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铉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他不仅要考虑罗艺,还要考虑镇守潞水仓的李景,当初是他建议杨广派大将进驻潞水仓,就是为了防止罗艺得到潞水仓的粮草盔甲而坐大,杨广很明显也是想用李景来牵制罗艺。
如何才能把李景招入麾下,如何把潞水仓收入囊中,如何才能占领幽州,张铉一直在考虑这几个问题,现在随着宋金刚西撤,他便不得不面对幽州的局面了。(未完待续。)
第611章 大雅西来
这时,张铉又向房玄龄望去,只见他似笑非笑望着自己,张铉顿时醒悟,既然房玄龄来向自己汇报此事,他肯定心中已有定计,自己竟然还在这里冥思苦想。
张铉坐下,笑问道:“军师就不要卖关子了,说说看!”
房玄龄捋须笑道:“大帅有没有想过,李渊为何如此急切地派温大雅来收降罗艺?”
张铉略一沉吟,若有所悟说:“难道他们之前早就有勾结?”
“这只是其一。”
房玄龄微微一笑,“罗艺既然能接受渤海会的拉拢,当然也会接受武川府的笼络,李渊未必和罗艺有勾结,但罗艺一定和关陇贵族有密切关系,但现在李渊急切拉拢罗艺的真正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为了对付我们?大帅能想到李渊现在最担心什么吗?”
不等张铉开口,李靖便脱口而出,“刘武周!”
张铉顿时恍然大悟,李渊是想让罗艺去抄刘武周的老巢,以缓解刘武周对太原的压力,罗艺完全可以通过飞狐陉杀到马邑郡,一念疏通,张铉的思路顿时活跃起来,其实从河套地区也可以杀到马邑郡,但一来会受到突厥军队的干涉,其次梁师都也不会让李渊军队北上借道,所以走飞狐陉前往马邑郡确实是一条捷径。
刘武周也担心这一点,所以他才招降王拔须,让王拔须替他挡住幽州军西进,这着实有趣了。
张铉笑道:“军师的意思呢?”
“卑职觉得有李景在,罗艺未必会去马邑郡,不过只要他投降了李渊,幽州的局势就会风云激荡了,大帅可以先安抚罗艺。然后回兵北海郡,耐心等待幽州的局势变化。”
张铉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罗艺不肯投降李渊怎么办?”
房玄龄淡淡一笑,“大帅可以逼一逼他,让他不得不考虑寻找后援。”
张铉沉思良久,终于缓缓点了点头,“我明白了。逼而不打,上策也!”
就在李渊使者进入涿郡的同时,张铉下令青州军以清剿上谷郡余匪为借口,大举杀进了上谷郡,上谷郡虽然不属于幽州都督府,但它却是幽州的西大门,是幽州军的势力范围,青州军杀入上谷郡,也就意味着青州军开始对幽州势力的挑衅了。
消息迅速传到蓟县。罗艺心中大恨,却又有口难言,上谷郡确实不属于他的管辖范围,但又是他的势力范围,张铉明显不给他面子了。
内堂上,罗艺满脸怒气地对幽州司马温彦博道:“我就知道他让我联手攻打宋金刚其实不怀好意,此人野心极大,占了辽东也就罢了。还想图谋我的幽州,简直岂有此理!”
温彦博微微笑道:“都督也不必紧张。张铉只是做个姿态罢了,他现在还真没有攻打幽州的意思。”
“为什么这样说?”
罗艺不解地望着温彦博,温彦博不慌不忙道:“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饭需要一口一口吃,如果吃的太快太多就会噎着、撑着,人非但不会长胖。反而会生大病,张铉攻打河北也是一样,在短短三个月内,他灭了卢明月,灭了高士达。灭了窦建德,灭了渤海会,赶走宋金刚和王拔须,统一了大半个河北,他现在需要做什么,应该是停下来慢慢消化这些地盘,如果他不停息,继续攻打幽州,如果攻下也就罢了,如果攻不下来,河北各郡必然会生变,就算张铉不懂这个道理,房玄龄会不提醒他吗?所以我说张铉攻打上谷郡只是在做势,他绝对不会再攻打幽州。”
罗艺半晌道:“可就算他不攻打幽州,我也不希望他进兵上谷郡,那等于就是用一把匕首顶住我的腹部,他必须从上谷郡退兵。”
温彦博却没有办法让张铉从上谷郡退兵,沉思片刻,他叹了口气道:“张铉很明显要谋幽州,完成统一河北的大业,虽然不是现在,但也会在几个月后,上谷郡就是他攻打幽州的跳板,他虽然只是做势攻打幽州,但要他从上谷郡撤兵,可能性也不大,如果都督实在不甘心,不妨派人去和他谈一谈,说不定他会给都督一点面子,先撤出上谷郡。”
罗艺想了想,只得无奈地叹息一声,“那就试一试吧!”
