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2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中,住在我父亲一个老朋友的家里。他的书架上书很多,我看到有《六祖坛经》,有笺注注解的。我在他家住一个星期,就把这本书念完了,念了很欢喜,很有味道,似懂非懂。以后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问我:为什么想到学佛?读过些什么东西?我就跟他讲,我看过《了凡四训》,看过《六祖坛经》。章嘉大师摇摇头:《六祖坛经》太深,你看不懂。他说我看不懂,我自己以为很懂。
  我去见方东美先生,方东美先生问我,我也是这样告诉他的。方先生马上就摇头,他说:六祖惠能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惠能以前,没有惠能;惠能以后,也没有第二个惠能。那是一步登天,你登不上去就摔死了。所以他告诉我,这个不能读、不能看,他介绍我看法相、看唯识。他说唯识、法相是渐教,像爬楼梯一样,你爬高一层,得一层受用。於是我听了老师的话,找法相的经论来看,经论看起来还勉强能懂;再一看注解,就跟看天书一样,完全看不懂。这时候才想到,你看这两个大善知识说《坛经》太高太深,我看起来有味道;说法相给初学的,中下根初学的,我看不懂。
  好在那时候遇到困难,那时候真的相宗的东西太深了,正好在那个时候香港印《太虚大师全书》,这个好,白话文的。所以我就请了一套《太虚大师全书》,他一个月寄几本来,我就看这些东西。遇到疑难的,每个星期天跟章嘉大师见一次面,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跟大师三年,佛法修学的基础在他那里奠定的,打了很好的基础。他老人家走了,往生了,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我到台中是朱老介绍的。朱老跟李老师是好朋友,他们两个同年。我遇到这样一个善知识,十年。
  如果不能够忍辱,没有善巧方便,许许多多的障碍你怎么能突破?我所遇到的障难,比你们不晓得多多少倍?我都能突破,若无其事,决不放在心上。造成伤害是什么?别人毁谤你、侮辱你,造谣生事,你放在心上你就很难过,那就有障碍了。我的本事是听到耳边风,决不放在心上。我放在心上的是什么东西?我每天学的这些经教,我到台中来是干这个的。我到台中来不是搞这些乱七八糟的,我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缘分更是难得。我不是台中人,我在台中不能生根,将来一定要离开的。所以把这个缘分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这也是学习成功的一个因素。别的人他们住在台中,他家在台中,老师常住在那里,今年学不会还有明年,明年不会还有后年,有的是时间。我不行!我不晓得能在台中住几天,随时可能会走,机会会失掉,所以把这个机缘看得比什么都重。所以什么都能忍,只要我在此地能够亲近老师,你给什么我都能受得了。我不会起烦恼,我要把心定下来,我学经教。
  教理、教义,这都是李老师教导我的,上上根人学什么?教理。我在台中十年,诸位晓得,老师不让我写笔记!我听经、读经,他说你要著重教理,教理通了,一经通一切经通,这个秘诀。他说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要明教义。义也是理,不是完全的,通一部分的。譬如佛教十个宗,教理通了,十宗都通;教义通了,一宗通,你的一宗能通,其他的宗也能旁通。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决不是学一部经就懂一部经,那你就没有法子成就了,这叫寻枝摘叶。老师教我这个诀窍,所以学的是活活泼泼,不是死呆板的。这就是世出世法里面常讲的「悟处」,你学,你要悟!要悟,你就得要断烦恼,烦恼轻智慧才长。
