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帝凰之永夜-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的生活还是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并没有因为银杏的死而打乱分毫。

    太子府上足足数百名仆从,没有人去追究银杏为什么好端端的要自缢,也没人去追问银杏留下的血书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就像有着心照不宣的想法一样,谁也不问,不提。

    不过才过去两三天,太子府上所有的人,就像将银杏遗忘了一样,渐渐地,再也没有人提及银杏这个曾经和他们共侍一主的人。

    而当冷晴恍然发现,就连当日跪在被白布遮住的银杏的尸体前,哭得身形颤抖的青禾也不再为银杏的死去而哀伤的时候,距离银杏自缢,才过去四天。

    时值九月初九登高日。

    旭日东升、艳阳高照、碧空如洗。万里长空,白云飘渺。一眼望去,漫天飘满了如纯白棉絮一般的云朵,每一朵云朵都飘得极高,且形状各异,让人浮想联翩。

    天成大陆南地。大梁国京都绉平。城东。太子府邸。

    因为今天是重阳佳节,所以一大早天不亮时太子府中就开始准备今日的节日活动了。也许是因为节日的到来,整个太子府比前几天热闹了许多,很有人声鼎沸之势。

    不得不说,对于重阳佳节什么的,冷晴并不陌生,因为二十世纪也有这个节日,而且在二十一世纪,重阳佳节还有一个名称,叫老人节。

    以前蒙爸爸和蒙妈妈双方的父母还在世的时候,每年到了重阳佳节,蒙爸爸和蒙妈妈就会带着小小的冷晴和蒙语,一起去看望双方的父母,也就是蒙语的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带着双方的老人登高、赏菊、游玩。

    一直到蒙语七岁左右,蒙语的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开始相继去世。最先去世的是蒙语的爷爷,因为脑膜炎而去世。然后是蒙语的奶奶,因为胃癌晚期而去世。然后是蒙语的外公,因为心动脉血管瘤而去世。等到蒙语十五岁的时候,蒙语的外婆也因为肝硬化去世了。

    也许是因为双方的老人相继黯然长逝,此后,蒙爸爸和蒙妈妈就不怎么过重阳节了。不过冷晴和蒙语这两个晚辈却一直坚持着过重阳节的习俗。

    所以对于重阳佳节,冷晴真的一点也不陌生。

    农九月九日,为华夏传统的重阳节,又称重九、九日。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之称早见于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之句。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不过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九日已有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习俗,代相沿,亦称此日为“茱萸节”、“菊花节”、“贞名节”。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和华夏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属于它的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的生命,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

    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又被立为老人节。

    重阳节的习俗也很多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父母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要印上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面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佳节,本该是和家人亲朋一同登高望远的喜庆日子,就连太子府中的那些宫女、宦人、仆役们都一大早就开始忙活,纷纷融入了这喜庆的节日里。可是冷晴在太子府中居住的这一方“榕葭苑”却显得分外冷清,完全没有过节的气氛。

    其实自打之前冷晴受伤醒来后,冷晴的日子就开始过的有些混乱了,基本上处在一个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混沌状态。不过就算日子过得再混乱,冷晴也不怎么在意,因为经了两次生死后,冷晴真的已经看开了太多以前看不开的事情。

    只是冷晴不在意时间的流逝,其他人却是在意的。比如太子府上的那些宫女、宦人、仆役们。

    今天一大早,天还没亮,缩在被窝里的冷晴就被一阵洒扫的声音吵醒了。然后就有人来敲冷晴的房门,说是太子府中采了菊花和茱萸,太子妃命送到太子府的每个院子里。

    等冷晴拖着康复中的身体磨磨蹭蹭地起了床,整理好了床铺,才一开门,就看见一名小宫女抱着一大捧菊花和茱萸站在她的房门口。

    也是得亏那名小宫女一大早送了一大捧菊花和茱萸到榕葭苑,否则冷晴怕是真想不起来今天已经是重阳佳节了。

    此刻,冷晴坐在榕葭苑院中的那一方被植株花草环绕着的石桌旁,以手撑着下颔,仰头看着头顶上的蓝天白云,冷晴也不知道是该叹息呢,还是该强颜欢笑。

    太子府中那些宫女、宦人、仆役们至少还有相熟的朋友在身边可以陪伴过节,可她身在异乡为异客,孤家寡人一个,她能找谁与她一起过这重阳佳节?

