩提,菩提是智慧,菩提是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转生死为涅盘,所以转凡成圣。问题你要会转,而且要转得快。譬如我们受了冤枉,别人造作谣言,毁谤我们,我们受了伤害。这个伤害有的时候很严重,甚至於身边的亲人,都被这些流言挑拨,舍我而去,这个伤害多大!我们遇到这个了,遇到这些事情,就在你怎么转变。如果你真的觉悟了,知道事情不是偶然发生的,必定有前因后果!这个造作谣言的人,我这一生没有得罪他,可能是过去一生,或者是过去两世、三世,不一定是哪一世,过去我造谣生事毁谤他,今天我应该要受这个果报,逆来顺受!没有怨恨、没有报复,这就好。这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重罪轻报。
所以我常常说,三恶道,在佛法里面讲,十法界是平等的,地狱跟佛菩萨平等的。怎么是平等的?三恶道是帮助一切造作罪业的人去消业障的,你不到那里去,你的业障怎么消得了?业障消除,你的灵性不就又提升了吗?你造作一些善业,有三善道,这个果报你去享乐,是你自己做的,你自己应当要受的。你自己做的很多错事、很多的罪业,你得到三恶道那里去把它消除掉!那你就消业障。懂得这个道理,纵然堕落在恶道也很欢喜。为什么?我的业障必须要消除,不消除不能提升。一切众生生生世世的遭遇都是遇缘不同,当然这个缘里头,第一殊胜、最殊胜的、无比殊胜是你遇到念佛法门。遇到了,缘是有了,能不能成就,那就看你善根、福德。《弥陀经》上讲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
现在是因缘有了,就看有没有善根、福德。善根是什么?能信、能解,这是善根。遇到的时候你信不信,你信的程度到底是多少,你能不能理解,这就是问题了。有很多人遇到了,也在学习,但是学习多年,实质上来讲,他还是半信半疑,他还是不能透彻理解。怎么知道的?从他行业上能看得出来,就是他的思想,他的行为上能看得出来,如果他真的信、真能理解,他的思想、他的言行一定随顺经典教诲。换句话说,佛在经上教你做的,他一定很认真努力去做,教你不可以做的,他一定不会违犯,从这里看他的行业,这是善根。
福德是能行、能证,这个能行,就是他是不是真的是在念佛。什么叫真的念佛?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绝对不会有一个杂念,不夹杂!心里还有杂念夹杂著,福薄,那福不厚。福真正厚的时候,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他的生活真是快乐无比。为什么?他心清净,他心真诚,那就是前面讲的,一丝毫染著他都没有。如果有染著,他就染著阿弥陀佛,那是真的,唯一的染著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什么染著都没有,决定往生!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自古以来,我们看到很多念佛人,三年、四年就成功了,走的时候预知时至,不生病,这是真去了,佛来接引他,瑞相希有。什么道理?没有别的,就是他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什么都放下了。这个世间好也好,不好也好,与我不相干,我在这个世间应该做的事情我都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不但我不做,念头都没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再也不搞六道的「流转」,不干这个事情了。第五句:
【或名败坏根。】
『败坏根』,你就想到它不是善根,败坏是很不善!什么是「败坏根」?十恶就是败坏根。如果就大乘法里头一般而论,佛给我们讲,世间法有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所有一切世间善法从这个根生的。败坏根就是反面,贪、瞋、痴,所有一切恶法、所有一切不善,是从这三个根生的,败坏根就是贪瞋痴。真正修行在这里用功夫,那才掌握到修行的总枢纽,真正是从根本修!怎样转败坏根为三善根,这从根本修。不但对於世法不贪,世间一切顺境、善缘没有一丝毫贪恋,就是出世间的善法也没有贪恋,不贪这个善根你才真的有了。要知道不贪、不瞋、不痴这三善根是性德,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这三善根之所以变成败坏根,是习性。习性首先是自己迷了本性,这一迷了本性,什么现象出来了?「我」,就是我们讲自私自利,这个现象发生。
所以一定要知道自私自利,基督教讲这是罪恶的根源,讲得不错,贪瞋痴就从这儿生起来的。然后在无量劫流转之中,迷的时候多,觉悟的时候少,愈迷愈严重。於是三善根变质、变坏了,坏到很不容易回头,但是诸位要记住,不是不能回头,不容易回头。要怎样帮助他回头?这就靠教学。所以十方三世大圣大贤广度众生用什么?用教学,真的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要教他,教就是觉悟,帮助他觉悟。
圣人以种种不同的善巧方便,来达到教学的目标,获得教学的效果。首先身教,身怎么教?表演,做给大家看,这是教育,这是教化众生,起心动念都要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所以圣人教学,全世界古圣先贤、各个宗教的创始人,哪一个不是先做到然后再说到,所以有那么多人相信他。他是做到之后再说,自己没有做到的,他不说;他真正做到不杀生,才教人不杀生;他真正做到不偷盗,他才教人不偷盗,他做到。我们这个世间一般人教人,为什么学生不相信?那就是你所说的你自己本身没做到。
