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在经典上看到,须陀洹六种神通里面他得了两个,天眼、天耳。不过他的能力有限,能力不大,说他的能力不大,比我们就大多了,几百里外、几千里外,他能看得清楚,如对面前。到二果斯陀含就有「宿命通」,宿命通是指他自己,宿命通;他心通,别人心里想什么事情他知道。换句话说,隐瞒,隐瞒凡夫,不能隐瞒圣人,圣人瞒不过!你心里想什么他都知道。宿命是讲自己,自己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知道。到三果就了不起,他有神足通,神足就是他有变化,这小说里头孙悟空七十二变,三果圣人能变化,能分身。四果漏尽通,见思烦恼断尽了,这就能超越六道了。
  小乘如是,大乘,我们这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他断证的功夫等於须陀洹,他的果德、他的智慧比须陀洹还要超胜,须陀洹比不上他。由此可知,初信位的菩萨有天眼通、有天耳通,应该如是。经上祖师大德没给我们细说,但是讲七信位的菩萨,他的断证功夫等於阿罗汉,智慧超过阿罗汉。换句话说,七信位的菩萨肯定是超越六道轮回了,在哪里修行?在四圣法界。七信、八信、九信、十信,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法界;到他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就超越十法界,入住,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所以这两个对起来看,七信菩萨,阿罗汉这六通肯定他也具足。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如果你要不知道,自己以为自己是什么样的菩萨,这错了!自以为证得了,其实没证得,自以为证得。这他不是有意骗人,他是自己误会了,常常看经觉得:我也是这样的。
  我在初出家的时候,那时候大概是一、二年,初出家的时候一、二年,有一天去看我一个老朋友。他的太太学佛,跟我说她证得阿罗汉果,语气不是像讲假话。我仔细一观察,不像,但是怎么样跟她讲的时候她不信,她自己觉得她确确实实证得阿罗汉果了。最后我没法子,我说:那考一考看。她住的那个房子,外面是马路,我就问她:这外面马路上来来去去的车辆,这些过路的人,你有没有见到?她说:没有。我说:那你没有证阿罗汉,阿罗汉有天眼通,墙壁怎么能遮得住他?这样一说的时候,她自己想想看:是有问题。这在佛教里头叫增上慢,不是欺骗人,是自己误会,对於修行境界不清楚。
  你用功,好,跟阿罗汉功夫差不多,阿罗汉也是这种方法,你也是这种方法,但是阿罗汉已经入境界,你还没入境界!你们走的方向没错,你没有到达目的地,人家到达了。你才起步没走几步路,你就认为你跟阿罗汉一样,哪有这种道理?所以佛经上跟我们讲的理论、方法、境界,这三样都要清楚,都要明了。境界是勘验自己究竟功夫到什么程度,你很清楚、很明了。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境界不相同,初果,你只有天眼、天耳;到二果,那你就有宿命、有他心通,你有四个能力,那个天眼、天耳比初果范围就大得多;到三果,你就能变化,你就能分身。
  我们在《高僧传》,我看到有个故事,名字我忘掉了,《高僧传》上有,《神僧传》上也有。这是印度的一个法师在中国弘法,这时候他要回国去,他的法缘很殊胜,信众很多。听说法师要回国了,许多人都邀请法师,给法师饯行,请法师吃饭,法师答应了。第二天他出发了,大家送他,送到十里长亭,每个人都很欢喜。「法师瞧得起我,昨天在我家应供」。那个人听到:「不对,法师昨天明明在我家,怎么会在你家?」这一传开的时候,知道法师有分身术。昨天中午他分五百个身,同时在五百家应供。今天他走了,送他上路,才知道他有分身术,这是属於神足通。换句话说,最低限度他是三果阿那含。
  这是李老师以前跟我讲,印度来到中国的这些高僧,参加译场翻译的,译经,李老师说至少都是三果以上的圣人,中国人有福,所以这经翻得这么好。不是现在,现在许多国家翻经的是凡夫,不是圣人。老师跟我们说这话,使我们对於翻经的法师起尊敬心,对所译的经典生清净信,不再怀疑了。不是普通人翻的,翻经的法师差不多都显的有神迹,佛法里面讲显神通。他显神通的时候,大家知道了,他走了,他离开此地,或者他往生了;这个没往生,这个回国了。那个时候交通不便,中国到印度不是简单事情,也不会有人去找他,露一手就走了。神通都是从禅定当中生的,很深的禅定,自己的心要清净,要能做主。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第七鲜少世界如来名号第二句:
