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之中。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没有障碍,真的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换句话说,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能放下,放下成见、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点点滴滴去做。
这当中,「读诵大乘」很重要。为什么?修学过程当中,没有人时时刻刻提醒你。如果没有人提醒,很容易就被外面境界所转,被世俗所染污,这很可怕。什么人来提醒我们?只有经书。所以决定不能离开经书,经书天天要读,天天要学习,要把自己所读到的,自己所理解的,都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就得受用了。「出离」也是渐进的,也不是顿超的。顿超,我们不是那种根性,怎么说顿?嘴巴上顿,心行上没有办法做到。所以遵循经论教诲,慢慢来。这慢慢来,里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你的寿命,你寿长可以慢慢来。寿短了,你的道业还没有成就,寿命到了,这就是《八大人觉经》上讲的「死魔」,没有修成功,寿命到了。这个身死了,死了,你的灵再去投胎,再去找一个身,这样一舍身一受身,纵然灵性不灭,修得很好,至少你要耽误二十年。
因此,长寿是福报。为什么?长寿不是讲你寿命长能享福,那就错了,我们不要这种长寿。我们要寿命长怎么样?寿命长可以多学,天天在学,这样长寿有意义。决不是享受,决不是造业,我要学习,要有长时间。因此,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学习最佳的环境,一切诸佛世界里头都找不到。什么原因?无量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无量寿,哪有不成就的!就算成佛需要三大阿僧只劫、需要无量劫,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没有问题,肯定一生圆满。其他什么条件都不谈,单单这一条,我们就决定要取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修学不会耽误,一生成就,不要等第二生。换句话说,生生世世,隔阴之迷这个苦难,你就没有了、就脱离了。
在现前,我们一定要懂得,天天要学出离,念念知道出离。知道出离,你就要懂得六道十法界的因不能再造。但是佛又教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我们要不要做?要做。做这些事情,著相,就是六道的业因;离相,那就是出离的业因。所以不能著相,相著不得,最好,断恶也好、是修善也好,做完之后,心里头痕迹都不著,这就是出离心。我们世间人常说的不落印象,不落印象才是真正的出离心。但是这一桩事情谈何容易,人往往做一桩事情,善事也好、恶事也好,多少年都忘不了,怎么能不落印象?十二因缘里面「爱、取、有」,不落印象就是「有」断了。他有「爱」、有「取」,那是造作,他没有「有」,他出离了。
这一著是难,但是要学。觉悟的人能做到,我们所谓困难,好不容易学,是不觉,是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事实真相要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不难做到。真的,佛法是知难行易,我们所有一切困难,知道的太少,这知道讲的是事实真相,对事实真相知道的太少,所以造成的困惑。这样子说来说去还是要学,不学则不知;学了要教,不教则不稔。教学相长,好处在此地,教学能够帮助你的智大幅度的提升。所以菩萨一切时一切处,他都在教化众生,实际上,教化众生,自己也不断在学习。教跟学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到成佛之后了,那教跟学是两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没有成佛之前,教、学是一桩事情。喜欢教就是喜欢学,喜欢学肯定喜欢教,自利利他。
第三个名字叫『勤修证』。这三个字,在学习过程当中非常重要。头一个要勤奋,好学勤学,永远不懈怠,不会懒惰。「修」是把自己的毛病习气修正过来,修是修正、是修改,佛家常讲的忏悔法。「证」是与自性相应,是与性德相应,是性德的自然流露。回归性德,那就是证。从这儿证实,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是自性,自性的德能、自性的相好,通达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是般若起用。般若在哪里?在自性里头。不但般若在自性里头,德能也在自性里头,相好也在自性里头。再给你说,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没有一样东西不在自性里头,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
读了《华严》,我们这才明白了,不是自己悟到的,是《华严经》上佛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法性,一切是宇宙万法,宇宙万法就是法性,法性就是宇宙万法。所以法性没有大小,法性没有来去,法性没有生灭,因此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统统跟自性相应,妙不可言。六道众生,迷而不知;四圣法界,知而不究竟。到一真法界,才能知能觉能受用,所以到一真法界,你就证得三宝。这三宝是什么?法身、般若、解脱。法身有四净德,常乐我净;般若、解脱也有四净德,统统具足常乐我净。常乐我净,遍法界;常乐我净,遍虚空。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迷了,迷失了。觉悟之后,真的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就是。
