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咋地?”
“这样把钱投入军队中,我岂有钱去挂灯笼呢?”冯小宝说道,不过他看到杨程两人不以为然的样子,奇怪地问道:“怎么啦?”
“一种情况是朝廷真的没钱了,我认为这可能性有是有,但不大;第二种情况朝廷有人使坏!”杨成献沉声道。
“使坏?不至于吧!”冯小宝不大相信地道,不过很快又有一桩事证明了很有可能是朝廷有人使坏。
……
开春以来,吐蕃与大唐边境线上风声鹤唳,狼烟四起。
吐蕃北大将桑朵率兵五千,在西域一线切断了唐军善耆至西州的交通线,并不死战,见强则避,见弱就打,唐军得动用大部队。
西大将伊莱云丹率五千弓骑兵,如同一股飓风,横扫了沙、肃、甘、凉四州边境,虽不至于深入,可也让四州一天三惊,白天都得紧闭城门。
除了通湟县和鄯州,无论是廊、河、洮、岷、松、扶诸州,吐蕃人皆有骑兵出没,大股上千,小部上百,对大城威胁不大,但对于小县城城堡却有相当大的威胁,一些矮墙,骑兵也可以攻打,爬上去就成了,导致损失不小!
正如冯小宝的情报分析一个样,对付吐蕃,唐军处于打不了,攻不上的窘境,人家骑兵,跑路得快,只要不想战,你就打不了他,而他想打你,就能打你。
而你想攻打?且不论他们骑兵的威胁,普通步兵,根本攻不了高寒地区,一是高原反应,上去跑快几步都得病,连路都走不了,怎么攻?二是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以冯小宝对付吐蕃的奏折递上去,天皇与天后看了,才知道确实要这么打才行,一要骑兵消灭吐蕃的骑兵;二要用适应高原反应的山地步兵师;三要加强辎重兵和使用工程兵。
策略看起来看对头,之前没谁能够上这样的奏折,因此冯小宝才得到天皇与天后的倍加重用。
……
别的地方打得很热闹,通湟县和鄯州却是水静河飞,无人骚扰,与吐蕃人的生意甚至是畸形的红火,非常热闹。
通湟县和鄯州可是有大量农田、养了大批的牲畜,还有大队的步兵在训练。
但无论是冯小宝和刘仁轨,根本不会给这种假象所迷惑,他们很清楚吐蕃人不来的原因。
一是暂时保着这只生金蛋的母鸡;
二是等到秋天庄稼快熟时,径行收割!
那么已方的对策是什么呢?
骑兵对骑兵,几万骑兵涌过去,大家打成一团,比个高低。
或者是汉人的拿手好戏,土木工程充分发挥,将通湟县和鄯州彻底要塞化。
各处布满堡垒和长城,就象铜墙铁壁般,包吐蕃人碰个头破血流!
因此,刘仁轨细细写了一份奏折,分析了吐蕃人不打通湟县和鄯州的原因,认定他们会在秋天入冠,要求利用目前时间,将地方要塞化。
一是要钱,二是要人力,在各处修建堡垒和长城,还要新建两个水泥厂,严防死守的同时,利用骑兵,大量杀伤吐蕃人。
奏折以快马加急形式送到京城,不出他所料地,又给驳了!
朝廷回复是要塞化花钱太多,还有通湟县和鄯州近十万人在那里,还保不了区区的田地和牲畜?朝廷养你们有什么用?
“我靠!”冯小宝又看到了朝廷的回文,气得他将回文往桌上一扔。
这回他有点信朝廷有人与他们作对了,可是他冯小宝的面子在以前还是很吃得开的,但这回都没面子了?
不对!
都是老刘写的奏折啊!
他回到通湟县,以县令的身份向户部而不是向兵部申请专项资金,要求兴办多一个水泥厂,加强湟水大桥的防御和农田的保护。
结果呢?
朝廷同意了!
冯小宝以他自己的名义,试探着向朝廷申请,给他一笔资金使用本部骑兵拉练,既是训练,又是援助凉州一线,助当地守军防御吐蕃人。
结果呢,朝廷又同意了,给钱痛快,也多!