  【或名具众宝。】
  佛法里面凡是说到『宝』都是讲的法宝。世间物质里面的宝物,如同经上常常讲的七宝,也都有表法的意思,它以法为重。为什么?「宝」在世间它有很高的价值,拥有众多珍宝可以富裕他的物质生活。众生多数贪图物质的享受,所以念念不忘去寻宝,但是这些物质上的宝再多,不能帮助你开智慧,不能帮助你了生死,不能帮助你出三界。何况世间人都知道,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是世间人迷惑,用尽了心机,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时间都用在寻宝赚钱这桩事情,搞这个,吃尽了千辛万苦。得到之后,你又能享受几天?所以,你要是仔细去想想,真的是得不偿失!中国古人常说「人生在世,平安即是福」。
  在古时候,读圣贤书的人多,圣贤教化很普遍,就是一般民间甚至於乡村,提起圣贤大家都能肃然起敬,所以贪瞋痴有,并不很强烈,不像现在。现在是圣贤书抛弃了,认为这东西是落伍,这东西是属於消极,不能够使国家富强,使人民富乐。现在迷信科学,科学是万能的,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不相信圣人的。但是我们如果冷静的思惟,细心观察,圣贤人讲的这些道理,科学家种种发明发现,还是不能相比。圣贤之大道,确确实实是宝,法宝,能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得到安乐,不一定是富有,富有未必安乐,圣贤的大道确确实实能得到安乐。
  不争,我们常讲,对一切人事物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竞争的念头,安了,身心安稳。在一切生活里头知足,特别是物质上的生活知足,知足就常乐,放下就安稳,这圣贤大道。然后用我们的精力、用我们的时间学道,把自己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个科学没有法子相比,成就完全在信心、在愿心。净宗修学的三个条件:信、愿、行。我们举最简单的例子,诸位同学有人亲见耳闻最近的事情,念佛往生,真的往生。这世间什么样的珍宝也没法子,你也买不到。
  我们在新加坡居士林,前年的事情,二00一年,还是二000年?应该是二00一年,陈光别居士往生,住在新加坡的同学你们亲眼所见,那不是假的。他在往生前,我替他做三皈依,以后我到香港讲经,在这时候他走了。我们培训班的同学,四个人一班轮流给他助念,在他病危的时候,一直到他往生。就在他走后的两三天,居士林念佛堂有一个女居士,年纪很轻,我看她只有二十多岁的样子,身体很弱,被鬼附身,就在念佛堂。附身之后说话,说的不是她的声音,这是灵鬼附在她身上,跟大家说,他是老林长冤亲债主,而且说什么?很多,不是一个。好多个陈光别居士的冤亲债主,他们在老林长家里,但是看到老林长念佛往生了,他们也没有为难,也没有障碍,看得很欢喜,也很赞叹,他念佛往生了。这是从鬼附身透出的讯息,给我们证明陈光别居士确确实实是念佛往生。
  他们到居士林来,居士林有护法神,这鬼神进不来的,他们跟法师一起进来的,这些法师到陈老居士家里去助念的,他们换班回来了,这冤亲债主跟著这些法师回来,到居士林来了,他说居士林的护法神没有拦阻他。他们来没有恶意,决不是来作怪的,而是来求皈依,求听经的。居士林同学打电话到香港,我在香港讲经,问我怎么办?我就告诉他:你们立刻代我替他们做皈依,做三皈依之后,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们要求听经。他们看到老林长听经听了三、四年,除了听经之外就念佛,他成功了,他们要听经。当时居士林的同修告诉他,五楼的讲堂天天讲经,我不在的时候,有培训班的学生轮流讲经,天天讲,他们在那个地方练讲《无量寿经》,他说:你们可以去听。结果他说:五楼《无量寿经》的光太强了,他们受不了。听什么?他们喜欢听《地藏经》。我说:行,我们就利用二楼跟一楼装上电视,二十四小时不中断的播放《地藏经》的录相带。他们同意了,所以那一阵子有很多人不知道:二楼一楼没有人,电视为什么开著在讲《地藏经》?供养鬼神的。
