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嫌谐绺叩耐霞易逡惨谎鞘来盗鸥髯迨琢欤谇罩菽酥凉隳系赖匚怀绺撸哉庋牡胤胶雷澹钕轮荒苡冒哺У氖侄危荒芮抗ィ裨蚶罹附囊煌蚓雍苣驯H!
张铉也意识到自己当时考虑得有点简单了,他便缓缓点头,“也罢,我这就派人前往岭南!”
(未完待续。)
第865章 故友重逢
时间又过去了三天,距离科举只有两天了,这时,大部分士子都放弃了温习,要么去投名状、拜师门,要么就相约喝酒,在考前放松自己,使中都城格外热闹。
中都城西有一座很出名的酒楼,叫做临漳酒楼,由于这里靠近太学,生意更是火爆,中午还没有到,这座酒楼内便已经挤满了来自天南各地的士子。
这时,沿着大街快步走来两名年轻人,都穿着白色儒袍,头戴游学冠,正是卢涵和褚遂良,两人交往了三天,早已成为莫逆之交,彼此的底细都已了解,褚遂良知道卢涵是参军从事,齐王妃的族侄,而卢涵也知道褚遂良的父亲褚亮是长安秦王府文学馆学士,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的交情。
“卢兄,我们来晚了吧!”
褚遂良望着酒楼门口一群士子,忧心忡忡道:“你看那边还有不少人在排队呢!”
卢涵笑道:“放心吧!我那几个兄弟应该已经到了。”
两人走到酒搂前,一名酒保连忙迎上来,“真对不起,小店已经没有座位了,两位去别的店吧!”
“我朋友已经订好位子了,在三楼沧海房。”
“原来如此,两位请!”
卢涵和褚遂良在酒保的引领下上了三楼,来到最里面的一间雅室前,“就是这里,两位请吧!”
卢涵推门走进去,里面正在谈话的三人站了起来,正是卢涵当初的至交好友李兆希、崔广平和崔广林三人,三人见卢涵进来,顿时激动起来,紧紧拥抱在一起。
李兆希又给了卢涵一拳笑道:“据说你来中都已经一个月,为何不早点来找我们?”
“哎!我刚刚才决定参加科举,以前的东西都忘得差不多了,还得重新温习准备,你说我哪有时间?”
“这也是!”
李兆希笑了笑,目光转向卢涵身后的褚遂良,“这位公子是?”
“我忘记大家介绍了。”
卢涵连忙将褚遂良拉过来笑道:“这位是我的新好友褚贤弟。”
他又向褚遂良介绍三人,诸遂良连忙躬身施礼道:“小弟褚遂良,余杭郡钱塘县人,见过各位兄长。”
“原来你就是褚遂良!”崔广林惊喜地笑道。
褚遂良一怔,“广林兄认识我?”
“我是听人说起过贤弟,说贤弟的字写得极好,十岁时就有大家风范,御史台的虞大夫贤弟应该认识吧!”
虞大夫就是御史大夫虞世南,褚遂良当然认识,他点了点头,“他是我恩师!”
卢涵惊讶道:“原来名动天下的书法大家虞公是贤弟的恩师,贤弟竟没对我说过。”
“这只是一桩小事,不足挂齿!”
褚遂良的谦虚顿时赢得大家的喜爱,三人连忙邀请他入座,这时,酒保给他们送来了酒菜,众人满了酒,卢涵端起酒杯感慨道:“一晃便是一年过去了,去年我们分手还历历在目,今天就到了再次相聚的时刻,来!为我们相聚饮了这杯!”
众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褚遂良好奇地问道:“各位兄长都是去年参加科举的吗?”
李兆希笑道:“我们去年可都是名人,组织了士子游行,不过还是考中了。”
卢涵给褚遂良介绍道:“这位李兄是去年科举二十名,现在礼部任员外郎,崔老二是去年科举四十一名,在御史台任职,上月刚刚升为监察御史,崔老大是去年科举第二十三名,现为馆陶县丞,昨天来中都办事,所以今天大家就能聚会了。”
褚遂良肃然起敬,原来他们三人都是科举进士,不是靠家族门荫,这时李兆希起身笑着狠狠掐了一下卢涵的脖子,“褚贤弟不懂他的意思,他是在故意损我们么呢!”