温彦博的家位于蓟县城南,是一座占地三亩的小宅,家中只有妻儿和几名丫鬟仆从,温彦博对物资条件要求不高,生活过得十分清俭,傍晚时分,温彦博返回了自己家中,刚到家门口,他妻子裴氏便迎了出来,低声说了两句,温彦博一怔,便快步走进家门,直接向自己的书房走去。
走到书房门口,却见长兄正坐在桌前翻阅一卷书,温彦博着实奇怪,长兄大雅是李渊的记室参军,他怎么会来蓟县?难道是
温彦博心中有点明悟,便笑道:“兄长怎么来了?”
温大雅是温彦博的长兄,年约三十余岁,长得稍微壮实,身材也比兄弟矮半个头,但他和温彦博一样,都是并州出了名的才子,李渊特地上门请温大雅来协助自己,并任命他为自己的记室参军,待遇很厚。
温大雅站起身笑道:“来得突然,没有事先写信告之,望贤弟见谅!”
“兄长不是来找我的吧!”温彦博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温大雅。
温大雅笑了笑,“我们坐下说。”
兄弟二人坐了下来,裴氏进屋给他们重新上了茶,温大雅感谢了弟媳,又对温彦博道:“其实你很清楚我来幽州的原因,罗都督可是接受了独孤家族的资助,否则他也不可能有今天,李公进了长安,被封为唐王、丞相、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独孤家族也成为李公的附庸,所以……”
“所以独孤顺也希望罗都督归降李公,是吧!”
温大雅感觉兄弟的语气有些不悦,他觉得有些话要和兄弟说清楚才行,他沉吟一下道:“李公之所以派我来幽州,而且我先来见你,都是因为你是我兄弟的缘故,我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温彦博正要开口,温大雅摆手打断他的话头,“你先听我把话说完,我会给你说话的机会。”
温彦博苦笑一声,“兄长请继续说!”
“我不认为罗艺投降李公是什么大逆不道之事,毕竟代王成了天子,李公只是丞相,退一步说,就算李公成了天子,建立新朝,我觉得也是天命所归,我是希望三弟能看清自己的前途,李公也常说你是宰相之才,现在却屈身做一小吏,岂不惜哉!”
温彦博其实也不喜欢罗艺的狡诈自私,他也一直在考虑自己前途,事实上,他一直在选择,究竟是选择张铉还是李渊?
沉默良久,温彦博问道:“这件事你和父亲谈过了吗?”
他们二人的父亲是前北齐大儒温君悠,现在依然在老家祁县静养,温大雅摇摇头,“这种事我不想让父亲操心。”
温彦博从书柜里取出一封信递给兄长,“这是父亲上个月写给我的信件,兄长看看吧!”
温大雅一怔,接过信看了一遍,父亲在信中居然夸赞张铉悲悯苍生,全力赈济中原饥民,使百万人免于饥亡,若此人为天下之主,乃苍生之幸也。
温大雅心中暗暗吃惊,虽然父亲没有明着要求三弟去投奔张铉,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他支持小儿子为张铉效力。
温大雅沉默片刻问道:“那三弟怎么决定?”
“我现在还在考虑。”
温大雅苦笑一声,既然父亲已经表态了,他就不能再和父亲作对,他想了想又道:“那我就不劝你了,你自己考虑,我等会儿自己去找罗艺。”
“兄长不要我引见吗?”
