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擦!”冯小宝抱怨道:“那些御史吃饱了撑着的啊。”
“他们有任务的!”千金公主告诉冯小宝道:“御史风闻奏事,不负责任,每个月都有弹劾的任务,完不成受罚的。”
“嗯,你的是小case了!”千金公主听惯了冯小宝的天外胡语也跟着照说道:“天皇与天后都在头痛,他们连宫门都不想出,因为御史大夫带着一群御史进宫劝谏来者!”
开玩笑,天皇与天后居然离宫出走,还到了市集去撑台子,那还得了!
什么是天子?天子不可下凡尘,皇宫是为天上人间,天子出巡,都得黄土铺地,百姓洒扫,现在天皇与天后随意外出,置江山社稷于何地,置太宗皇帝遗旨于何地?!
所以这么出格的行为,御史管他三七二十一,写折子狂喷,写的奏折上百本飞进大内,足以让两家伙头大如斗。
听千金公主说的,冯小宝幸灾乐祸地笑开了,旋即一想到自己也有幸陪弹,不禁发愁。
“放心吧,天皇与天后已经把你的罪名洗清了,说他们带了公主同往,你不过是个陪侍将军,所以罪名只是不合在圣驾前动手,惊扰圣驾而已!”
“他x的,这也是罪名!”冯小宝不爽地道:“我要不出手,才是惊扰了圣驾!”
“我应该怎么写这个请罪折子呢?”
“我已经帮你写好了!”千金公主的话让冯小宝大喜过往,差点想抓住她去重温旧梦。
冯小宝在古文方面的造诣是七窍通了六窍,写个折子都成问题,他写过,但是白话文,徒招大家笑话。
加上他回来没带幕僚回来,可怎么写个折子,因此千金公主找人替他写好,他只须签上他的大名即可。
他正在高兴时,千金公主出人意料地道:“宫里的那位贵人,说以后都不用你去帮她作美容保养了!”
“什么?!”
面膜是冯小宝带给大唐女子的恩物,他最有发言权,给宫里贵人作面膜保养,一向是他特权所在,没想到贵人从此不再要他去做保养了!
“介个”冯小宝无话可说。
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是今天带了太平公主出游,她嫉妒了?还是……
与她在一起,他能对朝政上的影响不小,例如医院、妇婴保健院、水泥路等等,对大唐的影响深远!
当然,去了老的,还有小的,不过万一太平公主给他发个好人卡:“我只是把你当作哥哥……”
噢,真的要呕一地血出来!
花了他多少的心血和多少白花花的银子啊!
……
堤外损失堤内补,是夜,中书令李敬玄的儿子李思纯登门拜访,请过冯小宝对他儿子的手下留情!
李思纯官拜右补阙(从七品上),散官为朝散郎(亦为从七品下),堂堂相貌,眉正鼻直,须髯盈尺,身高笔直,其威严自生。
让人见了不由得心生好感,而且说话谦逊,没住口地感谢冯小宝大恩大德,放他儿子一马!
他儿子就不说名字了,二世祖一个,免污大家的耳朵。
当时这等儿子将包括帝后在内的所有人称为“田舍奴(乡巴佬)”,哪怕他不识人,按欺君大罪论处,冯小宝甚至不用请旨,当场格毙他,绝对合适!
但他没有下手,而且他出手击败教头,让皇帝高了兴,大度地放过了李敬玄的龟孙,当时不论罪,之后更无罪,李敬玄入宫请罪后,平安过关。
讲起来李家得承冯小宝这个情,李思纯着力奉承,而且冯小宝发现他虽有世家子弟风度,却无世家子弟的倨傲,可以谈得来。
只是为什么会生出这样的儿子呢?冯小宝有点好奇。
李思纯自己揭露道:“……都是他祖母掼坏他的!我一直在外地为官,最近才调回京城,他则在他祖母身边长大,唉,老人家宠孙子啊!”
原来如此!
等他走之后,冯小宝拿过礼单一瞧,礼物简单粗暴,就一件:城外三百亩的田庄的地契!