    此前有炎子明和王泉等人在身边时,冷晴还不觉得一个人身处这异世有多么孤单,如今离开了炎子明和王泉他们,到了这大梁国的太子府,冷晴竟开始觉得孤单起来了。

    梁笙德是个温和有礼的谦谦公子,虽感恩冷晴当初救了成亦影,但对冷晴一直保持着温和有礼,进退得宜的态度,绝不逾矩半分。

    成亦影到是和冷晴比较熟悉,可成亦影如今身怀六甲,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亦影的身子越来越笨重,极容易疲乏,基本上和冷晴聊上个把时辰就累了。

    而且成亦影的身体似乎不太好,这几天冷晴每天去找成亦影闲谈,几乎次次都能碰上那位头发胡子花白的老者为成亦影诊脉。

    后来有一次闲聊时,冷晴顺嘴问了成亦影,成亦影说是她以前亏过身子,体虚气虚,胎气极容易不稳。梁笙德放心不下,便请了宫中御医到太子府常驻,每天都要为成亦影请一次脉,确定成亦影的胎象是否稳妥。

    冷晴没去问成亦影以前是怎么亏的身子,但自那次以后,冷晴很自觉地减少了去叨扰成亦影的次数。毕竟成亦影都那么说了,冷晴实在不好意思再舔着脸上门去打扰成亦影。这要是万一因为她打扰的次数太多,影响了成亦影的胎象,那可就罪过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三十八章 重阳佳节2

    因为成亦影那番话,冷晴开始自觉地渐渐减少去朱雀苑的次数,到了昨天,冷晴基本上就没迈出过榕葭苑的院门,在榕葭苑里窝了一整天。

    除去梁笙德和成亦影,在这偌大的太子府邸上,冷晴就再也没有熟人了。

    冷晴和成亦影身边伺候的青禾到勉强算是熟悉,可是青禾平时要伺候成亦影,根本没有空闲时间。而且青禾是个知礼数懂进退的,每次见到冷晴就先朝冷晴行礼,规规矩矩地道一声“冷姑娘”,多余的话,青禾从不多说。

    连青禾都不敢和冷晴闲聊,太子府中的其余宫女们就更不敢和冷晴闲聊了。

    所以说,在这太子府邸,冷晴真是既无聊又孤单。

    因为太过悠闲,冷晴就忍不住去想,不知道炎子明和燕清秋、王泉、牧文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收到她拜托成亦影帮忙送出去的平安信?

    也不知道燕清秋现在怎么样了,每天有没有按时吃饭、作息?是不是她不在身边盯着,燕清秋就每天赖床到日晒三竿才起?还有她肚子里的孩子有没有健康成长?炎子明有没有好好对待她们母子(女)?

    今天是重阳节,不知道炎子明和王泉他们是怎么过节的?不过按照王泉那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折腾性子,惟德宫里肯定又不得安生了吧……

    还有牧文,那么大个人了还那般沉默寡言的,这一点不好。还好有个闹腾的王泉在,时不时地就会折腾点事情出来,不然牧文都不知道该闷成什么样了……

    不想到也罢了,这么一想,冷晴才发现,原来在不知不觉间,她竟然已经将炎子明和燕清秋、王泉、牧文他们都装进了心里……

    正因为她将他们都装进了心里,所以她想知道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想知道他们每个人现在好不好?想知道他们有没有像她想念他们那样想念她……

    对了,还有朱梓陌,偌大的朱府,如今就剩朱梓陌这一个主人了,也不知道今年的端午节和中秋节,朱梓陌都是怎么过的?

    还有林萧阳,之前在赤冰国的时候,炎子明来的信里说林萧阳受了重伤,后来他和朱梓陌找到林萧阳后,让林萧阳跟朱梓陌一起回了大梁国京都绉平,想来林萧阳现在应该就在朱府里住着吧?