“不用了,公事归公事,让三弟引见反而会影响你的立场。”
温彦博确实不想参与此事,尤其是自己的兄长为使者,若自己参与,以罗艺猜疑的性格,肯定会认为自己拿了什么好处?或者认为自己背叛他,温彦博可不想多事。
但温大雅毕竟是他的胞兄,就算不帮助说话,但温彦博也觉得自己应该指点一下,让兄长少走一点弯路。
想到这,温彦博笑道:“如果兄长现在去见罗都督,我觉成功的可能性或许更大一点。”
“为什么?”
“因为张铉陈兵于上谷郡,都督压力很大,虽然他没有明说,但我看得出他很害怕,尤其去年突厥曾找过他,如果拖过今晚,他担心他会决定投靠突厥,相信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这种事发生。”
温大雅心中也担忧起来,起身道:“好吧!我现在就去见罗艺。”(未完待续。)
第612章 幽州易帜
PS。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都督官衙后堂,罗艺负手站在窗前,目光忧虑地注视天空,他一直严密注视着河北局势的变化,但局势变化造成的后果他却不敢面对,直到今天他得知张铉出兵上谷郡,他便知道自己无法再逃避了。
除了幽州外,张铉已经统一了河北和辽东,那么他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幽州了,这一点连傻子都看得出来。
尽管温彦博安慰自己,张铉不会马上进攻幽州,他也相信温彦博的分析正确,可问题是,张铉迟早会来,一旦青州军大举进攻,自己的两万军队能守得住幽州吗?
罗艺暗暗叹了口气,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
那自己该怎么办?接受突厥军队进入幽州倒是一个办法,可就怕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突厥军队进入河北,那他罗艺就成为天下罪人了。
可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好办法?
就在罗艺愁肠百结之时,有士兵在堂下高声禀报道:“启禀都督,唐王派使者前来求见!”
罗艺一下子愣住,他没有听清,又问道:“是谁?”
“长安唐王派来的使者求见!”
李渊派使者来见自己?罗艺只是略略惊诧一下,但立刻便明白过来,他接过拜帖看了看,居然是李渊的记室参军温大雅为使者,他简直觉得上天在眷顾自己,就在他最绝望之时,希望就出现了。李渊顿时喜出望外,也顾不上仪态,连忙迎了出去。
大门外,温大雅站在台阶前等候多时,这时,府内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止一人,温大雅一眼便看见了急匆匆走在最前面的罗艺,他心中不由暗暗赞许,兄弟说得果然不错,从罗艺急切的态度便知道自己来得是多么及时。
温大雅曾在卢氏家学读过几年书,见过罗艺,他上前拱手笑道:“罗都督,多年未见。”
“温参军,实在是有失远迎。让参军久等了。”
罗艺满脸灿烂,每一个毛孔都蕴着笑意,很多亲兵都感到诧异,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都督如此热情洋溢了。
罗艺心中着急,连忙请温大雅进官衙,他向后看了看,却没见温彦博,罗艺奇怪地问道:“彦博没有跟参军同来吗?”
温大雅淡淡一笑。“我还没有来得及去见他,公事重要。”
“那也是。参军请!”
“都督请!”
两人一起走进了大门,一直来到贵客堂,罗艺请温大雅坐下,又命侍女上茶,他这才坐在温大雅对面,罗艺笑道:“听闻李公已经入长安位居唐王。可喜可贺!”
“我们一路南下,基本上没有遭遇什么抵抗,连屈突通都愿效忠李公,可见人心所向,但我家唐王只是为了匡扶大隋社稷。这次特地令我来幽州出使,想听一听罗都督的意见和建议。”
温大雅说得很含蓄,就是问罗艺承认哪个隋朝,是长安的隋朝,还是江都的隋朝?
罗艺对哪个隋朝并不感兴趣,他关心的是自己能得到什么?
罗艺沉吟一下问道:“幽州对李公就那么重要吗?”
“那当然,唐王刚刚开府就派出了两名使者,一个是通议大夫张纶,他是巴蜀人,所以去招揽巴蜀各郡,第二个就是我,命我来幽州面见罗都督,足见唐王对罗都督的重视。”
说到这,温大雅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呈给了罗艺,“这是我家唐王给都督的亲笔信,请都督一览。”
罗艺接过信看了一遍,李渊在信中说得倒很坦恳,希望自己能接受长安的册封,但信中却没有提到打算封他什么?