转眼之间,冯小宝成为了大地主!(未完待续。)
第二八五节 帝**事会议(一)
这太宗皇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综理政务,共议国事,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分为三省长官,并为宰相,以其他官员参予政务的,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名义,因此李敬玄是中书令,权柄甚重,
他前后三任妻子均出身山东士族,给他带来丰厚的嫁妆,非常有钱!
所以他的孙子性命值得上这个价,给少了他李家丢脸呐。
关键是冯小宝的前途实在光明,哪怕是中书令,也得借机拍拍马屁,否则他随意送钱给冯小宝,会让人怀疑他的动机。
结交皇帝的亲信大将,想做什么?
现在光明正大地送礼致谢,别人挑不出问题。
很好,这礼物非常好,俺喜欢!
冯小宝觉得今天真是一波三折,先是带着太平公主出行,增进感情;之后在帝后面前露脸,再得到了朝中中书令的友谊,实在不错。
至于宫里的贵人说以后不用他侍候了,那是因为。。。太平公主!
冯小宝心知肚明,今天还是多得了太平公主!
……
正月初一,清晨的洛阳皇宫,一座座殿宇顶端的琉璃瓦在冬日阳光照耀下,千重万进,泛着的赤金色光泽,光霞万道,有着世间难以以言语描述的庄严肃穆。
这里是大唐帝国的统治中心!
这里是天子居处!
这里,是象冯小宝这样帝国精英汇聚的地方。
这里,是万民景仰的地方。
重重深宫,建筑巍峨壮观,百官威严,山呼万岁,哪怕象冯小宝这等抱定造反的家伙,在此种气氛下,也生出了暂时老实做人的念头。
“他m的,万恶的封建社会啊!”
殿中,冯小宝夹在文臣武将中向着天皇与天后行稽首礼,乃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唐朝见皇帝根本不行“三跪九叩”,先是两遍稽首,大臣们爬起来站好,当朝宰相之一的侍中张大安上前到天皇前接受诏旨,然后到得官员们的东北位置,面朝西,大声宣布“有制”(皇帝有旨)。
官员们再拜,折腾完后,侍中宣布皇帝旨意:“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
这是套话,意思是新的一年到了,朕与大家一起庆贺!
官员们又拜,拜过之后,即时大家都来跳舞!
是的,这此穿紫配金的大臣武将们踊跃跳舞,同时口颂万岁不停。
殿中有如天魔乱舞,那些穿紫戴金的大臣跳起舞来,真可谓翩翩起舞,出去表演,绝对收得到钱。
嗬嗬,跳舞,瞧我的!
冯小宝抖擞精神,来了一段街舞!
他之前不会街舞,但凭借记亿,硬生生开发出街舞,新奇别致,把所有的人都压下来。
大唐是个胡风旺盛的朝代,冯小宝别出心裁的舞蹈引起了大伙儿注视,有的大臣干脆停下来看他跳了!
跳过舞,随后来多一次再拜,就算结束了一年中最隆重的拜君礼。。。正月初一的大朝。
冯小宝还是头一回参加呢,觉得颇为新奇。
大朝不会有什么大事讨论,然而大朝结束后的小朝,人数虽少,气氛居然不逊于大朝。
贞观殿上,两样东西格外引人注目,一个大大的沙盘,上面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大唐州县的地形构造!
山山水水,关隘路口,部队驻军,一清二楚!
做得非常精细,山有高低,水有长短,让人看过后,心里有数。
再有隔着沙盘,与御座对应的则是一幅大地图,大有一面墙,画的路径和地图分明,这份地图与沙盘相对应,比起大唐以前吐蕃的地图要精密得多。
在天皇与天后没到来之前,文臣与将军们已经饶有兴趣地在沙盘周围转和在地图前指指点点,他们看到了“臣冯小宝敬上”的字样。
这就是皇帝不顾御史的攻击,硬生生拦下的结果。
冯小宝与吐蕃贸易做生意,而且生意做得很大,赚钱多多,多到让御史的弹章如雪花般飞向他,弹劾他资敌、违反国家法令,与吐蕃勾结……,简直十恶不赦了,但帝后始终不为所动。
现在可以作出交代,冯小宝派出大量探子假充商贩,实际刺探军情,尤其是吐蕃地形图,对于山川水势详加勘查,终于画出了较好的地图和制出了沙盘。
据冯小宝吹嘘说他这份地图准确度至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有了它们,等于吐蕃人的底细都给唐人一目了然,此战打起来,再也不是捉瞎。
古人打仗时使用地图很是悲摧,冯小宝看过一张地图,本应很长的一条河流,在地图上画得极短,地图上的“城池”足有半张图这么大,城池的路径完全不符,按这种地图去打仗,简直南辕北辙。
将军们看得很是兴奋与振奋,若以这样的地图去打仗,
与会者陆续到齐,冯小宝早早来了,在人群中找到一个熟人:李谨行!