  我们从他的讯息里头知道,鬼神最喜欢的《地藏经》跟《十善业道经》,最契他们的机,是他们迫切需要的,满他的愿。法宝能解决问题,世间财宝不能解决问题,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财宝多了没有不造罪业的。换句话说,给你带来的是麻烦,不是好事情。真正好事情,法宝,我们物质生活清苦一点好,健康长寿。人这一生,什么样生活是最好的?我常常讲,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得失、没有烦恼,身心自在,每天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人叫真正有福。身心没有外在的压力,你说你多自在。
  今天在社会上有地位,做高官做到总统、做到首相,忧虑多、牵挂多、烦恼多,内外压力很重。发大财的、亿万财富的亦复如是。他怎么会自在?他怎么会自由?出门要好多个保镳,怕人害他,吃东西怕人下毒,一天到晚提心吊胆,这日子不好过。所以,你在世间具有的、拥有的地位,拥有的权势,拥有的财富,你想想看你付出多少代价?你要真正想通了,想明白了,这些权势、地位、财富送给你,我相信你也摇摇头没兴趣,我不愿意付出这么重的代价。一生平平淡淡的做一个自在人,快乐!跟佛菩萨做朋友,跟道德之士交往,身心清净,来生不是往下堕落,是向上提升,这要法宝。
  所以,我们要真正能够理解,佛在经上常讲、所讲的都是实话,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是大富长者有这能力,他的功德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千万不要以为贫道、贫僧不能修福,那你就错了;贫道、贫僧修的福报,世间人不能跟他相比。世间人,哪一个人有大千世界七宝?那在佛法里面除了是转轮圣王、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他们也许有这能力,但是不如贫僧、贫道为人说四句偈。四句偈能帮助人觉悟过来,世间七宝、名闻利养只是教人迷惑,它不教人觉悟,佛法里头四句偈能帮人觉悟。如果他真的听懂了,真的相信了依教奉行,没有不得度的。你不要看他眼前好像很苦,那是什么?别人看他。他那个乐别人看不到!我们读《论语》,孔夫子赞叹颜回,颜回之乐别人看不出来,孔老夫子看出来,他真乐。他乐的什么?他乐的道。物质生活他是真穷,箪食瓢饮,箪是用竹子编一个篓,用这盛饭,吃饭他没有饭碗,喝水他没有杯子。在中国大陆,我小的时候住在农村,农村里面用瓢。瓢是用什么做的?葫芦,叫葫芦瓢。这葫芦一般都是做种子的,它长得很大让它长,长得很老,那个子就可以来年再种,外面壳很坚硬,一劈劈开把它当中挖掉,两个瓢,用这舀水,这是颜回用瓢饮水,没有碗没有杯子,箪食瓢饮。这种生活夫子讲了,要是在别人,别人忧虑感到苦,但是颜回没有在意,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苦,他一天到晚快乐得不得了。他乐的什么?道。那就是孔子在《论语》里面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夫子得到了,颜回得到了,所以夫子对颜回很赞叹!颜回短命,早死,孔老夫子也非常悲伤,真正最得意的学生就是这一个,不幸早死。
  我们现在学了佛知道,他所修积的德行,他享天福去了。这是一个有学问、有德行的人,他不是个普通人。在这世间教化,个人因缘不同,夫子的缘成熟,颜回在这世间的缘不成熟;不成熟,自己功夫成就了,走了。我们今天知道,每一个人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在这世间,这世间大,这《华严经》上讲的无量无边诸佛刹海,你的过去生生世世在哪里?不一定在这世界。夫子在《易经》里头讲「游魂为变,精气为物」,他这八个字也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讲得好!所有这些物质从哪里来的?他不是讲心现识变,那个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他讲「精气为物」,这物质世界是精气变现出来的,精气为物。这六道里面这些人物?「游魂为变」。他懂得,它不叫灵魂,它叫游魂。