“这是为何?”
崔广平笑道:“他自己原本是去年科举第二名,被他家主强行抹掉了功名。”
褚遂良惊讶地笑道:“原来卢兄去年就是第二名了,卢兄可从来没有说过。”
卢涵摆摆手,“这种丢脸之事有什么好说的,就像你的恩师是虞公一样,你是谦虚,我是怕丢脸。”
说到这,卢涵又得意洋洋道:“不过我虽然丟了功名,但我现在却是参军从事,比他们三人都混得好,转到地方官府,至少是个中县县令。”
“瞧这位卢爷美成什么样子了!”
众人一阵大笑,崔广平端起酒杯感慨道:“我们都以为你回家继续温习,准备参加今年的科举,没想到你居然去辽东从军了,不过你是有真才实学之人,受到重用也不足为奇,只是你怎么又跑来参加科举了?”
“这其实是齐王殿下的意思,他告诉我说,没有功名,我将很难逾越五品这个门槛,在他的鼓励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重新提笔上阵了。”
“如果考不中怎么办?”
“如果考不中,还是可以回去继续担任参军从事,不过提升的希望就不大了,算了,我们不说这个,崔老二,说说你遇到的趣事。”卢涵岔开话题道。
崔广林笑道:“说起来难为情,这一年我基本上都是在御史台整理各种文书,没有查案的机会,虽然时常会遇到御史台高官,像虞大人也常常和我聊天,但没用,人家只看资历和办案能力。”
“可你不是也被提升为监察御史了吗?”
“老兄,监察御史才八品好不好,和我一起进御史台的三人都一起升监察御史了。”
“有办案的机会吗?”卢涵笑问道。
“机会倒是有,下个月御史台去中原各郡检查义仓,分为七个租,我是第三组,目前去哪个郡还是严格保密中,要上了路以后才知道。”
“那你呢?”
卢涵又笑着问崔老大,“当县丞过瘾吗?很威风吧!”
“别提了,所谓县丞就是所有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是你的,第一个月就直接把我累趴下。”
“那县令做什么?”李兆希好奇地问道。
“县令只管审案,参加一些露脸的仪式,然后接受士绅的宴请,再就是接待上司,其他杂事都归我这个县丞管。”
褚遂良在一旁听他们聊天,心中充满了羡慕,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聊聊官场,聊聊自己的事业,他知道有一条路可以达到,那就是后天的科举,这一刻,褚遂良暗暗下定决定,无论如何,他一定要考上
四更时分,褚遂良便起床了,他尽量轻手轻脚,不想吵醒卢涵,不料他刚拿起洗漱水盆,卢涵却已经从外面端着水盆回来了。
“啊!卢兄已经起来了。”
“今天考试嘛!睡不着就早点起来准备。”
“我去洗漱!”
褚遂良暗暗惭愧,他快步向楼下院子走去,院里的水井边已经有十几名士子在打水洗漱,褚遂良打了一桶水,便蹲在一旁忙碌地洗漱起来。
这时,开始有官员在客栈外摇铃了,这是在提醒各位士子该起床了,士子们纷纷端着水盆从房间里出来,小院里顿时热闹起来。
褚遂良回到自己房间,卢涵已经煮好了茶,两人在桌边坐下,喝茶吃肉饼,褚遂良一边吃着肉饼,一边含糊地问:“去年你参加科举的时候,什么时辰去考场比较好?”