大唐与新罗讲和,李谨行返回长安,参加了这次对吐蕃作战的会议。
两人寒喧不到几句,听得殿中寺人提醒道:“请大家各自归班,会议即将开始!”
于是殿里声音静止,大伙儿按官阶高低站好,见天皇与天后满带笑意进场。
“天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天后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山呼后行过稽首礼,大家平身站直。
天皇没有说话,天后挥挥手,侍中张大安上前领取了放在金盘上的圣旨开读,大意为:“……吐蕃与我大唐本为近邻亲戚,然则狼子野心,不服王化……”
圣旨痛斥吐蕃人蛮横无礼,入侵我大唐疆域,杀害大唐子民,罪在不赦,是以大唐侍到时机成熟,必兴王师伐之!
如此一来,这道圣旨不是明发上谕,而是内部******,先行通知大臣与高级将领预作准备,积极准备人马、粮草、装备,做好训练,以备大战。
事实上,蝴蝶的翅膀振动,历史发生了改动。
真实历史上,大唐直到一年后才发《猛士诏》召唤将士对吐蕃作战,而现在足足提前一年作出准备,效果得看打完仗之后,但多上一年时间,更加从容完成备战。
不止一年!冯小宝从高句丽回来,惮思竭力,他的兵马、军屯、沙盘与地图,还有他的军略,都在为攻打吐蕃而准备。
这不,兵部尚书王德真侃侃而谈的话,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啊。(未完待续。)
第二八六节 帝**事会议(二)
王德真讲述的是对吐蕃军略:“……吐蕃民众全民皆兵,大非川一战,以四十万打我十万,乃集中优势兵力之策也!然则战后,吐蕃并无大举措,可见其实我军亦重创了吐蕃!”
“是以我军伐吐蕃,当效战国秦朝灭楚之例,王剪集六十万大军,攻破楚国,兵少不可成功,当兴大兵,一战而胜!”
此其一,冯小宝上奏过,他当初过大非川,与吐蕃人接战,觉察到吐蕃人虚实,认定吐蕃人在大非川一战也损失不小,若当时唐军有二十万,只怕战局结果是另一回事。
“其高原苦寒,若不适应,必致生病,与三国赤壁之战,曹操帅军南下,军多得时疫,乃不适应同一回事!”
“是以军队适应高原,进驻高原,能生活、能作战,可早派军队适应,多征用周边族类,他们先天上占有地利,可以与吐蕃人平分秋色……”
“若人马不适应高原气候,不如不战!”
此其二也,冯小宝同样上奏过。
“吐蕃山川险固,当以骑兵与山地兵并重之策,骑兵击破吐蕃人机动部队,山地步兵负责攻破吐蕃关隘,亦应使用专业工程兵,于崇山峻岭中开辟道路。
骑兵、山地步兵和工程兵三方兵力协助,以此实行,乃是我方取胜之道也,当可致胜!”王德真貌似是胸有成竹地道。
老兄啊,这些都是我说的,你欠我专利费没给啊?
冯小宝边听边翻白眼!
他这些宝贵经验,都是他站在后世智慧的结晶,上奏朝廷,转给兵部,王德真照搬可也,很有道理,听得其他人等频频点头。
……
王德真分析过敌情我势之后,开始讲述我大唐战备情况。
武将方面,一个个介绍过去:
高句丽、新罗方向的宿将大部分撤离,刘仁轨,第一个闪亮登场!