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个「勤」字,勤就是六度里头的精进波罗蜜,我常常讲好学。修行证果的人,功夫得力的人,功夫成就的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他勤。换句话说,功夫不得力,功夫不能成片,什么原因?懈怠,懒散。你要不能改过来,生生世世都不能成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出世法不管大小,事业的大小,成就都在「勤」。勤劳的人,必定有成就。怎样能把勤劳这德行(勤劳是性德)能够显示出来?为什么他那么欢喜、那么勤奋的去做,不疲不厌?这里头有知,他真知道。因此,精进心发不起来,精进行提不起来,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无知,还是迷惑,这样造成障碍了,使你这美德不能现前。纵然有善知识指引,你没有留意,没有认真。
我相信方东美先生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绝对不是说他一生只对我一个人讲。他对很多人讲过,有些人听听不在意,没有注意没有留意到;我听了就很在意很留意,循著这指引,我认真去找,去寻找。所以师生的关系叫师资道合。你不能真的接受到的时候,没有用处,耳边风,吹过就完了。我把它抓住,在这里头锲而不舍,真的东西发现了。所以「勤」这个字比什么都重要。「勤修证」。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一0卷) 2003/10/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10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第二段邻次十界,北方苦灭道圣谛,第四句看起:
【或名安隐去。】
这个道谛的名称并不难懂,特别是在现前的社会,我们看到这名字感触很深。为什么?今天的社会,整个地球极不安稳。从这一个世纪以来,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之后,冷战、热战,整个社会动乱不安。所以,在现前社会里,无论是什么人,我们要是跟他交谈,问问他,对於现代社会有什么希求?几乎异口同音,都是希求安定和平。由此可知,在今天安定和平是一切众生的希求,可是这希求往往落空。这社会上也有不少善心人士很努力的在做,在做化解冲突促进和平,可是做了这么多年,我们没有看到实质的效果。所以说到这一桩事情,难免令人沮丧。又看到社会上流行许许多多的言论,在说世界末日,在说核子灾难。也有不少人已经在准备如何躲避这灾难。
我们学佛多年,对於因果报应的事情,认识了,肯定了。谚语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到哪里去躲?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事实真相,换句话说,要了解因果真相,这诸位更容易明白。果上不能解决,要从因上解决;因上不能解决,从缘上解决。怎么从因上解决?不造恶业,这是从因上解决。但是这恶业已经造了,这怎么办?已经造了之后,那就从缘上解决。你有这业因,把这恶缘断掉,那个果报就不会现前。所以,世出世间那些大圣大贤,教我们断恶修善,教我们忏悔,教我们悔改,教我们要懂得积功累德。
这些教诲里面有两重意思:第一重,过去造的有恶因,现在不造,不造了,恶缘没有了,可以把这不善的果报化解,可以把不善的果报推迟,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我从此以后不再造恶,对往后来讲,因没有了,决定没有不善的业因,来生后世自然就不会有恶的果报,这样你才真正得到安稳。所以圣贤的教诲就叫做『安隐去』,你的前途吉祥平安。这是一句祝福的话,能不能兑现?那完全看你能不能相信?能不能理解?能不能依教奉行?一定要改毛病、要改习气,这是一桩难事情。
真正下定决心改过自新,说实在的,那就不是凡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非常不容易。中国古人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本性是讲的习性,不是真正的本性,真正本性纯净纯善,这是习性,习惯成自然,不容易改。所以要有真正的觉悟,极大的决心,不再做恶了,从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改过,一定要依靠圣贤的教诲。圣教是善恶的标准,如果没有标准,我们总是自以为是,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不知道自己把事情做错了。所以这绝对不是有意的,是他没有智慧,没有认识,错认了。许许多多宗教里面都讲伪善,他自己知不知道他行的是伪善?伪善是假的善,不是真的,他自己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了凡四训》是一部好书,印光大师当年在世极力提倡,印送超过百万册,在那个时代如此大量的流通,让我们都感到惊讶。祖师的悲心,知道现在社会状况,用这方法来挽救,我们要能体会到这意思,要能够发心接著去干,极力的来弘扬来推广,要多做这一方面宣传工作。所以过去马来西亚曾经做了两片光碟,好!现在人不能耐烦,不能用很多的时间来学习,现在人求快,两片两个小时,这的确是快速。两个小时能把《了凡四训》学完,一天学一遍,如果能学上一年,学三百遍,那个人就不一样。天天有两小时的薰习,连续不断一年,他对於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真相,就有一定深刻的认知。这认知会帮助他回头是岸,会帮助他消业障增福慧。应当尽心尽力的来推广,这是「安隐去」。