嗯!问题出在老刘的身上,老刘给他以助力,但也拖了大伙儿的后腿。
针对这种情况,军中司马崔千寻提议冯小宝直接找刘仁轨谈谈,看看能够解决问题,军人就是讲直接,少来虚的和弯的。
……
“没错,中书令李敬玄与我有仇,什么都驳了我的!”刘仁轨直言不讳地道:“前阵子他又驳了我提升军官的要求和提升鄯州为大都督府的要求,只给了部分军官和下都督府的名份!再有扩修到兰州和原州道路的折子也给打回”
提升军官,冯小宝的部属有份,结果被驳。
鄯州升格为上都督府,对于冯小宝有好处,他可以升官了,升不了官至少资历上也有好处,变成下都督府,则逊色一点。
扩建道路,同样是好事,后方部队及早跟上,补给得力,自然会有好处。
得,神仙打架,其他人波及了。
李敬玄是中书令,名副其实的宰相(其它宰相则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还得向他靠齐),他若是批驳,皇帝也不得给他面子,因此刘仁轨屡被批驳。
“我晕!”冯小宝呆直半晌后道:“军国大事,岂能当此儿戏!”
“你不生气么?”看刘仁轨满不在乎的样子,冯小宝觉得很是奇怪。
“生气有什么用,我早就看开了,我打仗这么多年,在前线打仗,后方拖后腿的事情少得了吗!而且,不还有你在么,你的面子顶用啊!”
“岂有此理!”冯小宝气虎虎地嚷道:“俺要上折子弹劾他!”(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节 论赞德的忧虑
论起来,冯小宝与李敬玄有几分交情,当初李敬玄有个孙子牛叉得紧,乱发地图炮狂喷皇帝皇后和冯小宝是田舍汉(乡下佬),冯小宝出手,打伤李家教头,表演得好看,皇帝心情亦好,放过李敬玄的龟孙,李敬玄重谢冯小宝,送地三百亩和半卖半送近三千亩给冯小宝,一跃成为大地主。
可是李敬玄这么搞法,搞得鄯州军队简直是中了拘束术,行动起来一卡一卡的,对面可是要命的吐蕃人,天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杀到!
这样做法,兄弟都没得做,冯小宝气得要去弹劾李敬玄。
但给刘仁轨阻止了,说道:“你不上奏之前,还可以得到一些利益,你若是上奏了,肯定搞不掉李敬玄,还把你自己也赔进去!”
“我丢脸不要紧,你得给你的部队争取更好的利益!”刘仁轨缓缓地道:“听我一句话,不要上奏!”
见到冯小宝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刘仁轨拍拍他的肩膀道:“你直接来问我的原因,我也直接说了,现在我再直接和你说吧,你还不是天皇与天后的驸马!”
若是了,皇亲国戚,则说话有力。
“还有,弹劾朝廷中书令,你没这个资格!”
冯小宝听得两眼发直,才发现一个严重问题,他还真的没这个资格上弹章。
以武职将军的身份弹劾文职中书令,文武不同,弹不了。
以文职县令的身份弹劾文职中书令,根本没这个资格,地位相差太远了!
“那拿他没办法了?”
刘仁轨的目光幽深,淡淡地道:“走着瞧!”
于是冯小宝的第一份折子上不成了,刘仁轨的奏折多给李敬玄批驳,但他也不敢闹得这么过分,给予的经费还是比起其他军队要多,但想要得更多那就没有了,如此别人也无话可说,就算冯小宝上到弹章,根本动不了他,刘仁轨也是看到这一点,才阻止冯小宝的行动。
……
五月,吐蕃兵马在一连串的试探后,突然集结重兵进攻扶州的临河镇!
面对着不高的镇墙,吐蕃人盾牌兵在前,弓箭手掩藏其后。随着军官号令,密密麻麻的箭支铺天盖地而来,再有成群结队的弓骑兵助上一臂之力,箭象下雨般地扫射了墙头上的唐军,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
尽管唐军在城墙上的弓箭手还以颜色,向下抛射弓箭,但他们一冒头就给爆头,吐蕃人的箭枝精准得可怕!
那可是精锐的帐兵,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流弓手等着,吐蕃人也有了狙击手的原始概念。
虽然没有云梯、井栏、投石车和冲车等重型攻城器械,但吐蕃人架着高梯蜂拥而上时,唐军情况不妙!
他们的城墙太矮,一个镇的镇城能有多高,才七米多!