刘仁轨,出身汴州尉氏,曾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日本、百济联军,为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宾客。
他能文能武,武将行文事,文臣行武事,
咸享五年(674年),任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国,因功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现已经返回朝廷,以待对吐蕃之战。
而新罗方面的另一个主力大将李谨行已然西调,加入了对吐蕃作战将令的序列中,调任为积石道经略大使。
先后介绍此两人,顿时人们鼓起掌来,刘仁轨和李谨行在新罗打得不差,是帅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再有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发兴、凤等州兵以备战事;
洛阳牧周王显为洮河道行军元帅;
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这家伙不错,检校左卫大将军,能文能武,敢于作战。
十二总管中除他之外,还有名将裴行俭,早年得苏定方教授用奇兵,曾为安西大都护,不过他主要在西域一带活动,不入凉州战事。
并州大都督王轮为凉州道行军元帅;
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这是军中大佬,太宗时期已经东征西讨,立功无数。
凉州道诸军中,曾参与征讨高句丽的鸿胪卿萧嗣业也在军中。
军中将星荟萃,当介绍到小将冯小宝时,大家都看着他,掌声居然最为热烈!
别看他小,杀人不少!
特别能杀人,等他从小杀到老,只怕杀的人数冠于诸将。
对这等“人才”,个个谁不打心眼里敬佩,关键是他得到了帝后的大力支持!
以他的升迁飞速,谁都不会看他顺眼,都想踩他几下,但是,这小子通天的!
以中央军将领身份,久在地方,无人节制,若不是朝廷充分信任,岂能如此!
再以文臣领屯边事务,开发土地四十五万亩,支持了朝廷大军征伐吐蕃事务,换言之,大伙儿都在吃他的粮食!
大伙儿也不傻,方才兵部尚书王德真所讲的军略,很多都听冯小宝谈过的,小小年纪,有此见识,能对吐蕃战事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实在难得!
将来,很可能出任宰相也不出奇。
各位高级文官和将领,消息灵通,最新的消息是他拖了天皇与天后最宠爱女儿的手!
拖着她出外面游玩,御史狂攻,结果天皇与天后替他抵挡下来。
这是什么意思?
这小子前途无量,既不可以得罪,那就与他友善吧!
所以在大伙儿热烈的掌声中,冯小宝不得不举高双手向大伙儿致意。
……
兵员,发凤、兴、陇、晋、庆、延诸州壮士,达六万之众,组建山地步兵师!
朝廷,真的是发狠了,足足六万人哪,
山地步兵师是冯小宝的说法,朝廷认可了他这种作法,以一万二千人为一个师,共五个师。
这还是第一步,还有可能开始第二步、第三步。
六万人俱到鄯州接受训练,归属洮河道行军元帅节制,粮食主要由通湟县提供(优惠价格购买)及外地支援。
鄯州,乃西宁一带,海拨二千米以上,而他们的训练将驻扎高山之上,尽量达到四千米高度,以适应青藏高原的气候和高原反应。
而接近吐蕃的各州军马,积极训练,还去凉州、甘州等地征调战马一万匹,均为河西大马,提供给各州军马使用。
据兵部的介绍,一旦出动,骑兵有十万之众。
……
粮食,仅通湟县出产的粮食一年即有70万石(唐制一石是103斤),能够给军队极大的支撑,如果没有这笔收入,大唐兵部在仗还没打就纠集六万人集中,只怕支边的民夫要累到吐血了。
通湟县这一带出产大量牲畜,军队需要的肉食得到了较高的保障。
冯小宝上有奏折,指出光吃米面的军队是打不过吃青稞、牛羊和奶的吐蕃人,必须类似他们的食谱,才可以在高寒地带生存和作战。
“臣之军队,之所以能打仗,是米面管够,肉类较多,奶酪不乏,强壮过于吐蕃人,加上河西大马,与吐蕃人一对一打仗,必是臣之军队胜利!此乃我大唐取胜的基础也!”
他的建议被采纳,朝廷咬着牙关,给前线军队特别提供了更高的伙食费,正如冯小宝所言,米面管够,肉类多了一到三成,不过奶酪则销路不太好。
各部将士不习惯吃奶酪,冯小宝嗜食奶酪则另有原因:他在国外留学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