  跟一切人事相处,这里头有烦恼,这就是炼心,就是你自己修行的地方。你能够把世缘看淡,你能把找麻烦的人都是我的恩人、老师,来帮助我消业障的。你这个念头一转,凡是来找麻烦的,你都会合掌,那是大善知识。为什么?我的业障就从这里消除的。没有这些人,我的业障到哪里消!他处处指责我、毁谤我,我处处赞叹他、感恩他。这个样子怎么?一年、两年之后,他不再毁谤我了,他对我很好了,我心里明白,我业障消了。如果别人毁谤你、侮辱你,你放在心上,你自己在生气,那你是业障上又加业障。你还有怨恨、还有报复的念头,那就变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错了!所有冤业一现前要一笔勾销,了了!化敌为友,化怨为亲,这叫修行,这叫功夫,这是真实智慧,这样才能「得光明」!光明是本有的,恢复了,业障除掉了。 
  所以讲修行功夫,我这五十二年,年年去业障。真的业障一年比一年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方方面面一年比一年圆融,这是你们跟我时间长的人,你们亲眼看到的。可惜怎么样?你们没有学到,要紧是要学到。但是要真正学,从哪里学起?我是得力於章嘉大师的教诲,从「看破、放下」学起,你们没有在这上面下功夫。「看破、放下」,我又讲得好清楚、好明白,最初方便,入门,从什么地方入门?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从这里起。你还有控制的念头,你还有占有的念头,就难了,你的业障不容易消除。虽然你自性里头有圆满的智慧德能,不容易现前,你障碍去不掉。所以聪明人要在这里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中国古人讲「克念作圣」,能够克服自己烦恼习气的,你才能超凡入圣。
  所以外缘,我说的很多,都是善缘。为什么?帮助你提升境界,那不是善缘是什么?但是你要记住,善缘、顺境,不能有贪恋。人在这个境界里头容易生烦恼,起贪心,就是贪痴,愚痴!被顺境蒙蔽,希望控制,希望占有;控制是痴,占有是贪,你起这个烦恼。逆境、恶缘,很容易起什么?起瞋恚、起报复,瞋痴,这就错了。许许多多修行人,境界现前的时候,总是堕在贪痴、瞋痴,自己错了!缘里头没有过失,蕅益大师说得好,「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所以孟夫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正确,圣人都是这么修的,他成功了。我们只要能记住古圣先贤重要几句话,一生在生活当中奉行,在工作里头、在处事待人接物,认真努力学习,就克己转凡成圣。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真修行、真功夫,果德就是性德现前,智慧光明现前,德能福报现前。因为它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必去求。要求的就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如此而已。
  你再要仔细观察,所有修行失败的,怎么失败?修了一辈子,学了一辈子,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这就失败了。跟诸位同学说,你就是生到天上也失败了,你没有出六道轮回,天福享尽了,还是要往下堕落。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明白人,一定会记住佛菩萨的教诲,「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随缘消旧业」最有效的方法,就在顺逆境界里头修忍辱波罗蜜,在顺逆境缘当中修普贤行。普贤行是「礼敬诸佛」,我对别人尊敬,不求别人对我尊敬;只知道我对人要尊敬,我对人要赞叹,我对人要供养,我自己要忏悔业障,这样的人是真的有善根,他的善根、福德现前了。佛菩萨看到欢喜,护念、摄受;龙天善神看到你欢喜,恭敬、护持!我们一般讲的拥护,你得一切善神拥护;换句话说,纵有魔难,你会很平安度过,诸佛护念你,善神拥护你。
  诸佛菩萨、一切善神没有私心,他为什么护念你?为什么拥护你?你走向光明的方向,你走向光明的道路,你觉了,你不迷了,你在境界里头不被境界转。什么叫被境界转?好的境界生贪恋的心,你被境界转了;恶的境界里面你生瞋恚心,你被境界转了。境界不转人,是你自己用错了心。所以,会的人,会修的人随缘消旧业,随顺顺境,随善缘,消什么业?消悭贪,消愚痴,消这个业。逆境里面、恶缘里头,消什么业?消瞋恚,消愚痴。说穿了,不就是消贪瞋痴!贪瞋痴从哪里断?就从这两个地方断。你用恶对我,纵然陷害我,没有瞋恚,没有报复。不但不瞋恚、不报复,这是消业,消贪瞋痴,我还恭敬赞叹、感恩,那是什么?那是增长福慧。顺境里面感恩恋德,《普贤行愿品》五十三参上应当去学习恋德,感恩恋德,不生贪恋。