守城兵丁二千,加上动员来的壮丁一千,三千人对付城外三万吐蕃人,一打十,生出三头六臂去打他们也顶多对付一万人。
历史的惯性大船不是那么容易调头,你对朝廷说要加强这边的防御,可人不是那么容易生出来的,增多人手,钱粮也不是说有就有的。
事实上,朝廷比起之前有了更多的钱(莱州黄金助力)和粮(冯小宝军屯)和马匹(各大养马场都铆足了劲儿生产),但放到整个大唐和吐蕃的边防线上,还是僧多粥少,例如冯小宝的通湟县,就占用了大把大把的钱粮,所以老谋深算的刘仁轨阻止冯小宝上奏是有其道理的,与中书令打官司,必定扯皮,而扯皮之后就不了了之,最终连冯小宝也陷进去,人家不仅杯葛刘仁轨,冯小宝也给杯葛,情况更是糟糕。
吐蕃军的人多,采取东西齐攻的方式,亦即是东城墙与西城墙同时发动进攻,让唐军首尾不能够兼顾,再把南面也给围了,独独留下北面,这围三阙一的战术用得纯熟无比。
镇将杜孝升,三十多岁武将,关中人模样,在西城墙率军拼死抗击吐蕃人,却听到背后声音大震,势如天崩地裂,扭头一看,顿时两眼三尸神暴出:吐蕃人的旗帜已经插到了东墙上,入目处尽是吐蕃人状如恶魔般在欢呼庆贺。(这城很小,很容易看到了对面)
他挥剑高呼道:“战斗,战斗!为国尽忠!”
部下也慷慨激昂地道:“死战,死战,为国尽忠!”
那时期唐人精神上乘,意志坚定,尚武精神充足,开国皇帝是前朝,开国元勋和将领才刚刚尽墨,他们的精神尚存,而且本朝皇帝别看他性格懦弱,但在他任内打的战争不少:突厥、西域、吐谷浑、高句丽、新罗、再到现在的吐蕃,大唐的军刀从来没有收入回鞘!
“死则死耳!”
“杀一个够本,杀二个有赚!”
“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类似的话激励着每一名将士奋勇杀敌,到处是杀声,哪怕吐蕃人让开了一条生路,唐人也没有一个撤退的!
在城下远处的山岗上,观战的论赞德皱起了眉头,暗自叹了一口气!
没想到小小的一个临河镇,也花费了如此多的力气,大唐,实在不好对付!
吐蕃目前持主动进攻态势,大唐疲于奔命,吐蕃屡有斩获,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主政的论钦陵却一再想与大唐讲和,岂非无由,更不是下贱地想热脸蛋贴冷屁股。
大唐绝不好对付,他们败多少次,几乎都能够再重整军队来重新战过。
而吐蕃人现在情况这么好,三万打三千,攻打小小的一个军镇,却伤亡惨重。
要是打大唐的坚城呢?
退一步来说,就算能打下,同样也不适应那里的气候,也呆不久。
而且,吐蕃内患重重,近的就有因新立赞普(国王)导致有地方实力派不满,意欲造反,牵制了吐蕃相当多的军队不能擅动。
远的。。。他们这这些禄东赞的子孙(论钦陵、论赞德都是他的儿子),从父辈起执掌吐蕃国政几十年,功高震主,各地方诸侯不满,上位的过程血腥无比,保位的过程无比血腥,得罪了不知道多少人,多少敌人对他们虎视眈眈,等着他们倒霉。
虽然暂时压制政敌,然而能保持多久?
几年前大非川之战,论钦陵捉到唐军主将薛仁贵,与他约和,放了他。
论钦陵不想与大唐为敌!
因为无论他打赢大唐多少次,也不会给他家族的容光增添多少,而且仇恨越积越多,大唐败阵后总能够卷土重来,他们有无穷无尽的人力、物力、财力和马力!而他只要打输一次,禄东赞家族就有灭顶之灾!
可恨唐皇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这一点,哪怕是吐蕃把他的屁股都给打烂了,面子丢光光了,死硬地不肯与吐蕃谈和。
论赞德不禁羡慕唐皇,打赢吐蕃是他领导有功,打输了则是他手下人的事,反正地位始终稳固,不会因为打输了战争唐人就会造他的反,唐人想都没想过!
这也是兄长论钦陵不想与大唐对战的一个主要原因!
现在,打一个军镇都如此艰难,其余的也不好打呵。
一阵风吹来,论赞德突然觉得有点冷!