  游魂很有道理,为什么?人死了之后,佛法讲神识,我们中国社会一般讲灵魂,它真的不灵,要说迷魂倒还像,它确实是迷惑颠倒。但是它的速度非常大,它的速度超过光速,光不能跟它相比,哪个地方有缘,它就到哪里去了,真的是游魂为变。夫子对於宇宙之间的一些奥秘,他不是不知道,他不讲。为什么不讲?没有人懂。如果教人错会了意思,那变成迷信,对社会没好处。所以当说的要说,不当说的不说,圣人教化众生没有不遵守这个原则的。佛在经上讲「应所知量」,他能知道多少跟他讲多少,不能接受的不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叫观机。
  真正懂得一切众生的根性程度,他的需要你能够满足他,这叫善教。这些做学生的人皆大欢喜,满足自己的愿望。所以,佛为众生说法四十九年,我们从经典里面来看,这经典确实有浅深广狭不同。我们从这些地方就能体会到,世尊当年在世,他所接触这些学生程度不齐,真的是应以什么法得度,他就说什么法,就传授什么法,一点都不会错,这是真正叫具足众宝。这宝是性德,具足众宝,明心见性的人他得到了。没有见性,你自己虽然本具,自性本具,不起作用,等於什么都没有。由此可知,佛教导我们学佛第一个目标、真实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连我们念佛法门求生净土都不例外。
  我记得我早年在台中求学,刚刚出家之后不久,我到台中去看老师去,遇到那些老同学们,同学很多,同学看到我出家了,都来看我。看我就告诉我,他说:你到底在老师这里得了些什么东西,你一定要告诉我。我说:没有,老师没有特别教我,教学的时候,我们大家不都在一起吗?都摇头,老师说了,他说:你们跟我十年了,什么也没学会,学会的人走了。老师虽然没有指出名字,明明就说的是你!我听了这话,我说:我是学了一点东西。我说:明天来,我给你们做个心得报告。
  我画了三个图表,当中有一个图表,我把这学佛终极的目标分作两个,一个是一般的法门,目标是明心见性,一个是念佛法门,往生净土。我先送给老师看,然后再跟他们大家讲。老师看了之后点点头:拿笔来。拿一支笔给他,他把那个往生极乐画一条线,画一个箭头到明心见性,告诉我:往生西方极乐还是要明心见性。我的三个表,老师都肯定了,就是这地方加了一个箭头,这箭头他加的。不要忘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明心见性。我这才明了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这地方见性见不了,障缘太多,魔障太多,求阿弥陀佛加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去干什么?到那里跟阿弥陀佛学,还是明心见性,一见性就具足众宝了,自行化他了,真正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再看第三个名号:
  【或名世解脱。】
  『世』是世间,世间很复杂,六道是世间,十法界是世间,这是讲大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世间,我们生在这世间,重重烦恼系缚住,这系缚就像绳索,一重一重把我们绑起来,绑得死死的,动弹不得。古人比喻说名缰利锁,这是讲名利。缰是套在马头上的绳索,这马就听指挥了,骑马的人你要马从哪边转弯,你这缰绳一拉它就知道了。你拉右面的,它往这边转,拉这边绳子它往这边转;叫它走慢一点,松,绳子松下来,它就缓慢的走;你要叫它跑,把这两个缰绳拉紧,把它头拉起来,它就开始跑,它懂得。
  名就像缰绳一样,你要好名,你就被名所控制。利,财宝,那是什么?枷锁!那就更严重了。披枷带锁,锁是手镣脚铐,刑具!你懂得这意思,然后你就晓得这『解脱』的意思。怎么样把它解开脱离枷锁?这枷锁虽然不是有形的,比有形的还厉害,因为有形的,你总是想办法把它脱掉,解脱掉。这无形的!你迷在里头,生生世世迷在里头,从来没有一个念头要解脱,这事情就麻烦了,愈陷愈深,愈久愈严重,到死都不觉悟,太多太多了。如果他有缘遇到佛菩萨,遇到修道之人,看看修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