  善财童子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自己要会学,要能把它落实在自己生活、自己工作、自己身边环境一切人事物之中,我学会了。这个学会了,好!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愈来愈好!这个话是当年章嘉大师给我讲的,你尝到法味了,法喜充满,真的是常生欢喜心。孔老夫子那个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也沾了一点边,快乐无比。对於世缘、对法缘、对佛缘,统统是随缘而不攀缘,攀缘就生烦恼,就迷了,就错了。随缘是智慧,我常讲戒定慧三学增上,怎么不快乐!所以,我念恩,念师恩。中国古德教导我们,「受人滴水之恩」,这是少,当我们口渴的时候,人家给我们一杯水,这是讲小事;这个恩德(我正在需要的时候他帮助我)「当思涌泉为报」,我将来有机缘的时候,我要十倍的报答、百倍报答、千倍报答、万倍报答,看我有多大能力,我要报恩。这是什么?这是性德。性德本来是这样的,没有人勉强你,没有人一定限制你,没有,自自然然。
  如果这个人始终都对你都很好,你这样的报答,世间人不希奇。有一个人最初对你好,最后对你非常不好,你还是能这样报答,人家看到之后:某人有义气,某人是义人,永远不忘道义。这是什么?这教化社会。这在佛法里面讲,无量功德。施恩的人跟报恩的人都在演戏、都在表演,用佛法讲,都是菩萨示现,教化一切众生,回头是岸。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第五句:
  【或名不退法。】
  出世间修行的方法,到一定的程度,『不退』就现前。前天有个同学写了不少问题,我会找时间来跟大家解答。其中有个问题,他说人和众生本来与佛一样有佛性,为什么会倒退?或者成佛以后,是否也会像开始一样倒退?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在楞严会上,富楼那尊者也问过这个问题,跟你这个意思差不多,你可以参考《楞严经》。不过《楞严经》有相当的深度,佛的答覆句句都是真实话,佛虽然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不是我们凡夫境界,所以这要有修行功夫。
  一切经里面告诉我们,见思烦恼断尽了,这还不是见思,见思烦恼里面的见烦恼(见惑),三界总有八十八品,你就证「不退」。什么不退?位不退,转凡成圣,这是小圣,小乘初果须陀洹,小圣;大乘圆教是初信位的菩萨。真的是小圣,他决定不会再退转做凡夫。虽然没有出六道,三界六道没出,三界六道要见思烦恼断尽,他见烦恼断了,思烦恼没断,所以依然出不了六道;但是在六道里面,他决定不堕三恶道,这开始第一个不退。
  第二个不退,菩萨不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决定不会退到小乘。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换句话讲,绝对不会退转去搞自私自利。菩萨心量慈悲广大,念念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但是你要晓得众生难度,你好心帮助他,他未必好心对待你。《地藏经》上就讲得很清楚,特别是我们这个地球上众生,「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你以真心好意对他,他给你打很多问号。你是什么企图?你是什么目的?你真正用意何在?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他并不感激你,他对你起一大堆的疑惑!尤其在现代这个社会,你会不会退心?多少学大乘的菩萨退转到二乘,还是当自了汉好,谚语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个观念就是小乘观念。为什么?帮别人,别人不但不感恩、不感激,还要给你找麻烦,菩萨不好当!