一名骑兵匆忙而来禀道:“我军已经打下临河镇,生俘其镇将。”
“传令下去,除非抵抗,否则不得擅杀唐人!”
“是!”
骑兵快马加鞭而去,论赞德哈哈一笑道:“诸位请随我进城!”
大队吐蕃骑兵跟随他进入了临河镇。(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节 好运杜孝升
进入临河镇的吐蕃人非常忙碌,他们有条不紊地将临河镇搬了个底朝天。
吐蕃铁器缺乏,杀死唐军后,不顾血污,将他们的衣甲剥下来照样使用,兵器也给捡走。
当然,找到唐军的武器库,里面又有装备的话,那就是发达了,唐军的装备要比吐蕃来得好。
吐蕃人搜索每一处可能的地方,找寻粮草、金银、物资等等,就连水桶也要带走!
他们生产力匮乏,唐人的水桶都造得比他们要牢固和好用,如果找到茶和酒,那就爽了,一些吐蕃军人直接嚼起了茶叶。。。吃肉多和上火,他们都拉不出屎了。
还有相当重要的物资是人口,按照军令,六十岁以下和五岁以上的唐人,统统都要带走,他们将成为吐蕃人的奴隶,作为重要的生产者,吐蕃人口也不多,既要打仗又要生产,根本不够用,必须用奴隶来填补人口缺口。
吐蕃军赶着将物资打包,装车带走,满满当当的一车车物资运走,一队队唐人百姓则是强健的给绑着带走,妇孺则驱赶着走。
留下来的老幼,吐蕃人也不怎么难为他们,让其自生自灭。
而在清理出来的东城墙上,东一滩西一处的都是血迹和脑浆,苍蝇死死地钉着,人来也不飞走,一脚踩下可以踩死n只苍蝇。
四名吐蕃军士把被俘的临河镇镇将杜孝升推推搡搡地带上来,他居然没受到什么伤,是力竭被俘,他站定后,对论赞德他怒目而视。
论赞德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话道:“你是杜孝升?”
“没错,正是你家爷爷!”
“我以为我们吐蕃人粗鲁,没想到唐人说话真粗俗!”论赞德摇头道。
“我对强盗只有粗俗!”杜孝升用充满英雄气概的语气道,让论赞德都有点愧色,他确实是强盗啊!
不请自来,杀进人家屋里,抢劫人家东西,这种行径不是强盗还有谁是?
不过论赞德也不会弱了气势,本来他不必与杜孝升争辩,只需要让他的手下殴打他就成了,让杜孝升对泥土说话吧,爱说多少都成!
于是论赞德痞子气地道:“我们赞普睡了你们的公主,而我们一会儿,就要睡了你们这里的的女人!”
看到杜孝升双眼喷火又无可奈何的样子,论赞德和部下们心里乐开了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笑够了,论赞德对杜孝升道:“你写一封信,去劝降松州都督武居寂,告诉他如若不降,我吐蕃大兵一至,必将其松州杀个鸡犬不留!”
回答他的是杜孝升鄙夷不屑的“呸!”
吐蕃人一拥而上,送上笔墨放到案上,再拿出一把大斧头,比划一二,斩手斩脚的意味深厚。
强行执笔塞到杜孝升手里,他抵死不从!
敬酒不吃吃罚酒,吐蕃人按定他的手,大斧头带着风声疾斩而下,砍向他的右手!
杜孝升暗呼一声吾手休矣,岂料大斧头方向一歪,重重地砍在了……他的手边处,丝毫不损他。
论赞德哈哈一笑道:“我们吐蕃人最敬英雄,我就放了你!”
“不要以为我会感谢你,我会带兵继续与你们作战!”杜孝升不领情地叫嚣道。
论赞德不跟他抬扛,言语一刀直取他要害道:“我们赞普睡了你们的公主!”
杜孝升立即气焰挨了一截!
唐太宗,唉,好地地搞什么和亲呢,搞到吐蕃人讲不过我们时,总来这一句“我们赞普睡了你们的公主!”恼火得唐人道:“倒!可不可以不谈这个啊!”
……
城墙上看到最后一个吐蕃人消失,杜孝升有一种作着梦的感觉,吐蕃人真的放过他了!
他再看看四周,那里有一群老头也在看着他,都是给吐蕃人放过的。