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住的房子,在这个讲堂教室里头学习,这场所从哪来的?多少人供养的,有间接的供养,有直接的供养,无论是直接是间接对我都有恩,少一个人都不能成就,我们拿什么报恩?「愿以此功德」,什么功德?不能用造业来回报,人不能忘恩负义。
  儒家教人,印光大师给我们提示出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八个字怎么讲法,那是人道,你要能做到,你这一生不失人身,做得好,你来生生天,你得天身。你没有修禅定,色界天没有分,欲界天有分,但是你要记住,欲界天人都是修上品十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他不是恶人。人中现在善少恶多,天上善多恶少,恶很少很少,善人多。我们自己扪心自问,反省检点,如果自己来生连人身都得不到,还谈什么?人要修中品十善,五戒不缺,中品十善能保住人身,这是真实语。圣贤人的教诲句句真实,我们居然一丝毫警觉心都没有,这怎么得了。今天我们读这一句名号,我们感触很深很深。我常讲,从自己做起,不问别人,自己同参道友都不问,不放在心上,只顾自己,自己做好了影响别人就是化他,自行就是化他;如果只是劝别人,自己不做,两边都落空,自己不得真实利益。
  从前李老师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你没有办法转你的业。对别人,别人是:「你教我,你自己都做不到」,人家不相信。自己做到了,你教别人,人家看看你所说的跟你做的是一样的,他才会点头,他才会认为这不是假的,假的你不会去干。所以自行就是化他,化他一定要自行,自行化他是一桩事情,不能够分作两桩事情,分作两桩事情来看那你就错了。言语真实了,慢慢不善的意念、不善的思想行为,逐渐逐渐就容易改过来了。所以古大德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改过自新从不妄语开始,我们能够坚持这一点,自己一定得受用,从这个地方建立自己的德行,奠定自己学佛的基础。下面第七个名号:
  【或名得自在。】
  这些就像每一段经文后面所说的「令诸众生,各别知见」,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得自在』是一切众生所羡慕的、向往的,怎样能得自在?那你就要认真去反省一下,你为什么不自在,你要想不通,你再去看看佛在经上怎么说的?佛讲:众生所以不得自在,是被一切烦恼习气所缠缚住,你怎么会自在!烦恼习气时时刻刻现行,它叫你造恶业,起心动念,什么念头?损人利己,是这么个念头。念如是,言行是它的工具,言行来执行,造业,造损人利己之业,你怎么会得自在!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们真的得大自在,善巧方便无量无边。你要细心去观察,你才能明了,粗心大意,你看不到,你也听不到,当然更不可能觉察得到,真正细心观察你就知道了。示现种种不同身,最明显的,佛在这部大经后面,为我们所表演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位都是诸佛如来在表演、在示现,你看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一不自在,这是得大自在。
  他自在从哪来的?老同修应当知道,自在是从放得下来的,我们今天不自在,为什么不自在?放不下,不但世法放不下,佛法也放不下,你怎么会自在。《金刚经》上讲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那个舍就是不要执著。把分别执著舍掉,放下了,你就得大自在。我们想想,我们现前念念妄想、分别、执著,不但放不下,还非常坚固的执著它。如来给我们示现的,他不但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不再分别,连念头都没有了,这个才得真自在,真的圆满。为什么他能我们不能?他觉了宇宙真相,所以他放下,觉了就是看破。我们对宇宙真相完全不知道。宇宙真相,佛在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我们实在讲业障太重,习气太深,常常听大乘经教偶然好像觉悟了,清醒了一下子,但是时间不长,只有几秒钟。几秒钟过后又迷了,原形毕露,他怎么能自在?
