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氏为王-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部因受灾严重,部中已有不稳之象。

    赵王何得到急报后,急令云中雁门二郡郡守立刻打开军仓,以粟米赈之二部,暂缓其民变之势。同时下令程亮、屠谷第二人立刻回缩边地军力,将主力驻扎在内地各处要害城市,从四面隐隐对二部形成压迫之势,令其不敢妄动。

    只是二郡仓中所存皆为军粮,用以救济二郡牧民只能支撑不到一月。于是赵何在与主父和肥义等人商议后,派出内史赵奢手持赵王符节前往晋阳、代郡、中山等地征调粮草,紧急运往二郡赈灾。同时赵王何亲自出巡,前往赵国南部受灾各地,督促各地官府平息民怨,尽可能的挽回损失,更加不能耽搁来年的春耕之事。主父则亲自前往最南部的中牟,统领大军严密注视着中原齐魏各国的动向,以防止齐国的趁火打劫。

    这一场意外的大雪却意外的让赵国国内剑拔弩张的局面降温不少,在赵国的利益面前,主父党和王党都默契的选择了合作。赵国强大的国家机器迅速动员起来,将这场雪灾的受损降低到了最小,同时也让别有用心之人打消了妄念。

    但与此同时,赵国那种脆弱的经济体制也暴露无疑。主父即位几十年来,赵国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了相媲秦齐的军事强国,但其孱弱的国力却成为了致命硬伤。

    齐国坐拥渔盐之利,国库充盈,若遇灾情,国都临淄可以从容不迫的拿出足够的钱粮用于赈灾。秦国同样如此,坐拥关中巴蜀两大粮仓,又举国实行耕战之法,国库之充盈虽不及齐国,但也远非赵国能比。而赵国仍然继承的是晋国那一套,实行的南北分治的经济模式,代郡以北皆以草原游牧为主,南方则以农耕为主。

    赵地民风慷慨尚武且重利,多侠义之士。由于长期处于战争期间,故赵民自幼就有习武之风,全民敬贤士、勇将,所以赵地各地都弥漫英雄主义的气息。但赵人重商而恶农作,民多懒慢,喜好游侠之事,多有荒废农耕之行。故国中粮仓所存之粮不过一年之余,若遇旷日持久的战事,则赵国孱弱的国力必然被拖垮。

    当初主父之所以力主骑射,以来去如风的精锐骑兵作为赵军的主要作战方式,也正是考虑到赵国国力积弱,论持久战远非齐秦楚等大国的对手,唯有以快攻快,放弃传统的车骑步卒模式,以机动力极高的骑兵快速奔袭穿插,以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这次遭遇罕见的雪灾,也让赵国上层滋生出了危机感。要知道若非赵王赈灾有力,力保了国境的安稳和春耕有条不紊的进行,恐怕来年整个赵国境内就会闹出灾荒。到时候只得去中原购粮,齐魏楚等国定然会趁机提高粮价,令赵国雪上加霜。

    正是鉴于此处弊端,趁着二月时赵王和主父皆返回邯郸,大司寇李兑上书请求变法,以改变赵**强国弱的局面。

    李兑参考了商鞅在秦国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和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共上四疏。

    一为仿效秦国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从律法上废除已经名存实亡的土地共有制,在主父变法的基础上严禁各豪门大族继续圈养奴隶,以免减少农业人口。

    二为鼓励发展农业,广修水利,奖励生产,若有田不耕上缴不足,则按律严惩。将国内刑徒和罪族前往边地,以开垦代替刑罚。同时也对商业实行重税,建立以官府为主体的盐铁粮马贸易制度。

    三为仿效李悝在魏国所为,建立“平籴法”。在年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余粮食作为储备,使粮食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止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和保持粮价稳定。

    四为倡导申不害所提“术”法,在各地设立御史监察制度,用以考核官员的绩效和对君王是否忠诚,直接对赵王负责,以此作为提拔任免官员的主要依据。

    李兑此书一上,无疑是在赵国朝堂内引起了一场地震,几乎所有官员都参与到了其中的讨论中来。若说主父所主张的胡服骑射是对赵**制的动筋换骨,那么李兑所倡导的变法则是对赵国国家体制上大刀阔斧的改革。

