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成抱拳使一礼,“多谢大帅!”
他在下首坐了下来,张铉让侍女上了茶,又笑问道:“去蓟县见过母亲了吗?”
“见过了,我就是刚从蓟县过来。”
“哦——”
张铉笑了笑,“那为什么不在蓟县过了年再出来?”
“是母亲的意思,她让我来投奔大帅,必须要在新年前为大帅效忠。”
“为什么一定要赶在新年前呢?”张铉有些不解地问道。
罗成叹了口气,“因为李渊新年就要登基了。现在他毕竟还自诩为隋臣,所以我投靠大帅也是一员隋将,李渊也无话可说,不会凭此为难父亲,如果他登基就不一样了,母亲担心父亲的处境。”
张铉这才明白罗成母亲的良苦用心。他默默点了点头,便岔开话题笑道:“说说看,这一年去了哪里?”
罗成笑道:“去的地方不少,关陇去过,江南也去过,回了一趟荆州祖宅,然后去巴蜀逛了一圈,最后去了辽东。”
“你从辽东回来?”
罗成点点头,“我去了辽河战场。凭吊当年的阵亡将士,多年前的东征遗迹还历历在目。”
说到这,罗成低声道:“我需要提醒大帅,高句丽恐怕要进攻辽东了。”
“为什么这样说?”张铉不露声色地问道。
“我在辽东遇到几个从高句丽逃出的涿郡商人,他们告诉我,高句丽正在积极战备,从各地调集了十几万大军,平壤城内粮食堆积如山。据说是支持渤海会主高烈重建北齐。”
张铉负手走了几步,回头问道:“这几个商人还在涿郡吗?”
罗成笑了起来。“我知道大帅会很关心这件事,我把他们都带来了,他们就在益都城,他们很愿意为隋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张铉精神一振,立刻对亲兵令道:“速去请军师过来。”
城西有一座客栈,叫做悦来客栈。在益都城十分有名,客栈很大,生意也十分兴隆,虽然临近新年,大部分客人都回乡与家人团圆了。但依然有不少客人滞留益都城,大多是商人。
中午时分,客栈外忽然来了大群士兵,足有数百人之多,掌柜见客栈外站满了士兵,吓得连忙出来行礼,“请问各位军爷,这是在做什么?”
为首军官笑道:“不用担心,我们是奉命来接几个从涿郡来的商人。”
这时,三名男子从客栈里出来,躬身行礼道:“我们是和罗将军一起来益都的,请问是来找我们吗?”
“你们可是从辽东回来的商人?”
“正是!”
军官点点头,“齐王殿下请你们过去,请吧!”
三人回去稍微收拾片刻,在四周人群的一片窃窃议论中跟随士兵向大将军官署而去。
大将军官署也就是青州军军衙,是青州军的最高指挥中心,但朝廷兵部也并不是摆设,大将军官署负责战时军队指挥,而兵部则负责征兵、抚恤、屯田、军田管理、地方安全等等日常事务,双方各司其责。
参军作战堂上,高句丽和辽东的沙盘已经摆上高句丽的沙盘是根据三次高句丽战役的作战地图制作而成,虽然不是很精细,但勉强可以使用,立体感很强,令人一目了然。
大堂上,除了张铉、罗成、李靖、房玄龄和杜如晦外,兵部尚书李景和民部李纲也被一并请来,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两名尚书却一头雾水,但从沙盘来看,他们便隐隐猜到,高句丽那边又要出事了。
张铉对李景笑道:“尚书应该渤海会高烈吧!”
李景点点头,“我当然知道,听说他在河间郡一战阵亡,难道不是吗?”
“当时我们也以为他阵亡了,但后来才发现是高覃替他而死,高烈和穆隧后来新逃亡去了高句丽了。”
众人面面相觑,李纲又问道:“难道他又想借助高句丽的力量卷土重来吗?”
张铉冷笑道:“应该说是高句丽想利用他来染指中原,先帝死在江都,大隋四分五裂,高句丽以为机会来了,野心便开始膨胀,但根据我们的情报,不仅是高句丽想染指中原,契丹也对辽东虎视眈眈,两者极可能会联手。”
这时,一名从事在堂下报告,“启禀殿下,三名商人已被带到!”