  这个地方我们要说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那就是讲到我们当前灾难,老师教我们要求生净土。往生的人多自在,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他为什么会走得那么自在?那是得自在,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看得破、放得下。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挂在心上,他才能成就,只要有一桩事情挂在心上,就变成了障碍,一个障碍会引发许许多多障碍。特别在临命终的时候,我们看到临终的苦相,这就是死苦;得自在的人他死不苦,他很快乐,身体柔软,面色不改,自在的相。这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我们学佛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学成,这一生白过了,你还是要随业流转,这很可怜,也很可悲,很可怕。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四二卷)  2003/5/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42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密训世界,名号第八句:
  【或名最胜身。】
  我们看到这名号,就知道一切众生是多么的羡慕、多么的向往最殊胜之身,没有丝毫的缺陷。佛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相好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修来的。凡夫,古时候在印度、在中国都有一个说法,「贵相」,贵人他有贵相。佛经里面讲得很具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佛在经上讲这是如来的劣应身,不是最胜身,劣应身;最胜身是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而一般讲法身菩萨相好光明就很殊胜,十法界里面人没有办法跟他相比;不是说六道,十法界。
  凡夫妄想分别执著没断,自性本具的德相不能现前。诸位要知道最胜身是自性本具的德相,只要我们把烦恼习气淘汰尽。这东西淘汰尽,诸位不要产生误会,佛法里面常讲断烦恼,要断习气,其实烦恼习气到底是什么?还是自性。自性怎么能断?怎么能灭?你看这四谛里面苦集灭道,这灭就是把烦恼习气灭掉,其实它不是灭,它是转变。大乘经里面佛说得很多,「转烦恼为菩提」,如果烦恼要是灭掉,菩提不也就灭掉了吗?生死要是断掉,那涅盘不也就断掉了吗?所以佛说灭、说断,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的是转变。烦恼转变成菩提,烦恼就没有了;生死转变成涅盘,生死也没有了。没有了就叫断,就叫灭,是这意思,并不是真的把它灭掉。如果我们讲断灭,可以是这说法,它的相断灭,性不生不灭,不断不常。这是修学大乘法的同学们不能不知道。
  所有一切现象,它的体性就是真如,就是真心,大经上面说的「因心成体」。这桩事情科学家也懂得,真的他相当聪明,他们证明了物质不灭。物质可以转变,它绝对不灭。《金刚经》上佛说,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一合相,「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这《金刚经》上的经文,许多同学都很熟悉。这些话把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真相说出来了,我们要懂得,要能体会得,明了了就能转。能转是觉悟的人;不会转?不会转是迷惑的人,六道凡夫迷惑,他不会转。有一点小小觉悟,他就有一点小小转变,大觉他就能大转,彻底觉悟那就得大自在,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金刚不坏身,那是什么身?法性身。我们这身是法相身,相会变、会坏,有生有灭,性没有。金刚不坏身是说的法性身,相有无量好,身有无量相,都是讲的法性身,自性本具的。
  佛示现最胜身相是为接引众生的,希望众生见到这身相生欢喜心,生向往心,更进一步发心学习,也希望能够证得最胜身。阿难尊者出家就是这个心生起来。佛现这种身使我们就联想到,这世界这是大世界,可能这世界里面,也有不少四天下小世界里面的众生,像阿难尊者这种根性不在少数,佛示现这身就非常有意义,接引这一类众生。在一般来讲,身相接引众生应当是相当普遍。为什么?人不分古今中外,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你去调查调查,哪一个不爱美?喜爱美好。身相美好自自然然就能接引众生,众生看到你的相好,就欢喜接近你,欢喜亲近你,欢喜接受你的教诲。所以菩萨成佛特别示现(跟你说那不是真的),示现什么?示现一百劫去修相好。其实菩萨成佛,他早就成佛了,自性里头本具的相好不要修的,没得比的,但是佛还是要故意来装著修相好。这意思应该很明显,教六道凡夫。对真正大修行人,不起作用,但是对六道凡夫,特别是接引众生有大作用。
  所以,每个菩萨示现成佛,都用这方式接引众生,诱导众生断恶修善,相好是果报。相好怎么来的?要修因,因善果就善。你要想相好,你就要修善因,种善因得善果,佛诱导众生这是初阶,先教众生不堕恶道,在人天把脚跟站牢,不至於堕落,然后再进一步帮助你提升,所以先最胜身。再看下面第九句名号:
  【或名大勇猛。】
  『大勇猛』也是从比喻上说的,佛经上也常常把佛比作师子,师子就是「大勇猛」,取这意思。佛证得究竟觉,圆满智,所以示现大无畏。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这都是称赞如来果地上的成就。这成就是性德,但是性德不离修行,没有修德,性德显不出来,所以性德的显示、显露要靠修德。佛的智慧圆了,在一切智人的面前显示无畏,辩才无碍,神通德能,世出世间无与伦比,等觉菩萨都不能相比,称之为「大勇猛」。
  我们见了佛的形像,听到佛的名号,就应当要想到,我们现前,特别是在大庭广众当中,我们缺乏无畏,我们缺乏勇猛。这什么原因?我们的道德、学问、能力、福报不如人,不如人自自然然就生起自卑感,这很显然的现象。今天听到佛的名号,我们现前要勇猛精进,要有决心、有毅力改过自新,要深入经藏。无畏勇猛从哪里生的?从大智慧里面生的。智慧要靠经藏为缘,引发自性般若智慧。