    其实比较之前最近的商鞅变法,李兑所提出的建议意见温和了许多,并未涉及到军功爵位以及世族大家的关键利益,就算是奴隶上也只是严禁再增加,而不是立刻就废止,也算是向赵国国情的妥协。更没有像秦国那样的严格法制,大力的打压公族和豪门势力。

    兴修水利,鼓励农耕这无疑是对赵国有利之事,自然无人反对,至于建立“平籴法”不过是老调重弹,打击的是商贾们的利益,与权贵们关系不大。

    最为核心的部分却是第四条,那就是建立官员检察制度,这才是此次上书中的重中之重。若是一旦实行,必然极大的加强了王权的集中制,赵王可以借着此举对各地官员的表现了若指掌,不再受臣下蒙蔽。同时一旦建立此制,必然引起赵国朝堂内的一场地震,原本均衡的各方势力将面临着重新洗牌,这也成了朝中大夫们最为忌惮之事。

    作为法家代表之一申不害的门徒,李兑自然对申不害所提倡的“术”法推崇至极。同时他也同样是心存私心,若是这次变法成功在他的主导下在赵国得以推行,他李兑必然一跃成为赵国的核心人物,新建立的监察系统也极有可能将由他主导,其权势将远超过如今的大司寇一职。

    为此赵王何在请示主父后继续三天召开了朝会,讨论李兑所言变法之事。最后在一片吵闹争论声中,赵何决定采纳了其四疏中的前三条,既兴农耕,抑商利,至于第四条则留中代发,以后再作商议。

    最后的结果李兑虽然有些失望,却也知道此事不宜操之过急。要知道这次反对最为激烈的,并不是主父一党,而是他的盟友——以赵成为首的公族势力。监察一事一旦确定,必然会让如今公族左右赵国朝政的局面深受影响,所以赵成虽是李兑的政治盟友,却依旧旗帜鲜明的表示反对。

    所以李兑也并未坚持,只是依言同意了这项并不完整的变法计划。

    在肥义的倡导下,各郡县纷纷设立了长史一职,将钱粮之权和水利从县令和县丞的权职内分了出来。县长史位于县令、县丞、县尉三人之下,负责境内的农耕督促和盐铁粮马,以示重视。同时为了匹配此项制度,赵何下令司寇李兑在三月之内制定出完善的律法,以执行兴农之事。

第二百一十七章 居心叵测(中)

    这场赵国国内争论许久的大事便就此落下,朝堂内重新恢复了宁静。

    这场意外的雪灾也让主父和大王的关系大为缓和。在此事中,年轻的赵王何处置及时、举措得当,更是亲自前往各地督促赈灾之事,让赵国国内的子民对这位年轻陌生的赵王大为好感,也让他的父王赵雍对他刮目相看。

    平心而论,政事并非赵雍所长。他置身处地的设想若自己还是赵王的话,在这事上的处置未必会比赵何好上多少。虽说这些大多都是肥义等人的功劳,但赵何在处事时表现出的冷静沉着,以及在前往各地所做的笼络人心,都非常合乎一个君王所该有的素质,这也让赵雍原本对他有些成见的看法转变了不少。

    正如他当初立赵何时所认为的一样,他的这个儿子并不缺乏作为一个杰出君王所具备的素质,真正缺少的只是胆识和魄力而已。若是有一个能弥补他缺点的父兄在旁,赵何必然能得心应手,让赵国在七国中脱颖而出,完成自己的谋划许久的大业。

    所以赵雍的想法是自己在世时仍由自己庇佑赵何,若是自己离世,则有赵何的兄长赵章继之。

    在他看来,这天底下所有的忠义,都及不上骨肉亲情来的更为可靠,父子三人若是齐心齐力,必能所向披靡。况且赵何将来如果想要善待自己的兄长的话,大可以从新占之地裂土封给赵章称王。

    正是因为赵雍心中对赵章的愧疚,以及想要借助赵章之力平衡势力的私心,所以对赵章在邯郸的所为皆是抱着纵容之心。这数月主父和赵王皆在邯郸外,朝政皆由肥义、赵成、赵章三人决断,赵章便趁机在邯郸城内大势扩张势力。

    按照田不礼的提议广开门府,安阳君开始大肆招揽门客。魏槐更是亲自收下赵章为弟子,虽因赵章身份特殊不入墨家,只是学习击剑之术,但此举无疑也是向世人传达一个很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墨家公然表态支持安阳君。