现在最明显的,我听到不少人跟我说,做父母的教儿女《弟子规》,现在推行得也不错了。儿女念了之后,反过来问他的父母,这个你没有做到!问得做父母的都不好意思。学生问老师,你教我,你也没做到!这很值得我们省思。我们自己做不到,你说出来之后,就会有人来质疑,就会有人来问难。所以,从自己做起!修行要从自己做起,度生更要从自己做起,自己没有做到决定不行。我们自己今天目标是想成佛,目标是想超越六道轮回;换句话说,你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你就非做不可,你要不认真努力去做,你的目标会落空。由此可知,你不真干怎么行?夏莲居老居士他一生,他写的文字,他的讲演,时时刻刻劝人,真干!不能干假的,决定不能够欺骗人。所以《无量寿经》教我们修行,最重要的纲领就是护持三业,这个三业是身口意,头一个是口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是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你不能不做!口业在科目上有四条,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做到没有?我们每天是不是认真在反省。
所以我常讲,修行从哪里做起?真的从《弟子规》做起,从《沙弥律仪》做起。李老师给我们编了一个小册子,《常礼举要》,要从这里做起,这是做人基本的态度,这个都做不到,其他的不必谈了,说得怎么样好听,都不是真的。一定要晓得,从本身做起,要知道把败坏怎么样恢复到正常,恢复到纯净纯善。纯净纯善是我们修净土的总目标,心净则佛土净,身净则佛土净,心清净了,身口当然就清净,三业清净。全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这三句是总纲领,善护三业。发心求生净土亲近弥陀,我们自己发愿做阿弥陀佛的学生,到极乐世界去跟阿弥陀佛学习,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愿不愿意不是一句话,愿不愿意在心、在行,佛在经上讲的你都能做到,这是你真的愿意。你阳奉阴违,你是假的,你做不到。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八九卷) 2003/9/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89
诸位同学,请看「四谛品」第二段,密训世界苦集圣谛第六句看起:
【或名续诸有。】
这个名词让我们一看,实在是有很深的感触,『诸有』是阿赖耶识里面有了种子,这个「诸」就是六道,有了六道的种子,当然也有十法界的种子。这些种子习气是过去无始劫以来薰习,含藏在阿赖耶识里面,我们这一生得继续,接著过去生中这些业习,遇到缘它就起现行,现行就是说六道的果报。因此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一不是与过去世息息相关。佛在经上常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四句偈把三世因果的相续相,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过去生中,我们一切造作有善也有恶、有染的也有净的,说实在话,我们学佛、我们修行,绝对不是从这一生才开始的,一生那是不可能的。遇到佛法肯念佛、修行,也是「续诸有」,这是过去生中,无始劫以来,阿赖耶里面集结的善根种子,在这一生当中我们遇到缘,因缘会合我们又继续来学习,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凡是在这一生当中真正念佛得往生的,都是无量劫的缘成熟,在这一生当中果报现前,那就是他念佛往生的瑞相。
如果缘还没有熟透,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想不想在这一生当中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如果真的想去,行。缘不足,可以在这一生当中补足,我们自己有这个能力,所以佛家常讲缘生,他不讲因生。因,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无法改变它;缘,行。缘,我们能够操纵,可以加强,也可以把它减弱。我们真的要想在这一生成就,我们把往生极乐世界这个缘特别加强,把对於其他法界的缘,我们把它摒弃。譬如贪瞋痴这是三恶道的缘,我们对於世出世间法不谈,我们真的清楚、明白了,对於一切逆境,我们也没有瞋恚心了,这就是把贪瞋痴这个缘舍弃、放下了,就不会堕三恶道了。人天福报我们不要了,纵然是过去生中修得不错,现前有福,我们把福报给一切众生去享,我们自己不要去享受。这一生当中随缘就好!衣服能穿得暖,一天三餐能吃得饱,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矣!这个样子你的心才定得下来,才净得下来。有定、有净,念佛求生净土,你就有把握了。
「续诸有」这里面内容很丰富,我们希求的,我们续,我们不想求的,我们就把它断掉。不能跟世间一般人一样,一般人他续的是烦恼习气,那个麻烦大了。那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轮回心造轮回业,这个事情很麻烦,真的是没完没了,我们再不干这个傻事!这个傻事做得太多了,过去生生世世我们做错了事情,这一生不再做了。这一生难得,难得在哪里?难得在每天接受佛陀的教诲,难得在这个地方。要不是每天都在读经、都在上课、都在学习,你说不随顺烦恼习气,几乎不可能!这个道理与事实,我们要懂。但是像这一生这样好的缘分,不是生生世世你都能遇得到!确确实实,如开经偈所说「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一点都不假。因此要特别珍惜这一生殊胜的法缘,确确实实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被我们遇到了。当然我们的业缘还是很多,业缘就是障碍,这些地方我们要认识清楚,决定不能够迷,要真正能放下。