  我们天天在一起学习,学了要管用才行,要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在前面说过,佛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很清楚,我们很想学,总是学不像,总是学不成功,什么原因?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疏忽了,依然用烦恼习气,你怎么能学得像?果然依照经论的教诲,改变我们对宇宙、对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渐渐就像了。对宇宙人生应该怎么样想,怎么看?《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佛说的,你应该这样看法,这看法是诸佛如来的看法。这世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还执不执著?你还分不分别?自然把分别执著放下了;你对於这一切法你还起不起贪瞋痴?自然不起贪瞋痴,为什么?梦幻泡影。
  一部《大般若经》,我常常讲,总而言之,三句话,这是说一切法,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是无所有,是毕竟空,是不可得。你把一切法的真相看透了,然后你回过头来,看看芸芸众生。他们不知道真相,以为一切法是真的,以为一切法真有,所以在这里头生起据为己有的心、占有的心、控制的心,这个佛菩萨没有。佛菩萨知道一切法皆空,万法皆空。万法皆空你怎么能占有?你怎么能控制?又何况人命无常。
  我们这地方没报纸,早年我还没有学佛的时候,我在公家机关服务,这早晨都有报纸送来,我们都会翻翻看看。我看报纸跟一般人有一点不一样,一般人关心社会新闻这些报导,我看报纸,展开来我先看讣闻,看看今天你看多少人走了?他能占有什么?他能控制什么?空手而来,还空手而去。正是佛经上常说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年轻时候我喜欢读历史,历史给我很大的启示,看看历史上许许多多人物,在世的时候不可一世,死了之后他带什么走?他得到什么东西?所以细心观察,人会觉悟。
  孔老夫子七十岁觉悟,觉悟之后他说他一天不吃饭,一晚不睡觉,想想,想什么都是空的。最后说了一句话,「不如学也」,学圣人。圣人条件很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智慧,超越常人的智慧。通晓宇宙人生真相,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圣人;「不如学也」,学圣人。你看看佛门,这佛家真了不起,你一进门来就把修学最高的、最究竟的修学的目标原理原则传授给你了,你的一生不离开这三句,「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诸位想想看真的能做到了,你不是大勇猛,谁是大勇猛?你不是大自在,谁是大自在?学佛学什么?就学这三桩事情,觉正净。觉正净是自性本具的德能;觉是智,般若智慧,正是德能,净是相好,法身,清净法身。
  儒家教学也了不起,童蒙刚刚上学,智慧还没开,但是先把教学的纲领也传授给学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几句是儒家学问传授的总纲领,你看看跟佛法讲的那个意思一样不一样?非常接近,大圣人!大圣人就是大智慧,大德大能,中国谚语里面常说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释迦牟尼佛跟孔子没见过面,你看看儒佛所说的,道家所讲也不例外,道教里头也有很多圣人。
  所以人生在世,第一殊胜是求学,学无有止境,决定不是只限於学生的时代,那你就错了。学生时代严格的讲都是启蒙,学问的成就是在离开学校之后,在他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当中磨炼成功的,就像《华严经》后面的五十三参。早年我亲近方东美先生,方先生对《华严》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这是真实的学问,五十三参通过实验成就了无所不知,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在家里关起门打妄想,不是的。五十三参里面表示的,表法的义趣,你的智慧德行成就之后,你不能够舍离遍法界一切刹土里面的众生,上到诸佛如来,下到阿鼻地狱,这是你活动的范围。亲近诸佛如来,上求佛道;接触九法界众生,下化有情,这才是真正成就,这是「大勇猛」的实现。勇猛不是说关著门在家里勇猛,哪有这种勇猛法?要接触广大的群众,以智慧德能教化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在迷,没有觉悟,没有正知正见,身心皆不清净,你要是做到觉正净,你在九法界里面你就大无畏,如佛一样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帮助这些众生。末后这名号:
  【或名无等智。】
  我们一看就明了,这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来果地上的德号。示现这名号,勉励一切众生,要以这为我们学习终极的目标,绝对不能说我今天已经证得初住菩萨就非常满足,那叫得少为足;是不错,但是不圆满,不究竟。虽然毕业了,毕业你上面还有,小学毕业了,小学毕业上头有中学,中学毕业了,上面还有大学,大学毕业了,上面还有研究所,不能够中止,永远继续精进,那就对了。在大乘法里头,十信位的菩萨是信位毕业,十住菩萨是住位毕业,十行、十回向、十地。我们讲每一个阶段毕业的时候,它有五个阶段,毕业上头还有;十地菩萨上面有等觉,等觉上面有妙觉。妙觉虽然到了究竟,到了究竟圆满,但是妙觉位的如来,我们在这经上看到,在十方无量无边世界,广度有缘,为这些有缘众生做无量无边种种示现。你看这在一个世界,一个世界你看末后总结的句子,「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那就是百亿万种种示现。这些人说话真算话,决定没有妄语,决定不开空头支票的。他们在因地里面说过「众生无边誓愿度」。成佛之后果然兑现,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哪一个众生有感,如来立刻就应,「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也许有同学怀疑,我天天求佛菩萨,佛菩萨没来。我告诉你,不知道你肯不肯相信?你一求,佛菩萨就来了。来了怎么样?你不认识,你没感觉,这又是什么原因?业障深重。经上讲得好,感应有四种,「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冥感冥应」,我们在讲席多次说过,哪有不应的?你说为什么感应那么快?佛要应,给诸位说这是自性法尔如是。我们现前从日本江本胜博士看水的结晶的反应,你看到这讯息你还不觉悟吗?这就是经上讲的法尔如是,没有理由的,没有条件的,你给它的讯息立刻就反应。佛家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就是说这桩事情,我们心里头念佛菩萨,佛菩萨哪有不感应的道理!
  我们心里头想念这杯水,这杯水我用很欢喜的心、爱心、感谢的心,它的结晶是最好的,但是这结晶肉眼看不见,天眼能看见。肉眼看不见,用显微镜把它放大,放大到几百倍、几千倍看清楚了,太美了。不好的意念,「我要把它消灭,我要把它杀掉」,这种意念它立刻也呈反应,是很不好的结晶。科学家用科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