    果然,有墨家造势相助,民间艺高胆大的侠士一时趋之如骛,才短短三月时间,安阳君府下就聚齐了食客千余,其中多为亡命之徒。

    赵章如此张扬也也引起了肥义赵成等人的警觉,纷纷令属下向赵王和主父密奏其事,皆言安阳君有不臣之心。主父倒是不以为意,反而叱喝这些人无事生非,因为按照赵制,封君者确实有资格招纳不限的数量的门客,赵章此举并没有违反赵律。

    至于赵何的态度则让人捉摸不定,他在外地收到奏疏后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吩咐负责文案的御史留中待发,不予答复。赵章身为安阳君,又是大王长兄,在赵国国内的身份尊崇无比,肥义和赵成到无权对他做些什么,也只得任由他去,只是吩咐手下心腹之人多对他关注。

    至于赵信,这些日子却是累坏了。作为主父的亲军统领,自然要随着主父南下中牟。偏偏精力旺盛的主父又是按耐不住的主,这半年来在邯郸的生活几乎将他憋坏,到了中牟后便是如鱼入水,每日都要出巡四处巡视各地的军营,这二月来几乎是马不停蹄,直到这二月才得以返回邯郸。

    这些日子来羽林禁卫随着主父和大王离开邯郸三月之久,再回到王宫时彼此之间对峙的紧张气氛也缓和了不少。赵信也算得了清闲,不用每日在王宫执勤,夜间时常回到家中歇息。只是父亲不在家中,和母亲李氏又没太多感兴趣的话说,待在家中也是无聊,便时常邀人喝酒。

    只是自从狐茂走后,他在邯郸的知己到真没多少了。原来那些狐朋狗友如今在他看来却是幼稚的很多,唯一能说得上些话的石单又是只甘心做个小跟班,平时对自己都是毕恭毕敬的,再无半点以前的亲热随意,赵信也觉得无趣的很。

    想来想去也就乐毅这个老大哥还能说的点话,便时常正巧两人都轮休的时候去找他喝酒。

    乐毅自从上次相助主父后,便在主父的吩咐下从城卫的校尉直接升为都尉,成为了城卫军十大都尉之一,负责邯郸东北城区的戍守了治安。赵何和肥义不会在这点小事情上驳了主父的面子,便依言调任。至于中尉李希,虽然心中很是不情愿主父在自己的身旁埋下个钉子,但无奈之下也只好点头答应。幸好乐毅资历尚浅,军中的部将士卒都是李希的老部下,他一时半伙也对李希造成不了威胁。

    乐毅对此心知肚明,上任后也不生气,只要属下按照他的吩咐操练巡弋,便也不刻意的去寻他们晦气。平时闲下来的时间多了,也乐得和赵信走得近些。

    这一日两人又相约喝酒,正是那次乐毅带赵信来过的特别的小酒馆,点上了酒菜,正和乐毅笑着说着话,赵信余光扫至门外,却见走来一人,看上去有些眼熟。赵信不由一怔,已经认出是谁了。

    魏嚣正迈进店门,挥手懒洋洋的招呼小二道;“小儿,老规矩,一碟牛肉一壶酒,靠窗的位子。”

    那小儿忙应了上来将其引入座,弯腰笑道:“客官稍候,马上就来。”

    魏嚣正欲入座,却忽然看见赵信正举手笑着看向自己,先是一愣,旋即欢喜的大步上前道;“赵兄,当真难得呀。”

    “没想到这里还能碰到你。”

    赵信也哈哈笑道;“确实难得,相请不如偶遇,既然这么有缘,不如一起并桌喝上几杯。”

    魏嚣笑道;“正有此意。”便招来小二,让他将韭菜并来这桌。

    “这位是我好友,乐毅乐大哥。”赵信笑着向魏嚣介绍,又看向乐毅道;“这位是墨家矩子魏槐先生的长徒魏嚣,我和他也算得上故交了。”

    魏嚣望向乐毅,见他三十上下的年纪,神情淡然,相貌颇为威武,身上一副赵军军官的打扮,倒也不敢小觑,便笑着拱手道:“小弟魏嚣,见过乐大哥。”

    乐毅听赵信说他是墨家中人,不由微微吃惊多看了他几眼,闻言微笑回礼道;“原来是魏先生的高徒,难怪难怪,这么年轻气度就如此不凡,像极了魏先生当年风姿。”

    魏嚣微微吃惊道;“乐兄认识家师?”