现在这个世界动乱,众生生活很苦,如果不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要不是这个理由,你就应当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一向专念,成就自己。自己功夫果然有把握了,有把握就是我们常说的,你念佛功夫成片了,最低限度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样子是什么?二六时中,你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必定见佛是果,现在的因就是忆佛念佛。忆是想,念是心,就是你的心上真有,真想阿弥陀佛!心念上除阿弥陀佛之外,世出世间法都不落痕迹,那你念佛功夫成片了,你往生有把握了。在这个境界当中,真的就是祖师大德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可以牺牲往生的品位,为苦难众生多做一点事情,行,这是好事情,这是值得赞叹的。
如果自己功夫没有到这个境界,往生极乐世界没有把握,那你就要提高警觉,势必要把,就是连弘法利生的事情也得放下。怎么样把自己境界提升到功夫成片,这个重要!你要说提升到一心不乱那个难,真难,那不是假的。但是,我们自己今天能够掌握到缘,把自己提升到功夫成片,即算是过去生中善根差一点,我们也有办法在这一生当中补足,达到功夫成片的境界,可以做得到。世间法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功夫成片是真实的,这不是虚妄的。聪明人要做真实的事情,要把一切虚妄放下,这样才是小有智慧,不迷惑、不颠倒了。这个诸有,有可以续的,有不可以续的。第七:
【或名恶行。】
这个容易懂。说容易懂,对有些人也真是不容易懂。为什么?现前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几个人知道这是恶?社会许许多多大众都认为这是正常的、正确的。人哪有不自私的道理?中国谚语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换句话说,人的自私自利应该是天经地义,谁不为自己,谁不自私。这句话我记得前几年在香港,亚视何守信先生问过我,我当时就跟他说,这个话错了,误导了许许多多众生。所以说『恶行』不知道!特别是在佛法里面,佛法里面有「我」这个念头,就是「恶行」。《金刚经》大家念得多,经上讲得好,菩萨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个人不是菩萨,他是凡夫。
为什么?执著「我」,这叫我执。我执是轮回的根,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你有我见,你有我执,你超不了。阿罗汉,阿罗汉我执破了,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他超越六道轮回,他的见解在佛法里称为正觉,这不迷了。六道凡夫,为什么无色界非想非非想的天人出不了六道,你要问为什么?他的定功那么深,四禅八定,为什么还出不了?就是没有放弃我执,「我」这个意念没有放下,就这么一桩事情,出不了!什么时候真的觉悟,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他出去了。
所以有人问我,明心见性是个什么样子?这个很难讲,明心见性那个样子,你怎么会知道?不过我也可以透一点消息给你,你内心里面的矛盾、对立没有了,那就是明心见性的样子。这句话你要很冷静细细的去思惟,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内心里面的对立,最基本的对立是什么?是起心动念。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跟不起心动念不对立了吗?这是很深很深之处。性德里头没有对立的,对立跟矛盾永远消除了,那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
如果念佛念到理一心,那恭喜你,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在同居土,也不是在方便土,是在实报庄严土,真正是花开见佛。这个功夫很难,确实不容易,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所以我们知道有这么回事情,自己把目标定在功夫成片,希望在这一生能够生凡圣同居土。西方世界是个非常特殊的世界,它是平等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同在,没有障碍,这个太难得了。就是我们现在科学家所讲的,没有空间维次的存在,它统统在一起,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唯独西方极乐世界特别。第八个名字:
【或名爱著。】
这个名词看著好像是很容易懂,其实也不容易。这个「爱」是广义的,喜欢它、爱它,希望得到它,不喜欢它的,希望永远不要看见它。所以,这个爱字,正反两面都包括在其中,就是执著,分别、执著。六道凡夫哪个人没有这个毛病?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名词里头把这三个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了。我们学佛的人,希望把这三个都断掉,可是事实上断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