“五更一刻到那里比较好,要排队搜身,还要验明身份,手续很繁琐,其实时间还是蛮紧张的,卯时考场落锁,卯时一刻正式开考,不过我们不用急,这里离太学考场很近,一炷香便可以走到了。”
“嗯!我要再看一看几个要点,五更一到便准时出发。”
(未完待续。)
第866章 视察科举
五更时分,太学大门口排了七支长队,近两万名士子,上千名士兵在这里维持着秩序,十几支骑兵队在士子队伍中来回巡视,防范着任何可能引发混乱的苗头。
这次科举共有四处考场,其中太学是最大的一座考场,太学里面又继续细分成七座分考场,近三成考生都在这里参加科举,虽然天还没有亮,但已经开始检查放人入考场了,以防止最后时间来不及。
检查非常严格,每个考生只能带笔墨和砚台,除了记录考生姓名的考状外,其余任何纸张都不允许带入,去年发现有考生将作弊纸条卷在笔筒中带入,所以今年连笔筒也要检查,还要搜身,辨别相貌是否和考状上记载一致,比如方脸,左眉有痣等等。
不过就算这样也很难辨别有心作弊之人,所以只能用严厉的惩处来约束士子的作弊**,一旦作弊被查出将终身禁止为官,如果作弊者是官家子弟,甚至还会连累他做官的家人。
褚遂良在乙考场三百四十一号,卢涵在丁考场一千四百五十八号,两人排队时便分开了,队伍缓缓前行,终于轮到褚遂良了,有官员大喊:“下一个!”
褚遂良连忙走上前,将考状呈上,官员在名卷中找到了他的名字,在上面打了个钩,又仔细看了看他的相貌,便问他道:“作弊的后果知道吗?”
“学生知道!”
“只允许携带笔墨砚台和考状,其余任何东西被搜到都会被停考,如果携带纸条和书籍那就是作弊了,现在是你最后的机会,你自己检查一下,有任何额外的东西先放我这里,回头来领取。”
“学生没有了。”
“进去吧!”
褚遂良快步走了进去,经过搜身后他进了考场,正好一名拿着灯笼的考官喊道:“乙考场的士子跟我来!”
这时,后面一名士子大哭起来,“我不是故意携带,我是忘记了,求求你们,给我一次机会吧!”
褚遂良摇摇头,跟着灯笼快步向考场而去。
褚遂良所在的乙考场是太学的一座大殿,可同时容纳三千人考试,每人一张小桌子,考状放在左上角,旁边有一小壶磨砚用的清水,考试一共两天,每天考六个时辰,第一天考贴经和诗赋,第二天则专门考试策,试策是隋朝的传统。
张铉对北隋实行了与众不同的百分制,其中贴经占十分,诗赋占二十分,试策则占七十分,最后以分数高低来排名。
一般而言,贴经是考基本功,就是默写经文,只要是苦读十年之士,基本上都能考好,而诗赋是考文学素养,读书人都会作诗写赋,只是水平高低罢了,但这两门加起来只占总成绩的三成。
关键是试策,这才是能否考中科举的重中之重,也是考士子的真才实学,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写一篇有关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
大殿内灯火通明,俨如白昼,士子们很快便找到自己的位子,纷纷坐下,立即开始着手磨墨。
时间渐渐到了卯时,外面有士兵高喊:“卯时已到,落锁!”
这时,几乎所有考生都已就坐好,等待着发放试题,只听一阵脚步声,近百名士兵手执试题牌快步走出,每个士兵都有固定的位子,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士子都能看到木牌上的试题。
贴经并不难,《左传》、《周礼》、《易经》各考一篇,另外还有《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的内容。
很多士子心中暗喜,这十分基本上可以拿到了。
褚遂良更关心诗的题目,诗赋是他的弱项,他绝大部分时间用在苦练书法之上,写诗作赋就相对弱了一点。
木牌上的题目很简单,要求五言杂诗一首,也就是不限题目随便写,这让褚遂良大喜,他曾经写过一首诗,深得父亲赞誉,今天便可以用上了。
......
褚遂良从考场出来时已是黄昏时分,他老远便看见了卢涵,连忙迎上去笑道:“卢兄,考得如何?”
卢涵摇摇头,褚遂良一惊,“卢兄没考好吗?”
“不是,是题目太简单了,所有人都考得很好,”
卢涵苦笑一声,“这就意味着明天的试策会非常难。”
两人在街头胡乱吃了一点东西,快步返回客栈,回到房间,褚遂良终于忍不住道:“卢兄,我感觉试策之题很可能是齐王殿下所出,你一直跟随他,你觉得他会出哪个方向的题目?”
“贤弟是要我押题吗?”
“卢兄试试看!”