  当菩萨要有真实智慧,了解众生的状况、众生的根性、众生的业障、众生的烦恼、众生的习气,你统统要了解,你才会有耐性。就如同父母教儿女,儿女在婴孩的时代,两、三岁他不懂事,父母是天天跟他在一起,了解他的个性。所以,父母对这个婴儿要教他、要管他,还要忍耐他;菩萨对一切凡夫众生,就像对待婴儿一样,教他、管他,还要忍耐他,他有时候还跟你发小脾气。所以,普贤十愿里面就有两愿,「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是普贤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普贤菩萨最低的位次是圆教十住菩萨,真正的普贤菩萨是十地菩萨、等觉菩萨,你看看他还要修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造恶,也要随顺,为什么?跟众生结善缘,不结恶缘。为什么?你不是要度他吗?你要度他,跟他结善缘才能度他,结恶缘不能度他。
  众生最看不惯的,人造恶业,恶业里头严重的,贪瞋痴慢。贪财的,这是最普通的现象,滥用常住的、侵损常住的,菩萨看得很清楚,他要堕地狱。要不要教他?教他,轻描淡写,点到为止,并不是很严厉的来管教他。为什么?他不是那个根性。他业障烦恼习气很重,你要跟他认真,他就跟你结怨仇;跟你结怨仇,换句话说,你度他的时间要延后。所以菩萨有智慧,不如随他!随他怎么样?他感恩,他跟你处得很好。处得很好,到时节因缘成熟的时候,你一点,他觉悟了,他得度的时间提前了,这是真实智慧,普通人做不到。已经觉悟的人,可以严厉教他,他感激你;完全没有觉悟,迷得很深的人,你就要用柔和的手段对他。
  从前我们跟李老师学教,我们体会到。经学班,台中莲社有十几个班,经学班是学讲经的,我参加经学班。我们班上二十几个同学,老师对待每个同学态度不一样。我们班上年龄最大的,林看治居士,那时候她七十岁。她的孙女都做小学教师了,她跟我们在一起学经,学讲经,她的程度只有小学毕业。但是人非常诚恳,老师打她,有打、有骂。打她、骂她,她还感激老师,她没有怨恨,这样的人就可以打、可以骂了。如果你骂他,他就生气,你打他就怀恨,这个决定不能打,决定不能骂。班上有这个同学,所以老师对他非常客气。我们也觉得很奇怪,那时候我也初学,老师有一天叫我到他房间,把这些事情教给我。我才明了,原来对每个人不同的方法是有原因的,那个方法都是正确的,对待林看治方法正确,对待另外同学非常客气,也正确。
  有同学听讲、听教的时候,全心全力在写笔记,他看到,正确;我当年跟他学,也写笔记,他不准我写笔记,也正确。各人根性不一样,这个叫观机。你看看十几个、二十几个学生,对待学生的态度方法不相同!这种老师真不容易,不是一个方法对这个班上这几个学生。我过去念书虽然不多,我只念到初中毕业,但是我在小学、在初中三年,这九年教育当中,也有很多老师教我,没有像李老师这个 教法。我们才看出这老师高明,真的有智慧、有善巧方便,能令每个同学都得利益,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应当把它应用在哪里?应用在平常处事待人接物。总的原则,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恩威并施」,这是总纲领、总原则。那你也得看什么人,你也得看什么时候、看什么事,该用威,还是该用恩?运用得非常巧妙,那叫善巧方便,那是真实智慧。没有智慧,你要是用错了,麻烦就来了。
  就以李老师教学的这个例子来说,像林看治居士,这是真的可以打,可以骂的,她真能够感激,老师用这个手段,她得利益。如果老师觉得她年岁最大,六十岁了,一切都很客客气气,她什么都学不到。打是什么?打是打记性!这个地方你不是老忘记?打你几下之后,「这个地方我挨过打的」,她记住了;「我挨骂过的」,印象深刻,所以那个方法对。不能接受的,你要是用林看治这个方法,老师又打又骂,下一堂课再不来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觉得他受了侮辱,他觉得他没有面子,「我哪里都可以学,我何必要跟你学」?所以那个效果适得其反。这我们要知道。
  贪财的,有些时候让他贪去!让他浪费去!各有因果,你阻碍不住。所以佛法教人,最重要的是教人要觉悟。道安法师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他办大专佛学讲座,要我去教学,请我担任总主讲,那个两、三年我常常亲近他,我就看到他对贪财人那个方法高明。也是个信徒,他的皈依弟子,也常常来看他,表面上对师父好得很,孝顺、孝敬,常常骗老师,骗钱,骗的数字都很大。他做生意周转不灵了,师父帮个忙,需要个十万、二十万,师父就开支票给他。他来骗师父,师父晓不晓得?晓得。因为有一次我去看老法师,这个人我也认识他,我在庙门口碰到他,他出去了。我进到里面看老和尚,老和尚跟我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