张铉对两位尚书道:“罗将军带来三名从高句丽逃出的大隋商人,他们对那边的情况很了解。”
他随即令道:“请他们进来!”
不多时,士兵将三名商人带上大堂,三名商人战战兢兢跪下道:“小民参见齐王殿下!”
张铉笑道:“三位都是爱国之人,不用害怕,起来说话吧!”
“多谢殿下!”
三人站起身,罗成又介绍他们三人道:“他们三人一个叫韩琪,一个韩治,他们是堂兄弟,另一位叫赵百年,与他们是同乡。”
张铉便问最年长的韩琪道:“你们三人是哪里人?在高句丽做什么生意?”
韩琪年约四十岁,看起来十分稳重,他连忙躬身道:“回禀殿下,我们都是涿郡蓟县人,在高句丽做药材生意,已经有十几年了。”
“居然有十几年了,看来你们在高句丽还颇有人脉。”
“确实认识了不少人,所以我们这次才能得到那边的朋友帮助,成功逃出高句丽,这次渊太祚下令将所有在高句丽的隋民一律抓捕,说是怕混入奸细,那几天平壤城一片混乱,士兵挨家挨户搜查,连地窖也不放过,我们是被朋友冒死保护,而且我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当地话,才逃过一劫。”
“现在那边军队集结如何?”李景在一旁问道。
韩琪认识李景,连忙躬身道:“回禀老将军,我们亲眼看见大量军队在平壤集结,听说超过十万人,市场上粮价高涨,人心惶惶。”
“辽河那边有高句丽军队吗?”
“军队一直就有,是不是新增加的军队就不知道了。”
张铉又问了几个问题,这才让士兵将他们三人带下去休息,罗成也行一礼退下去了。(未完待续。)
第674章 筹粮之方
望着罗成远去,张铉回头对众人道:“其实在我们南下拦截宇文化及之时,高句丽就已经动手,趁机占领了回龙镇,拔掉了我们在辽东半岛的根基,这就是高句丽企图染指中原的先兆。
从三名商人的描述来看,形势已经很明确了,高句丽是要利用高烈来入侵中原,我想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应该是一个策划已久的长期战略,但无论如何,辽东是他们必须走出的第一步,他们会用辽东为根基来侵占河北,他们的时机已经等到,战争很可能会在开春后爆发。”
这时,李纲缓缓道:“高句丽坐大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在汉魏时期,朝廷在辽东一直拥有辽西、玄菟、辽东、乐浪等四郡,包括辽东半岛,甚至平壤都属于大汉朝廷的郡县,但五胡乱华后中原陷入混乱,高句丽趁机西扩,逐步将势力线扩张到辽河一线,高句丽已严重威胁到了辽西走廊与河北的安全。
所以当大隋统一天下后,文帝率先向高句丽发难,动员大军征东,先帝又三征高丽,朝廷希望能恢复汉末朝廷在辽东的疆域,使河北中原有足够的缓冲,可惜都没有能成功,高句丽虽一时降服,却出尔反尔,野心难泯,希望殿下将来有条件时继续东征,重新恢复我大汉疆域。”
李纲一席话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众人没想到一直没有说话的李纲竟是在考虑灭高句丽之国,张铉沉思片刻道:“我参加过第三次高句丽之战,也能理解当时天子为什么不灭掉高句丽,因为我们当时的国力已无法控制高句丽的人口和土地,最终只能便宜了新罗或者百济,我相信。将来我们会有灭掉高句丽的一天,但现在我考虑三件事,第一,彻底击溃高句丽;第二,收回辽东半岛;第三,让高句丽成为我们一处军粮来源地”
说到这。张铉又问李纲道:“我想知道现在朝廷钱粮能否支持我再招募五万军队。”
事实上,青州军在收降了幽州军队和招募部分中原灾民从军后,总兵力已经达到十五万人,距离张铉的初步二十万人的目标只差五万人,兵力达成二十万,便可以和李渊以及瓦岗军抗衡了。