罗艺当然很在意爵位,张铉被封为齐国公,他才是北平郡公,让他着实不舒服,但爵位只是一方面,现在他更关心自己的退路,如果李渊肯出兵牵制张铉北上当然最好,如果实在牵制不住,那自己也能有一个去处。
既然李渊在信中说得那样坦诚,罗艺也不再含蓄,他缓缓道:“温参军应该也知道,张铉刚刚灭了渤海会和窦建德,现在河北除了幽州外,都是他的地盘,甚至包括辽东,他的下一步必然是针对幽州,我想知道,如果我接受了长安招安,一旦张铉率军大举进攻幽州,唐王的军队会不会出井陉来进攻河北,从西面牵制住张铉?”
温大雅在临走之前特地和李渊谈论过此事,李渊和裴寂都认为,就算他们出兵井陉,幽州还是守不住,张铉的实力太强大,何况刘武周严重威胁太原的安全。
只是他们急需一支军队从北面牵制住刘武周,想来想去,只有罗艺的幽州军最合适,但他们绝对不能把真实目的告诉罗艺,只能从罗艺的角度来安抚他。
温大雅笑道:“我们之所以来联系罗都督,当然是希望能得到幽州这块河北的战略要地,为我们将来统一河北打下基础,所以如果青州军北上,我们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尽力牵制住他们,或走井陉,或走滏口陉,甚至攻打河内郡,无论如何,我们的军队一定会出现在河北。”
罗艺一向精明狡诈,他怎么可能因为温大雅的两句出兵之语就信以为真,对李渊而言,得到幽州固然欣喜,可得不到也没有什么损失,所以罗艺对李渊出兵的诚意就有点怀疑了,李渊会为幽州而出倾国之兵和张铉火并吗?显然不会。
罗艺心中冷笑两声又问道:“如果唐王的军队无法牵制张铉大军北上,又该如何?”
温大雅依然不慌不忙道:“如果罗都督实在守不住幽州,也可率军西进,从飞狐陉进雁门郡,并州的军队会接应幽州军南下,我们会给罗都督一个临时安置之地,待时机成熟,再支持罗都督反攻幽州。”
这句话还比较实在,罗艺也知道这是李渊能做到的最大诚意了,对自己也有了一条退路。
罗艺便不再纠结李渊出兵一事,又笑着问道:“信中唐王承诺封我高官厚爵,却有没有明说,我想知道长安的诚意究竟是什么?”
“请罗都督放心!”
温大雅欠身道:“因为官爵要由天子下旨册封,所以唐王不好明说,绝不会让罗都督失望。”
罗艺稍稍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不是江都的天子,而是李渊立的义宁帝,他又追问道:“究竟是什么?”
温大雅微微一笑,“天子将加封罗都督为左翊卫大将军,赐爵北平郡王,开府仪同三司,圣旨我已带来,如果罗都督愿意接受,我就正式宣旨了。”
这个结果让罗艺大喜,他愿以为会封自己燕国公,却没有想到是封王,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罗艺心神激荡,差一点就答应了,但他稍微冷静一下,便笑道:“我原则上可以接受,但今天不是宣旨的日子,明天一早我正式答复参军,同时会接受旨意。”
温大雅知道罗艺还要考虑一下,便笑着点点头,“既然如此,我明天一早等都督的好消息。”
罗艺派人将温大雅送去贵宾驿休息,又连忙让亲兵去把兄弟罗寿找来。
罗寿是罗艺的胞弟,现任北平军使,率五千军镇守榆关,由于青州军进攻上谷郡,罗艺担心张铉要大举进攻幽州,便发鸽信将罗寿的五千军队紧急调来,罗寿也是今天下午才赶到蓟县。
不多时,罗寿匆匆来到了都督官署,他长得颇像罗艺,一进门便笑道:“我刚听说李渊派使者来了,是吗?”
罗艺点了点头,便将温大雅的条件一一告诉了兄弟,最后道:“我现在已经有七分愿意,只是还有一点犹豫,想让你来帮我拿一个主意。”
罗寿是个典型的军人,做事果断,雷厉风行,不像罗艺那样多疑,他想了想笑道:“如果写信让玉郎去劝说张铉,大哥觉得张铉会让步吗?”
罗艺摇了摇头,“首先我不知道那个浑小子现在何处,但就算他去找张铉,张铉也绝不会为了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