    乐毅笑道;“算不上认识,只是对魏先生的剑技羡慕已久,年轻时曾经拜见过魏先生,所以印象深刻,怕是魏先生早已没了印象。”

    魏嚣哈哈一笑,道;“乐兄说的确实如此,我师父他沉心武道,向来对外事都是心无旁骛,所以乐兄说的到极为可能。”

    二人又客气了一番,便气氛融洽的坐了下来一起喝酒。

    自从上次一别后赵信倒也把魏嚣渐渐忘了,再加上没多久就南下中牟,这么长时间没联系倒有些生分了起来。不过幸好这个魏嚣却是个极为有趣的人,没多会儿谈笑风生了起来,和赵信和乐毅显得熟络的很。

    三人坐着喝酒聊着,不知不觉魏嚣就聊到了最近朝堂上李兑所提出的变法之事。赵信虽然挺多想法,但毕竟李兑是他舅父,他不好妄自评论自己的舅父,所以只是微笑听着,并不插嘴。这魏嚣看上去却是很感兴趣的样子,开口问道;“难不成我们赵国也要仿效魏韩秦国之事,开始走那法家制霸之事?”

    说着话时魏嚣不禁面露忧色,反应倒也正常。要知道诸子百家中墨家提倡兼爱天下之说和法家提倡的法家霸术正是起了观念上的冲突,游侠之流更是被法家视为社会的蛀虫。所以商鞅变法后墨家在秦国的强压下几乎销声匿迹,就算法家变法并不够彻底的魏国和韩国,墨家的势力也是极受压制。若是赵国也推崇法家之说的话,那赵墨受影响定然不小。

    魏嚣话声才落,乐毅却放下了酒杯,皱眉说道;“这倒不见得,魏兄弟大可不用如此担心。”

    本月尽量恢复双更,争取年底完本,多谢各位一直来的支持和陪伴。

第二百一十八章 居心叵测(下)

    “哦?乐大哥此话何意?”魏嚣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开口问道。

    乐毅沉声道;“我的意思是我们赵国这次所谓的法家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完全不同,也及不上李悝和申不害的,甚至可以说算不上法家的变法。”

    这回不止魏嚣了,连赵信也兴趣十足的看向乐毅,等着他开口继续说下去。这些日子来关于李兑的变法之说早已传遍邯郸,乐毅知道到也不足为奇。

    只见乐毅缓缓说道:“什么才是法?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换句话说法就是用以约束百姓的行为,令百姓对法生出畏惧之心,下意识的不敢去触犯法律。所以历次变法,必须先取信于民,令民生出服从畏惧之心,所以李悝、申不害、商鞅他们变法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变更律法,执行严格的法令。”

    “可你看李司寇所提之变法奏疏,可曾见过有关半点变‘法’之事?司寇所提四点无非就是将李悝变法、申不害变法和商鞅变法来了个大融合,却弄的似是而非。更为可笑的是竟然妄想不改变赵国现行的律法,只是通过官府的改良就实现富国之念,当真是本末倒置。”

    “所以魏兄弟完全可以不用担心,这次所谓的变法不过是花架把子,中看不中用的。司寇也不过是虎头蛇尾,唯一对赵国有用的监察制度却被否决。”

    乐毅面露不满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待看见赵信神情若有所思的样子,忽然意识到这李兑正是赵信的亲舅父,自己这边编排他赵信难免会有所不悦的。

    便连忙向赵信道歉道;“抱歉赵兄弟,你大哥我一时兴起随口胡诌的,并非对令舅不满。”

    赵信笑着摆了摆手,道:“乐大哥这话说的,我赵信岂是如此小心眼之人。况且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倒是也想过不少,却没你想得这么透彻。”

    魏嚣则是有些意外的看着乐毅,心中满是惊讶。初时他见乐毅面相粗犷,又是一副军中打扮,原以为他只是个不通文事的一介武夫,却没想到他竟然有如此真知卓越的见识。

    佩服之余也随之拍掌附和笑道;“正是,乐兄所说的极有道理,让魏嚣耳目一新,增长了不少见识。正如乐兄所言,这次变法看似完善,却是漏洞百出,况且这李司寇本就是世族出身,而所谓的‘变法’要打击的正是世家豪门的利益,他怎么可能拿自己家中开刀呢。”

    “而李悝、申不害、商鞅则不同,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