支持二十万士兵关键在于人口,不仅士兵吃饭,还有兵器、盔甲损耗补充,要有人开矿冶铁。要有人打造兵器盔甲,还有军马供养等等。
一般而言,极限供养就是六名青壮养一个士兵,这对民众剥削极重,十个青壮养一名士兵,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但由于生产力不高,也显得十分吃力。
但就是这样。二十万大军也需要两百万青壮,加上他们的家人、孩子。至少一千万人口,大隋的百万大军就是由五千万人口来供养。
张铉很清楚这一点,从目前他控制的地盘和人口而言,供养二十万大军还是比较吃力,所以他心中着实有点担心。
李纲沉思片刻道:“如果从眼下来说,我们得了潞水仓的库存。加上李渊的赎回士兵的钱粮,招募五万军队足足有余了,关键是要持久,包括兵器供应,钱粮支撑。仅仅靠河北和青州两地,支撑二十万军队还是有点沉重,但如果军屯做得好,使军队粮食能够自给,我想二十万大军勉强能够维持。”
李纲的言外之意就是他们现在还可以吃吃隋朝的老底,但要长期维持就必须加强军屯,军队在粮食上能自给,这样就可以减轻对郡县官府的税赋压力,有利于经济恢复。
李纲又继续道:“目前长安上田的田税是每亩两升两合,户税是每年两千文,我们田税和户税与长安基本上持平,至于中原各郡的税赋极重,达到每亩五到六升,是我们和长安的三倍,商税和户部也同样沉重。
中原人口必然是向河北和关陇两地流动,但长安的田税我听说李渊即位后将降为一升八合,同时限制佃农地租,这些措施或许吸引不了河北、青州民众,但对中原人口的吸引力却很大,殿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纲的一席话揭开了一个无情的事实,李渊拥有并州南部、关中和巴蜀三大粮仓,他便可以在同样保持二十万大军的基础上减税,但他张铉却没有这个条件,要么减少军队数量,要么加税,否则无法可李渊抗衡,这就是双方实力差异。
所以李纲提出了加大军屯的方案,增加军队粮食自给,那就能养活二十万大军和李渊抗衡了,这确实是一个有效的办法,青州军本身就有军屯制度,四成的军粮都是靠军屯解决,如果能把军队自给率提升到七成以上,那他们也可以降税了。
这时,李靖在一旁说道:“李尚书开源的想法很多,军屯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案,不过我也有一个方案,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粮食缺口。”
众人一起向李靖望去,张铉笑道:“李司马尽管畅所欲言!”
李靖点点头道:“我在马邑郡为官多年,虽然马邑郡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很低,但很少听说马邑郡有饥荒的问题,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是马邑郡能从草原获得肉食供应。”
众人立刻明白了李靖的意思,李纲道:“李司马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和草原贸易,以获得肉食,也算是对粮食的一种补充,是吗?”
“其实如果肉食充足,对士兵的体质是一个很大的提高,粮食消耗也会相应减少,我曾经算过,如果没有油水肉食,一名壮汉每天要吃一斗米才能饱,如果每天有一斤肉,那么每天半斗米就能吃饱,而且体力和力量都会加大,所以肉食对士兵非常重要。”
李景沉吟一下道:“不知司马想过没有,二十万大军,每年至少需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头牛羊,丝绸、布匹、陶瓷他们的需要量其实也不大,那我们用什么才能和草原大量交换牛羊?”