了凡先生的功夫是依「功过格」,功过格就是依《太上感应篇》。所以印光大师提倡《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两样东西都是道教的,它讲得浅显,真正做到简要详明,文字不多,《阴骘文》只有七百多个字,《感应篇》一千多个字。那是什么?善恶的标准。印祖不用戒律、不用佛经,用这两篇东西,我们愈想愈有道理。我们的学院教学,特别请杨老师跟大家在一起学习《德育课本》。《德育课本》的内容就是八德,形式全是历史故事,很能感动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这八个字,这八个字是德目。看看中国历代古人,如何将这些德目落实在自己生活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学著会做人,人格圆满,提升就生天。不提升,来生不失人身,得人身一定比这一生福报、智慧还要增上,这是好事情。这也是修学佛法的基础。佛法基础,前面说过很多次,十善业道。《四训》、《感应篇》、《阴骘文》,是十善业道的细说,十善业道只提一个纲领,详细的来发挥。
祖师提倡,我们明白这意思,又验证在现前的社会,如果不能依教奉行,这动乱的社会永远没有办法回归到安稳。除这方法之外,想不出第二个方法。有些人用武力来惩罚来报复,这能解决吗?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不但不能解决,反而结下深仇大恨。在佛法里面讲,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就不是一世,生生世世,这多可怕!多么恐怖!生活在恐怖当中,死了以后,灵魂也离不开恐怖,你说这多苦!所以人不是死了就完了,那就没事了;死了之后就不得了,麻烦在这里。所以,唯有真正觉悟,了解事实真相,佛法里面常讲的性相、理事、因果,通达明了,这结就解开了。如果不能通达诸法实相,这结是永远解不开的。
我们生在这时代,实在讲是非常有幸,得人身闻佛法,能闻正法,能闻一乘圆满的正法,谈何容易!果然能信能解能行,那就「安隐去」。人最怕的,自欺欺人,自己欺骗自己,欺骗别人,这是造罪业,果报肯定在三途。人生在世时间不长,何必要造罪业?三途易入而难出,所以聪明人决定不干这傻事。真正觉悟的人不为自己,他的心术就正;念念为自私为自利,他的心怎么会正?心术不正,他的知见,邪知邪见;他的言行,自欺欺人。别人,有些人说要观察入微,以免上当。但是圣人不然,圣人,你很诚实,我相信你;你欺骗我,我也相信你,这个难!这是什么道理?这道理深,圣人随顺法性,法性里头没有善恶,法性里头没有是非。唯有真诚能感人,你诚实,我相信你,你会更诚实;你欺骗我,我相信你,总有一天,你良心发现,你改过自新,回头是岸,我也相信你,这不容易。
我在早年遇到这么一个人,道安老法师,老法师那时候六十多岁,我那个时候大概是四十多岁,差不多道安法师大我二十岁的样子。这位老法师,我最敬佩他的就是这一点,很多人骗他,他真的被骗了。所以有许多人:老和尚糊涂,很容易上当!某人骗他,他都不知道。其实老和尚没有一样不知道,他真知道。有一次我去看他,有一个居士在寺庙门口跟我打招呼。我进寺庙,他离开,我们也很熟,他离开了。我进去之后,看老和尚,老和尚问我,他说:有个某居士刚刚离开这里,你有没有看到?我说:看到了,在大门口看到。老和尚笑笑:他今天又来骗我了。我们就晓得,骗钱的,这我们早就听说了。我就问老和尚:你有没有给他?给他了。明明知道骗他,老和尚还是给他,骗他的人并不知道。老和尚上当受骗,这是老和尚的德行。总有这一天他明白了,每一次去欺骗老和尚,老和尚都知道。老和尚从来没有拒绝,这是大德,一般人做不到的。
舜王,这我们在历史上读到,三年,真诚恭敬,感动了父母、兄弟,让他们真正觉悟,回头是岸;让他们真正明白,舜是一个好人,我自己错了。受尽了委屈,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有一天让他豁然悔悟,重新做人,不是愚痴。只有回头是岸,那就真正的「安隐去」。回头,有的人早,有的人迟,教导、诱导的人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还要有极大的耐心,你要等待。三年,快的,他的智慧、真诚、善巧用得非常妥当,三年效果就呈现了。有些人十年、二十年才觉悟,很多!有的人到临终才明白了,到临死咽最后一口气,告诉人:某人是好人,我一生对不起他。他走了,也是安隐去。真正觉悟了悔改了,安安稳稳离开这世界,安安稳稳的到来世去受生。所以安稳一定要依靠真实智慧,要依靠真实的德行。最重要的,我们自己要求安稳,要真正有心帮助一切迷惑苦难的众生,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念念不舍,你自自然然就增长福慧,自自然然就有善巧方便。
为什么你们没有好的方法帮助众生觉悟?这好的方法就是经上讲的善巧方便。你们为什么没有智慧?这自己要反省。是不是自己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放下?贪瞋痴慢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这些东西是障碍,障碍了你的智慧,障碍了你的善巧方便。智慧、善巧、德能是自性本具的,是不是?如果把这障碍找到,再认真努力把它消除,这问题就解决了;要不然,今生后世要得安稳不容易。必须跟一切众生化解恩怨,转亲情为法侣,转迷为悟,转恶为善,转自私自利为一切众生服务,牺牲奉献,这就对了。第五个道谛的名称:
【或名无量寿。】
『无量寿』原来是果报,现在在道谛里面,那是因行,因行用果德的名号,这意思也很深。果现在虽然没有得到,把这果报的名称拈出来,让你知道向往,把这当作你学习的方向、目标,你一定认真努力获得,这获得就是佛法里面讲「证」。怎样修「无量寿」?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教导我们,修因证果,这是十法界里头一般人所谓的真理,永恒不变。种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恶业决定感召恶报。所以佛告诉我们,施财得大富,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者得健康长寿。而实际上,这三桩事情它有密切关连,它不是独立的,是一而三,三而一。我们要懂得怎样去修,怎么样去学习。
释迦牟尼佛、孔老夫子,我们再细心观察这世间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们这三种布施,财、法、无畏,都是很认真很努力在做。以释迦、孔子来做例子,提起这两个人,中国人会感到很亲切,这不是外人。释迦、孔子从事於教学工作,都是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