    有林萧阳陪着,至少这个重阳节朱梓陌应该不算孤单……

    啊啊啊!!!这么算来算去,唯一孤家寡人过这重阳节的还是只有她一个……

    “冷姑娘?”就在冷晴又忍不住感概她如今的生活当真孤单,连重阳佳节都没人陪伴过节时,一道清朗谦和的男性嗓音忽然传进冷晴的耳中。

    这方,坐在院中石桌边,以手撑着下颔,仰头看着头顶上的蓝天白云的冷晴循声回头,就看见明晃晃的阳光下,榕葭苑的院门处,墨发高束,穿一身青灰色长儒衫,脚踩青灰色皂靴,手持一只竹萧的梁笙潇正面含微笑地站在她身后。

    话说对于梁笙潇,冷晴也真的是无力吐槽了。

    之前炎子明将梁笙潇的情况与冷晴讲了一遍,冷晴凭借她那强大的记忆力,将所有的细枝末节都牢牢地记住了。所以,当冷晴前几天看见梁笙潇出现在太子府邸,并得知梁笙潇也住在太子府邸时,冷晴是有些蒙圈的。

    冷晴想不明白,按照华夏史上朝代皇家的规矩,难道没有封号、没有封地府邸,又还没有成亲的皇子,不应该是住在皇宫里的吗?

    可是为什么在这个名为“天成大陆”的异世,梁笙潇这位没有封号、没有封地府邸,又还没有成亲的皇子竟然可以堂而皇之的住在太子府邸里?难道大梁国的那些朝臣们都是死的?竟然就这么任由梁笙潇住在堂堂的太子府邸?

    当然了,梁笙潇要在梁笙德的太子府邸居住,冷晴管不着,因为这是梁笙德和梁笙潇兄弟俩的事,是大梁国皇室的事,与她这个外人无关。

    可是截至今天,冷晴在太子府邸的榕葭苑住了五天,这个梁笙潇来冷晴的榕葭苑拜访了三次,冷晴就有些想不通了。

    加上今天这一次,梁笙潇一共来了榕葭苑四次。前三次梁笙潇来榕葭苑,也不是为了什么重要的事,都是找冷晴谈论乐曲以及合奏乐曲的。

    估计梁笙潇是从梁笙德和成亦影那儿听说冷晴是个琴师,擅抚琴,而梁笙潇擅长奏箫,正逢梁笙潇不知从哪儿得了一曲琴箫和鸣的曲谱,却苦于无人可以陪奏,于是梁笙潇就找到冷晴这来了。

    面对一国皇子合奏乐曲的邀请,冷晴自觉她如今寄居在太子府,实在不好意思拒绝梁笙德弟弟的邀请,便只能答应了梁笙潇,和梁笙潇合奏了那曲琴箫和鸣的曲子。

    结果可能是第一次合奏的效果太过理想,梁笙潇来了劲儿,竟不管男女之防的一连找了冷晴三次。估计是梁笙潇拜访榕葭苑的频率太高,惹得太子府邸上不少的宫女、宦人都开始议论梁笙潇和冷晴的关系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面对那些宫女、宦人们的臆想,冷晴真是头疼的很,却又不能主动去解释她和梁笙潇什么关系都没有。因为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不能多说,说的多了,反而越描越黑。

    所以今天看见梁笙潇又来榕葭苑找她,还一副笑若春风的模样,冷晴真的是不知道该拿什么表情去面对梁笙潇。冷晴很想仰天长叹:她能不能将梁笙潇赶出榕葭苑??

    话说回来

    见来人是梁笙潇,冷晴心中再是如何腹诽,面上也不可能表现出来分毫。

    不说梁笙潇的身份摆在那里,冷晴不可能去得罪堂堂一国皇子。便是单论梁笙德和梁笙潇的关系,冷晴也没理由去得罪梁笙潇

    正如之前成亦影告诉冷晴的那样,梁笙德和梁笙潇二人确实手足情深、关系匪浅,而冷晴如今寄人篱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