卢涵想了想道:“齐王殿下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南北融合,不过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他必然不会出这个题目,我觉得他会更偏向于天下治理。”
“这个题目很大啊!”
“这个题目是很大,正是因为大,所以才难写,不过贤弟可以往小里写,古人云,一叶可知秋,一个小县的治理实际上就是天下治理的缩影,齐王殿下很在意言之有物,切记!”
......
次日,第二场试策开考,百余名士兵还和昨天一样执牌快步走出,牌上写着今天的试策之题:‘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试问何为天下?’
下面是具体要求,限字五千以内,书法字体不限,题目可自拟。
褚遂良暗暗欢喜,果然被卢涵押题押中了,昨天晚上他几乎考虑了一夜,褚遂良不假思索地提笔写下了自己的题目:《浅述大业五年钱塘县失履一案》
这是他叔父褚明在大业五年审理过的一桩经典之案,从这桩案子牵引出了吏治、民生、道德、官场以及经济等等问题,从细微处来说明何为天下之大同。
.......
考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奋笔疾书,考场上只听见一片下笔的沙沙声,不少考生不时抬头凝神思考,继而又低头疾书,由于篇幅限制在五千字内,这就要求士子策论的辞句须十分精炼,这对士子策论的水平要求很高,同时对士子的眼光、思路更是一种重大考验。
由于治理天下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考虑过的问题,所以几乎每个读书人都能写出自己观点,但题目很大,看似容易,实际却很难,水平略浅的士子大多泛泛而谈,尽量面面俱到,而高水平的士子便知道不可能从全局来论述,需要寻找一个切入点来详谈。
宽阔的考场上,一个个监考官正来回踱步,注视着每一个考生的细微动作,今天国子监的主监考官是李百药,李百药从吴郡进京后被任命为国子监司业,主管太学,相当于教育部副部长兼任太学校长,这个职务很适合发挥他的才能。
李百药也在考场内巡视,这时,一名官员快步走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李百药吓了一跳,慌忙跟着官员向考场外走去,只见考场外的台阶上,张铉带着苏威、裴矩等十几名重臣来到了考场。
李百药连忙走上前躬身施礼,“微臣参见齐王殿下!”
张铉笑道:“今天是科举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我们来看一看考生的情况,现在应该已经开始了吧!”
“回禀殿下,已经开始一个时辰了。”
旁边苏威又笑问道:“我们可以进考场看看吗?”
“当然可以,只是”
李百药有点犹豫,他不好说人太多,只是看了看众人,张铉便明白了他的意思,回头对众人笑道:“我们分头去看看吧!人太多会影响士子做题。”
李百药心中感激齐王考虑周到,连忙安排官员带众人去各处考场视察,他和苏威则在李百药的陪同下来到了最大的乙考场。”
考场内十分安静,所有士子都在奋笔疾书,没有人注意到监考官中多了两个特殊的身影。
考生位子整齐划一,每个考生都有一席之地,张铉在走道里观察着两边每一个考生,有的考生洋洋洒洒已写了数千字,有的考生却踌躇难以下笔,这时,张铉被一笔漂亮的书法吸引住了,不由放慢了脚步,这是一名很年轻的考生,大概已写了千余字,书法雄浑不失飘逸,颇有大家风范,张铉顿时被吸引住了。
这时,这名注意到了身旁有人,不由抬头看了一眼张铉,又低下头,但笔却停住了,显然是在等旁边之人走过去。
张铉见自己已经影响到了这名考生发挥,心中略有些歉然,便从他旁边缓缓走过,目光迅速瞥一眼左上角的考状,上面写着考生名字,‘钱塘褚遂良’。
张铉心中惊讶,原来这个年轻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书法家褚遂良,但张铉并没有再打扰他,直接从他身边走了过去。
褚遂良并不知道从自己身旁经过的官员就是齐王殿下,他还以为是一名监考官,使他思路略略停顿了一下,不过,他迅速回到了之前的状态之中,开始继续他的科举之旅。(未完待续。)
第867章 资政议策
时间终于到了傍晚,最后一名交卷的士子也离开了考场,考场外面早已响起一片欢呼声,士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