“食盐、生铁他们都大量需要”
李靖话音刚落,众人纷纷反对,“生铁不行,绝不允许卖给草原。”
李靖也不分辨,向张铉望去,大堂里也渐渐安静下来,众人一起望向张铉。
张铉缓缓道:“首先,北海郡有很多沿河牧场,沿海滩涂已经大量种上苜蓿,畜牧产量已经是天下第一,其次我们还在东莱郡和高密郡推广畜牧,大量养羊,也可以专门养肉牛,不在市场上出售,只供应军队,然后发展渔业,用鱼肉来做补充,当然这样或许还是不够,那么不足部分就通过与草原的贸易来解决,我们可以用茶叶来解决货源不足,用茶叶发酵后制成茶砖卖给草原,我们可以垄断和草原的盐茶贸易,这样军队的肉食供应基本就足够了,至于生铁”
张铉看了一眼众人道:“我能理解李司马的用意,生铁可以卖,但不能卖给突厥,而是卖给突厥的对头,比如拔野古、回纥、同罗等部落,让他们有实力和突厥对抗,这对牵制突厥势力南下很有好处,其实我一直考虑这个问题,一旦条件允许,我打算支持拔野古,但现在不行,首先我们自己的生铁都还不够用。”
张铉这番话算是最终表态了,可以大力发展和草原贸易换取肉食,大家也知道,同样是草原民族的契丹已经开始大量买茶,那么茶叶一定能成为和草原的最大贸易货物。
这时李纲笑道:“既然做出了这个决定,我建议可以专门成立一个署衙负责此事,而且最好能在南方控制住茶叶,以举国之力来推动与草原的贸易。”
众人都散去了,大堂上只剩下张铉和李景二人,李景因为年事已高,张铉便不再让他带兵打仗,而是让他出任兵部尚书,这也是最适合他的官职。
李景笑问道:“大将军派人去接来大将军,不知道他现在到哪里了?”
“现在应该在东海郡,他坚持要坐船来北海郡,我们都在期待他的到来。”
“殿下还是想让他执掌水军吗?”
张铉点了点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能取代他之人,虽然我们也有几个优秀的水军将领,但作为主帅,他们还是弱了一点,我非常需要来护儿这样一个经验老道,统帅力极强的大将来担任水军主将。”
张铉把李景单独留下,并不是想和他谈来护儿的问题,张铉便岔开了话题,转回到正事上。
“我想和李尚书谈一谈募兵之事。”(未完待续。)
第675章 黄河酒肆
兵部的权力并不像杨广后期一样被架空,张铉赋予了兵力很大的管理权力,比如民团管理、战船管理、军粮调拨、新兵招募及训练、军田屯垦、军功奖励以及士兵抚恤等等,在面对各军大将时,张铉的身份是青州军大帅,而在兵部面前,他则是摄政王,兵部尚书的顶头上司。
兵部招募士兵过程中张铉一般不会干预,但招募之前张铉会提出一些特殊要求,兵部就根据这些特殊要求来制定招募计划。
李景当然很清楚这一点,他微微笑道:“殿下请说,微臣洗耳恭听!”
张铉负手走了几步道:“首先是兵源之地,我希望这次招募五万军队是在河北西部诸郡进行,包括赵郡、魏郡、汲郡、河内郡、武安郡、襄国郡,一共是六个郡,其中以魏郡和汲郡为主,尚书能理解我的用意吗?”
李景点点头,“微臣明白,主要考虑到迁都后的需要。”
张铉笑道:“这六郡的民团只有两万人,另外三万士兵将是真正的新兵,不是短时间可以训练出来,所以我打算让他们拱卫中都,以确保中都的安全,至于装备也不用太高,乙级装备即可。”
青州军装备分为甲乙丙三等,甲等和乙等的区别在于盔甲,甲等配明光铠,乙等配皮甲,而丙等虽然也是配皮甲,但在兵器上还要更逊一筹,主要以缴获的兵器为主,丙等装备大多用在民团身上。
“微臣记住了,殿下请继续交代。”
张铉走了几步又道:“其次是招募时间,朝廷的新年假到正月初五,那兵部就从正月初六开始着手制定招募计划,务必在二十天完成招募,然后就在魏郡集训,二月底之前完成部署,时间非常紧张,制定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能出意外。”
李景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实际上他只有两个月时间,两个月的时间要完成募兵、训练到部署,非常困难,但李景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点了点头,对张铉道:“微臣一定会全力以赴!”
张铉能理解李景的压力,他笑了笑道:“因为我们上述六郡就有两万民团,实际上只要招募三万军队即可,如果实在招募不足,用其他郡的民团也可以,条件不需要那么严格,但无论如何,李尚书要好好休息一下,好好度过这个新年。”
即将到来的新年在长安却多了几分肃杀之气,尽管大街小巷挂满了灯笼,官方力图树立起一种喜庆的气氛,但到处是一队队带刀巡逻的士兵,杀气腾腾地在大街上巡视,目光凶狠地盯着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